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分娩后脱离母体环境,会面临体温迅速降低,行为状态改变,母乳喂养适应等问题,国内外研究表明母婴皮肤早期接触可以维持新生儿体温,促进新生儿的睡眠,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中国妇幼保健》2019,(11)
目的分析母婴皮肤早接触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新生儿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以2015年5月-2016年4月入组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新生儿(243例)为对照组,出生后完成新生儿常规护理后于辐射保温台上测量血糖。以2016年5月-2017年4月入组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新生儿(79例)为试验组,出生后即刻进行母婴皮肤早接触15 min后测血糖。以血糖≤2. 5 mmol/L界定新生儿低血糖,比较两组新生儿血糖值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血糖值比较发现,试验组新生儿血糖值(3. 97±0. 90) mmol/L高于对照组(3. 67±1. 08) mmol/L (P=0. 002),试验组低血糖发生率(1. 27%)低于对照组(9.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37)。结论出生后即刻母婴皮肤早接触可有效降低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新生儿的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基础保健措施对新生儿及其母亲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7月至12月于温州市人民医院正常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各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和新生儿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新生儿处理,观察组采用新生儿早期保健措施。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h的出血量及新生儿出生后的体温变化。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时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6,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h、2h、4h的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594、2.760、2.429,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2h内的啼哭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啼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270、25.680,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觅食出现时间、开始含接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而首次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301、2.781、2.906,均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后2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t=4.641,P<0.05)。结论新生儿早期基础保健措施可提高新生儿出生后4h内的体温,促进早期母乳喂养启动,减少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生儿早期保健对新生儿黄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正常分娩的新生儿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新生儿保健法,研究组采用新生儿早期保健,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第0~3天的黄疸值及研究组新生儿出生后与母亲皮肤接触后不同时间的黄疸值。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第0~3天黄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A组新生儿出生后第0、1、2天黄疸值,明显低于B组(P<0.05);研究组中A组新生儿出生后第3天黄疸值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早期保健应用于新生儿中,可影响新生儿黄疸水平变化,与母亲皮肤接触时间长的新生儿黄疸水平较低,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小儿肺炎患者体温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以肺炎患儿进行研究,共80例,分组如下:参照组(40例,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优质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症状消失时间更低,P<0.05.对于并发症发病率,研究组更低(P<0.05).结论 肺炎患儿实施优质护理,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按照爱婴医院标准实行早吸吮,母婴同室,家庭化分娩,按需哺乳等方法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母乳喂养意义的认识,我们选择了77对母婴进行随访,着重从喂养方式,婴儿期体格发育及患病率,母亲产后子宫复旧等方面进行观察,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沐浴间集中式洗澡、床旁家庭式洗澡,对母婴同室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医院产科母婴同室住院的正常足月、自然分娩的新生儿800例,按照产妇/家属自愿原则,将床旁家庭式洗澡组设为试验组,沐浴间集中式洗澡组设为对照组,每组400例,对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2例,感染率0.5%;对照组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9例,感染率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旁家庭式洗澡模式,对降低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率效果明显优于沐浴间集中式洗澡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产后母婴皮肤接触时间对出院时、产后1月、产后3月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符合标准的产妇368例,按实际母婴皮肤接触时间分为<30 min(n = 49)、30~<60 min(n = 59)、60~<90 min(n = 54)、≥90 min(n = 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胎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和围产儿的影响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0年12月~2005年12月多胎妊娠126例,分为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并发症(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子宫切除)和围产儿发病率(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的差异程度。结果:两组产妇比较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子宫切除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围产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多胎妊娠剖宫产分娩对产妇和围产儿的影响程度远低于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1.
