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纠正哮喘患儿或家属对雾化吸入的错误认识及行为,提高氧驱动雾化吸入的有效率.[方法]将61例进行雾化吸入的患儿分为两组,未开展护理干预的30例哮喘患儿为对照组,开展护理干预的31例哮喘患儿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提高了患儿和家长对雾化吸入重要性的认识,能够积极主动地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可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验证家庭雾化吸入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依从性。方法将5岁以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患儿在哮喘急性发作时到医院进行雾化治疗。观察组患儿家属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在掌握雾化操作后,居家进行哮喘急性发作时的雾化治疗。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雾化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及依从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组雾化治疗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通过对家长和患儿指导和宣教,影响家庭雾化治疗疗效的因素得到改善(包括雾化装置选择、雾化装置认知、是否遵医嘱用药、是否记录雾化日志等);两组雾化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和对身高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通过对家长和患儿指导和宣教,影响家庭雾化治疗安全性因素也得到改善(包括雾化装置是否消毒、雾化后是否清理面部及口腔);两组患儿对雾化治疗的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雾化治疗具有同医院雾化治疗相同的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护士通过对家长和患儿的指导和宣教、管理,能够进一步保证家庭雾化治疗模式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哮喘患儿吸入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哮喘患儿吸入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提高吸入治疗依从性。方法:对加强宣教前后各150例哮喘患儿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影响患儿吸入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分别为:健康教育不够深入使家长对哮喘知识掌握程度低;对疾病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正确认识药物作用,疑虑药物副作用;吸入方法不当;家长对治疗疾病缺乏信心、家长文化程度低和家庭经济困难。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家长对哮喘知识掌握程度低及疑虑药物副作用。针对上述问题加强宣教后哮喘患儿吸入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P<0.01)。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增强哮喘患儿及家属对吸入治疗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提高哮喘患儿吸入治疗依从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于蕊 《天津护理》2020,28(6):656-659
目的: 观察微信应用在小儿哮喘家属强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取哮喘患儿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干预过程中观察组有4例,对照组有9例脱落,最终观察组和对照组完成干预分别为58例和53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微信公众号、群聊及短信等强化健康教育方法。统计分析两组患儿哮喘控制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哮喘知识掌握程度,随访患儿半年内院外治疗依从性及再发哮喘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哮喘控制情况更佳(P=0.028),患儿家长小儿哮喘知识掌握程度更高(P=0.009);且干预后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高(P<0.001),半年内再发哮喘比例低(P=0.005)。结论: 强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儿哮喘的控制效果,提高患儿家长对哮喘相关知识的掌握微信程度及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陈旭  邹金梅  徐艳 《当代护士》2023,(6):99-103
目的探究基于CICARE沟通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对学龄期哮喘患儿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吸入技术掌握程度、肺功能、生命质量等哮喘管理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6月—12月在自贡市某医院儿科二病区就诊的符合纳排标准的99例学龄期哮喘患儿,根据患儿就诊的先后顺序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患儿接受基于CICARE沟通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在干预前和干预9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ICS吸入技术掌握程度、肺功能、生命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ICS吸入技术掌握程度、肺功能、生命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哮喘患儿实施基于CICARE沟通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其效果优于常规的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患儿更好地掌握ICS吸入技术,增强药物疗效和肺功能,提高生命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家庭干预对学龄期哮喘儿童吸入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中重度吸入舒利迭的157例哮喘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7例.两组均由哮喘专科护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过程图片讲解舒利迭吸入步骤,并用准纳器练习器示范指导患儿正确"呼吸",对照组由儿童自行完成吸入过程,观察组由家属与患儿一起完成整个吸入步骤,并给予评价纠正每个吸入步骤,用药后两周、1个月、3个月随诊.结果吸入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哮喘发作、吸入技术操作正确、肺通气功能、吸入治疗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家属干预患儿吸入治疗的每个步骤能显著提高药物疗效和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将我院2010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0例合并结核感染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期30例未合并结核感染的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治疗方法在药物使用剂量、呼吸道感染以及住院的次数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核感染可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使用糖皮质激素吸入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护士应用互动模式引导家长参与肺炎患儿的护理对家长疾病应对能力的影响。 方法 对入选的患儿家长按入院顺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实施双向性的互动护理模式,而对照组实施传统单向性的护理模式。 结果 家长心理压力水平观察组分值为(26.087±2.639),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家长参与护理的程度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χ2=114.692,P<0.01);出院后子女患病时主动采取应对措施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P<0.05)。 结论 护士应用互动模式比传统的单向性护理模式能更有效的提高家长在患儿生病时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用知-信-行模式对哮喘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2015年1-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哮喘专科门诊诊治的哮喘患儿家长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儿家长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而观察组患儿家长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采用知-信-行模式进行教育。比较两组家长知-信-行情况及患儿哮喘控制情况。结果在干预前,两组患儿家长在知-信-行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干预1年后,观察组患儿家长知-信-行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对照组患儿家长知-信-行各项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1年后,观察组患儿家长知-信-行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对照组患儿哮喘完全控制及部分控制率为28%,而观察组为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6,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儿哮喘控制率为42%,而观察组为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956,P0.05)。结论运用知-信-行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哮喘患儿家长哮喘知识认知水平、改善其态度和行为水平,从而促进患儿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家长参与互动配合健康教育模式在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哮喘患儿以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长参与互动配合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家长哮喘相关知识知晓率,并观察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1年内哮喘发作次数、就诊情况、哮喘控制率及危险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家长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合理营养、遵医用药、防止感染、回避过敏源及合理运动方面的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以及住院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哮喘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危险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哮喘患儿采取家长参与互动配合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家长对哮喘知识的了解程度,有效控制哮喘,降低危险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11.
