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我国鼠妇虫药材的基源种类和药材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对收集药材样品进行种类鉴定,结合文献研究,明确鼠妇虫药材基源种类的分类属性,建立基源种类与近似种形态鉴别检索表;采用药材性状、显微鉴别、薄层鉴别及浸出物测定等方法,对鼠妇虫药材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结果 鼠妇虫药材基源种类属性拟定为卷甲虫科、普通卷甲虫和鼠妇科、粗糙鼠妇,形态检索表能对基源种类及其主要近似种类进行分类鉴别;10批药材样品中均含有多个种类来源.结论 为鼠妇虫药材基源种类鉴定、对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9,(8)
目的:厘清鼠妇虫药材基原品种,考察市场中药材样品种类及混淆状况。方法:通过对鼠妇虫古籍文献、近代专著及标准收载情况进行整理,对鼠妇虫药材基原、历史沿革及品种进行考证;采用形态学鉴定方法对所收集鼠妇虫药材样本种类进行鉴定。结果:文献、标准记载的鼠妇虫药材基原品种主要为卷甲虫科动物普通卷甲虫和鼠妇科动物粗糙鼠妇;10批次药材样品中均含有多个种类来源,其中光滑鼠妇、普通卷甲虫占比最高,粗糙鼠妇仅占较少比例,其比例分别为47.4%、40.7%、6.9%。结论:鼠妇虫药材样品种类与基原品种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开展鼠妇虫药材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及医书典籍,结合现代文献资料,笔者拟对经典名方中竹茹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变迁进行梳理。经考证,古代医家使用竹类药材仅认可?竹、苦竹、淡竹三类,采取竹叶、竹茹及烧制竹沥入药。不同基原的竹类药材具有不同的性味功效,历代医家经过临床优选,逐渐认为淡竹类为制取竹茹、竹沥的最佳来源。根据历代本草对该类原植物形态描述及附图,认为古代本草中的“淡竹”基原为禾本科毛金竹Phyllostachys nigra var. henonis,已被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收载为竹茹正品来源之一。故经典名方中竹茹药材的基原可选用202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P. nigra var. henonis(《中国植物志》称之为毛金竹),药用部位为其茎秆的干燥中间层。姜制可增加竹茹温中止呕的功效,而《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涉及竹茹的橘皮竹茹汤、温胆汤和竹茹汤处方中均包含生姜,且在原方中并未标注竹茹的炮制方式,故建议这3首经典名方中竹茹以生品入药。  相似文献   

4.
豆蔻类中药包括白豆蔻、草豆蔻、红豆蔻及肉豆蔻4种,药用历史悠久,同时也常用于料理烹饪调味。历代本草中豆蔻类中药因名字相近,且限于古代交通影响等条件,使得该类药材记载相互出入,常与同科多种植物混淆,至今仍有多种混淆品流通。为促进含该类药材古代经典名方的开发,笔者从释名、基原、道地产区、药用部位、采收加工与炮制方法等方面对豆蔻类药材进行全面梳理,经考证发现,豆蔻的基原植物是姜科豆蔻属植物白豆蔻Amomum kravanh和爪哇白豆蔻A. compactum;草豆蔻主流基原植物为姜科山姜属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且草果常作为草豆蔻药材入药,两者易于混淆;红豆蔻在古时本草中记载的主流来源为高良姜A. officinarum的果实,而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红豆蔻基原植物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A. galanga;肉豆蔻基原植物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历代豆蔻类药材除肉豆蔻主流基原较为固定外,其他3种豆蔻药用基原均有所变革,相互出入且尚有其他多种植物相混淆。4种豆蔻类药材产地均为东南亚一带及我国东南部,其中白豆蔻与肉豆蔻多为进口。豆蔻类中药药用部位明确,炮制方法简单,历代主流多为净制、炒法和煨法,临床上可根据不同病证所需选择炮制品。建议厚朴温中汤中草豆蔻仁使用姜科植物草豆蔻A. katsumadai的干燥近成熟种子,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及云南等地均有产,其中海南万宁为道地产区,果实于夏、秋二季采收,晒至九成干,或用水略烫,晒至半干,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团,晒干,即可入药。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及医书典籍,结合现代文献,对莲的名称、基原、产地、药用部位、采收加工、炮制进行考证,为含该类药材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据考证,自古至今莲的基原均为睡莲科莲属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根状茎(藕节)、叶(荷叶)、种子(莲子)、胚(莲子心)、花托(莲房)、雄蕊(莲须)、叶柄或花柄(荷梗)、叶基(荷叶蒂)、花(莲花)、种皮(莲衣)等均可入药用,并具有不同的临床功效。莲子初以河南为产区,后逐渐扩展到江南,今全国各地可栽培种植,以福建、湖南、江西为道地产区。对莲的入药部位及加工炮制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后建议,经典名方清心莲子饮中石莲肉应在秋季取莲N. nucifera的干燥成熟果实,除去壳及莲子心。二冬汤中荷叶药材当在夏秋两季采收莲N. nucifera的叶,以生品入药,按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进行加工炮制。  相似文献   

6.