不同母婴阻断方式对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母婴阻断方式对HBV阻断效果的影响。方法:2006年1月~2010年1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HBV-DNA阳性的孕妇共85例,随机分为3组。其中阻断Ⅰ组30例,只应用HBIG;阻断Ⅱ组30例,孕妇自妊娠28周开始口服拉米夫定,100 mg/天,直至产后30天,新生儿出生后按与阻断Ⅰ组同样的方法注射HBIG;对照组25例,在妊娠末期不采取措施。3组新生儿出生24 h内均注射乙肝疫苗。3组新生儿在出生24 h、7月和12月不同时间分别检测血清HBV-marker和HBV-DNA。结果:阻断I组和II组24 h、7月龄和12月龄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阻断I组和II组7月龄和12月龄HbsAb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3组血清HbsAb定量,阻断I组、阻断II组7月龄、12月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晚期采用注射HBIG和应用拉米夫定两种不同母婴阻断方式均能够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降低胎儿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所生婴儿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对HBV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2010年孕期或住院分娩时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及其儿童206对,进行问卷调查和采集血清标本,用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比较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对儿童HBV感染的影响。结果 206名儿童中母乳喂养100人,阳性3人,阳性率3.00%;人工喂养106人,阳性2人,阳性率1.89%。母亲在双阳性(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均阳性)或单阳性(HBsAg阳性、HBeAg阴性)情况下,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儿童HBsAg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母乳喂养未增加儿童感染乙肝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不同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对HBV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在甘肃省和浙江省宁波市选择1997~2002年孕期或住院分娩时检测HBsAg阳性的母亲及其儿童319对,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用固相放射免疫法进行血清学检测,比较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对儿童HBV感染的影响。结果319名儿童中自然分娩233人,HBsAg阳性47人,阳性率20.17%;剖宫产86人,HBsAg阳性9人,阳性率10.47%。母亲在双阳性[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均阳性]或单阳性(HBsAg阳性、HBsAg阴性)情况下,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儿童HBsAg阳性率的差异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1.000;χ2=3.387,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HBV母婴传播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观察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初产妇产后6个月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青岛滨海学院收治的自然分娩的初产妇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在产妇会阴伤口缝合并检查完毕后母婴皮肤接触,观察组在新生儿出生后即给予母婴皮肤接触1h,比较两组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首次吸吮持续时间、产妇泌乳始动时间以及不同时间点纯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首次吸吮持续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时、产后6周、产后3个月及产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1h对初产妇首次母乳喂养有促进作用,且能够有效的提高产后早期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7.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不同HBV DNA载量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281例,将产妇分为低HBV DNA拷贝组(<106 copies/ml)169例(包括剖宫产分娩92例,经阴分娩77例)和高HBV DNA拷贝组(≥106 copies/ml)112例(包括剖宫产分娩62例,经阴分娩50例),统计分析婴儿出生后的HBV抗原、HBV DNA阳性率和免疫阻断效果。结果低HBV DNA拷贝组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时的HBsAg阳性率、HBeAg阳性率以及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HBV DNA拷贝组剖宫产分娩组新生儿的HBsAg阳性率和HBV DNA阳性率明显低于经阴分娩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HBV DNA拷贝孕妇采用经阴分娩的HBV垂直感染机会较大,后期可采取母婴阻断措施对其进行阻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的测量部位在新生儿体温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新生儿120例,以体重及护理区域的不同分做暖箱组,婴儿床组及蓝光治疗箱组各40例,于同一时间内分别进行颈温、腰温及肛温的测量。结果:暖箱组颈温、腰温与肛温相比无显著差异;婴儿床组腰温与肛温相比有显著差异,而颈温与肛温相比无显著差异;蓝光治疗箱组腰温与肛温相比无显著差异,而颈温与肛温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合理选择新生儿体温测量部位,在确保测量数据准确的同时能够简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母乳是婴儿的最佳营养食品,母乳喂养能使婴儿减少感染等常见病的发生,促使儿童生长发育;母婴同室使得母亲与新生儿的早接触能增快母乳分泌,促使新生儿的心理发展。为评价该项措施的效果,将我院1995年5月实施该措施前后的儿童发育情况作一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群组孕期保健联合早期母婴干预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11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参加体检的89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孕期保健干预,观察组产妇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群组孕期保健联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的干预模式.分析两组产妇自我管理能力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