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急性脊髓炎检查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影像诊断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8例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资料和MRI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8例中脊髓肿胀增粗呈均匀一致性:9例均有脊髓增粗,但多数呈轻度肿胀,且均匀一致,外缘光滑,5例少数肿胀显著,但仍具有均匀一致特点;病变累及颈髓者5例,颈髓至上段胸髓者3例,中段胸髓者7例,胸下段脊髓受累3例;病变范围长达3个椎体者2例,4个椎体者3例,5个椎体者10例,6个椎体以上者3例;T1WI上呈略低信号7例,呈等信号11例;T2WI上均呈高或较高异常信号影;横轴位上T1WI上异常信号影位于脊髓中央部13例,脊髓中央部和周边部信号均增高5例;有7例在T2WI上高或较高信号的病变中可见小斑片状等信号影;7例行MRI对比增强检查,其中4例表现为中度强化,局限于脊髓前外侧,呈条状;另3例强化呈不规则斑片状,主要位于病灶周边部脊髓表面,无占位效应。结论 MRI能清晰显示病变及其病变程度和范围,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高的价值,是急性脊髓炎的影像首选理想影像检查和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驱虫药脑病的磁共振(MRI)表现,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驱虫药脑病的MRI表现,分析其病变部位、形态及影像学特点。结果:驱虫药脑病在MRI上显示为双侧侧脑室周围及额、颞、顶、枕叶白质区、基底节以及小脑半球多发病灶,呈散在分布,大小不等,边界清楚,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DWI弥散受限,呈高或稍高信号,FLAIR像显示病灶呈高信号,病灶周围很少有水肿和占位效应,增强扫描病灶一般无强化。结论:MRI在驱虫药脑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特点,在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并能够较好地评价此病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低场强MRI在急性脊髓炎检查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场强MRI在急性脊髓炎检查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影像诊断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2例急性脊髓炎的MRI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例中病变累及颈髓者5例,颈髓至上段胸髓者1例,颈髓中、下段至上、中段胸髓者4例,下段胸髓受累2例;病变范围达4个以上椎体者10例;病变在T2WI上容易识别,均呈高或较高信号影,矢状位结合横轴位观察才能避免误判;5例脊髓轻度增粗,3例较明显增粗,4例脊髓形态改变不明显,脊髓形态改变在矢状位T1WI上显示清楚;3例行MRI对比增强检查,其中1例呈中度条状强化,2例呈轻度斑片状强化,无占位效应。结论MRI能直观地反映急性脊髓炎的病理改变,是该病的一种理想影像检查和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4.
急性脊髓炎临床表现及MRI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炎临床及MPd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急性脊髓炎临床表现、MRI特征、治疗及预后。4例均行MRI平扫检查,其中3例同时行MRI增强扫描。结果4例中,3例起病前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史,1例病因不详。临床以突发性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胸部柬带感等症状而起病,3—5d内出现双下肢运动和感觉缺失、尿潴留等。4例中,病变发生在颈段脊髓1例、颈胸段脊髓1例、胸段脊髓2例。MRI矢状位:T。W'I脊髓不同程度肿胀,均匀一致增粗,表面光整,病灶境界不清,病变内显示边缘不规则细条状或斑片状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3例中,病变区强化2例呈条片状,1例强化不明显。经皮质激素、抗感染、对症治疗,明显好转3例(肌力Ⅳ级,能行走,大小便功能正常),1例好转不明显(反射活动逐渐恢复,肌力0级,大小便功能障碍)。结论急性脊髓炎是中枢神经系统较常见疾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较好。MRI对急性脊髓炎诊断和顸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137-141
目的分析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特点,并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1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MRI诊断表现。结果 71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4.46,首次发作32例(45.07%),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51例(71.83%),蛋白含量升高为21例(29.56%),白细胞计数升高34例(47.89%)。视觉诱发电位检查表现为P100峰值时间延迟、振幅降低。视神经MRI表现T1WI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FLAIR呈稍高信号。急性病灶主要表现为视神经增粗,可伴视神经鞘强化;慢性病灶主要表现为视神经萎缩,呈双轨征。脊髓MRI表现为3个椎体节段以上连续线状或间断斑片状强化,矢状位MRI显示脊髓病灶增粗或正常,T1加权呈低信号,T2加权呈点状或片状高信号,信号均匀或不均匀。颅脑D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不均匀强化或无异常强化。结论视神经脊髓炎发病具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特征,MRI影像表现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跟腱外伤病变的磁共振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人体跟腱病变的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应用磁共振成像分析14例有跟腱病变病例,归纳特征性的MRI表现。