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各种影响肺通气和(或)肺换气功能障碍的疾病均可引起呼吸衰竭,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机体各系统功能和代谢紊乱。呼吸肌功能障碍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衰竭的主要特征,膈肌是呼吸活动中的主要呼吸肌,因此增强慢阻肺患者膈肌功能可改善其临床症状及预后。体外膈肌起搏技术已有30余年的应用历史,主要通过电刺激膈神经引起膈肌收缩,从而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本文通过体外膈肌电刺激在呼吸衰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膈肌作为人体主要的呼吸肌,在维持通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膈肌功能障碍发病率极高,是导致患者运动耐力下降、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临床对评估膈肌功能重视程度不足。超声作为一项可反复操作、无创且低风险的检查手段,目前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对评估膈肌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预测疾病转归、指导制定治疗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对膈肌超声在评估膈肌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患者,经体外膈肌起搏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膈肌动度增加,肺通气功能改善PaO2上升,PaCO2下降,均有统计学差异,指出体外膈肌起搏是慢阻肺功能康复的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22例慢阻肺所致Ⅱ型呼衰患者,经高频通气配合体外膈肌起搏治疗,PaO2迅速上升,PaCO2下降,提示该疗法在Ⅱ型呼衰病情危害时使用利于防止因严重缺O2而损害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4.
体外膈肌起搏治疗COPD疗效分析周玲梅,程丽桂,冀虎岗,高俊英,王宏,李继平(内蒙古自治区医院)体外膈肌起搏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通过电刺激隔神经,增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膈肌活动,间接改善患者血气,通气量,给慢阻肺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常伴有膈肌功能障碍,膈肌功能障碍与HF患者的运动耐受不良和低生活质量的发展有关[1]。膈肌超声是用于评估呼吸肌功能的一种技术,其优点是可以直接评估膈肌肌肉质量和收缩性[2]。另外,与肺活量测定法相比,可以在超声心动图检查期间获得数据。然而,超声评估HF患者的膈肌功能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超声检查评估的HF患者膈肌功能与吸气肌肌力和运动耐力相关性,探讨HF患者膈肌功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体外膈肌起搏器 (EDP)是一种用于改善肺通气 ,增加膈肌活动的新治疗技术。我院应用的EDP -II型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慢阻肺 32例 ,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组 32例慢阻肺患者均系 1999~ 2 0 0 0年我院住院患者 ,按Burrown的诊断标准为慢阻肺 (COPO)病情分级标准均分级在 4级 (高二氧化碳血症 )或 5级 (肺心病 )。本组病例 ,男 2 0例 ,女 12例 ,年龄 6 0~ 70岁。1.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给予常规治疗 (抗感染、祛痰、平喘等 ) ,再加用广州经济开发区电子产品技术开发公司制造的EDP…  相似文献   

7.
膈肌超声的评价指标包括膈肌移动度、膈肌厚度及膈肌厚度变化率。膈肌超声临床应用日渐增多,在麻醉管理方面,可用于评价术后肌松残余及预测术后肺部并发症,识别麻醉及手术所致膈肌麻痹,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脊柱侧弯、神经肌肉疾病患者的术前肺功能并指导术后拔管。此外,膈肌超声还可以在重症监护室预测和指导脱机拔管。  相似文献   

8.
