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生脉注射液中12个成分含量的一测多评(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with a single-marker,QAMS)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以人参皂苷Rb1为参照物,建立其它11个成分人参皂苷Rg1、Re、Rf、Rb1、Rh1、Rc、Rb2、Rb3、Rd、20(S)-Rg3及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醇乙的相对校正因子(fk/s),并对fk/s进行耐用性考察。采用外标法和QAMS法测定生脉注射液中12个成分含量,比较两者的差异,验证QAMS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 各个成分的fk/s重复性良好,对14份生脉注射液样品运用QAMS法和外标法得到的各成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RSD<3%);不同厂家、不同批号之间的成分含量差异较大。14份样品中12个成分人参皂苷Rg1、Re、Rf、Rb1、Rh1、Rc、Rb2、Rb3、Rd、20(S)-Rg3及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醇乙的质量浓度分别为83.3~141.9、85.9~183.2、34.6~64.4、137.0~316.4、47.2~99.1、84.6~235.0、60.9~147.9、9.5~28.7、32.2~117.2、17.4~34.7、9.8~23.9和2.0~8.7 μg/mL。结论 所建立的QAMS法准确性高,可用于生脉注射液多成分的同时定量分析,为生脉注射液的全面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血府逐瘀片HPLC指纹图谱及其6种成分苦杏仁苷、芍药苷、柚皮苷、橙皮苷、阿魏酸、新橙皮苷的一测多评法(QAMS),验证该方法在血府逐瘀片质量分析中应用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方法 采用中药指纹图谱软件(2012A版)软件对10批样品进行相似度分析。以苦杏仁苷为内参物,建立芍药苷、阿魏酸、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的相对校正因子(fs/i),并利用fs/i计算血府逐瘀片样品中该6种成分的含量,同时采用外标法计算各成分的含量,并比较2种方法差异。结果 10批样品指纹图谱中共有24个峰,相似度均大于0.990。以苦杏仁苷为内参物建立的芍药苷、柚皮苷、橙皮苷、阿魏酸、新橙皮苷的fs/i分别为1.169 6、0.172 0、0.363 3、0.141 3、0.259 2,QAMS与外标法得到的10批血府逐瘀片样品含量测定结果相对误差(RE)<3%,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建立的指纹图谱和QAMS含量测定法稳定可控,简单易行,可用于血府逐瘀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雷公藤多苷中雷公藤对醌B定性分析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联用结合LC-DAD技术,通过和标准化合物雷公藤对醌B的保留时间、紫外吸收光谱以及质谱中的准分子离子峰[M+Na]+相对照,快速鉴定雷公藤多苷中的雷公藤对醌B,对其含量的测定则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结果: 一级质谱扫描结果表明雷公藤多苷中保留时间tR=13.2 min的峰化合物结构为雷公藤对醌B,准分子离子峰[M+Na]+为353.1,高效液相色谱结果表明雷公藤多苷中雷公藤对醌B在0.115~1.15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和RSD分别为99.32%,0.7%。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雷公藤多苷中雷公藤对醌B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交试验优选雷公藤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优选雷公藤的提取工艺。 方法: 以雷公藤甲素和总二萜内酯提取量为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时间、乙醇用量及体积分数对雷公藤提取工艺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雷公藤甲素含量,流动相甲醇-水(45:55),检测波长218 nm;利用UV测定总二萜内酯含量,检测波长550 nm。 结果: 乙醇体积分数对雷公藤甲素提取量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他2个因素则无显著性差异;各因素对总二萜内酯提取量均无显著性影响。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提取时间分别为2,1,1 h;雷公藤甲素、总二萜内酯提取量分别为4.20,86.64 μg·g-1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指标成分提取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来源雷公藤药材中有效部位总二萜内酯和总生物碱的含量.方法 采用Kedde显色法,检测雷公藤中总二萜内酯的含量;采用重量法,检测雷公藤中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 比较了8批不同产地、来源雷公藤药材中总二萜内酯和总生物碱的含量,其中河南产雷公藤(批号:080706)总二萜内酯含量最高,四川产雷公藤(批号:081030,081031)中总生物碱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地的雷公藤.结论 不同产地、来源雷公藤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在临床用药时应引起重视,在含雷公藤的复方制剂生产中应建立药材检测的可控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多组分定量联合化学计量学及熵权TOPSIS分析对不同产地所得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为青钱柳药材的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取不同产地所得18批青钱柳为检测样品,以熊果酸为内参物,采用一测多评(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by single-marker,QAMS)法同时测定青钱柳中14个成分的含量,运用化学计量学和熵权TOPSIS分析法对不同产地青钱柳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 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中国药典规定要求。