家长参与技术性互动对肺炎患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丽娟 《护理与康复》2007,6(5):294-295
目的 探讨护士与肺炎患儿家长技术性互动对促进患儿病愈的效果.方法 62例肺炎患儿按入院先后次序分成观察组31例、对照组31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则加强护患之间的技术性互动,使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排痰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儿啰音消失时间为(5.29±1.32)d,对照组为(8.77±2.64)d,P<0.01;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1.32±1.11)d,对照组为(1.32±1.42)d,P=1.结论 护士与患儿家长的技术性互动能缩短肺炎患儿的痊愈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门诊-家庭"护理在哮喘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1例,对照组采用门诊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门诊-家庭"护理,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90.1%)高于对照组的74.3%,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次数及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生存质量总评分(9.5分±1.0分)高于对照组(6.8分±1.3分),随访6个月,复发率(22.8%)低于对照组(40.6%),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哮喘患儿护理中应用"门诊-家庭"护理效果显著,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儿生存质量,降低哮喘复发率,提高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健康教育在防治儿童哮喘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学科研小组指导下,哮喘患儿家长在详细阅读"知情同意书"后,自愿编入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的严重程度均符合均衡性要求。实验组按《哮喘防治常规》中的"哮喘的教育与管理"和"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方案,实施健康教育、治疗方案、心理疏导等全方位的管理;对照组仅接受哮喘防治的基本知识治疗和管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日(夜)间症状计分、误学天数、β2-激动剂喷数及近1年急诊次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两组患儿上述各指标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实验组在健康教育(自我管理)前后,在正确使用各种吸入装置、掌握应急措施、治疗依从性、哮喘知识的掌握等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哮喘患儿及家长实施健康教育及长期个体化管理,对强化哮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和提高疗效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动画视频结合角色扮演在学龄前期哮喘患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按照院区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动画视频结合角色扮演的健康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后1年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和吸入药物治疗的配合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急性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01),吸入药物治疗的配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 动画视频结合角色扮演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减少学龄前期儿童哮喘的急性发作次数,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吸入药物治疗的配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雾化吸入对住院治疗的学龄期哮喘患儿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在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期间行雾化吸入的70例学龄期哮喘患儿按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单日)和对照组(双日)各35例,两组患儿均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2次/d,对照组为8:00-9:00和14:30-15:30,观察组为6:00-7:00和20:00-21:00。比较两组患儿雾化吸入1周后喘息、咳嗽、烦躁、睡眠等方面的舒适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在喘息、咳嗽、烦躁、睡眠等方面的舒适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自评舒适度与护士评估舒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晨和夜间给予雾化吸入,能有利于减轻哮喘患儿喘息、咳嗽等不适症状,避免烦躁、改善睡眠,提高患儿的整体舒适度。  相似文献   

16.
家庭干预对学龄期哮喘儿童吸入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中重度吸入舒利迭的157例哮喘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7例.两组均由哮喘专科护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过程图片讲解舒利迭吸入步骤,并用准纳器练习器示范指导患儿正确"呼吸",对照组由儿童自行完成吸入过程,观察组由家属与患儿一起完成整个吸入步骤,并给予评价纠正每个吸入步骤,用药后两周、1个月、3个月随诊.结果吸入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哮喘发作、吸入技术操作正确、肺通气功能、吸入治疗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家属干预患儿吸入治疗的每个步骤能显著提高药物疗效和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哮喘门诊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吸入装置使用技术的掌握现状和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对2009年4~12月哮喘门诊321例哮喘患者使用吸入装置的基本情况、既往用药信息、定量手控气雾吸入法(MDI)和干粉吸人法(DPI)操作技术情况进行调查和护理干预,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初次使用吸入装置者在阅读说明书后吸入技术掌握情况,高等与低等文化程度组掌握程度分布比较差异显著;高等与中等文化程度组掌握程度分布比较差异显著.使用MDI装置者吸入技术掌握情况和使用DPI者比较差异显著;曾接受过与未接受过专业医务人员指导的既往使用过吸入装置者吸入技术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显著;护理干预后吸入技术掌握较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提高.结论 患者自行阅读说明书后不能完全掌握MDI和DPI的使用方法,为保证吸入装置使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医务人员(哮喘门诊的护士)的专业指导是很重要的,多媒体视频等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掌握吸入装置的吸入技术.  相似文献   

18.
院外延续管理对接受免疫治疗哮喘患儿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院外延续管理对接受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过敏性哮喘患儿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3月过敏性哮喘患儿1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实施院外延续管理。将两组患儿出院时与出院1年后患儿及其家长哮喘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患儿遵医行为以及哮喘控制效果(children asthma control test,C-ACT)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哮喘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患儿遵医行为及哮喘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患儿及其家长(P〈0.05)。结论院外延续管理有利于提高特异性免疫疗法对过敏性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护理干预婴幼儿哮喘联合吸入疗法对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评价护理干预婴幼儿哮喘联合吸入疗法对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进行综合治疗,干预组除综合治疗外,进行护理干预,对患儿家长采用联合吸入疗法知识培训,提高患儿药物吸入的技巧和对治疗的依从性,观察两组患儿肺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缓解期潮气量、达峰时间比、达峰容量比均高于对照组(P(0.01),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促进哮喘患儿家长对疾病理论的认识,提高药物吸入的质量和依从性,对患儿肺功能的改善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不合作哮喘患儿雾化吸入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不合作的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的雾化吸入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2组患儿的雾化吸入配合情况、治疗依从性、家长满意度及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进行观察。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雾化吸入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不合作哮喘患儿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有利于正常治疗的开展,适合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