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姚远  黄伟 《肝胆外科杂志》2021,29(3):205-20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5年期间内,我院施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共72例.结果 成功施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64例,中转开腹8例.取石后留置T管引流60例,胆总管一期缝合12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技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8月至2012年11月为5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LCBDE的临床资料。结果:54例顺利完成LCBDE,1例中转开腹。术中出血量平均(35±15)ml,手术时间平均(115±26)min;术后住院6~12 d。术后1例发生胆漏,经引流后治愈;术后3例发生残余结石,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或液电碎石取石治愈。术后随访2~46个月,无胆管狭窄、胆管炎、复发及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手术微创,适应证广泛,利于术后残余结石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诊治胆总管结石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探讨手术技巧及胆总管一期缝合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100例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手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胆总管结石数量、大小,采用经胆囊管探查、经胆囊管胆总管交界处切开探查、直接胆总管切开探查三种处理方式。结果:经胆囊管探查7例,经胆囊管胆总管交界处切开探查25例,胆总管切开探查68例,其中放置T管7例,93例行胆总管一期吻合。术后发生胆漏5例,1例保守治疗,3例再次手术T管引流,1例行ERCP治疗。T管无法夹管1例,ERCP发现十二指肠乳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9年,随访率68%,胆总管结石复发4例,其中2例行EST治疗好转,2例保守治疗。结论: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手术应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式,初期开展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应严格把握手术准入制度,适当延长培训时间,以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经验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LC后胆总管再发结石,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影像检查包括B超、CT、MRI或MRCP,了解结石大小、量多少、分布情况及胆总管直径、走行.结果 43例成功手术.2例顺利手术后出现胆漏,经腹腔通畅引流3~5d后痊愈.3例因腹腔粘连、解剖不清改中转开腹.1例术后残石行胆道镜取石.手术时间40~130 min,平均时间80 min,出血5~130 ml,平均约30 ml.住院时间7~14 d,平均10 d.术后6周常规T管造影拔管,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 LC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5.
有胆道手术史的胆总管结石复发或残留结石通常被认为是腹腔镜胆管探查术(LCBDE)的相对禁忌证。我院2006年12月至2010年3月间成功施行LCBDE33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施行LCBD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中转开腹3例,成功施行LCBDE 61例,其中行胆总管一期缝合.21例,T管引流40例。平均手术时间110(60~180)min,平均住院时间7(5~14)d。术后发生胆漏2例,胆总管残石3例。47例平均随访18个月,结石复发3例,经再手术治愈。结论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痛苦小,对符合手术适应证的患者而言,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腹腔镜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器械设备的改进,腹腔镜技术在腹部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院共进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36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36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1例,年龄27~74岁,平均年龄52.5岁。34例合并有胆囊结石,2例为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其中术前出现上腹胀痛不适14例(38.9%),发热2例(5.6%),皮肤及巩膜出现不同程度黄染4例(11.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LTCBDE)对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阴性的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有高度胆总管结石可能,但术前MRCP检查阴性的832例胆囊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行LTCBDE明确诊断胆总管结石,并行胆总管取石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经胆囊管探查成功率和结石阳性率。结果 772例病人成功完成了LTCBDE,探查成功率为92.8%。418例(54.1%)病人发现胆总管内泥沙样结石或成形结石,415例病人经胆囊管途径取石成功,取石成功率为99.3%。随访时间为5.2(3.2~7.7)年,共9例病人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1%,其中胆瘘2例,术后残留结石3例;354例无胆总管结石病人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高度胆总管结石可能的胆囊结石病人,当术前MRCP检查阴性时,建议LC术中行LTCBDE;LTCBDE安全、可行,具有较高的探查和取石成功率,能够同期实现诊断和治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下胆总管探查术及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7年8月,12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实施腹腔镜辅助下胆囊切除术(LC)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观察组(61例)实施腹腔镜辅助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及胆囊切除术(LC)察组患者根据术毕时刻腹腔内气体处理方法不同分为氧气置换(OR)患者与未置换(NOR)患者对比两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淀粉酶(AMY)、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年复发率,并对比OR患者与NOR患者术后24 h、72 h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A)。结果:观察组结石清除率(98.37%)与对照组(95.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72 h AMY、CRP低于对照组(P<0.05);OR患者术后24 h、72 h WBC、PCT、GRA水平低于NOR患者(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28%)低于对照组(13.11%,P<0.05);观察组复发率(1.64%)与对照组(3.28%)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胆总管探查术及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较高结石清除率,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对胆道与胰腺损伤,加快患者恢复,减轻机体应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术毕时刻应用氧气置换腹腔镜手术后残留二氧化碳能创造抑菌环境,有助于改善术后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道结石是常见病 ,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溶石、碎石、排石、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等。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n doscopicsphincterotomy ,EST)后取石 ,自 2 0世纪 70年代由Kawai或Classen先后报道后 ,逐渐被临床应用 ,并成为老年及体质虚弱胆总管结石患者的选择性治疗措施。随着纤维胆道镜和腹腔镜在临床中的应用 ,给胆道结石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也改变了传统外科手术的模式和观念 ,被认为是胆道外科的一次飞跃。 1991年Fletcher和Stoker等分别报道了腹腔镜下经胆囊管途径胆总管…  相似文献   

11.