以熊果酸为内参物的相对校正因子稳定性、耐用性良好(RSD均小于2.0%),外标法实测值与QAMS法计算结果没有显著差异。化学计量学方法显示18批青钱柳可聚为3类,呈现一定的区域差异;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金丝桃苷、熊果酸、阿福豆苷和异槲皮苷是影响青钱柳产品质量的主要成分;EW-TOPSIS法分析结果显示贵州和四川地区所得青钱柳质量最优,其次为湖南、江西和安徽。结论 所建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靠,可用于青钱柳内在质量的综合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莲房Nelumbo nucifera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评价不同产地莲房药材质量。方法 采用Welch Ultimate® Polar-RP(250 mmÍ4.6 mm,3 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1∶2,A)-0.2%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柱温40 ℃,体积流量0.6 mL/min,检测波长270 nm,绘制20批不同产地的莲房药材的指纹图谱,应用SPSS 26.0和SIMCA 14.1软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对不同产地莲房样品进行质量评价,并测定6种主要成分的含量。结果 20批HPLC指纹图谱共匹配出17个共有峰,分别指认出儿茶素、荷叶碱、N-去甲荷叶碱、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和紫云英苷7个成分;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546~0.991,CA将20批莲房分为3类;PCA、OPLS-DA与TOPSIS分析结果为产于安徽芜湖、江西赣州、山东微山湖的药材质量较好;并分析筛选出荷叶碱、N-去甲荷叶碱和儿茶素等5个成分为引起不同产地质量差异的标志性成分。莲房中6个主要成分儿茶素、荷叶碱、N-去甲荷叶碱、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和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29%~0.958%、0.007%~0.137%、0.013%~0.104%、0.015%~0.282%、0.008%~0.110%、0.027%~0.541%。结论 建立的莲房HPLC指纹图谱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儿茶素、荷叶碱、N-去甲荷叶碱、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和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可以作为莲房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性成分。  相似文献   

8.
李小阳  翟小林  王丹  范晶  裴纹萱  董玲  孙裕  宋学斌  王晶娟 《中草药》2022,53(20):6354-6360
目的 建立一测多评法(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by a single marker,QAMS)同时测定当归中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内酯和丁烯基苯酞的含量。方法 采用Waters X-Select CSH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0.085%磷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40 ℃,检测波长265 nm。结果 在线性范围内各成分线性良好(R2>0.999)。以藁本内酯为内标,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阿魏酸松柏酯和丁烯基苯酞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073 4、0.564 8、0.468 1、0.926 2、1.083 5;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这6个成分的含量,将2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建立了当归药材中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内酯和丁烯基苯酞6个成分的QAMS法,该法可用于当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QAMS测定一清颗粒中4种蒽醌类成分的含量。 方法: 采用RP-HPLC,Accur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水溶液(85:15),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以大黄素为内参物,采用QAMS测定11批一清颗粒中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并与外标法实测值进行比较。 结果: 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3.6%,98.8%,99.5%,99.4%,RSD分别为0.29%,1.8%,2.7%,3.8%。f大黄酸/大黄素254 nm=1.14,f大黄酚/大黄素254 nm=1.47 f大黄素甲醚/大黄素254 nm=1.04,r大黄酸/大黄素=0.64,r大黄酚/大黄素=1.38,r大黄素甲醚/大黄素=1.88,两种含量测定方法的结果无明显差异。 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控制一清颗粒中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0.
舒薇  刘继勇  杨帝顺 《中国药学杂志》2011,46(21):1651-1655
 目的 制备雷公藤多苷纳米乳,并对其含量测定、理化性质和体外透皮特性进行考察。方法 以肉豆蔻酸异丙酯(IPM)为油相,卵磷脂/烷基葡萄糖苷(APG)为表面活性剂,1,2-丙二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在室温下采用磁力搅拌法滴加水到油相中,制备雷公藤多苷纳米乳。采用HPLC测定雷公藤多苷纳米乳中雷公藤内酯甲的含量。采用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径测定仪分别测定纳米乳的外观形态和粒径分布。采用Franz扩散池对纳米乳的体外透皮特性进行了考察。结果 制备的雷公藤多苷纳米乳为O/W型乳剂,外观圆整、均匀,粒径为31.6 nm,含量稳定。雷公藤多苷纳米乳的稳态透皮速率为14.454 ng·cm-2·h-1,12 h的累积渗透量为166.267 ng·cm-2。结论 雷公藤多苷纳米乳可为雷公藤经皮给药提供一种新的剂型。  相似文献   

11.
