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腺苷终止窄QRS波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及电生理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是临床常见的一组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已作为一种根治方法在临床广泛应用。由于部分患者在射频手术前反复发作室上速,应用异搏定、心律平虽能有效地终止室上速,但这些药物半衰期相对较长,有可能抑制旁道或多径路,从而影响射频消融治疗的顺利进行。三磷酸腺苷作为一种较强的室上速治疗药物,早在50年代已应用于临床,但易出现严重副作用未能广泛应用。本文在射频消融术过程中应用腺苷(艾吉伴)观察其对终止48例窄 QRS波室上速的疗效并探讨其终止室上速的电生理机制。1资料与方法1.1资料 患…  相似文献   

2.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评价马长生,胡大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北京100020)经导管射频消融应用于治疗心律失常仅数年,业已成为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和部分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广泛应用的非药物治疗技术[1]....  相似文献   

3.
报道 1例右室心肌病所致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简称室速 )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探讨此类室速的治疗方法。患者女性、6 8岁 ,反复发作多形性持续性室速 ,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较差或无效。采用激动标测行导管射频消融 ,依次在右室游离壁、流出道后壁、前下近间隔、前上近间隔标测到 4种不同形态的室速并消融成功。随访12个月 (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9个月 )无室速发作。结论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 ,又不适合置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反复发作的多形性室速 ,可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4.
王海昌  张清 《心功能杂志》1995,7(4):228-229
作者采用射频消融法治疗3例预激综合征和1例房室结双径路所引起的儿童顽固性阵发性室上速,全部成功,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果表明射频消融是治疗儿童顽固性阵发性室上速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射频消融治疗有很高的成功率,而冠心病室速的射频消融成功率却有限,其它器质性心脏病室速目前更是知之甚少.临床上有时可遇室速起源处位于心外膜下心肌,以心内膜标测为基础的射频消融技术常无能为力.已有作者探索了经微心脏静脉途径标测室速起源部位并作射频导管消融治疗获得成功.本文报道探索犬经微冠状动脉进行电生理标测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右室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及其随访结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右室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射频消融的近、远期疗效。方法34例右室室速患者经受了射频消融,其中诊断为特发性右室室速29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全(ARVD)5例。结果28例特发性右室室速消融成功,1例失败;5例ARVD患者诱发出9种室速,5种室速消融成功,另4种室速失败。随访显示,28倒特发性右室室速中2例分别于射频消融术后的12和15个月发生新的室性心律失常,进一步检查证实1例为ARVD,另1例为扩张型心肌病。ARVD患者组中2例室速复发。结论右室室速射频消融的结果取决于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对于特发性右室室速消融术后再发或出现新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需注意排除ARVD或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临床疗效。方法 :5 6例特发性室速患者中 ,34例左室特发性室速采用EPT小、中弯大头导管 (或Webstr小弯大头 ) ,在左室行激动顺序标测和消融 ,以P电位较QRS起点提前 2 0ms以上作为消融靶点。 2 2例右室流出道室速采用Webster加硬导管在右室流出道行起搏标测 ,以起搏时与心动过速时体表 12导联QRS形态完全相同或最接近处为消融靶点 ,成功标准为放电过程中心动过速终止且不能诱发。结果 :5 1例患者消融成功 ,成功率 91.1%。 34例左室特发性室速中 30例靶点位于左室间隔中下部 ,2例近左室心尖 ,1例左室流出道 ,1例位于间隔高位。 31例消融成功 ,1例失败 ,2例因导管到达间隔处机械刺激终止室速而不能再诱发 ,于终止室速处作为靶点射频消融 ,1例于术后第 2天、另 1例半年后室速复发。 2 2例右室流出道室速 ,16例位于流出道间隔侧 ,6例位于流出道游离侧壁。 19例起搏标测到与心动过速 12导联QRS形态完全相同靶点 ,1例形态接近 ,消融获成功。 2例未能诱发室速 ,射频消融 1个月心动过速重新出现 ,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射频消融术对特发性室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作为首选治疗。电生理未诱发室速或机械刺激终止室速不宜尝试射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常见的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主要为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矫正术后)和致心律失常右心室发育不良(ARVC)。与室上性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射频消融)相比,射频消融器质性心脏病室速的成功率明显较低,且复发率和并发症均较高。1  冠心病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导管消融    研究证实,持续性单形性冠心病室速通常由折返引起。其折返环路可有不同构型,但均具有共同特征,即存在于疤痕区域内或疤痕边缘区的缓慢传导区(SCZ)。SCZ既是折返环路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射频消融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作者采用射频消融法治疗3例预激综合征和1例房室结双径路所引起的儿童顽固性阵发性室上速,全部成功,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果表明射频消融是治疗儿童顽固性阵发性室上述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报告药物治疗无效、射频导管消融失败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ARVD)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1例患者,在电生理导引下行右室前游离壁隔离术治疗成功。术后随访7个月无室速发作,右室收缩功能正常。提示部分右室隔离术对有生命危险和药物治疗无效及射频导管消融失败的AVRD室速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报告药物治疗无效、射频导管消融失败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ARVD)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1例患者,在电生理导引下行右室前游离壁隔离术治疗成功。术后随访7个月无室速发作,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提示部分右室隔离术对有生命危险和药物治疗无效及射频导管消融失败的ARVD室速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共收集28例临床诊断为IVT患者,男性11例,女性17例。年龄36.7±14.5(9~58)岁,病史6.33±8.33(1~26)年,心动过速时RR间期为317±5897(250~420)ms。心动过速时心电图呈右束支阻滞(RBBB)型12例,左柬支阻滞昏(LBBB)型16例。对心动过速发作频繁药物治疗难麒终止或终止后很快复发的病例进行心电生理检查及导管射频消融治疗(16例)。对心动过速发作不频繁或有心动过速频繁发作但药物很容易终止者,在心动过速终止后给予口服维拉帕米或普罗帕酮预防治疗(12例)。结果:药物治疗组6例患者仍有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发生,但发作次数较前明显减少。6例患者未再发生室速。射频消融治疗组1例起源于左室间隔之室速于术后7天复发,余病例无室速复发。无并发症。结论:药物及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对IVT均有教,射频消融治疗的成功率更高,临床上应针对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左室流出道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的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探讨此类患者的射频消融指证。方法5例患者因非持续性室速和频发性室性早搏而引起明显临床症状,药物治疗无效。采用起搏标测法确定室速和室性早搏的起源部位,并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在升主动脉瓣左窦下方的左室流出道记录到提前(31±4)ms的心室激动,起搏心电图12导联QRS波形与室速和室性早搏形态完全相同者4例,11导联相同者1例,该部位消融后5例患者的室速和室性早搏不被诱发。随访13±6个月,除1例患者复发,另4例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左室流出道非持续性室速和室性早搏安全有效,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分析22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病人的临床特征及导管射频消融治疗。14例左室特发室速,采用激动顺序标测,8例右室特发室速,采用起搏标测,消融均成功。作者认为,体表心电图可大致确定室速起源部位,对于QRS波无明显增宽的左室特发室速,特别是伴1∶1室房逆传者,应与室上速相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患者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4例因阵发性室上速行射频消融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两组,实验组共52例,年龄≥60岁,对照组132例,年龄<60岁,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电生理特点、射频消融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和其他系统疾病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在射频消融成功率(P>0.05)及复发率(P>0.05)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阵发性室上速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一临床顽疾,也是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难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心肌梗死后室速和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室速的成功标测与消融充分揭示了此类室速的电生理机制。目前认为,绝大多数器质性心脏病室速是瘢痕相关性的折返性心动过速,其缓慢传导区常位于瘢痕内部,入口和出口位于瘢痕边缘。  相似文献   

