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在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外调查中,通过标本鉴定和文献查阅,发现了安徽省1个新记录属、3个新记录种和1个新记录变种,即乌口树属(Tarenna Gaertn.)、白花苦灯笼Tarenna mollissima (Hook. et Arn.) Robins.、毛柄金腰Chrysosplenium pilosopetiolatum Z. P. Jien.、笔罗子Meliosma rigida Sieb. et Zucc.和虎耳草状景天Sedum drymarioides Hance var. saxifragiforme X. F. Jin et H. W. Zhang。凭证标本保存于安徽中医药大学腊叶标本馆(ACM)。这些新记录的发现,不仅为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类群多样性提供依据,还丰富了安徽省的植物资源种类。  相似文献   

2.
野菊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菊科菊属植物野菊花(Chrysanthemum indicum L.)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各种柱色谱技术和重结晶的方法分离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及 IR、UV、MS、NMR 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果 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芹菜素-6,8-二-C-β-D-吡喃葡萄糖苷(Ⅰ)、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Ⅱ)、5,5′-二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Ⅲ)、小麦黄素(Ⅳ)、5,7,4′-三羟基-6,3′,5′-三甲氧基黄酮(Ⅴ)、阿魏酸(Ⅵ)、咖啡酸(Ⅶ)、香草醛(Ⅷ)、绿原酸(Ⅸ)、L-芝麻质素(Ⅹ)、辛夷脂素(Ⅺ)、棕榈酸16β,22α-二羟基假蒲公英甾醇酯(Ⅻ)。结论 化合物Ⅰ、Ⅲ、Ⅴ、Ⅵ、Ⅹ、Ⅺ、Ⅻ 等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野菊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刘敏  周小江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9):1783-1786
建立HPLC同时测定天名精中天名精内酯酮、天名精内酯醇、2-desoxy-4-epi-pulchellin、特勒内酯和11(13)-dehydroivaxillin 5种倍半萜内酯含量的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 5 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流速1.0 mL·L-1;检测波长211 nm;柱温30 ℃;进样量10 μL.5种倍半萜内酯的分离度良好,天名精内酯酮、天名精内酯醇、2-desoxy-4-epi-pulchellin、特勒内酯和11(13)-dehydroivaxillin的质量分别在0.270~2.700(r=0.999 7),1.336~13.360(r=0.999 6),0.258~2.580(r=0.999 7),0.238~2.380(r=0.999 9),0.490~4.900 μg(r=0.999 9)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均值为96.78%~98.41%,RSD为1.3%~2.9%.表明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可用于天名精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徐瑞兰  师彦平 《中草药》2014,45(11):1521-1525
目的 对刘寄奴Artemisiae Anomalae Herba(奇蒿Artemisia anomala或白苞蒿A. actiflora的干燥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刘寄奴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包括7个甾体和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β-胡萝卜苷(2)、schleicheol 2(3)、α-菠甾醇(4)、3β-羟基-5α,8α-过氧-6,22-麦角甾二烯(5)、3β-羟基-5α,8α-过氧-6,9(11),22-麦角甾三烯(6)、22E-3β,5α-二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7)、柚皮素(8)、木犀草素(9)、山柰酚(10)、柯伊利素(11)、香叶木素(12)、棕矢车菊素(13)、异鼠李素-3-O-葡萄糖(14)、橙皮素-7-O-β-D-葡萄糖(15)。结论 化合物5612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首次从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15为首次从菊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 阐明常用藏药材巴夏嘎的来源植物,为藏药规范用药和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历代藏医药文献考证,对当前作为巴夏嘎使用藏药材的传统药性药效、主要物质基础及活性作用等比较研究,分析藏药巴夏嘎同名异物形成的原因、社会背景及应对措施。结果 经历代藏医药文献、植物学形态特征和传统药性等考证,确定其原植物为鸭嘴花(Adhatoda vasica Nees)。巴夏嘎同名异物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藏区缺乏鸭嘴花资源,各地方根据藏药性理论指导和藏药文献记载,就地取材使用下品巴夏嘎“冬那端赤”和巴夏嘎代用品“玉冬赛果”所致。