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2×4技术在矫治替牙期前牙反中的矫治时机和矫治特点。方法通过对30例替牙期前牙反患者应用2×4技术进行矫治,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比较。结果 30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前牙反解除,覆合覆盖正常,下颌骨顺时针方向旋转。结论 2×4技术矫治替牙期前牙反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前牙反[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错颌畸形,部分患者因此可出现面部发育不对称现象,俗称偏[牙合]。作者对患者使用前方牵引器进行矫治,效果良好,今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前牙反是儿童牙颌畸形中常见的畸形 ,随着年龄的增大 ,下颌持续向前发育 ,畸形将日趋严重 ,它将影响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育 ,造成面中部凹陷、下颌短缩、颏部前突 ,影响容貌 ,引起咀嚼、语言等功能障碍 ,重者将造成颌骨畸形。若不早期进行矫治 ,发展成骨性反 ,将给治疗增加很大困难。本人自 1994年起采用枕部牵引式颏兜配合上颌垫式矫治器矫治 78例前牙反 ,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共收治 78例患儿 ,男性 38例 ,女性 40例 ,其中乳牙列 2 1例 ,年龄 4~ 7岁 ,平均年龄 5 1岁 ,混合牙列 5 7例 ,年龄 7~ 10岁 ,平均年…  相似文献   

4.
前牙反是儿童牙颌畸形中常见的畸形,随着年龄的增大,下颌持续向前发育,畸形将日趋严重,它将影响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育,造成面中部凹陷、下颌短缩、颏部前突,影响容貌,引起咀嚼、语言等功能障碍,重者将造成颌骨畸形。若不早期进行矫治,发展成骨性反,将给治疗增加很大困难。本人自1994年起采用枕部牵引式颏兜配合上颌垫式矫治器矫治78例前牙反,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共收治78例患儿,男性38例,女性40例,其中乳牙列21例,年龄4~7岁,平均年龄5.1岁,混合牙列57例,年龄7~10岁,平均年龄8.5岁。 1 可能病因 19例婴儿期有不良人工喂养方式,41例有吮指、咬上唇、舔下牙、前伸下颌等不良习惯,18例有家族史。  相似文献   

5.
牙畸形病人往往在成年后因面部外观不佳及牙齿咀嚼功能障碍而要求矫治。但这一类病人因成年后牙齿及上下颌骨发育已经基本结束,给矫治带来很大的困难。牙畸形最好的防治办法是从儿童时起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发现不良习惯和畸形及时纠正。同时应在家长、幼儿园、学校中大力宣传预防性矫治牙畸形的宣  相似文献   

