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疾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因血栓发生部位的不同使得临床表现不同。一处血管发生血管事件,意味着其他血管发生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据统计,由动脉粥样血栓形成导致的死亡占人群总死亡的28.7%,主要死于冠状动脉事件和脑动脉事件,其次为其他外周动脉病,也可有两处、甚至三处血管病变共存。血管事件发生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生理首要启动环节是血小板激活。  相似文献   

2.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权威评估,约有70%的人类疾病与环境污染有关。其中,妇女和儿童是环境污染的最大受害者.全世界每年约有50多万妇女死于分娩,约有1060万儿童死于本来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中40%死于出生的第一个月。这是因为,妇女和儿童的生存环境多是污染较为严重的室内和居住社区,他们平均有75%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环境污染构成了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家庭医学》2005,(15):30-30
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过3年多的研究,发现肥胖儿童存在多项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和脂质代谢紊乱,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导致肥胖儿童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多少,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受累范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0~4岁儿童生存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浙江省17市、县0~4岁儿童连续2年死亡监测,结果:新生儿、婴儿、0~4岁儿童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15.40‰、21.71‰、27.34‰。死亡儿童的年龄主要集中在新生儿期。儿童的主要死因,新生儿组主要为早产和出生窒息,婴儿组为肺炎,1~4岁组为溺水。1992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儿童占死亡儿童总数的35.80%,1993年占29.20%,1992年城市儿童死于家中的占总死亡数的35.70%,农村占40.20%,1993年前者占47.50%,后者占49.00%。在农村有超过1/4的儿童死前未得到任何医疗保健服务。提示今后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重点防治疾病为早产、出生窒息、肺炎和溺水,因此重点保健对象为围产儿和新生儿。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胸痛,尤其急性心肌梗死,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目前,全球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有一半以上死于急性心肌梗死。20世纪70年代,我国冠心病患病率为4.21%,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为0.06%。但是,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已接近国际水平。有资料显示,冠心病猝死占猝死和心源性猝死的首位,75%死于院外。近年来,尽管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在世界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60例可疑非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43例,无冠状动脉病变17例。同时超声检查颈、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颈、股动脉的IMT和斑块发生率高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P〈0.05),其粥样硬化的程度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正相关。对左、右颈动脉和左、右股动脉的IMT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进行秩和检验,相关系数分别为0.466、0.312、0.273、0.378;颈、股动脉斑块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823、0.738。颈、股动脉斑块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0.47%和76.47%以及53.49%、70.59%。结论外周动脉IMT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灵敏度较高;但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灵敏度较低;外周动脉斑块预测血管病变支数的灵敏度较高,对非心肌梗死冠心病多支病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可累及冠状动脉、主动脉、颈动脉、颅脑动脉、肾动脉和其他动脉,可能引发脑卒中、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其他阻塞性血管疾病。如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还可能导致猝死。因此,这种疾病的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ARI监测县基础调查资料显示,0~4岁儿童死亡率为51.20%,婴儿死亡率为42.04‰,新生儿死亡率为29.71‰。死亡年龄主要集中在新生儿期。儿童死亡的前四位原因分别为肺炎、先天异常、新生儿窒息、早产。有60.49%的死亡儿童死于第四和第一季度。死于家中途中的占总死亡数的64.20%,有近1/3的儿童死前未得到任何医疗保健服务。提示重点保健对象为围产儿和新生儿,重点防治疾病为肺炎、先天异常、新生儿窒息和早产。  相似文献   

9.
伤害是美国儿童和青年中的主要死因之一,它比儿童期所有疾病引起的死亡人数还要多,并且是儿童期伤残的主要原因。19岁及以下年龄组每年死于伤害者在20000人以上。青少年是受伤害致死的特殊高危人群,在】5~19岁年龄组中,伤害占所有死亡的80%。在所有儿童年龄组中(l~4岁除外,他们最多因烧伤、烫伤和溺水致死),摩托车是导致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平均每天有28个儿童和青少年死于摩托车意外事故;每年有10428名死亡,相当于每周3辆满载学生的校车学生数。在儿童和青少年中,15~19岁青少年占每年摩托车死亡10000人中的65%.这些死亡…  相似文献   