当前作为正品巴夏嘎使用的植物有:下品巴夏嘎来源植物长果婆婆纳(Veronica ciliata)、毛果婆婆纳(V. eriogyne)、巴夏嘎代用品“玉冬赛果”来源植物塞北紫堇(Corydalis impatiens)和皱波黄堇(C. crispa Prain)。下品巴夏嘎和巴夏嘎代用品不但在味、性、效等藏药传统药性方面与正品巴夏嘎具有一致性,而且在现代药效学方面也具有高度相似性。结论 鸭嘴花是藏药巴夏嘎正品,将藏药“冬那端赤”和“玉冬赛果”作为巴夏嘎使用是权衡资源生态和藏医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属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由于藏药特色资源日益匮乏,今后此类现象会更加明显,应加强开展藏药传统药性、现代化学及药理药效研究,确定最佳用药植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蕨(Pteridium aquilinum var.latiusculum)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进行分离,通过波谱方法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蕨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2R)-蕨素B(1)、(2S,3S)-蕨素C(2)、反式乌毛蕨酸(3)、苏铁蕨酸(4)、槲皮素(5)、异槲皮苷(6)、芦丁(7)、异鼠李素-3-O-(6″-O-E-p-香豆酰基)-β-D-葡萄糖苷(8)、紫云英苷(9)、山柰酚-3-O-芸香糖苷(10)、椴树苷(11)、原儿茶酸(12)、莽草酸(13)、苯甲酸(14)、胡萝卜苷(15)、β-谷甾醇(16)。结论 化合物3、4、8、10、12~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和4为首次从蕨科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7.
鹿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敏芳  李宁  倪慧  贾晓光  李铣 《中国药学杂志》2009,44(17):1287-1290
  目的 研究鹿根[ ( Rhaponticum carthamoides (Willd . ) Iljin. ]中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 Sephadex LH - 20 柱色谱法、 ODS 柱色谱法、聚酰胺柱色谱法和反复重结晶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了其化学结构。 结果 从鹿根体积分数 70% 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1 个化合物,并鉴定其结构为:异鼠李素( 1 );汉黄芩素( 2 );山柰酚( 3 ),槲皮素( 4 ),槲皮素 -5- O-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5 ), 5- O- β- D- 吡喃葡萄糖 - 槲皮素 -3- 甲醚( 6 ),熊果酸( 7 ),蔷薇酸( 8 ), β - 蜕皮甾酮( 9 ), buplerol ( 10 ), lappaol A ( 11 )。 结论 化合物 2 , 6 , 8 , 10 , 11 均为首次从漏芦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7 为首次从植物鹿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中国的6种红树类海桑属植物进行DNA条形码研究,为该属植物鉴定、资源保护、合理开发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核基因ITS2片段及叶绿体基因片段psbA-trnH作为DNA条形码,对分布在中国的海桑属植物进行基因组DNA提取、PCR扩增和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经CodonCode Aligner拼接获得叶绿体psbA-trnH基因间区序列和核ITS2序列,用软件MEGA6.0进行相关数据分析,构建NJ(邻接)树。结果 我国6种红树类海桑属植物的ITS2序列间存在明显差异,psbA-trnH序列间也存在一定的碱基差异,表明6种海桑属植物具有其各自独特的DNA条形码,可以相互区别,同时基于ITS2序列及psbA-trnH序列构建的邻接(NJ)树可以看出6种海桑属植物具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结论 核ITS2和叶绿体psbA-trnH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可以有效地区分和鉴别我国6种红树类海桑属植物,为后续药用资源开发等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多枝雾水葛化学成分(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多枝雾水葛Pouzolzia zeylanica (L.)Benn.var.microphylla(Wedd.)W.T.Wang. 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性质进行化学结构鉴定。