6.
错畸形是儿童口腔常见疾病,其发病率较高,不但影响牙面的正常发育,影响口腔健康及口腔功能,并且对全身也可造成危害,如因咀嚼功能降低引起消化不良及胃肠疾病等,此外,由于颜面的畸形对于患者可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如果患儿的错畸形能尽早得到矫治,常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用比较简单的矫治方法和矫治器改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我院2003年以来采用澳大利亚T4K矫治器对74例早期错畸形患者进行矫治,经过近2年的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错畸形要求进行矫治的混合牙列期患者74例,其中男31例,女43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4技术在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中的矫治时机和矫治特点.方法通过对30例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应用2×4技术进行矫治,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比较.结果30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前牙反牙合解除,覆合覆盖正常,下颌骨顺时针方向旋转.结论2×4技术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MRC肌功能矫治器对乳牙期替牙期错颌畸形患儿进行咬合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11月到该院口腔科就诊的错颌畸形儿童30例(前牙反颌10例;偏颌伴单侧后牙反颌3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13例;前牙轻度拥挤伴扭转4例),平均年龄(8. 39±0. 87)岁。选择合适的MRC肌功能矫治器对患儿进行咬合诱导矫治,比较患儿矫治前、矫治后的覆颌覆盖及牙齿排列情况,并对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除2例儿童配合不佳外,其余28例患儿经过5~12个月的治疗,覆颌覆盖都得到改善,牙齿排列整齐,不良习惯得到改正,头影测量值SNA、SNB、ANB、U1-SN、L1-NB、Co-A、Over-jet矫治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MRC肌功能矫治器能有效矫治乳牙期替牙期错颌畸形,并能同时改正患儿的口腔不良习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赵海强 《现代医院》2011,11(6):51-52
目的探讨摇椅形唇弓联合使用粘结式垫在AngleⅡ类错伴有严重深覆患者打开咬矫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AngleⅡ类错伴有Ⅲ度深覆患者20例,均采用标准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应用摇椅形唇弓加后牙区粘结式垫打开咬,对其矫治前及咬打开时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对比。结果所有患者经4~6个月的矫治,平均5.0个月,咬打开,牙弓得到整平。结论摇椅形唇弓联合使用粘结式垫能有效矫治深覆。它是一种快速有效打开咬且对改善低角病例面形更有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 单侧后牙反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错畸形,作者通过对患者先期使用螺旋扩大器进行矫治,然后在此基础上行标准方丝弓或者直丝弓矫治,效果良好,今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7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9例,年龄在1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上颌牙合垫附双曲舌簧活动矫治器在矫正治疗前牙反牙合问题上的效果,总结些许医学经验,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 选取我科2010年9月-2012年9月这些年内收治的前牙反牙合患者57例,入院时对所有患者进行基础检查之后采用上颌牙合垫附双曲舌簧活动矫治器予以矫正治疗,然后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4~15周的治疗,我们发现所有患者的前牙反牙合得到矫正.经过为期1年的随访,我们发现复发者为4例,复发的原因为患者存在着不良的口腔习惯、前牙反牙合的家族史及年龄偏大等.结论 双曲舌簧牙合垫活动矫治器能够有效矫治患者的前牙反牙合,促进患者正常咀嚼功能的恢复,矫治时间较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伴有先天缺牙错畸形病例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门诊青少年正畸患者中伴有先天缺牙的错畸形病例58例,对缺牙数目、错类型、矫治方法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缺牙部位最常见的是下颌切牙或上颌侧切牙,多为缺失1~2个牙齿。39例采用集中间隙结合修复的方法进行矫治,9例采用减数方法进行矫治,10例直接采用正畸矫治关闭缺牙间隙。结论:对伴有先天缺牙的错畸形病例采用减数或采用集中间隙结合修复的方法进行矫治均能获得满意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骨性Ⅲ类错牙合妨碍儿童颜面部正常发育 ,应积极进行早期治疗以改良颌面生长型 ,预防或阻断畸形加重。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是矫治因上颌发育不足而引起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的重要手段。作者应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 12例早期 (乳牙期、替牙期 )骨性Ⅲ类错牙合患儿 ,均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 12例乳牙期、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患儿 ,男 5名 ,女 7名 ,年龄 5~ 9岁 ,平均 7岁。检查见 :磨牙均为近中关系 ,前牙至少 4个牙反牙合 ,下颌不能退至对刃 ,侧面观呈凹面型 ,面中部发育不足 ,下颌骨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超生骨刀开窗一正畸联合矫治前牙完全埋伏阻生牙以改善牙弓形态,纠正面部畸形。探讨超生骨刀开窗一正畸联合矫治前牙的时机和方法。方法:根据牙片,三维CT以及临床检查,了解埋佚牙根发育情况及三维位置、阻生牙及周围软硬组织健康状况,筛选符合前牙完全埋伏阻生标准的25例埋伏阻生牙患者采用超生骨刀开窗暴露埋伏牙后,结合矫治技术直接黏接舌钮或托槽牵引导萌埋伏阻生牙,排平牙列。结果:本组25例前牙埋伏患者经过3~9个月的矫治,25例患者均引入正常牙列。导萌矫治最短3个月,最长9个月,平均5.8个月,牙冠与正常萌出对照无差异,牙周、牙龈、牙髓健康,牙列排平1—2年。结论:应用超生骨刀开窗-正畸联合矫治前牙完全埋伏阻生牙是一种成熟、可靠的、有效的方法,疗效满意,且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叶华 《医药与保健》2014,(3):146-146
目的应用无卡环垫对牙列拥挤合并个别牙反进行矫治。方法在上下固定矫治器存在的情况下,取模制作活动垫,对牙列拥挤合并个别牙反进行矫治。结果所选的23个病例中,完成矫治过程的22例患者效果良好、用时减少。结论无卡环活动垫,对牙列拥挤合并个别牙反矫治操作简单、疗程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用弓技术矫治前牙反[牙合]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对我院2007年2月至2009年11月共收治的27例前牙反[牙合]患者进行多用弓技术矫治。结果通过多用弓进行矫治后,进行IMPA、SNA、ANB、SNB矫治前后指标检测,发现矫治后的检测指标明显优于矫治后的检测指标(P<0.05)。结论多用弓技术矫治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显著,在临床治疗中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临床正畸矫治患者中性别、年龄、错类型、矫治方法的构成情况。方法利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1994-2003年临床治疗患者的病例纪录共6674例,配合模型分析等手段,统计分析就诊患者的性别、年龄、错类型、矫治方法等内容。结果6674例就诊矫治患者中,男性占38.76%,女性占61.24%;年龄分布较广,最小矫治年龄为3岁,最大矫治年龄为70岁,峰值在12岁,3~25岁之间基本呈正态分布;根据安氏错分类法统计分析,一类占46.31%,二类占30.42%,三类占23.34%,应用的矫治器中活动矫治器占13.80%,固定矫治器占86.20%。结论目前矫治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初中年龄段学生矫治比例最高;安氏分类构成与正常人群有较大差异,二、三类牙比例大大高于普通人群;固定矫治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8.
近日,一位功能性下颌偏斜的小患者,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接受上颔扩弓治疗后,恢复了下颌不对称的颜面,高兴地离开了医院。 据治疗医生李楠介绍,患者为一名年龄9岁的女童,患有早期恒牙列单侧后牙反合,颏部偏斜,导致下颌不对称,影响颜面美观。为纠正她的下颔偏斜,解除该病给患者心灵上造成的阴影,医生精心设计了矫治方案,采用上颌慢速扩弓技术为她进行治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错牙合患者的面部呈现中部凹陷,颏部前突,极其影响面部容貌,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研究发现,如在7岁左右进行正畸矫治,一般能改善牙颌面矢状关系不调和面部侧貌美观。现将我科采取快速扩弓式上颌前方牵引口内装置,对错牙合患者牙颌面及软组织侧貌影响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应用小型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对65例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所有患者应用小型接骨板行坚固内固定治疗。其中7例颏部正中骨折,12例下颌角骨折,16例颏孔区骨折,9例体部多发性骨折,5例体部粉碎性骨折;18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所有患者术前经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的位置和骨折线的数目后,分段夹板结扎、颌间弹性牵引,使移位的骨折段逐渐复位;术中经口内切开复位、细钢丝颌间结扎、小型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术后行临床检查和影像学复查,必要时颌间弹性牵引7~10d。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口Ⅰ期愈合,治疗效果满意;临床检查所有患者关系良好、面部对称;影像学复查证实骨折线对位良好。结论:经口内切开小型接骨板坚固内固定辅以颌间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效果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