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如何指导家长进行哮喘患儿的家庭护理,避免或减少哮喘发作、一旦发作能得到及时治疗,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哮喘患儿的家庭护理提出相应对策: 1 进行支气管哮喘的长效管理  相似文献   

2.
徐文付  杨红  谷强  陈志刚 《农垦医学》2011,33(5):393-395
目的:通过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在支气管哮喘发作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血清中的表达水平阐明支原体感染与哮喘发作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2月~2010年8月支气管哮喘发作并MP感染患儿48例、非MP感染支气管哮喘发作患儿45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外周血IL-6水平.结果:外周血IL-6水平在支气管哮喘并MP感染发作组(13.86±12.46 pg/mL)明显高于非MP感染支气管哮喘发作组(7.94±8.51 pg/mL),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发作并MP感染患儿外周血IL-6水平明显高于非MP感染支气管哮喘发作患儿,表明MP感染在支气管哮喘发作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IL-10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40例,另选择同期正常对照组健康儿童30例,比较正常对照组及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IL-10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hs-CRP、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3.126、7.835,P<0.05),经治疗3个月后,支气管哮喘患儿hs-CRP、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7、6.937,P<0.05).且治疗后的支气管哮喘患儿hs-CRP、IL-10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7、0.375,P> 0.05).结论 通过检测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hs-CRP和IL-10的变化,有利于了解哮喘患儿的病情变化、判断预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患儿及家长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认知程度对中文版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量表(Chinese-Childhood Asthma Control Test,Ch-CACT)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支气管哮喘患儿77例,随机分为管理组39例,对照组38例.两组均按2008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指南对哮喘儿童进行规范化治疗,管理组进行哮喘知识教育,定期随访;对照组儿童未进行哮喘知识教育.入选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1次Ch-CACT测试及哮喘认知程度问卷填写.结果 管理组与对照组在管理前Ch-CACT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6);管理后,两组Ch-CACT得分与管理前比较均显著提高(P=0.000);管理组Ch-CACT得分增加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4),认知程度得分增加值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6);管理后Ch-CACT得分增加值与认知程度得分增加值呈正相关.结论 提高患儿及家长对哮喘的认知程度能显著提高Ch-CACT得分,从而提高对哮喘的控制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家长进行教育与管理,提高哮喘患儿及家长的认知水平和防治技能。方法:采用多种形式和个体化相结合对患儿及家长进行指导教育,建立哮喘患儿的专科病历,要求哮喘患儿记录儿童哮喘日记,并做好定期复诊及随访。结果:通过系统地对哮喘患儿及家长教育与管理后,使患儿及家长均能了解哮喘疾病的有关知识,避免哮喘的诱发因素,了解药物的用途以及如何正确及合理的用药。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家长进行教育与管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患儿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依赖于家长的配合,家长对哮喘疾病知识的掌握是对哮喘患儿长期有效的防治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程序化健康教育对预防支气管哮喘患儿复发的作用.方法 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教育组30例,程序化健康教育组按照整体护理程序对患儿及家属实施程序化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一般健康知识宣教,观察两组患儿支气管哮喘的复发率.结果 程序化健康教育组患儿及家属的支气管哮喘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依从性明显高于一般健康教育的对照组;教育组患儿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程序化健康教育对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复发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方法及控制效果.方法:对本社区4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建立医疗管理档案,由社区医务人员对患儿及父母实施系统化社区干预,包括建立医疗档案,对患儿及父母进行健康教育,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等,定期追踪随访并评估控制效果,必要时调整防治方案.结果:40例患儿及父母经过两年的系统化社区干预,哮喘急性发作降至平均1.6次/人,年住院平均0.4次/人,疾病发作时间降至平均2.4天,疾病缓解期586天.结论:加强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社区干预,可明显降低发作次数,减少住院次数,对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顺尔宁)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口服孟鲁司特钠及吸入布地奈德,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两组喘息消失时间和复发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讨论:孟鲁司特钠可替代激素类药物,用于支气管哮喘患儿,尤其是吸入治疗效果不佳的轻中度哮喘患儿.  相似文献   

