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龚仕明  徐嘉 《江苏中医药》2001,22(10):46-47
《知医必辨》一卷为清代江苏医家李冠仙所著。李氏本为儒生 ,教授乡里 ,后从邑之名医王九峰先生游 ,至晚年学验俱丰。著《知医必辨》意谓为明医道 ,纠其偏颇 ,不可不辨之。全书率真直言 ,切中时弊 ;妙喻寓理 ,实证范人。时下行医之人应该读一读本书 ,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同时 ,对开展中医学术的争鸣 ,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
篇幅无多珠玉进露──《知医必辨》学术探赜山西中医编辑部崔天悦(303001)关键词:《知医必辨》,李冠仙编者按:李冠仙《知医必辨》一书,论群籍得失,提出精读、节读、博参、善看等方法,以示后学。其临证心得尤为丰富,如治肝方法、治痢效方等,均有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3.
4.
《知医必辨》系清代医家李冠仙所著。李冠仙,江苏丹徒县人,本为儒生,教授于乡里,并喜医,对医学典籍钻研较深,临床诊治多效验。曾著有《仿寓意草》。本书为其晚年针对当时诸多医者偏执一方一法,不别寒热虚实,孟浪用药,每致人死命的时弊而作。在书中,他既未倡论立派,亦无心标榜自己,而是根据自己一生的探索,阐明医道,使初学者有所从违,少走弯路。本书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李氏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求学精神,从善如流、师古而不泥古的治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南北朝时代,虽然也有名医陶弘景、阮文叔等出现。但外科方面,除了刘涓子的《刘涓子鬼遗方》外,直接留传下来的文献并不多。《刘涓子鬼遗方》系托名"黄父鬼"所遗而取作书名。《新唐志》作《男方》,《宋志》作《男论》,俱有讹误。著者刘涓子,为南朝宋人,子名遵,为彭城内史,但刘是否为医,则不可知。该书十卷,原本无次第,南齐龚庆宣得之,厘为五卷,并为序干篇首,以祥其源起。约成书于公元四九九年,为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其中卷一,论痈疽病因、鉴别;卷二,为金疮、外伤治法;卷三,为痈疽、发背、石乳、乳结等证  相似文献   

6.
张仁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37(6):64-64,F003
不久前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晓江先生以该社出版的二册厚重的《中国医籍大辞典》相赠 ,并嘱写读后感之类的文字。我平素虽爱读书 ,但往往不求甚解 ,很少写评述类文章。当我将二册书细细浏览一遍之后 ,从心中肃然升起一种深深的敬意。搞过文字工作的人都知道编撰辞典的艰辛 ,是一种吞下一大堆草只能挤几滴奶的工作 ;而我们这批从事中医文献研究的同道则更懂得全面收罗考证古今典籍的艰巨。而这部巨著正是产生于上述二难之中。裘沛然、严世芸二教授和他们所率领的近三百名编撰人员的庞大的团队 ,经历十五个寒暑 ,始玉汝于成 ,远远超出了十年…  相似文献   

7.
相鲁闽 《河南中医》2014,(12):2484-2484
《医验录二集》,原名《医医十病》和《破俗十六条》。作者吴楚,字天士,号畹庵,清代歙县人,为名医吴正伦之孙,吴昆之侄孙,业科举而精于医术,他学问渊博,才品超迈,旁通医术未久,辄活命甚众,取效甚神,是故人人称叹为奇。其编著有《宝命真诠》《医验录二集》。《医医十病》和《破俗十六条》即为《医验录二集》的卷首部分。书刊中,  相似文献   

8.
《人体新系猜想——匡调元医论》于2004年出版迄今已8年,此间,我在认识上又有了些进展,所以决定出第二版,并采纳了朋友们的建议,更名为《匡调元医论——人体新系猜想》二而一,一而二,唯重点略有倾斜而已。 2008年12月,有位素不相识的医生从西安来上海会我。他认为《匡调元医论》是一本医道层面的书,不是论医术的。一语中的。这正是我的本意。  相似文献   

9.
医话是医业的小品文,不拘形式,不拘框架,与文学小品文唯一不同的是专谈医生的事务。因此,它自然是医生写的、讲的,是医生读的、听的。其中大至民族民生的卫生大事,小至日常卫生的琐事,只要是健康卫生范围内的事,都可秉笔而书。但有一点是主要的,那就是必须使读者在业务方面有所收获,此有别于茶余饭后的闲话聊天,读过、阅过、听过之后,读(听)者脑子里一无所得。是古人所谓“开卷有益”。  相似文献   

