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舌瓣气管切开术应用于头颈部肿瘤外科的疗效。方法 对57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行舌瓣形气管切开并与传统术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7例患者行舌瓣形气管切开均较顺利,46例术前气管切开麻醉插管均获成功,8例置换气管套管无呼吸困难,5例并发颈部皮下气肿。结论 舌瓣形气管切开操作简单,对气管及甲状腺损伤轻,可壁免气管狭窄,气管套管置换方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气管切开术后使用带气囊气管套管和钛套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40例因头颈部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行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使用的气管套管的类型, 分为甲组(钛套管, 70例)、乙组(带气囊气管套管, 70例), 观察两组患者套管内痰痂堵塞、肺部感染、呕吐物误吸、出血误吸、套管脱出等情况。结果乙组患者出血误吸、分泌性误吸、套管脱落发生率均低于甲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套管堵塞、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头颈部恶性肿瘤气管切开术后使用带气囊气管套管可以提高围术期安全性, 且带气囊气管套管的并发症更少, 疗效更好, 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中倒“U”形瓣的临床应用。方法  12例急诊气管切开 ,3 6例择期气管切开 ,均采用“∩”形切口切开气管壁 ,将气管软骨黏膜瓣下翻与皮肤缝合呈倒“U”形瓣。结果  48例气管切开术插管均一次成功 ,无出血、软骨损伤、皮下气肿等并发症 ,随访无气管狭窄等。结论 气管切开术中应用倒“U”形瓣不但插管、换管方便快捷 ,并发症少 ,还可预防脱管导致的窒息等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术中倒“∪”形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中倒“∪”形瓣的临床应用。方法 12例急诊气管切开,36例择期气管切开,均采用“∩”形切口切开气管壁,将气管软骨黏膜瓣下翻与皮肤缝合呈倒“∪”形瓣。结果 48例气管切开术插管均一次成功,无出血、软骨损伤、皮下气肿等并发症,随访无气管狭窄等。结论 气管切开术中应用倒“∪”形瓣不但插管、换管方便快捷,并发症少,还可预防脱管导致的窒息等。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术是某些颌面及咽喉部肿瘤手术中为预防喉头水肿而采取的必要措施,也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传统气管切开术即纵行切开气管前壁的方法流行多年,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和不足。我科2003年至2011年实施改良气管切开术患者98例,即应用倒“u”形气管黏膜软骨瓣取代传统的垂直切口,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胸部肿瘤切除术后,由于各种原因行气管切开术时有所见。现分析我科自1985年6月—1997年12月行气管切开术19例的临床资料。目的在于探讨气管切开适应证以及气管切开后的治疗。1临床资料气管切开19例中,男16例,女3例。年龄46岁~67岁,平均53岁...  相似文献   

7.
儿童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气管切开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JORRP)气管切开术的相关因素及其对疾病发展过程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58例JORRP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有无气管切开术患者的发病年龄、手术次数、手术间隔时间及有无并发气管内病变。[结果]有气管切开者与无气管切开者平均发病年龄分别有35个月、67.5个月(P=0.000);平均手术次数分别为4次、2.5次(P<0.05);平均手术间隔时间分别为5.8个月、3.8个月(P<0.05);39例气管切开后其中16例气管造瘘口附近有乳头状瘤扩散。[结论]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发病年龄小,治疗的时间长,气管切开对肿瘤向下扩散有促进作用,气管切开要慎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术中造成气管缺损的修复重建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0例造成气管缺损的修复重建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其中,气管腺样囊性癌3例,甲状腺癌6例,喉复发癌1例.气管环全层缺损7例,气管前壁缺损3例,气管膜部(含前壁缺损)1例.结果:气管端端吻合7例,胸锁乳突肌锁骨肌骨膜瓣修复气管前壁及部份侧壁缺损2例,胸大肌肌皮瓣修复膜部,胸锁乳突肌锁骨肌骨瓣修复气管前壁缺损1例.随访1.0-5.0年, 均存活.8例均能拔除气管套管,2例因双侧喉返神经切除者未能拔管.均有较好的发音功能.结论: 按肿瘤外科原则切除头颈部肿瘤及受侵气管的同时可造成气管缺损,术中选用气管壁的部分缺损可用胸锁乳突肌锁骨肌骨(膜)瓣修复,膜部的缺损可用胸大肌皮瓣修复,环周缺损可用气管端端吻合修复;可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中华肿瘤杂志》2022,(5):446-449
目的评估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接受经口机器人辅助咽后淋巴结(RPLN)清扫术的适应证、安全性、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经口机器人辅助RPLN清扫术的12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气管套管及鼻胃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 其中鼻咽癌7例, 甲状腺癌4例, 口咽癌1例。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经口机器人辅助RPLN清扫术, 无中转开放手术。10例RPLN完整切除, 2例部分切除(均为鼻咽癌患者), 平均清扫RPLN 1.7枚。手术时间为(191.3±101.1)min, 术中出血量为(150.0±86.6)ml, 术中未出现大出血、口腔和口咽等正常器官损伤等情况。8例患者行气管切开术, 气管套管留置时间为(11.6±10.7)d。所有患者术后均留置鼻胃管, 留置时间为(17.1±10.6)d。术后住院时间为(8.5±5.7)d。术后并发症包括咽后切口裂开2例, 吞咽困难2例。术后平均随访6.5个月, 患者均未出现疾病进展, 10例患者无病生存, 2例患者带瘤生存。结论经口...  相似文献   

10.