励娜  王丹  陈一龙  姚媛媛  张小梅  李胜容 《中草药》2022,53(17):5476-5483
目的 采用ITS2 DNA条形码技术,研究雷公藤属3种药用植物的遗传特性,揭示其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方法 收集雷公藤属植物28个居群223份样本,提取基因组DNA,扩增ITS2基因序列并测序,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绘制失配分布曲线检测群居历史动态变化情况,估算雷公藤属种间、种内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差异及遗传分化系数。结果 雷公藤属28个居群223份样本共检测到12个碱基突变位点,构成10个单倍型。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共有7个单倍型,H2~H7为特有单倍型;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共有4个单倍型,H8为特有单倍型;东北雷公藤Tripterygium regelii共有3个单倍型,无特有单倍型;H1为3个物种间的共有单倍型,H9和H10为雷公藤和东北雷公藤共有单倍型。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雷公藤属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态性(Hd=0.615±0.024)和核苷酸多态性[Pi=(9.47±0.58)×10−3]。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显示,雷公藤属的变异主要存在于物种之间(76.14%),种内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变异分别为11.42%、12.44%。群体动态历史分析表明,雷公藤属、雷公藤和东北雷公藤曾经历过扩张,而昆明山海棠未经历过扩张。结论 雷公藤属及其属下的昆明山海棠和雷公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而东北雷公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雷公藤属植物在第4纪冰期时,将中国西南、华中和华东的部分地区作为冰期避难所,冰期后以冰期避难所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形成当前雷公藤属植物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近年来雷公藤属植物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为该属植物的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资源总库,利用数据库自带的分析工具、网络分析和引文网络分析工具,分别从论文年度变化趋势、研究机构、期刊分布、研究人员和研究内容等方面对1915年至2013年雷公藤属植物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雷公藤属植物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物质基础不明确;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中药药理学研究,其次为中医内科和中药化学。东北雷公藤化学成分研究较少,雷公藤制剂及药剂学的研究较落后,昆明山海棠和东北雷公藤资源方面的研究为空白。结论:雷公藤属植物整体的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关于其资源学、制剂、物质基础及属内植物的对比研究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QAMS)同时测定3种丹参制剂(丹参片、复方丹参片和冠心丹参胶囊)中丹参酮类成分[丹参酮IIA(TIIA)、二氢丹参酮I(DTI)、隐丹参酮(CT)、丹参酮I(TI)]量,探讨QAMS技术在中药制剂质量评价中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TIIA、DTI、CT和TI;以丹参片、复方丹参片和冠心丹参胶囊为研究对象,采用QAMS技术,以TIIA为内参物,建立DTI、CT、TI与TIIA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fi/s),比较保留时间差、相对保留值和线性回归定位法对待测成分的定位效果;并用外标法对样品进行定量计算,比较实测值与QAMS计算值之间的差异,以验证其准确性。结果所建立的HPLC法测定TIIA、DTI、CT和TI准确可行;在线性范围内,DTI、CT、TI与TIIA之间的fi/s分别为0.734、0.916、0.774,在不同测试条件下待测成分的fi/s准确可靠;相对保留值法能够对待测成分进行准确定位,DTI、CT、TI与TIIA之间的相对保留值分别是0.314、0.518、0.561,外标法和QAMS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3种丹参制剂定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厂家即使是同一厂家不同批次,产品的内在质量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所建立的丹参酮类成分QAMS适用于多种丹参制剂的质量控制,可为其他丹参制剂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以上3种中药制剂的控制与监管。  相似文献   

14.
