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配合火针治疗寻常痤疮的效果。方法:将111例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董氏奇穴治疗组、对照组,均给予火针作为基础疗法。治疗组再予配合董氏奇穴治疗,取穴驷马上中下3穴、左侧的门金穴、水曲穴,右侧的火主穴、木留穴;对照组配合普通针灸体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的皮损评分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67.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中治疗组复发率为12.5%,对照组为29.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董氏奇穴可提高火针治疗痤疮疗效,优于火针配合传统体针治疗效果,并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并分析董氏奇穴针刺配合动气针法治疗Ⅰ、Ⅱ期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Ⅰ、Ⅱ期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运动和常规作业治疗为主的现代康复治疗手段,观察组在给予运动和常规作业治疗为主的现代康复治疗手段的基础上施以董氏奇穴针刺配合动气针法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FMA评分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提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6.67%(26/30),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67%(23/3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董氏奇穴针刺配合动气针法治疗Ⅰ、Ⅱ期肩手综合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恢复期治疗过程中运用针灸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在一般神经内科治疗后予以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加用针灸治疗,观察两组NIHSS、FMA、Barthel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前有显著下降,FMA、Barthel评分较前有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综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观察董氏奇穴疗法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治疗急性中风偏瘫临床效果。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药物及董氏奇穴疗法治疗,观察组加用PNF技术治疗。结果: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董氏奇穴疗法配合PNF技术治疗急性中风肢体偏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董氏奇穴针灸配合养心安神祛痰汤治疗痰湿内蕴型顽固性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痰湿内蕴型顽固性失眠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于自拟养心安神祛痰汤为主方进行加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配合董氏奇穴针灸治疗。10 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失眠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16%;对照组有效率79.59%;治疗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痰湿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董氏奇穴针灸治疗配合养心安神祛痰汤有明显的安神、助眠、祛湿化痰作用,且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针灸治疗颈背部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背部肌筋膜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针灸取穴治疗;观察组采用董氏奇穴针灸治疗,记录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条索状物面积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压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口干、便秘、失眠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董氏奇穴针灸法应用在颈背部肌筋膜炎患者中疗效可靠,能够减轻患者疼痛,缩小条索面积,改善患者临床体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配合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80例,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以补阳还五汤配合董氏奇穴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体效果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第10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第35天和第60天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针刺董氏奇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观察组采用火针配合针刺董氏奇穴治疗,对照组采用火针治疗。观察两组不同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肩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和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治疗后和随访VAS评分和肩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肩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火针配合针刺董氏奇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确切,在镇痛、改善肩关节活动范围、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火针治疗,显著提高了肩关节周围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治疗中风病急性期半身不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中风病急性期半身不遂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配合传统针灸疗法,治疗组配合董氏奇穴疗法,每天1次,14d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结束后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显效率为46.0%,总有效率为84.0%;治疗组显效率为58.0%,总有效率为9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董氏奇穴疗法,疗效优于传统针灸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配合雷火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以针刺董氏奇穴(主穴取肾关、四花中、肩中等)配合雷火灸治疗;对照组以针刺配合火罐治疗。两组治疗均为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董氏奇穴配合雷火灸治疗肩周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动气针法针刺董氏奇穴配合超短波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动气针法针刺董氏奇穴配合超短波治疗)和对照组(仅采用超短波治疗)各40例,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活动度评分(Range of Motion,ROM)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及RO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00%(P0.05)。结论:动气针法针刺董氏奇穴配合超短波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腰扭伤患者的腰椎活动度及疼痛程度,与单一超短波治疗相比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胡静  黄民君  周愚 《新中医》2016,48(1):85-88
目的:观察采取董氏奇穴之动气法针刺天皇副穴为主治疗漏肩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董氏针刺组、常规针刺组各30例,董氏针刺组主穴取健侧(患肩对侧)之天皇副穴为主穴的董氏奇穴针刺方案;常规针刺组按照《针灸治疗学》关于肩周炎的针刺方案;每天1次,2组疗程均为3周。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简式Mc Gill疼痛问卷(MPQ)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综合功能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间MPQ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综合功能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总有效率董氏针刺组100%,常规针刺组96.40%,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组治疗方案均有良好临床疗效,动气法针刺健侧天皇副穴为主的董氏奇穴针刺治疗方案具有明确的镇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及改善肩关节综合功能的疗效,且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董氏奇穴配合运气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住院顺序将中风后遗症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董氏奇穴配合运气康复疗法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临床疗效比较、言语功能评定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言语功能评定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定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董氏奇穴配合运气康复疗法能更好的治疗中风后遗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常规穴位配合董氏奇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常规穴位配合董氏奇穴针刺治疗,对照组单用常规穴位针刺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日本骨科协会评估表(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前、治疗1周后组间比较,两组患者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周及治疗3周后组间比较,治疗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针刺常规穴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在此基础上配合董氏奇穴治疗,则疗效更佳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董氏奇穴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符合标准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4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片配合针灸并每周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对照组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片配合针灸,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6%,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7.1%。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董氏奇穴针灸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行膝关节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效果理想,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拔罐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后恢复期单侧下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12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针刺、护理及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给予针刺拔罐董氏奇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评分、CSI临床痉挛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下肢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 3%和91. 7%。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CSI评分均减低(P 0. 05),治疗组治疗后C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显著降低(P 0. 05),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下肢Barthel评分显著升高(P 0. 05),且治疗组下肢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针刺拔罐董氏奇穴可以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下肢肌张力增高,尤其在改善患者下肢痉挛状态与下肢生活活动能力方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董氏奇穴配合舒筋活络方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进行运动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董氏奇穴配合舒筋活络方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感觉、自主神经、运动评分及SHSS总分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ET-1、SP水平明显降低而NO、CGRP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董氏奇穴配合舒筋活络方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确切,可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配合火针刺血疗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采用针刺配合火针刺血疗法,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痛经症状积分和近、远期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VAS、痛经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VAS、痛经症状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评分下降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总有效率干预组93.75%优于对照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总有效率干预组95.83%优于对照组4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针刺董氏奇穴配合火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且治疗效果更加持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引导下平衡针联合董氏奇穴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董氏奇穴和平衡针治疗。采用VAS疼痛评定法和肩关节功能活动评分(JOA)进行指标评定,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80.0%(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和JOA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评分差值比较,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下降幅度及JOA各项评分升高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董氏奇穴联合平衡针治疗肩周炎粘连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灵骨、大白、反后绝)配合壮医竹药罐治疗肩周炎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董氏奇穴(灵骨、大白、反后绝)配合壮医竹药罐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46例,好转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治愈35例,好转11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董氏奇穴(灵骨、大白、反后绝)配合壮医竹药罐治疗肩周炎疗效优于传统常规针灸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