9.
刘美玲 《吉林医学》2012,33(23):5131-5132
目的:探讨家庭管理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选择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儿出院时均给予出院指导,观察组根据患儿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家庭管理方案,要求患儿及家属记哮喘日记,并随时与家长保持电话联系,保证管理措施落实到位。结果:患儿出院后随访1年,结果观察组1年内发病情况比对照组明显较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管理可以显著减少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提高患儿及其监护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李智超 《中外医疗》2008,27(28):130-131
目的 探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惠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9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2次/天,共治疗14天.观察治疗前后支气管哮喘惠儿肺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儿的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好转.以FEV1和FEF50%更为显著.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疗效显著,可以作为主要措施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其家长的健康教育,提高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其家长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并建立哮喘病历档案.结果:通过健康教育,患儿及其家长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得到了提高,使儿童哮喘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儿童哮喘的防治.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家庭管理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效果。方法选择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儿出院时均给予出院指导,观察组根据患儿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家庭管理方案,要求患儿及家属记哮喘日记,病随时与患儿家长保持电话联系,保证管理措施落实到位。结果患儿出院后随访1年,结果观察组1年内发病次数比对比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管理可以显著减少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提高患儿及其监护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张小梅  朱丁  汤云 《求医问药》2014,(15):193-194
目的:评价社区-学校联合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教育管理模式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控制的水平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由无锡市南长区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南长区12所小学、6所初中利用学校健康教育课定时定点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哮喘专科教育,并将接受哮喘宣传教育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纳入教育组(108例)。将在上述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门诊哮喘教育管理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纳入对照组(48例),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两组患儿近8周病情控制的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儿相比,教育组患儿病情的良好控制率较高,病情控制水平的评分较优。结论:采用社区-学校联合的方式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教育管理可有效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的控制水平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3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护理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3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均好转出院。结论:通过对23例小儿支气管哮喘进行护理及预防,能有效地防止病情反复,促进患儿康复,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护理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根据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通过心理护理、氧疗、药疗、环境安置、饮食等措施综合治疗和护理.结果: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通过有效的个体化、规范化、人性化、尤其是心理护理,辅以心理干预治疗儿童哮喘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能够减少患儿发病次...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家庭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均呈上升趋势。因此指导患儿家长进行哮喘患儿的家庭护理,使哮喘儿童避免或减少发作,是十分必要的。1 进行哮喘的管理教育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系统疾  相似文献   

17.
姜林虎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5):1475-1476
目的:观察脱敏疗法预防儿童支气管哮喘复发的效果.方法:将儿童支气管哮喘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急性发作期按常规处理,缓解期不予治疗;治疗组患儿急性发作期治疗同对照组,缓解期给予脱敏疗法.两组患儿均追踪观察3 a~5 a.观察两组患儿哮喘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患儿25例,5 a内全部复发,复发率100%;治疗组患儿26例,5 a内复发11例,复发率42.5%.经统计学x2检验,两组惠儿差异显著.结论:脱敏疗法预防儿童支气管哮喘复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过敏性咳嗽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和放射免疫技术,测定30例咳嗽变异型哮喘、41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sICAM-1和总IgE,同时测嗜酸、嗜碱性细胞绝对计数和过敏原皮试.结果咳嗽变异型哮喘患儿和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儿的嗜酸、嗜碱性细胞绝对计数相似,但sICAM-1和总IgE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咳嗽变异型哮喘患儿的过敏原皮试反应的阳性率、阳性种类和程度均较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为低.结论sICAM-1和总IgE、过敏原皮试均可作为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已确诊支气管哮喘的患儿家长对该病的认知程度与哮喘预防控制治疗的依从性等的关系,为不同患儿家长采取相应的哮喘防治教育方法和对患儿进行个体化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本地区80名被诊断哮喘并进行哮喘预防控制治疗的患儿家长进行认知问卷调查。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家长掌握的本病知识水平与哮喘预防控制治疗的依从性无关,患儿支气管病哮喘控制和患儿家长掌握的本病知识水平有关。结论: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家长对哮喘病的认知程度和哮喘预防控制治疗的依从性,可以有效预防控制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为常见的慢性呼吸道性疾病,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儿童哮喘成逐年上升趋势,我国南方发病率为2%~5%.由于哮喘有反复发作和带哮鸣音的呼吸困难的特点,严重影响了儿童的正常活动能力,同时哮喘的时间愈久患儿的肺功能愈差.因此,尽快地缓解呼吸道梗阻,尽量减少或减轻哮喘发作,恢复和维持正常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所有哮喘患儿及其家属所特别关心的问题.我科自2003年以来,以哮喘患儿的家庭管理为基础,同时加强哮喘知识宣教并适时运用中医推拿等方法管理哮喘患儿,通过近两年的观察与随访,实施哮喘患儿家庭管理在减轻和∕或减少哮喘发作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