困难条件下的气管切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困难条件下气管切开术的方法和经验,以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5年来施行的困难条件下气管切开术36例.结果:36例困难条件下的气管切开术全部获得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与气管切开术有关的死亡病例.结论:环状软骨弓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作为气管切开术明显和稳定的参考标志.3度呼吸困难的患者,条件允许时最好先经口或经鼻插管,变紧急气管切开为常规气管切开,能降低手术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侵犯气管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应用带蒂舌骨下肌群肌骨瓣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10例侵犯气管的分化型甲状腺癌行根治性切除术,受累气管窗式切除,应用带蒂舌骨下肌群肌骨瓣修复,术后辅助131Ⅰ治疗。结果:10例患者均术后3月拔除气管套管,拔管率100%,术后定期复查电子支气管镜,肌骨瓣均存活,重建气管腔壁上皮化,无明显狭窄;随访5年,远处转移死亡1例。结论:带蒂舌骨下肌群肌骨瓣有良好的血供,远期效果好,拔管率高,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气管部分切除后的理想修复组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治疗食管癌并发急性气管水肿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342例胸上、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剖左胸行食管癌切除,经食管床颈部食管胃吻合术1920例,主动脉弓上吻合183例,主动脉弓下吻合142例,剖右胸-上腹-颈三切口胃代食管吻合术97例。结果术后并发急性气管严重水肿7例(0.3%),均为女性患者,均行气管切开术后治愈。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急性气管水肿是一严重并发症,气管前闻及高调、粗糙、酷似锯木样的气管呼吸音是气管水肿的主要诊断依据之一;对严重呼吸困难者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术,保证呼吸道通畅;术中手术操作细致以及与麻醉医师密切配合,对预防食管癌术后并发急性气管水肿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行大隐静脉颈动脉置换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3例头颈部恶性肿瘤行大隐静脉颈动脉置换术患者,在患者手术治疗前进成立多学科治疗小组、心理护理和颈总动脉压迫试验等术前护理,手术后采用术后护理,包括血压管理、病情观察、抗凝药物效果观察、体位护理、气道管理、营养管理、心理护理和并发症预防,分析总结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行大隐静脉颈动脉置换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结果 11例患者术后未出现脑卒中和偏瘫等严重并发症,均顺利出院;1例患者出现轻微脑梗塞,治疗观察四周后出院,1例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塞,转入专科医院治疗四周后顺利出院。结论对头颈部恶性肿瘤行大隐静脉动脉置换术患者行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案对喉癌和下咽癌患者保留喉功能的疗效。方法 80例喉癌和下咽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简易气管造瘘术,对照组患者采用气管切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换管效果、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更换套管时可以通过牵引拉开双侧留置的缝合线,造瘘口相对较为宽大,与对照组相比,换管迅速,术后6个月两组均无带管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活力、精神健康和情感职能8个维度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气管切开术相比,简易气管造瘘术能够显著降低换管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喉罩在喉气管裂开成形术中对病人血流动力学和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评价喉罩在喉气管裂开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8例ASAⅠ-Ⅲ 级的喉气管狭窄择期手术的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喉罩组(A组)和局麻气管切开组(B组),每组24例。