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44例临床观察党明义(包头市第二医院)我科应用中山医科大学谢秉煦教授等人研制的体外膈肌起搏器参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患者44例,临床观察报道如下:1病例选择44例患者均为1989年12月~1990年5月在我...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获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膈肌的三维立体形态,探讨COPD患者膈肌形态学指标与慢阻肺CAT评分量表的关系。 方法 对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2010年12月—2014年10月门诊和住院的受试者,按COPD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分为COPD组(30例)及健康对照组(20例),进行肺功能检查、慢阻肺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和肺CT扫描,获得CT三维重建后膈肌的主要形态学指标:膈肌总长度(Ldi),膈肌总面积(Adi),膈肌与胸壁的对合面积(Aap)。比较这些指标在COPD组内不同严重程度患者之间有无差异,分析这些形态学指标与慢阻肺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①随着COPD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在冠状位、矢状位膈肌总长度、膈肌总面积、膈肌与胸壁的对合面积逐渐减小,慢阻肺CAT评分逐渐增高,并且在不同严重程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膈肌总长度、膈肌总面积、膈肌与胸壁的对合面积与慢阻肺CAT评分量表呈负相关,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CT三维重建是评价膈肌功能解剖学的一种可靠的方法,可以用它来评判COPD患者膈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在创伤性膈肌破裂诊断中的应用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患者的超声表现,并动态观察。结果:2例明确诊断,6例予以提示。结论:超声检查简便、迅速、无创,在创伤性膈肌破裂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用体表电极法EMGdi检测COPD患者实验性DiF35例,并设立对照组47例,结果表明DiF后COPD组和对照组EMGdi的H/L和FC均显著降低,提示体表法记录的EMGdi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DiF。检测DiF目前靠自身前后对照,本组以H/L下降15%为标准,DiF的检出率COPD组为60%,对照组76.6%。但DiF前后的H/L和FC在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不能反映两组之间膈肌功能的差异。两组DiF前后的H/L和FC均显著相关(P<0.001)说明FC检测DiF同样有意义,且较H/L更为稳定,以FC下降5%为标准,COPD组DiF检出率为51.4%,对照组61.7%,与H/L的检出率相似。文章还探讨了DiF后部分受试者EMGdi功率谱反而向高频移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体外膈肌起搏(EDP)是近年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一项新技术。它通过体表电极刺激膈神经,使膈肌有规律地收缩,以达到改善通气功能的目的。用EDP治疗了15例COPD和20例肺心病患者,结果表明EDP对COPD治疗效果较理想,而对肺心病合并心肺功能失代偿的晚期患者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3.
体外膈肌起搏(EDP)是近年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一项新技术。它通过体表电极刺激膈神经,使膈肌有规律地收缩,以达到改善通气功能的目的。用EDP治疗了15例COPD和20例肺心病患者,结果表明EDP对COPD治疗效果较理想,而对肺心病合并心肺功能失代偿的晚期患者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黄芪建中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模型大鼠呼吸肌疲劳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黄芪建中汤高、中、低剂量组,金水宝组,每组20只。采用熏吸香烟并气管内注入脂多糖法复制大鼠COPD模型。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膈肌超微结构,测定膈肌线粒体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reduced form of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oxidase,NOX)、琥珀酸脱氢酶(succinodehydrogenase,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ome oxidase,CCO)的活性。结果模型组大鼠膈肌细胞线粒体肿胀变性,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形成空泡,肌原纤维走向紊乱,局部肌丝溶解消失。各治疗组膈肌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以黄芪建中汤高剂量组的作用为最优。模型组NOX、SDH、CCO活性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黄芪建中汤呈剂量依赖性地升高COPD大鼠膈肌线粒体NOX、SDH、CCO活性(P0.05,或P0.01)。结论黄芪建中汤可明显修复COPD模型大鼠膈肌线粒体结构,剂量依赖性地升高膈肌线粒体NOX、SDH、CCO活性,从而延缓COPD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由于气流受限和持续过度充气导致膈肌负荷过重,从而使膈肌结构、代谢和收缩功能发生改变,如肌卫星细胞活化,肌纤维向I类氧化纤维移行及有氧代谢增强等改变。但是由于慢性缺氧和细胞因子的影响,膈肌组织中乳酸和氧自由基生成增多,使参与膈肌能量代谢的蛋白酶功能受损,横桥循环动力不足。同时由于膈肌损伤和氧化应激激活蛋白水解途径,导致收缩蛋白的丢失,膈肌收缩力下降。最终,COPD患者呼吸困难,活动耐力下降并向恶性病质发展。本文就COPD 患者膈肌所发生的适应和损伤改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常存在包括膈肌在内的全身骨骼肌营养不良和萎缩。膈肌疲劳是此类患者病情进展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但应用超声联合肺功能评估膈肌功能却鲜见报道。