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我省属于西部欠发达省份,由于农村条件差、待遇低,医疗设备落后,大量卫生技术人员积聚在城市,导致温饱型每千农业人口卫生人员数仅0.78人,明显低于全国1.2的平均水平,不能达到新农村合作医疗岗位设置标准。我校提出了创建校院合作的"定向两段三阶式"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基于基层医疗岗位主要工作任务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基于西部欠发达省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生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进行基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业核心课程改革;建设符合基层医生实际工作任务需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一支具有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为西部欠发达省份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服务当地、面向全省,辐射周边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适应了基层卫生机构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是新医改的重要内容,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职业幸福感则是重要途径。本研究对浙江省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调查显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经济收入低,职业安全感缺乏,学历文凭偏低,继续教育跟不上,社会支持度不高。为此,应从政府重视改革和加强投入、医院转变管理理念、建立良好社会支持系统,以及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由于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行业人员需求缺口较大,且待遇和职业认同感较低,因此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势在必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基层医疗服务人才的方式,但该模式也存在着培养与需求不符合的问题.只有深入研究各专业的职业和行业标准,从岗位工作任务的角度人手,优化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才能真正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培养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2009年以来,为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国家大力推进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2012年首批学生毕业,面临就业部分学生思想出现了一些动摇。医学定向生培养成效,直接关系到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中国梦中病有所医愿景的实现。十八大以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在此背景下,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在校医学定向生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培养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又富有创新精神的基层工作医疗人员,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与“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试点配套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宁夏将采取系列措施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据自治区政府介绍,宁夏将从业务用房、基本设备、人力资源、财政投入、服务功能、管理制度等方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使之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要相适应。为此,宁夏将加快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全覆盖。另外,宁夏还将加强城市社区和乡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制订优惠政策,鼓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和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到乡村和社区卫生机构服务。开展城市医院支援农村、社区卫生工作,并作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聘任的必备条件。对长期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稳定乡村医疗卫生队伍。  相似文献   

6.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整体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偏低、职称不高、专业不突出,已成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地方医学院应紧紧抓住历史赋予的机遇,加快对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执业水平,从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全科医学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7.
采用云计算应用模式构建云服务的井冈山区域远程医学服务平台为当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学服务,有效解决当地缺医少药、看病难问题,并通过远程教学帮助培训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把技术引向基层,切实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扭转我国卫生事业“基层不强、小病大看”状况,是一种运营成本低、收效好,适用于我国中、西部老少边贫地区推广应用的创新医疗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基层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师资、形式和内容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善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政策,提高现有基层全科医生服务能力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于2017年5月在我国东中西部13个省共抽取5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样本单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其全科医生共670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 3.1录入数据并核对,使用SAS 9.1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师资:主要来自三级医院及专科医院,占49.85%;来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师资较少,只有9.88%;与其他地区相比,东部地区来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师资最多,占11.98%。形式:以学术讲座、培训班和网络学习等形式为主;操作实践和实地参观等开展较少,只占8.96%;网络学习形式在西部和农村地区开展更多。内容:主要集中在合理用药和疾病诊疗等方面,80%以上的全科医生都有参加。另外发现,目前基层全科医生对继续医学教育师资、形式和内容的满意度均处于较低的水平,分别是59.28%、49.32%和53.07%;并且不同地区、学历和职称的全科医生满意度有所不同,高级职称全科医生满意度最低。 结论 基层全科医生对继续医学教育的整体满意度较低。基层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应兼顾不同地区和不同层次全科医生的需求,开展不同的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增加继续医学教育吸引力;另外还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师资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西北医学教育》2017,(3):338-341
"十三五"医改目标为"打造健康中国",为此,亟需提升基层临床医疗人员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慢性病管理能力。地方医学院校承担了全国大部分本专科基层医疗人员的培养重任,应紧紧抓住历史赋予的机遇,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对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开展科学、系统的研究,确立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规格和知识体系,将高校教育资源有机地整合到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中,加快新形势下基层医学人才培养进程,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执业水平,造就一支"下得去、留得住、信得过、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医学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国基层卫生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基层卫生人员队伍建设,保障基层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参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对我国东、中、西部样本地区的3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基层卫生人员职业倦怠阳性检出率为58.2%,其中情感衰竭、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低落维度的中重度倦怠检出率分别为36.7%、19.5%、6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职称、加班频率、自评工作胜任力、工作与报酬的匹配度是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目前我国基层卫生人员职业倦怠状况不容乐观,情感衰竭和个人成就感低落问题较为严重,需要从加强心理疏导和干预、强化基层卫生人员技能培训、提高薪酬待遇水平、合理分配工作任务、降低工作强度等方面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需要,不仅能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也能从事医学影像技术操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方法 从建立育人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课程教学体系、搭建临床实践平台、构建人才评价体系5个方面进行改革。结果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论 融通影像医师培养与影像技师培养路径、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培养既有“影像诊断”能力又有“影像技术”技能的实用型医学影像人才,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在职医疗卫生人员、规培与实习医疗卫生人员以及在职医学生科学健身基本知识的储备、获得途径以及主要影响因素,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统计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三类人员科学健身基本知识认知度较低、获得途径相对单一、影响三类人员科学健身基本知识储备的首要因素各不相同,因此,分别提出三类群体科学健身素养培养路径。在职医疗卫生人员培养路径:提高认知度,强化角色担当;加强协作,发挥体医融合优势;线下线上结合,创造多元培养路径。实习与规培人员培养路径:加强重要性认知,培养角色意识;定期强制培训,夯实角色担当能力;拓宽思路,探寻多渠道获得途径。在校医学生培养路径:结合专业特征,开设“体医融合”选修课程;改革体育课教学,强化健身健康内容。  相似文献   

13.