17.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已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需要提出的是 ,判断室速消融成功的标准与室上性心动过速不同 ,仅靠术后能否诱发来判断。因为室速的诱发在不同的时间及条件下变异性较大 ,此标准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不客观性 ,判断标准的客观性差至少是室速消融后复发率较高的原因之一。本组总结 5年来经射频消融临床成功并得到随访资料的 132例特发性室速患者的消融资料及随访资料 ,分析经靶点刺激诱发程序在减少复发率方面的价值。  资料和方法 患者资料来自于 1994~ 2 0 0 1年 ,特发性室速…  相似文献   

18.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是一常见的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是其根治办法,治愈率近于100%,.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一部分阵发性室上速患者,尤其病史长,女性,或经济条件较差者,尽管进行了射频消融术,但仍觉得有发作性心慌胸闷等类似于阵发性室上速发作时的伴随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肢体导联QRS波形态改变对左后分支型室速成功射频消融的判断价值。方法对64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的左后分支型室速患者进行射频消融,分析射频消融前后窦性节律时肢导联心电图的变化,并对其随访。结果成功射频消融患者术后下壁导联出现Q波或Q波较前加深,同时伴或不伴有Ⅰ和aVL导联Q波消失或S波较前加深。结论左后分支型室速成功射频消融可引起肢导联QRS波形态改变,尤其是下壁导联。联合的下壁导联和/或(Ⅰ和aVL)导联形态改变可作为左后分支型室速射频消融的有效终点。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曹克将射频导管消融术是治疗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一项新技术,其治疗房室结和房室旁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成功率很高[1~3],对于心脏结构正常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也极其有效[4]。唯有冠心病室速射频消融的成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