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湿疹是临床上婴幼儿常见的皮肤疾病。本文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对小儿湿疹的病因、治疗进行探讨。肺失卫外,感受外邪郁于皮毛;肺失宣降,津液不能正常布散于皮毛;饮食不节,大肠湿热熏蒸于皮毛;以上皆可为湿疹发病的诱因,而肠道菌群失调即中医的禀赋有异为湿疹发病的内在基础。在治疗上,笔者以推拿手法作用于小儿特定穴位,通过宣肺驱邪、导除湿热、调节肠道菌群等方式恢复肺和大肠的正常功能,增强体质,以标本兼治的方式来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2.
中医有"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肺和大肠二者在生理病理上均有重要联系,基于此理论,临床治疗常有肺肠同治,肺病治肠,肠病治肺,糖尿病中上消与肺相关,其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也被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容易引起结肠癌,两者在治疗上也有一定的相关性.此文就"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一理论来论述糖尿病与结肠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组成外有皮、脉、肉、筋、骨,内有五脏六腑,以及经络、气血的纵横联系,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脏腑是人体的一切机能活动的中心,皮肤病也不例外,它与脏腑有密切的关系。尤其与肺、脾、心、大肠的关系甚为密切。如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经有病变可反映到皮肤,大肠有病变亦可表现在皮肤。肺与大肠有热,均可反映到皮肤。今就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在皮肤科运用,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黄尧洲主任医师深入研习中医典籍,从"肺主皮毛"和"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出发,认为某些皮肤病的发生发展与肺和大肠的生理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同时在长期的临床临证中观察到热邪是皮肤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而应用清肺泻下法治疗某些皮肤病,尤其是在湿疮、粉刺、白疕的治疗中,多应用黄芩、连翘、生石膏、大黄、芒硝等清肺泻下的药物,可达到祛邪除疹的目的;并强调用药尽量精简,一张处方多则不超过十味药,往往仅三五味药,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皮肤病从肺与大肠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肺主皮毛”和“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肺脏隐匿于胸腔之中,“有诸内必形于诸外”,其病理生理变化常外现于皮毛。因此,观察皮毛的病理生理现象,可以推测肺的病理生理状态,是因为肺宣发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濡养皮毛,使皮毛行使排汗、散热和抵御外邪的功能;同时皮毛具有散气、宣肺、助肺呼吸的作用,《内经》将其概括为“肺外合皮毛”。  相似文献   

6.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认识也日趋深入.本文试图通过对古今有关"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及机理研究的综述,加深对其理论与临床研究探讨,以期对该理论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正>《灵枢·本输》曰"肺合大肠"即"肺与大肠相表里"。这种表里关系指肺与大肠在生理、病理等多方而相互影响,互为补充。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大肠传导功能正常,则有助于肺气的肃降。若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则可影响肺气的肃降,而产生呼吸系统的病变。虽然,现代医学对"肺与大肠相表理"的间接、直接研究未能找到或未完全发现两者之间的物质联系,但能从肺与大肠的病理表现上证实"肺与大肠相表里"的正确性,可见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存在某些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8.
“肺与大肠相表里”现代生物学认识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的重要基础理论,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其中医理论方面的内涵认识已日趋深入,并且现代生物学技术对肺与肠的关系提供了更多分子方面的证据。二者在生理关系方面,从胚胎发育角度,肺与肠的发育过程紧密相关;在病理关系方面,肠缺血/再灌注病理状态下可能导致肺功能受到影响,肺病在一定的病理状态下也可以转移至肠,引起肠部病变。肺与大肠无论在生理方面还是在病理方面都存在联系,文章试对现代生物学关于肺与大肠在生理病理上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现代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痤疮相互影响,但其具体机制不明。本文从中医理论角度解释二者的内在联系。通过阐述"肺合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与痤疮之间的关系,分析肠道菌群可能参与痤疮的发病及治疗。中医学的许多基本原理都包含着微生态学的内容和机理,针灸、中药的取效过程都利用了微生态系统的机制,提示中医药治疗痤疮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可能有其内在的微生物机制,这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拓宽了痤疮临床诊疗的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论述肺与大肠相表里关系的基础上,对肺部疾患兼治大肠和大肠病变兼治肺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例如:肺热下移大肠,宜泻肠而通肺气;肺虚则大肠传导失职,宜补肺兼润肠;肺气不固,大肠不摄,宜益气涩肠;湿热结聚之便秘不通,宜调理肺气;痰饮喘咳兼胃家实者,宜下气导滞。最后还从直肠给药及现代实验研究对“肺合大肠”理论加以阐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