通过查阅相关历代本草、医籍及方书,笔者对经典名方中所用紫花地丁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及加工方法等进行了本草考证,发现紫花地丁之名源于其花色及形态特征,其主要基原为堇菜科堇菜属植物,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所规定的Viola yedoensis为我国历代主流。紫花地丁以野生为主要来源,全国各地均有分布。近代以来总结其品质以完整、色绿、根黄者为佳。古代紫花地丁采收加工及炮制方法记载较少,多直接晒干后使用。建议经典名方中的紫花地丁基原、采收加工及炮制等可按2020年版《中国药典》项下规定执行。  相似文献   

7.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及医书典籍,结合现代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笔者拟对经典名方中地龙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采收加工等方面进行考证,梳理古今药用地龙基原关系,为相关经典名方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经考证可知,地龙别名众多,本草类书籍以“蚯蚓”或“白颈蚯蚓”为正名。宋代及之后的方剂类书籍中处方名多用“地龙”之名。民国从《药物出产辨》开始,以“地龙”为正名。地龙在我国资源分布较广,全国各地均有出产,多为野生。根据古代地龙以“白颈蚯蚓”“颈白身紫”“大条”为入药原则,结合历史渊源、产地及易获取等方面确定,古代至今使用的地龙以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为主流,兼有其他多种蚯蚓作地龙入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根据历史渊源和产地采收实际情况,自1995年版始,统一了地龙的基原,将参环毛蚓P. aspergillum加工的药材称为“广地龙”;将通俗环毛蚓P. vulgaris、威廉环毛蚓P. guillelmi和栉盲环毛蚓P. pectinifera加工的药材称为“沪地龙”。自此,之后出版的各本草书籍均与当时实行的《中国药典》为准。“广地龙”的道地产区为广东、广西等地;“沪地龙”的主产地为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等地。且以广东、广西等地所产的“广地龙”品质最佳。采收后,去除泥土和内脏,洗净,干燥。临床切段入药,或依方炮制入药。古代地龙以“白颈蚯蚓”“颈白身紫”“大条”为主要质量评判标准,根据历史渊源,参环毛蚓P. aspergillum是地龙的主流基原,其品质较其他种类优良。因此建议身痛逐瘀汤中的地龙使用产于广东、广西等地的参环毛蚓P. aspergillum。采后及时剖开腹部,除去内脏和泥沙,洗净,干燥。  相似文献   

8.
党参为大宗商品药材之一,是临床常用的补益类药材,同时也是药食同源物质,其地方习用品众多,尤以藏党参较为显著。藏党参是藏医临床常用药,又名鲁堆多吉,具有消炎散肿、健脾胃、补气等功效,其基原复杂,替代、混用现象严重。为对其名称、基原植物、药用部位及功效、地方习用品等进行考证,本文通过查阅《四部医典》《晶珠本草》及部颁、地方标准和藏医药现代文献等,并结合对四川、青海、西藏等各大藏医院和药材市场等的实地调研,结果表明党参地方习用品名称复杂,音译名众多,以“鲁堆多吉”为主;来源涉及桔梗科党参属Codonopsis 14种植物和沙参属Adenophora 1种植物,其中主流品种为脉花党参Codonopsis foetens subsp. nervosa,长花党参C. thalictrifolia var. mollis,灰毛党参C. canescens,高山党参C. alpina和党参C. pilosula 5种;文献记载药用部位包括根、地上部分和全草,但临床实际应用与其有一定差异,藏医药人员为了保护药用资源,多采其地上部分;藏医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黄水、风湿病、岗巴病、麻风病等。通过对党参地方习用品的文献梳理及基原植物的考证,可为其标准提升、药效学研究等奠定基础,对党参的药源扩展及临床合理使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越鞠丸始载于《丹溪心法》,素来被冠以“治郁圣药”。通过梳理越鞠丸相关中医古籍及现代临床文献,发现在药材基原、炮制方法及处方剂量折算等方面存疑。根据文献归纳整理,建议方中苍术基原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干燥根茎;香附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的干燥根茎;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的干燥根茎;神曲为建神曲,由面粉、麦麸、辣蓼、青蒿、苍耳草、赤小豆、苦杏仁制成;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的干燥成熟果实。炮制方面建议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的炮制方法。剂量上,建议丸剂1次6~9 g,1日2次,成人用量为12~18 g/d,70~120丸/次,日总服用量为140~240丸;汤剂以《中国药典》2020年版各药材等分以6~10 g/d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药菟丝子的本草考证和原植物调查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通过本草考证认为: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是古代最早使用的药用种之一;原植物资源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有9种菟丝子,其中作药用的至少有4种,198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C.chinensis不是主流品种。  相似文献   

11.