结果:从多枝雾水葛的三氯甲烷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二十二酸十三烷酯(2),正三十四烷醇(3),正三十四烷酸(4),正二十八烷醇(5),木栓酮(6),表木栓醇(7),豆甾醇(8),22,23-二氢菠甾醇(9),胡萝卜苷(10),胡萝卜苷棕榈酸酯(11),邻苯二甲酸二辛酯(12),山奈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13),槲皮素-7-O-吡喃鼠李糖苷(14),槲皮素-3,7-2-O-α-L-吡喃鼠李糖苷(15),牡荆苷(1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 2~5,7~9,11~12 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伏康树树皮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反相硅胶、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 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及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 结果: 从伏康树中分离并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3-OAc,Δ7,bauerenyl acetate(1),β-谷甾醇(2),伏康京碱(3),8-hydroxy-6-methoxy-3-pentylisocoumarin(4),voacristine(5),voacamine(6),22E,24R-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acetate(7),voacristinehydroxyindolenine(8),voacryptine(9),熊果酸(oleanolic acid)(10),β-香树脂醇(β-amyrin)(11),(22E)-3β-羟基-5α,8α-桥二氧麦角甾-6,22-二烯(12),豆甾-4-烯-6β-羟基-3-酮(13),棕榈酸(14)。 结论: 除化合物 3,5,6,9 外,其余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4,7,12,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的第1个香豆素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报道贵州3种地理分布新记录种,分别为百合科(Liliaceae)南投万寿竹Disporumnantouense S.S.Ying、金佛山万寿竹D.jinfoshanense X.Z.Li,D.M.Zhang&D.Y.Hong和水玉簪科(Burmanniaceae)宽翅水玉簪Burmannianepalensis(Miers)Hook.f.,以期为贵州省植物多样性研究及中药新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海拔高度黔产宽叶缬草中挥发油及乙酸龙脑酯含量的变化情况,为该药材的栽培区域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宽叶缬草挥发油,利用GC测定宽叶缬草挥发油中乙酸龙脑酯的含量,通过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挥发油含量、乙酸龙脑酯含量与海拔高度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海拔高度黔产宽叶缬草中挥发油及乙酸龙脑酯含量均具有显著差异。挥发油平均质量分数2.20%,变幅1.34%~3.60%,挥发油含量总体随海拔的增高而呈降低趋势,存在显著负相关;挥发油中乙酸龙脑酯平均质量分数50.29%,变幅29.64%~64.87%,乙酸龙脑酯含量基本上随海拔的增高而呈降低趋势,但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黔产宽叶缬草中挥发油含量与海拔高度密切相关,建议该药材栽培宜选海拔较低区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开发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标记用于鉴定不同产地野生金荞麦种质资源。方法 基于金荞麦全基因组数据设计SSR标记引物,对来自云南、贵州、四川的野生金荞麦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 引物组合JQM03、JQM04、JQM07、JQM19、JQM21可以对产地为四川的野生金荞麦进行鉴定;引物组合JQM04、JQM07、JQM19、JQM21可以对产地为贵州的野生金荞麦进行鉴定区分。结论 开发的金荞麦SSR分子标记可成功鉴定四川、贵州产地的野生金荞麦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贵州省宽叶缬草在叶绿体基因trn L-F,mat K上的遗传关系。方法:利用trn L-F,mat K序列对宽叶缬草进行序列分析,运用Bioedit,MEGA 5.0软件计算贵州省宽叶缬草居群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不同居群宽叶缬草trn L-F序列长度为947~985 bp,鸟嘌呤和胞嘧啶质量分数为35.92%~36.55%,其中差异位点8个,变异位点5个,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 0~0.005 4,最小进化法(minimum-evolution,ME),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非加权配对算数平均法(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UPGMA)4种聚类构树结果显示15(江口县官和乡泗渡村寨上组),18(江口县凯德镇育苗基地)号样品明显与大部分的宽叶缬草样品区分出来;不同居群宽叶缬草mat K序列长度为1 080~1 088 bp,鸟嘌呤和胞嘧啶质量分数为35.19%~36.64%,差异位点2个,变异位点1个,简约信息位点1个,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 0~0.000 9,ML,NJ,ME,UPGMA 4种聚类构树结果显示2(剑河县太拥乡太平村),5(剑河县岑松镇稿旁村),6(剑河县关么乡苗岭村),20(江口县闵孝镇渔凉溪村)号样品聚为一类,其余19份样品聚为一类。结论:贵州省宽叶缬草居群内trn L-F,mat K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贵州菊科药用植物地理分布新记录种和药用新资源的种类、地理分布及功效,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分类鉴定及资料考证相结合。