A组:快速麻醉诱导后置入双管型喉罩,固定后行麻醉机控制呼吸,待气管切开后台上置入气管导管,拔除喉罩,通过气管导管行控制呼吸后继续手术。B组:先在局部麻醉下行气管切开置入气管导管,固定后行麻醉机控制呼吸继续手术。观察两组在麻醉诱导前(T0)、 置入喉罩或气管切开置入气管导管即刻(T1)、置入喉罩后或气管切开置入气管导管后10min(T2)和置入喉罩后或气管切开置入气管导管后30min(T3)的MAP、 HR、SpO2变化。记录两组气管切开术中出血量、气管切开所需时间、误吸和气管痉挛的发生率。观察麻醉前(T4)、置入喉罩后或气管切开置入气管导管后即刻(T5)、喉气管裂开成形术术毕即刻(T6)和术后30min(T7)4个时点的应激激素水平。结果:B组患者在T1时点的MAP、HR明显高于T0时点(P<0.01),T2、T3时点与T0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T1时点的MAP、HR明显升高(P<0.01)。与B组病人相比,A组病人气管切开术的出血量明显减少,气管切开术时间缩短,未发生误吸及气管痉挛,不良事件少(P<0.05)。B组自插管后各时间点的血糖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A组在手术结束时血糖上升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在T6和T7时点的血糖上升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血皮质醇在T6时点均高于T4时点(P<0.05);T7时点的血皮质醇A组下降,而B组继续上升,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局部麻醉下气管切开置入气管导管通气相比,双管型喉罩通气应用于喉气管裂开成形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干扰小,不良反应少,引起的应激反应轻,同时能保证有效地通气,为喉气管狭窄患者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人工气管置换气管的护理韩坤李霞山东省胸科医院(250110)我院对2例广泛型气管癌患者行气管肿瘤切除术,用本院研制的人工气管置换气管。切除气管长度分别为6cm、10.5cm。2例患者已分别存活19个月、10个月,至今仍存活。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051395 气管切开术中倒“U”形瓣的临床应用,051396 气道肿瘤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微波治疗的临床观察,051397 气管狭窄的放射治疗,051398 CpG ODN加强树突状细胞疫苗抗Lewis肺癌的研究,051399 反义annexinⅡ对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1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喉癌、喉咽部恶性肿瘤或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累及喉需行全喉切除术,术中常规进行气管造瘘。术后,多数患者需长期配带气管套管,甚至终身,十分不便。部分患者常因难以忍受这种不适而自行拔除气管套管,不久即出现造瘘口挛缩,导致狭窄。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发音重建方法的使用,如发音管的应用,更需造瘘口应有充分的空间以利发音,特别是对于那些气管内径较细的患者这一问题则更加突出。为解决这些问题,许多专家采取各式方法。本文着重介绍几种目前较为实用的术中扩大气管造瘘口的方法和作者的经验,供读者参考。1 斜切气管造瘘端这种方法是最为简便易…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 2 0 0 0年 5月至今共行喉癌手术 76例 ,术后行气管切开 ,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76例 ,男 70例 ,女 6例 ,年龄 42~ 71岁 ,平均年龄 61岁。水平半喉切除 41例 ,垂直半喉切除 3 2例 ,全喉切除 3例。术后均选择放置有内套管的金  相似文献   

20.
134例头颈部肿瘤手术后缺损修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辉  边聪  陆伟 《肿瘤学杂志》2003,9(1):13-15
目的:分析4种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的效果、功能、并发症和供区创伤的大小,以为不同的缺损选择不同的皮瓣。方法:134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均行联合根治术加胸大肌肌皮瓣、颈阔肌肌皮瓣、额瓣、前臂皮瓣修复。结果:胸大肌皮瓣全部存活96例,部分坏死21例,坏死≥1/25例,全部坏死2例,颈阔肌皮瓣全部存活2例,部分坏死1例,全部坏死1例,4例额瓣和2例前臂皮瓣全部存活。结论:口腔及颈部大面积缺损需要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对需要洞穿修复的,尤其是女性,应尽量避免用胸大肌折叠瓣,可用复合瓣。对一般的口腔缺损用前臂皮瓣修复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