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 2020年版软体动物门药用动物养殖的研究现状,为软体动物门药用动物养殖情况提供参考。通过统计《中国药典》 2020年版对软体动物门药用动物的收载情况,以及通过比较近年来文献报道的药用动物的养殖状况,对收载动物的地理分布与栖息环境,生活习性与活动规律,养殖技术中养殖方法与设施、饲养饵料、疾病防治进行分类对比。《中国药典》 2020年版共收载软体动物门7类,其中包括药用动物19种,具有养殖情况的有12种,药用部位是外壳(石决明、蛤壳、瓦楞子、牡蛎)、珍珠(珍珠母、珍珠)或内壳(海螵蛸)。《中国药典》 2020年版较2015年版所记载软体动物门中药用动物的养殖情况有所增加,其中皱纹盘鲍、三角帆蚌养殖技术成熟,文蛤、青蛤、金乌贼、泥蚶、长牡蛎的养殖达到扩养状态,无针乌贼、毛蚶、近江牡蛎是试养状态。为软体动物门药用动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按现行生物分类系统,厘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 2020年版正文中收载的98种药用动物、93个动物药入药部位的基本信息;回顾了《中国药典》 2020年版药用动物养殖研究发展中取得的成果和进展,分析了《中国药典》 2020年版正文收载药用动物养殖进展,以期为药用动物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管理提供参考,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主要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环节动物门药用动物养殖研究现状,为现代药用动物养殖技术研究提供参考,并统计了《中国药典》2020年版环节动物门动物药的收载情况、含有环节动物门动物药的中成药品种。对收载动物的地理分布与栖息环境,生活习性与活动规律,养殖技术中养殖方法与设施、饲养饵料、疾病防治进行分类对比论述。研究发现《中国药典》2020年版共收载环节动物门药用动物2种,分别为水蛭和地龙。其中水蛭数量为26,占动物药品种的1.62%;地龙数量为50,占动物药品种的3.11%。药用动物水蛭人工养殖方式为“池塘+网箱”“池塘+网箱+水泥池”、生态混养等多种模式。药用动物地龙养殖分为简易养殖法、田间养殖法、工厂养殖法及多种高效混养模式。将《中国药典》2020年版所载环节动物门药用动物水蛭养殖评估为扩养,地龙养殖评估为成熟,为环节动物门药用动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包芮之  万德光  裴瑾  李羿 《中草药》2020,51(17):4568-4575
在中药品种、品质与资源等理论的指导下,以中药临床疗效一致和有药可用为据,从历版《中国药典》中药材的基原和药用部位的视角,分析其变化原因和探索其变化规律。预测药典收载植物类中药材数量、多基原品种数量和多部位品种数量的变化趋势,并对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议,以实现中药材质量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吴淇  尹馨雪  兰梦  吴楠  张辉 《中国现代中药》2022,24(9):1633-1638
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 2020年版动物药的中成药品种,汇总唇足纲和蛛形纲药用动物在中成药中的占比,对其生活习性,养殖方式,繁殖要点,饲养管理,病、敌害防治措施等进行系统的综述。对唇足纲药用动物蜈蚣和蛛形纲药用动物蝎的收载情况进行归纳总结,重点对其养殖现状进行分析。《中国药典》 2020年版收载的中成药品种中,含有动物药的品种共504种,占比为31.36%;含有唇足纲药用动物的有20种,占比为1.24%;含有蛛形纲药用动物的有34种,占比为2.12%。根据养殖规模不同,总结了蜈蚣的6种养殖方式和蝎的10种养殖方式,对养殖技术的关键点进行了分析。《中国药典》 2020年版中唇足纲药用动物蜈蚣和蛛形纲药用动物蝎目前在我国养殖产业中均处于扩养阶段,大力发展人工养殖、加强药用动物野生资源的保护对今后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韩迪  程永现  晏永明 《中国现代中药》2022,24(12):2501-2513