结果:发现贵州菊科药用植物地理分布新记录种5种,药用新资源42种。结论:贵州菊科药用新资源种类较多,但部分种的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较少,这些药用新资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科研价值。应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菊科Compositae兔儿风属Ainsliaea植物是我国民间广泛使用的传统中药.该属植物含有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倍半萜内酯及其苷类成分.此外,还有三萜、黄酮、甾体、酚酸、长链脂肪酸及挥发油等成分.目前国内外对该属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杏香兔儿风品种,该文将对兔儿风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综述,为该属植物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psbA-trnH序列,运用DNA条形码技术对辽宁省12个地区及省外2个地区黄精药材样本进行鉴别分析,为辽宁省黄精药材的鉴别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DNA试剂盒提取法,从38个黄精样本的药用部位中提取DNA,对psbA-trnH部分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及双向测序,并从GenBank下载药用植物黄精的不同来源和外群序列,运用SeqMan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拼接,使用MEGA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对,计算K2P(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并采用邻接法(NJ)建立系统发育树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NJ系统发育树结果可知,不同来源的所有黄精样品聚为一大支,外群猪牙花聚为一支,区别较明显;辽宁省、湖北省及贵州省黄精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所下载的黄精聚为一支,并且结合变异位点与遗传距离可知,辽宁省、湖北省及贵州省的黄精物种为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种间差异较小,辽宁省所收集的黄精有4个样品出现了变异位点,其余样本碱基序列均相同。结论 使用psbA-trnH序列DNA条形码技术能够对黄精药材不同的基原植物进行区分鉴别且成功率较高,可用于对黄精属物种进行种内和种间鉴别,为保障辽宁省黄精药材来源的准确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贵州菊科药用植物地理分布新记录种和药用新资源的种类、地理分布及功效,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分类鉴定及资料考证相结合。结果:发现贵州菊科药用植物地理分布新记录种5种,药用新资源42种。结论:贵州菊科药用新资源种类较多,但部分种的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较少,这些药用新资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科研价值,应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赵千里  王美娟  赵敏  郑宝江 《中草药》2018,49(16):3797-3803
关苍术Atractylodes japonica为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作为药材使用,具有抗菌、抗炎、祛风寒的作用。关苍术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东北地区的道地药材,也是朝鲜民族的传统药材。对关苍术的植物形态、分类、药材性状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栽培技术进行简要概述,并对关苍术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为合理开发传统中药,可持续利用关苍术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药石斛基原复杂,其主流品种有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 C. Z. Tang et S. J. Cheng、铁皮石斛D.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金钗石斛D. nobile Lindl.,《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05年版石斛项下增加了“及其近似种”的描述,难以确定具体物种,有必要对其进一步正本清源。对石斛属的起源进行本草考证,对霍山石斛、铁皮石斛、金钗石斛的本草起源进行梳理,为不同石斛属药材的应用提供参考。霍山石斛是最早作为中药石斛应用的品种,高效液相色谱法特征图谱等方法为《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录霍山石斛提供了技术支撑;铁皮石斛应为石斛药材中应用时间最久、范围最广的品种,其主要为浙江、云南、贵州,以及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丹霞地貌上生长的种群,应高度重视并对其进行保护;D. nobile在历代文献中的中文名称混乱,应明确将其作为金钗石斛的拉丁学名。枫斗是我国名贵中药和传统保健品,起源于霍山石斛。古代名医对霍山石斛、铁皮石斛、金钗石斛、川石斛的用法各有特色,建议厘清品种来源、功效,加强现代研究,在修订《中国药典》时将其各自单列,充分发挥中药石斛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