陈俊  许浚  张静雅  冯松浩  张铁军 《中草药》2016,47(3):493-498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延胡索中原阿片碱、黄连碱、黄藤素、去氢延胡索甲素、D-四氢药根碱、延胡索乙素和延胡索甲素7种生物碱类成分的HPLC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测多评法的方法学考察方式,验证该方法在延胡索质量控制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技术适用性。方法以延胡索所含的7种成分为指标成分,采用2种校正方法分别建立各成分与延胡索乙素的相对校正因子(fk/s),计算各成分的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延胡索中该7种成分的量,并比较2种一测多评法所得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建立了延胡索中7种生物碱类成分一测多评法方法学的考察模式;不同的色谱柱和仪器一测多评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同时测定延胡索中原阿片碱、黄连碱、黄藤素、去氢延胡索甲素、D-四氢药根碱、延胡索乙素和延胡索甲素7种生物碱的一测多评法可靠,结果准确,可用于延胡索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以主成分分析(PCA)和方差分析法(ANOVA)研究雷公藤属植物化学成分的含量与物种相关性,并比较3个物种间的差异。采用[BMIm]PF6离子液体-超声辅助萃取,HPLC法测定28批雷公藤属植物中雷公藤晋碱、雷公藤碱庚、雷酚内酯、雷公藤次碱、雷公藤醌A、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和没食子儿茶素11个成分的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PLS)和方差分析(ANOVA)。结果显示,雷公藤属植物3个物种中11个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在PCA和PLS分析结果中分别聚集在3个区域,其中雷公藤醌A是影响3个物种分别聚集的最大因素;而且11个化学成分的含量在3个物种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 1),表明化学成分与物种的分类有一定的相关性,3个物种间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明显。该实验含量测定方法快速准确,分析方法简单方便,为雷公藤属植物的物种分类、药效和毒性研究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谱-效相关分析方法,筛选雷公藤致肝毒性的主要成分,为提升雷公藤类药材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该研究以中药雷公藤为研究对象,采用LC-Q-TOF-MS技术表征不同产地雷公藤样品的化学成分,并结合文献初步指认其主要成分;以正常人肝细胞(LO2细胞系)为模型,对乙酰氨基酚为阳性药,细胞毒价为评价指标,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相关分析方法,筛选雷公藤致肝毒性的主要成分。该研究共指认出雷公藤药材中的10种主要成分,基于谱-效相关分析发现雷公藤甲素可能是毒性成分,与传统文献报道一致,多元线性相关分析还发现雷公藤红素,demethylzeylasteral可能对肝毒性贡献较大;此外研究中还发现不同品种、不同产地雷公藤样品质量差异较大,产于西南地区的雷公藤药材肝毒性相对较低,产于湖南、安徽的2批雷公藤肝毒性相对较高。该研究可为今后雷公藤药材的合理利用及雷公藤致肝细胞毒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7个厂家雷公藤多苷片醋酸乙酯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得到11个共有峰,各厂家指纹峰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选择Con A刺激的小鼠脾淋巴细胞模型进行药效学研究,分别给予30,15,7.5,3.75,1.88,0.94mg·L-1的雷公藤多苷片提取物进行处理,48 h后测定各药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发现各厂家的雷公藤多苷片均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且各厂家雷公藤制剂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的IC50值差异较大.选择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指纹图谱与增殖抑制药效数据的关系,发现各指纹峰与药效的关联度均大于0.6,表明雷公藤增殖抑制药效是多成分共同起效的结果,其中5号峰与10号峰对增殖抑制作用贡献最大,各共有峰与药效之间关联序为5>10>8>7>6>11 >4>9>2>3>1.该文初步探讨了雷公藤的物质基础,为明确雷公藤的作用机制,建立更加全面可靠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一测多评法测定黄连及其炮制品中6种生物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黄连及其炮制品中6种生物碱的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盐酸小檗碱为内参物,测定其与盐酸药根碱、盐酸非洲防己碱、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的相对校正因子,利用该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其他5种生物碱的量,同时利用外标法测定黄连及其炮制品中6种生物碱的质量分数,比较2种测定方法的差异,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在线性范围内,盐酸小檗碱与盐酸药根碱、盐酸非洲防己碱、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131、0.999、1.011、1.076、1.025,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6种生物碱成分量计算值与实测值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黄连及其炮制品中6种生物碱可行而且准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香鳞毛蕨DryopterisFragrans有效部位中10种间苯三酚类成分的一测多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绵马素BB为内参物,测定其与绵马素PB、绵马素AB、黄绵马酸BB、田基黄绵马酸A、黄绵马酸PB、异黄绵马酸PB、黄绵马酸AB、Compound VI和绵马酚B的相对校正因子,采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这9种间苯三酚成分的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有效部位中该10种成分的量,并比较2种测定方法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各相对校正因子重复性良好,12批有效部位中10种间苯三酚成分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缺少对照品的情况下,以绵马素BB为内参物,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可用于香鳞毛蕨有效部位的定量分析,为香鳞毛蕨多指标成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黄远  董福越  李楚源  王德勤 《中草药》2021,52(3):845-851
目的建立板蓝根Isatis indigotica中(R,S)-告依春、直铁线莲宁B、胞苷、鸟苷、尿苷、腺苷6种不同类成分的一测多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R,S)-告依春为内参物,建立了(R,S)-告依春与胞苷、鸟苷、尿苷、腺苷和直铁线莲宁B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考察相对校正因子的耐用性和重现性。比较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对新疆软紫草中6种成分的测定结果。结果各相对校正因子重复性良好,一测多评法测定结果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建立同时测定6种成分的一测多评法控制板蓝根的质量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