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COPD患者膈肌移动度情况,及其与肺功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2018年3月-2019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鞍钢集团公司总医院就诊的COPD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COPD组),按COPD分级标准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另选取鞍钢集团公司总医院肺功能室做检查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行肺功能检查、超声测量平静呼吸时相膈肌移动度(FRC)及用力呼吸时相膈肌移动度(TLC),采用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估呼吸困难,记录患者的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mMRC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FRC、TLC、不同呼吸时相下膈肌移动度的差值(TLC-FRC)、吸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IC%pred)、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d)、残气量/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RV/TLC%pred)等指标,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膈肌移动度与研究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膈肌移动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COPD组身高、体质量、mMRC评分高于对照组,FEV1%pred、FVC%pred、FEV1/FVC低于对照组(P<0.05)。四组间FRC、TLC、TLC-FR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FRC高于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TLC、TLC-FRC低于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P<0.05);中度组FRC高于对照组,TLC、TLC-FRC低于对照组、轻度组(P<0.05);轻度组TLC-FRC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COPD组膈肌移动度与BMI(r=0.501,P<0.001)、FEV1%pred(r=0.697,P<0.001)、FVC%pred(r=0.639,P<0.001)、FEV1/FVC(r=0.564,P<0.001)、IC%pred(r=0.438,P<0.001)、MVV%pred(r=0.578,P<0.001)呈正相关,与mMRC评分(r=-0.615,P<0.001)、RV/TLC%pred(r=-0.350,P<0.001)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EV1%pred〔β=0.728,95%CI(0.027,0.042),P=0.001〕是膈肌移动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COPD患者膈肌移动度可以用超声来评价,而膈肌移动度的大小与肺功能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呼吸功对COPD肺肾两虚患者康复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呼吸功对COPD肺肾两虚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呼吸功疗法20例(观察组),体外膈肌起搏10例(对照组),对临床症状,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以及膈肌升降幅度的变化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两种方法治疗2个疗程后,均显著改善肺功能,血气成分,以及膈肌的运动幅度(P<0.01),呼吸功疗法在综合疗效方面明显优于体外膈肌起搏(P<0.01),结论:呼吸功疗法对COPD肺肾两虚患者康复治疗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M型超声评价健康成年人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膈肌运动的可行性,探讨膈肌运动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及M型超声在观察膈肌运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1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确诊COPD患者43人,其中,男性21例,女性22例,选取年龄、身高、体质量与之接近的并且健康条件符合的43人作为对照组。应用M型超声观察COPD组和正常对照组双侧膈肌运动幅度、加速时间、加速度等。肺功能的观察指标主要包括用力肺活量( 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article 1 secon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1)、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 forced vital capacity rate of one second,FEV1/FVC)等。结果正常对照组平静呼吸时双侧膈肌运动幅度无明显差异,深吸气时左侧膈肌运动幅度与右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OPD组与正常对照组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静呼吸及深吸气时,正常对照组和COPD组除左侧加速时间外,双侧膈肌运动幅度、右侧加速时间、双侧加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及COPD组深吸气时膈肌运动幅度与FEV1、FVC、FEV1/FVC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本研究表明M型超声可以实时动态非侵入性的观察膈肌的呼吸运动,对于呼吸运动能够进行直接、准确、客观的量化评价,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肌损伤的病情观察和护理,以期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创伤性膈肌损伤患者的诊断治疗、病情观察、急救护理资料。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治愈出院26例,治愈率87%,死亡2例,转院治疗2例。结论:创伤性膈肌损伤属于严重胸腹联合伤,病情急、重、变化快,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被合并伤的症状掩盖,导致误诊和漏诊。在护理该类或疑似病例时,严密的病情观察,预见性病情评估,及时准确客观反应病情,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急救,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严格的呼吸道管理,有效镇痛、周到细致导管护理、饮食和活动的康复指导是抢救治疗该类患者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