结兽根据MRI图像诊断跟腱完全撕裂6例,磁共振特征性表现为跟腱肌腱不规则增粗,跟腱肌腱束连续性完全中断,跟腱肌腱断端交错改变,在T2WI、T2wI上其内呈混杂信号;部分撕裂8例,MRI表现为跟腱肌腰增粗、宽径/前后径比值变小,在T2wI、T2wI上肌腱内局限性高信号,肌腱束部分毛糙、不规则,在矢状位至少有1个层面是连续的;跟腱外伤所致炎性感染2例,MRI表现为肌腱增粗,边缘毛糙、模糊不清,周围软组织肿胀。手术或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结果:完全撕裂8例,部分撕裂6例,外伤所致爽性感染1例。结论磁共振成像能清晰显示跟腱病变,完全可以准确评估损伤撕裂的位置及程度,可以对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并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MRI对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MS)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2例脊髓型MS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病人的病灶部位以颈、胸髓多见,病变脊髓T1WI为低或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后无强化或仅有轻度斑片状、环状强化.MRI复查,1例病人发现有新的MS斑块出现.急性期需与髓内肿瘤及急性脊髓炎进行鉴别.结论 MRI对脊髓型M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对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脊髓炎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虎门大道太平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入院的25例经临床诊断为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脊髓炎患儿的头颅及脊髓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界清晰,FLAIR、DWI呈等或低信号,无强化;10例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边界模糊,FLAIR、DWI正常或呈高信号,其中5例表现为斑片状强化;2例脊髓炎病例均呈纵行长条状T2WI高信号影,T1WI呈低信号,边缘清晰;横断位病灶呈对称性类圆形,位于脊髓前角,脊髓无增粗。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并脑干脑炎MRI与临床表现具有一定关系,MRI检查可以显示脑部及脊髓病变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对颞叶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颞叶星形细胞瘤及经手术病理或治疗观察证实的9例颞叶局灶性脑炎。所有病例均行MRI常规扫描及增强扫描。观察其MRI特征及对两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星形细胞瘤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肿瘤的坏死、囊变区T2WI信号更高、T1WI信号更低。肿瘤实质无对比增强7例,轻度强化4例,明显强化9例。大脑中动脉包埋5例。瘤周水肿多较轻。18例有占位效应。局灶性脑炎亦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但其病灶信号强弱不完全一致、病变境界不清且占位效应轻,增强扫描可见脑膜呈线状强化或脑回样强化。结论颞叶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颇具特征性,诊断与鉴别诊断大多不难。  相似文献   

10.
脊椎结核的低场强MRI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低场MRI对早期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脊椎结核患者的低场强MRI影像学资料.结果病变椎体T1WI以不均低信号为主,间有少许高信号改变,T2wI呈混杂高信号改变;椎间盘T2wI上相对均匀低信号,T2WI不均高信号;冷脓肿T2W1呈相对均匀低信号,增强后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早期脊柱结核的椎体、椎间盘病变和冷脓肿在低场强MRI具有特殊改变,MRI能够显示早期脊柱结核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斜坡肿瘤的低场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临床和(或)病理证实的斜坡肿瘤的低场MRI表现。结果斜坡肿瘤低场MRI表现为正常斜坡被肿瘤组织所替代。原发性8例,肿瘤多呈膨胀性生长,信号多不均匀,多呈T1WI低T2WI高信号,不均一强化。继发性12例,肿瘤多呈浸润性改变,T1WI多呈低信号,T2WI多呈等高信号,多均匀强化,以T1WI最为敏感,但T2WI及T1WI增强有时难以区分病变。结论 MRI多序列结合对斜坡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急性横贯性脊同须炎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对临床及MRI确诊的11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MRIT1WI、T2WI及GD-DTPA增强扫描后的具体表现。结果:11例患者中1例位于颈延髓,7例位于胸髓及颈髓下端,2例累及颈胸腰髓,1例位于脊髓圆锥。T2WI脊髓中央呈长T2高信号,平均长度为5个脊髓节段,占据脊髓2/3以上横断面积。T1WI相脊髓轻度增粗,增强后脊髓呈间断性条状及斑片状强化,且表面强化为主,无占位效应。结论:MRI是检查该病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骨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骨梗死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重点分析MRI表现。结果15例骨梗死患者共发现29个病灶,单发病灶6例,两个及以上病灶9例,胫骨上段及股骨下段为其好发部位,22个病灶呈典型“地图样”改变,即MRI平扫T1WI病灶周围见地图样低信号边线,中央呈高信号,脂肪抑制T2WI病灶周围见锯齿状迂曲环形高信号边线,中央呈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周同边线明显强化;3个病灶呈不规则斑片状异常信号,T1WI呈高低混杂信号,脂肪抑制T1WI呈混杂高信号,边界欠清,增强扫描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4个病灶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结论MRI在骨梗死早期即可出现异常信号改变,“地图样”改变具有一定的特征,因此MRI可作为骨梗死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4.