10.
何梦瑶,清代名医,字扳之,号西池,广东南海人,《医碥》为其代表作。《医碥》共7卷,刊于1751年。对于该书的评价辛昌五《医碥》序开言即道:“王金坛先生《证治准绳》脍炙人口,予友何西池称为近代医书之冠。虑其奥博难读,因作《医碥》以羽翼之。”将此书与《证治准绳》相提并论。何梦瑶在自序中则说:“或曰:方今《景岳全书》盛行,桂、附之烈,等于岘冈,子作焦头烂额客数矣。人成谓子非医病,实医医,是书出,其时医之药石欤?‘碥’当作砭。予笑而不敢言。”在其凡例中更明言:“今日桂附之毒,等于刀钜。梦瑶目睹时弊,不得不救正其失,初非偏执,读者幸勿以辞害意”,似有默认其针砭时医之意。  相似文献   

11.
易峰  杨进 《中医药通报》2010,9(1):38-39
《医门法律》是清初著名医家喻昌所著。喻昌,字嘉言,江西南昌府新建(今南昌市新建县)人。因新建古称西昌,故其晚年自号西昌老人。喻氏成年习儒,攻举子业,然仕途不顺,遂削发为僧。出家期间,兼攻医术,悉心研究。后蓄发还俗,游历苏浙皖赣等地,定居于江苏常熟虞山脚下。  相似文献   

12.
正所谓时邪者,冬寒、春温、夏暑、秋凉,受之者曰时邪;又有冬宜寒而温,春宜温而寒,夏宜热而凉,秋宜凉而热,所谓非时之寒热,故直谓之时邪。其受寒凉,有由太阳而入者,必有头项痛、腰脊强等症;或传阳明,必有身热、目痛、鼻干、不得卧等症;或传少阳,必有胁痛,耳沉、口苦等症。此当按三阳治法,勿使传里,此所谓小伤寒也,但亦当小其治耳。其受温热者,大抵由口鼻而入,不走太  相似文献   

13.
《医门法律》为喻昌的代表作.该书上承《内经》、《伤寒杂病论》诸经典,下汲前贤各名家之长,对于外感内伤诸病的病机、辨证、治则、选方等方面有许多独特的见解.本文以中寒、中风、热湿暑、燥证、痢疾、咳嗽、消渴、虚劳为例,将其辨治特色加以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14.
一个中医,要使自己的医疗技术有较快的提高,在实践中摸索学习固然必要,但借鉴前人的经验决不可少,这两方面都要努力,不可顾此失彼。这是我读《读医随笔》(清·周学海撰)后的感慨,此书就有不少宝贵经验,很值得吸取,过目难忘的便有如下3点。1 知常易,达变难,知常是一个层次,达变又是一个层次,且是较高的层次。每个临床医生都不会满足于知常而不求达变,因此,前人在达变中所取得的经验就更加可贵。例如数脉属热,法宜清散,这是“常”,而《数脉反不宜用清散说》就是立足于“变”了。作者指出不宜清散的数脉,“其情势应指即回,无充沛有余之意”,机理是元气不能安其宅,气浮于外。如  相似文献   

15.
畲医诊治痧症的起始年代虽无从考证,但对痧症的诊治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畲族民间广为流传,且逐渐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畲医按照痧症进行辨治的病症几乎涵盖了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皮肤、精神等科.笔者现就畲医痧症病因病机、命名、及辨证方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6.
 1941年贵州安顺国民党陆军军医学校出版的《司药必携》,是抗战时期供司药、药师、医师及一般卫生人员学用难得的参考书。本文对该书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以供近代药学史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证类本草》成书于北宋中期,是我国本草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著作,后世著作对其内容的转引不胜枚举。唐慎微在编写的过程中多以"原文照录"的方式加入大量引文,并保留引文出处,这使得它还具有重要的文献补遗和参校价值。然而《证类本草》中尚存在大量待考证的地方,如引文与引书"张冠李戴"、引文来源不明、后世本草文献转引有出入提示的疑点等。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许多学者都以为北宋初虞世《古今录验养生必用方》(以下简称《养生必用方》)已经佚失,从丹波元胤到范行准、任应秋,都称是书为佚书。现在,这一记载可以改写。据笔者查知,南京图书馆今藏一部《养生必用方》清代叶廷琯抄本。  相似文献   

19.
《女医杂言》记载了明代著名女医谈允贤临证医案三十一则,患者均为女性.该书描述了明代女性的生产生活条件,更反映了一代女医谈允贤临证辨治特色和学术思想.谈氏仁心仁术,活人无数.其临证辨治注重追溯病人发病之缘由,重视脾胃,擅长多方联用,妙用灸法,遣方用药亦不拘一格,丸散膏丹兼施,内外妇儿兼治,临证屡获奇效.  相似文献   

20.
相鲁闽 《河南中医》2011,31(5):475-475
二十世纪前中叶,以林温如为代表的闽籍医界同仁汇聚一堂,针对此一时期处于高发病率的脚气与肿之证进行辩论研讨。代表们各抒己见,会后将其发言汇编成《脚气与肿辨》一书。该书以汇讲体例编排,当似较早期的专题论文汇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