经胆囊管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和经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两种方法胆道镜取石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疗效,以评价经胆囊管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2001年3月至2003年3月按胆道探查途径不同将28例胆石症患者分为胆囊管组(n=8)和胆总管切开组(n=20)。患者经B超和术中胆道造影或加内窥镜逆行胆管造影(ERC)确诊。观察两组病例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日、住院费用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对患者进行全程跟踪随访。结果:胆总管切开组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日、住院费用明显长于或高于胆囊管组(P>0.05)。胆囊管组发生手术并发症1例(12.5%);胆总管切开组5例(25.0%),其中胆道并发症4例(20.0%),需要再次微创处理2例(10.0%),需再次手术治疗的严重并发症2例(10.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胆总管切开组明显高于胆囊管组(P<0.05)。随访两组患者均无胆管狭窄、急性胆管炎及急性胰腺炎发生和结石复发。结论:经胆囊管途径的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充分体现了微创外科技术的优点,适于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其疗效优于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途径的腹腔镜胆道探查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11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适应证及疗效。结果:11例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清除结石,随访1~21个月,平均13个月,无异常。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探讨手术方法、临床应用的优缺点。方法:应用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诊治49例胆道结石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49例患者中, 47例获得成功, 1例胆道肿瘤及1例合并左肝管狭窄患者中转开腹,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是一种创伤小、康复快,安全,并发症少的外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观察组37例)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对照组37例),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电解质和肝肾功能比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低于对照组为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3,P0.05);观察组血清Na+,K+水平分别为(145.8±3.2)mmol/L和(4.8±0.5)mmol/L,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为(1.2±0.4)d,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3±0.4)d,对照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为(2.2±0.8)d,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8±0.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2.89,P=0.010、0.006)。结论腔镜下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可干净彻底地清除结石,同时降低术后胆漏、电解质紊乱,消化功能不良等并发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开腹胆道手术器械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使用开腹胆道取石器械为26例患者行LCBDE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因结石嵌顿于胆总管末端,多次取石不成功而中转开腹;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现胆囊管及胆总管均增粗,术中经胆囊管造影示胆总管末端小结石,从扩张的胆囊管探入取石钳取石成功,未切开胆总管;23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6周拔管,无并发症发生,拔管前T管造影均无结石残留。结论:应用开腹胆道手术器械行LCBDE具有技术要求低、操作方便、效果好及成本低等优点,在医疗资源受限的基层医院拥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1992年5月至2001年10月我院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900例,其中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7例,残留结石率0.36%(7/1900)。本文分析胆总管残留结石发生的原因,并对其治疗和预防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28-78岁,平均52岁。4例为择期手术者。3例入院时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者,但无黄疸,B超检查胆总管轻度扩张,直径9mm,经治疗症状缓解,术前复查B超胆总管直径均≤7mm,内无结石。LC术后2-20d再发上腹部绞痛,其中5例伴有黄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中长期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2月对89例胆总管结石常规四孔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钬激光碎石联合胆道镜取石,5-0或4-0可吸收带针线8字或连续扣锁缝合胆总管。结果手术时间80~210 min,平均110 min;术中出血量20~220 ml,平均50 ml。术后胆漏6例(60~150 ml/d),经保守治疗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4~8 d,平均5.1 d;余83例均在术后3~4 d拔除腹腔引流管;无大出血及胆管损伤。85例随访1~6年,平均3.2年,其中随访1~3年32例,>3~5年40例,>5年13例:9例有上腹部疼痛史1~2次,未经治疗自行缓解;12例因腹痛就诊1次,其中7例诊断为胆系感染,经抗炎治疗后好转,另外5例术后8~38个月(平均15个月)胆总管结石复发,其中2例胆总管结石<1.0 cm行EST,3例因结石较大或多枚开腹手术治疗,预后均良好;术后肝功能正常76例,轻度肝功能损害7例,重度度肝功能损害2例;超声检查示63例胆总管直径<1.5 cm,22例胆总管直径≥1.5 cm,其中2例胆总管直径≥2.0 cm经手术证实为胆总管多枚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应严格把握适应证,术中取净结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在老年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2009年1月~2012年1月14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LC联合LCBDE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5岁,n=42)和对照组(年龄<65岁,n=98),比较2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死亡率有无差异.结果 老年组住院费用(17 149.7 ±8275.8)元,显著高于对照组(13 710.8 ±5228.4)元(t=2.964,P=0.004);老年组手术时间(100.2±25.8) min与对照组(106.3±48.3) min无统计学差异(t=-0.772,P=0.442);老年组中转开腹率7.1% (3/42)与对照组7.1% (7/98)无统计学差异(x2=0.000,P=1.000);老年组术后住院时间(13.0±4.5)d与对照组(11.9±4.1)d无统计学差异(t=1.412,P =0.160);老年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 (7/42)与对照组15.3% (15/98)无统计学差异(x2=0.041,P=0.839).2组均无死亡病例.140例随访8 ~42个月,平均25.9月:老年组2例结石残留,其中1例术后3个月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出结石,1例术后2个月行ERCP+ EST取石;对照组无结石残留,1例术后20个月胆道结石复发,行ERCP+ EST取石.结论 LC联合胆总管探查不仅对年轻患者,对老年患者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总结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为4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5~185 min,平均13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5 ml;结石取净率100%。术后1例出现少许胆漏,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完全可行,手术安全、可靠,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9年12月我院采用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16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51例行T管引流术;手术平均时间100 min,平均住院时间8.3 d(7~14 d)。术后胆漏3例,经过非手术处理治愈。本组术后6~12个月后随访未发现结石,效果满意。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腹腔镜下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