低场强MRI对脑出血信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低场强MRI对脑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分析80例脑出血患者的低场强MRI表现,就血红蛋白在低场强MRI上的信号变化进行研究,分析脑出血低场强MRI的特殊表现,结合文献提出低场强MRI对脑出血的诊断价值及分级。结果 在急性期脑出血,T1WI可出现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在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脑出血在T1WI上出现高信号,具有特征性,可明确诊断。结论低场强MRI脑出血信号的改变与高场强MRI信号的改变有相似之处,但是,T2WI在急性期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4例发生在后颅窝的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探讨MRI对后颅窝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4例后颅窝母细胞瘤回顾性分析。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13岁~70岁。平均37.3岁。24例均行MRI平扫 增强检查。结果24例病灶,8例位于右侧小脑半球,6例位于左侧小脑半球,4例位于小脑隐部,3例位于四脑室,2例位于延髓背侧,1例同时累及两侧小脑半球。18例呈类圆形,6例呈圆形。MRI表现为囊性者18例,平扫T1Wl囊液呈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壁结节T1WI为等信号,T2W1及FLAIR呈高信号。增强后囊腔不强化,壁结节明显强化。实性6例,平扫T1Wl肿瘤呈低信号,可见流空的血管影,T2W1及FLAIR呈高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结论MRI检查是诊断后颅窝血管母细胞瘤的有效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塞的MRI表现特点。方法:本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42岁~81岁,平均61.5岁。常规扫描包括矢状位T1WI,横切位T1及T2WI,7例同时做MRI增强扫描。结果:梗塞区具有长T1长T2信号特点,出血以T1WI观察最佳。16例出血仅累及皮层者,于脑梗塞边缘在T1WI呈线状、脑回状或波浪状高信号强度。7例累及皮层下,3例累及皮层和白质。梗塞区域呈三角形、扇形或片状,T1WI呈较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强度,7例增强MRI见6例强化,其中4例脑回样强化。2例不规则斑片状强化。结论:MRI是出血性脑梗塞最佳的检查方法之一,及早地检查有利于患者的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髓外硬膜外肿瘤的MRI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接受MRI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髓外硬膜外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特点。结果转移瘤MRI可见长T1、长T2异常信号,抑脂序列高信号,增强扫描中度或明显强化;cobb综合征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抑脂序列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附件、椎体、椎管内病灶不均匀强化,病灶内有迂回、流空血管影;淋巴瘤表现为T1WI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有"围管"征;骨髓瘤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抑脂序列呈高信号;骨肉瘤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神经源性肿瘤MRI T1WI呈等信号,T2WI略高信号,脊髓受压移位明显,分界清晰;恶性小圆细胞瘤T1WI呈等高信号,T2WI呈等脊髓信号,病灶中心可见小囊状T1、T2信号,增强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MRI信号、周围软组织改变、增强扫描强化程度均可作为髓外硬膜外肿瘤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头颅MRI强化扫描对脑膜瘤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头颅MRI平扫及强化扫描,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信号、强化方式等影像学表现,并结合临床资料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80例患者经手术及病理确诊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肿瘤位于顶部大脑凸面、矢状窦旁、蝶骨嵴、大脑镰旁、侧脑室、桥小脑角的分别有33例、17例、9例、14例、2例、5例,尺寸在1.3×1.0×1.2cm-6.3×4.8×6.2cm之间,形态主要呈圆形或类圆形、半月形;MRI对所有病灶的检出符合率为91.25%,与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瘤的MRI信号特点是在T1WI上多呈等信号,在T2WI上多呈稍高信号,少数在T1WI和T2WI上均呈混杂不均匀信号,强化扫面后,大多数病灶显示明显强化,少数强化不均匀。结论经头颅MRI扫描,尤其是MRI强化扫描,脑膜瘤在的信号特点及表现都具有特征性,且头颅MRI强化扫描对病灶的检出符合率较高,具有定位及定性诊断的作用,在临床中可以作为诊断脑膜瘤的重要影像学手段,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星形胶质细胞瘤的MRI征象,以提高术前诊断水平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7例星形胶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MRI表现及病理结果,并进行分析与统计。结果27例均为颅内单发病灶,病灶最大直径2.3cm-6.8cm,平均(3.51±1.73)cm,病变部位为幕上16例、幕下11例;MRI平扫囊实性肿块边界较清晰,实性部分或实性壁结节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呈明显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实性部分或实性结节均明显强化;偏实性肿块边界清晰,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病变边界不清,异常信号或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扫描弥漫可见轻度斑片状强化或无明显强化。结论星形胶质细胞瘤的MRI影像学征象明显,以囊实性肿块、偏偏实性肿块为主,其MRI征象可为星形胶质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