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 减少静配中心漏审的不合格医嘱数量.方法 按品管圈理论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执行,分析导致不合理医嘱漏审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评价效果.结果 静配中心在审方过程中漏审的不合理医嘱明显减少,每周由15.4组降至每周7组.结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达到了减少不合理医嘱的情况,同时也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静脉用药配制中心(PIVAS)不合理用药医嘱发生率的原因及其干预对策,为PIVAS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3年1—5月间(活动前)和2013年6—12月间(活动后)不合理医嘱,按照品管圈规则,分析PIVAS不合理用药医嘱,比较活动前后不合理用药医嘱的相关数据,探讨并拟定对策,加以实施,评价成果并进行持续改进。结果:PIVAS不合理用药医嘱发生的主要类型有溶媒选择不适宜、用法用量不当和存在配伍禁忌等,制定6项对策实施改进后,不合理用药医嘱例数由每周9.60例降至7.04例(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PIVAS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抗感染药学》2016,(6):1250-1253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静脉药物调配核对差错的效果。方法:利用品管圈活动,采用品管圈活动十大步骤,选定主题,分析影响静脉药物配制中发生的问题及其原因和对策。结果:通过实施对策,药物配制过程中的差错件数由平均每周35件降低至改善后平均每周14件;目标达标率超过目标值30%。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降低静脉药物配制的差错率,可有效地提升了工作质量和团队凝聚力,保证了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8,(1):17-21
目的:为提高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PIVAS)排药速度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院PIVAS排药速度慢的原因,按照品管圈实施的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目标、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等十大步骤进行活动,以排药速度和排药差错率来评价品管圈活动成效。结果:输液袋位置不固定、预摆药筐数量不足、粘贴医嘱标签方式不统一、药品位置标识不醒目、药架摆放不合理是我院PIVAS排药速度慢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按医嘱需求摆放输液、重新制作药架标识、提前准备充足预摆药筐及规范粘贴医嘱处方签等改进措施,我院PIVAS排药速度由活动前2.99袋/人/min提升到活动后的4.90袋/人/min,目标达成率为95%;通过改进和优化排药流程,排药差错率由活动前的0.005%降低至活动后的0.002%。结论:我院PIVAS开展的品管圈活动,通过改进和优化排药流程,不仅提高了排药速度,还降低了排药差错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不合理医嘱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20122013年2 613 267条静脉医嘱中的4 263条不合理医嘱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医嘱类型主要涉及:电脑录入错误、溶媒选择不当、溶媒用量不当、配伍禁忌、用药频次不当、用药剂量不当等情况。结论通过药师对临床医嘱的干预,不合理医嘱发生率逐渐降低,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了药学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品管圈在降低中心药房医嘱调配差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中心药房医嘱调配差错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找出影响中心药房医嘱调配差错的主要要因,并针对要因制定相应对策,分阶段进行实施与检讨,比较、分析品管圈方法实施前后中心药房药师调配针剂医嘱的差错件数。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以后,中心药房药师调配医嘱的差错件数由活动前的每周67件降低到活动后的每周31件,目标达成率为103.4%,进步率达53.7%,效果维持情况为每周12.5件,较活动前进步率为81.3%;药师在品管手法、团队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责任感等方面有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中心药房医嘱调配的差错件数,提高药师调配医嘱的正确率,提高病区对中心药房的满意度,保障病人用药安全,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林文鑫 《药学研究》2017,36(9):548-550
目的 为加强我院静脉药物输液的有效使用,保证临床药物应用安全、有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我院2017年第一季度各护士站发送过来的382483条输液医嘱进行审核.结果 共有8281条不合理医嘱,占总医嘱数的2.17%.类型包括给药剂量、给药时间间隔不适宜、给药途径选择错误、选择溶媒不适当、配伍禁忌、用法不符合、载体数量选择不合规等.结论 静配中心药师对长期医嘱进行审核,能及时发现不合理医嘱并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和反馈,能有效的降低不合理医嘱的比率,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8.