虫类中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历代都善用其克顽疾,表明其临床疗效独特,异于植物来源中药,故有“虫类通络”理论。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收载的常用虫类中药有22种,土鳖虫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长期以来受到了众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土鳖虫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骨折、急慢性腰扭伤、肺纤维化、冠心病、高血压、肿瘤等,应用和开发日益广泛,对于土鳖虫的药理作用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对土鳖虫的药理作用进行系统全面的综述,以期为土鳖虫及其他虫类中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1958—2021年相关文献资料,归纳总结收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 2020年版中硬骨鱼纲和鸟纲药用动物的地理分布、生活习性和养殖方法。《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收载了硬骨鱼纲药用动物有海马和海龙,其中药用海马有5种,占海马种类总数的9.26%(5/54);药用海龙有3种,占海龙种类总数的13.04%(3/23);收载野生鸟纲药用动物只有麻雀1种,占麻雀种类总数的3.70%(1/27)。3种药用动物均有人工养殖,其中,海马、海龙多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麻雀养殖基地多分布在中部山地、丘陵地带,主要有全人工养殖和半人工养殖2种方式。《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的硬骨鱼纲海马、海龙和鸟纲麻雀,养殖技术成熟,养殖评估均为扩养。概述《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硬骨鱼纲和鸟纲药用动物的养殖情况,为药用动物的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药名、基源植物中名及学名与其基源植物在《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的中名及学名。方法:对我国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某些中药名及基源植物的中名、学名与其在《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基源植物的中名及学名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2015年版《中国药典》某些中药名及其基源植物的中名与其在《中国植物志》及《Flora of China》植物中名存在混淆和交叉混淆,及其学名不一致的4种情况:一是《中国药典》部分中药的基源植物中名与其在《中国植物志》的植物中名不一致;二是《中国药典》的部分中药基源植物的学名与其在《中国植物志》植物的学名不一致;三是《中国药典》部分中药的基源植物中名及学名与《中国植物志》或《Flora of China》上植物中名和学名不一致;四是《中国药典》某些中药名与《中国植物志》其他植物中名相同。结论:《中国药典》的中药名、基源植物的中名及学名与《中国植物志》及《Flora of China》的中名及学名应保持一致性,才有利于人们进行中药种植、采购、销售、生产、研究,同时也将有利于我国中药在国际上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9.
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哺乳纲动物药的收载情况,以及比较近年来文献报道收载的哺乳纲药用动物的养殖状况,对收载动物的地理分布与栖息环境,生活习性与活动规律,养殖技术中养殖方法与设施、饲养饵料、疾病防治进行分类对比论述。《中国药典》2020年版正文与附录中共收载哺乳纲药用动物6目9科18种。哺乳纲药用动物人工养殖方式一般为圈养、笼养、半散放式饲养等。评估《中国药典》2020年版所载哺乳纲药用动物养殖程度,马麝、原麝、赛加羚羊为试养,刺猬为初养,林麝为扩养,驴、黑熊为成熟。另外评估了历版《中国药典》取消的哺乳纲药用动物穿山甲、豹猫的养殖程度为试养。对哺乳纲药用动物的养殖研究可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和基础。  相似文献   

20.
菊花、党参二氧化硫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利用《中国药典》收录方法测定中药二氧化硫操作易出问题的环节,提示测定操作的注意事项,以便使测定操作更加完善、结果更加准确。同时了解菊花、党参样品二氧化硫污染状况。方法:以党参和菊花样本为研究材料,利用《中国药典》方法和《欧洲药典》方法测定其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对比测定结果和测定过程,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结果:按《中国药典》方法测定的结果,20个党参样品中超过400mg·kg-1的样本有6个,10个菊花样本均在30mg·kg-1以下,都符合150mg·kg-1的标准。结论:实验环节中滴定的起点、二氧化硫吸收过程、滴定终点的判断都会影响结果,应严格控制。菊花的二氧化硫污染较少,党参污染相对严重,需要加大监管治理力度,给市场提供合格的药材,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