医疗卫生资源整合重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众多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存在着不公平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差距较大,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足,城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相对过剩。二是地区之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卫生资源相对集中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及经济发达地区,西部地区卫生资源比较匮乏。三是医疗服务领域内部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人、财、物集中于较大型医院,基层医疗单位卫生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14.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已不再是一句空话.针对我国目前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的人员待遇低、执业水平不高、人才断层等情况,如何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基层医生培养制度已成为新医改方案中要认真解决的一项主要内容.在此,本刊将厦门市近年来在此项工作中所进行的有益尝试介绍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重庆市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现存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 对重庆市已毕业的2015届、2016届定向免费医学生共计22人,承担定向生培养的学院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相关教学、管理人员及定向生代表共53人开展访谈,并对访谈过程中获取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75名受访者中,67人(89.3%)对定向生培养现状比较满意,37人(49.3%)认为存在需改进的问题。学生普遍认为目前的专业课设置比较合理,对授课效果比较满意。实践技能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但定向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单位对其就职期望存在较大落差。结论 重庆市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现状整体较好,但在课程教学、实践技能、基层岗位胜任力培养、“留在基层”、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学院应特别加强定向生服务基层的综合素质、临床技能、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自豪感的培养,加强政策宣传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地方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强配套政策建设,统一管理缩减基层单位待遇差距。基层医疗单位应重视人文关怀和团队文化建设。国家层面应开展宣传,提高全科医生的社会地位和专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途径.国家已经启动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培养符合国家要求、切合地方实际、服务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需要的全科医生,本文建议构建校市合作、面向农村的订单双定向全科医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为基层培养高素质实用型的卫生技术人才队伍,建立覆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需要,在服务城乡基层、树立卫生职业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构建在校学历教育、在职学历提高教育和在岗能力素质提升教育阶梯式发展的卫生职业教育统一体,深化以岗位导向的课程整合和职业素质教育改革,建立工学结合、学以致用、面向基层的教学实践平台,建立与完善政府、学校、行业结合的人才培养合作保障体制与运行机制,推进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改革与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养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余梦  吴戈  任天顺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8):1395-1398
目的 为了继续推进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全科医学生培养模式,通过对其培养政策实施的意义及几年来培养过程中显现问题的讨论,探索其有效的解决途径。 方法 通过对该培养政策实施以来的社会效益分析及其在培养标准、管理及激励制度、就业及后续培养政策等方面显现的问题进行讨论,结合改革成果,归纳总结出急需解决的问题及实现途径。 结果 通过分析和梳理可清晣看到,该培养政策的实施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缓解基层“看病难、看病贵”状况的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特别对西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和推广价值。但在该培养政策实施过程中发现,医学院校对该类生源的招生自主性不强,全科医学培养标准、教育管理手段还不完善;地方政府在该类生源的招生环节、助学资金保障、毕业安置、用人制度及后续培养等方面的政策还急待改进和落实;国家政策对该类生源的约束过大,而西部地区全科人才缺乏,急待加大力度吸引优秀学生读医科和鼓励优秀人才到基层从医的激励措施。 结论 要继续推进该政策实施,还迫切需要完善招生、录取、签约、教育、就业、规培等培养和激励机制;加强职业理想和素质教育;明确及发挥各级政府责任和责能,改善招聘录用、工作待遇、职务评聘、后续培养和考核管理等政策环境;按地方需求,适当扩大定向免费全科医学生培养数量和开展地方急需专业的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构建多层次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开展全科医学的硕博培养试点等工作。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整体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偏低、职称不高、专业不突出,已成为制约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地方医学院应紧紧抓住历史赋予的机遇,加快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执业水平,造就一支高素质全科医学人才队伍。桂林医学院根据国家的战略需求,及时研究和探索全科医学学科建设,推进全科医学教育进程,创新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钟志宏  鄢俊  黄爱民  辛赣海 《重庆医学》2013,42(11):1308-1309
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制定了《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从2010年起,连续3年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免费定向医学生培养工作,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本校承担"五年制"乡镇及社区医务人员定向培养任务,解决当前基层医疗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为了使培养的人才成为"学得实、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全科型临床医学人才,制订出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作者就赣州市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医疗人员对五年制免费定向临床医学生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