《抗感染药学》2018,(2):212-214
目的:审核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不合理医嘱,分析不合理医嘱的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2016年1—6月间PIVAS输液医嘱996 560例,统计与分析其不合理的原因。结果:996 560例输液医嘱中,不合理医嘱982例占0.98‰,不合理输液医嘱的原因主要有录入电脑错误和药物配伍、药物剂量、药物浓度及所用溶媒的选择等问题。结论:PIVAS药师通过审核输液医嘱,及时发现并纠正了不合理医嘱的调配,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门诊西药房调剂的内差数量。方法成立我院门诊西药房“品管圈”小组,将品管圈的各种手法按要求应用于品管圈活动的各大步骤中,来提升管理的品质。通过收集并统计我院门诊西药房品管圈活动改善前(2012年3月)、品管圈活动改善中(2012年5月)以及品管圈活动改善后(2012年7月)的药品调配差错的件数作为品管圈质量活动的依据,观察“品管圈”活动前后的变化。结果采用“品管圈”方法,门诊西药房的调配差错件数,显著减少,由活动前的每周54.75件下降到改善后的每周21.5件。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减少门诊西药房调配的差错,发现和解决药房存在的其他问题,提高药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团队的凝聚力,提升整个药房的管理品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药房药学服务品质中的作用。方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药房实施品管圈活动,评价该活动的效果。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住院药房医嘱调配差错例数下降了12.58例/周(53.76%),活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可降低住院药房医嘱调配差错发生率,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性与有效性,提高住院药房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不合理医嘱的有效干预途径,为促进抗肿瘤药在临床安全、有效使用提供参考。方法结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08年至2012年抗肿瘤药医嘱处方审核结果,将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共审核出不合理用药医嘱240条,其中输液溶剂选择不当132条,浓度不适46条,配伍不合理28条,剂量不合理18条,输入错误8条,容器选择不当8条。经干预,抗肿瘤药不合理用药情况明显改善,不合理医嘱由2009年的0.62%下降到2012年的0.09%。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对抗肿瘤药不合理医嘱的审核,可提高其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中的不合理医嘱进行总结分析,提高我院临床静脉输液的合理应用水平.方法:对我院静配中心审方药师2020年1月—2020年12月拦截的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并对不合理原因和主要药品进行分析,提出改善措施.结果:拦截不合理医嘱1583条,涉及药品126种,存在溶媒选择、用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品管圈活动建立PIVAS合理用药模式,提升PIVAS药师医嘱审核服务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管理(HIS)系统提取2014-2021年PIVAS 接收的医嘱,统计并分析不合理医嘱类型,运用品管圈的方法进行改进。结果 PIVAS合理用药模式形成制式流程,医嘱审核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其中,PIVAS不合理医嘱数量和百分比均逐年下降,不合理医嘱的每个类型也呈逐年改进。结论 通过创建PIVAS合理用药模式,形成PIVAS数字化审方准则,提升了我院药师医嘱审核专业技术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药学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确保了临床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在静脉用药配置中心(PIVAS)推行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工作的品质质量,营造了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方法以圈员自愿参与的方式,运用多种统计方法,按照品管实施的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结果 PIVAS送药差错件数由改善前的平均每周9.9件降至改善后的平均每周4.15件。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送药差错率,减少了药物的浪费,从而提高了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药实践》2016,(1):44-46
目的:关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输液医嘱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静脉药物配制中心2014年1月—2014年12月接收的415 969条输液医嘱进行审核,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医嘱共635条,占总医嘱数的0.15%,主要表现为药品配伍不当(13.54%)、药品剂量超说明书用药(20.00%)、药品溶媒选择不合理(39.84%)、药品浓度不合理(26.62%)。结论:岳阳市一人民医院病区输液用药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药学人员应多与临床医生沟通并加强对药物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控制不合理用药,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6.
刘夏  郭澄 《中国药房》2015,(2):173-175
目的 :为促进静脉输液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确保用药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13年6-12月所接收的517 140条输液医嘱进行审核。结果:不合理医嘱共798条,占总医嘱数的1.54‰。类型包括溶剂类型或溶剂体积选择不合理、给药剂量不当、药物间配伍禁忌、给药频次不合理等。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医嘱进行审核,能及时发现并纠正临床用药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静脉输液配伍核对差错中的应用,供合理用药参考。方法:在静脉药物配制中心(PIVAS)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差错类型及发生原因,提出对策,计算目标达标率,通过对比活动前、后平均每月成品输液配伍差错率,对结果进行检讨与改进。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成品输液配制过程中的差错率由活动前的平均每月0.24‰降至平均每月0.14‰,目标达标率为114.8%;同时,药师的责任心、自信心得到提升。结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减少了静脉药物配制过程中的差错,提高了患者用药安全性。同时提升了药师的自信心与责任心,增加了团队凝聚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品管圈有效缩短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调配住院长期医嘱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方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针对PIVAS调配住院长期医嘱的时间设定目标,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与实施,从而达到预期目标。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PIVAS长期医嘱日均调配时间由20.55 h减少至11.51 h,目标达标率103.7%。结论:在PIVAS开展品管圈活动,缩短了调配住院长期医嘱的时间,改善了工作流程,有利于患者合理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推行品管圈活动,提高员工参与管理的意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方法按照品管圈理论实施各项活动,分析PIVAS差错发生的主要类型,探讨并实施解决的对策,评价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并进行持续探讨与改进。结果 PIVAS药物配置过程中的差错明显减少,由改善前的每周36.9件降低至改善后的每周17.3件。结论 PIVAS推行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配置差错,提升了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0.
品管圈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推行品管圈活动,提升药事服务质量,营造员工团队合作及学习成长的环境,提高参与管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以圈员自愿参与的方式,运用多种统计方法,按照品管圈实施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结果PIVAS药物配置过程中的差错由改善前的平均每周84.75件降低至改善后的平均每周35.44件。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能够不断发现和解决PIVAS的内部问题,改善工作质量,提高药学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