10.
室内空气污染与儿童哮喘关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华  晓开提 《职业与健康》2008,24(14):1441-1443
哮喘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也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一种主要慢性疾病。据估计,全球已有3亿哮喘患者,约有1.5亿哮喘儿童患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不断上升,并以每10年20%-50%的比率上升。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中指出,全世界每年有10万人因为室内空气污染而死于哮喘病,而其中35%为儿童。  相似文献   

11.
##正##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系统性进展的病理过程,常可累及冠状动脉、颈动脉及下肢动脉,具有相同的发病机制及一致的病理衍变过程。下肢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是一种老年人疾病,死因中非常重要的是冠心病,据报道有55%的患者死于冠心病[1]。笔者通过  相似文献   

12.
南京市1996—2000年5岁以下儿童溺水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南京市5岁以下儿童溺水死亡现状及特点,以南京市15个区县所有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中有关溺水死亡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溺水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37.6%-49.5%,其中农村溺水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区;儿童溺水死亡占总溺水死亡的80.8%;男童多于女童,夏秋季多见。64.7%的儿童死于家中,60.2%的儿童死前未得到救治。儿童溺水死亡是意外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多发生在1-3岁的幼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人巨细胞病毒(HCMV)抗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ELISA方法,将8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治疗组,进行血清HCMV抗体检测,并选取4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HCMV感染阳性率为42.0%,健康对照组为2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与>2支病变组HCMV感染经造影检查表明,冠状动脉单支病变36例,阳性8例占22.2%,多支病变者45例,阳性26例占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与HCMV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HCMV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检测HCMV抗体可以为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提示,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为尽快实现妇幼卫生项目的总目标后,我们按照妇幼卫生项目培训的内容和方法在浮山县进行了较详细的项目基础调查。结果显示:新生儿、婴儿、0 ̄4岁儿童死亡率依次为46.7‰,61.2‰,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87.5%,死于途中儿童占死亡总数的68.6%,5岁以下儿童前四位死因与其他地区基本相似,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及肺炎。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阿鲁科尔沁旗与奈曼旗实施《加强基层妇幼卫生、计划生育服务项目》前后婴儿死亡情况进行了分析。项目实施前婴儿死于家中、途中的占86.94%,死前未就诊率为43.66%,前三位死因为肺炎、早产、产伤。实施后婴儿死于家中、途中的占72.50%,未就诊率32.50%,前3位死因为新生儿窒息、肺炎、早产。因此应当加大妇幼卫生项目的复盖面,以期提高农村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的一种类型,多发生于主动脉、冠状动脉、颈动脉和肾动脉等大中动脉的血管壁上,在动脉内膜上沉积的脂质外观呈黄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全身各肌性动脉如冠状动脉、脑动脉等常同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动脉粥样硬化分别是动脉粥样硬化在心脑动脉的局部表现,冠状动脉与脑动脉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对这些动脉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是全世界儿童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引起儿童严重感染(脑膜炎、败血症和肺炎)。据估计,全球每年有38万~50万儿童死于Hib感染的疾病,并导致儿童死亡与残疾。Hib结合疫苗的问世,大大减少了发达国家的Hib疾病的发病率,1990年前后美国、芬兰和瑞典等国使用这种疫苗,Hib发病率降低95%以上。这种疫苗安全可靠,副反应小,免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1991~1996年在河南省12市、县开展了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工作。结果显示1996年河南省新生儿平均死亡率为20.03‰;婴儿平均死亡率为29.64‰;5岁以下儿童平均死亡率为33.18‰,较1991年新生儿死亡下降39.45%;婴儿死亡率下降28.0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31%。年平均下降速率分别是8.12%、7.83%和6.79%。1991~1996年河南省5岁以下儿童前3位主要死因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肺炎序位略有波动,但其构成比变化明显,肺炎构成比下降,其它2死因构成比上升;在儿童死前保健服务方面,尽管农村儿童死前保健服务有所改善,但仍有40%左右儿童死于转诊途中和家中。提示今后干预方面疾病重点已发生变化,保健工作重点仍在农村。  相似文献   

20.
急性呼吸道感染(以下简称ARI)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其中肺炎是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400万婴幼儿死于肺炎。我国每年约有30万左右5岁以下儿童死于肺炎,占西太平洋地区5岁以下儿童肺炎死亡总数的2/3。据1990年和1991年在300个妇幼卫生项目县和27个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监测县基础调查表明:肺炎仍是目前我国婴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占全部婴儿死亡的20~30%,且其中80%左右的婴儿死于家中或转院途中。国务院颁发的“9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