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评估全甲状腺切除+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在治疗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2月期间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接受全甲状腺切除+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103例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103例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均行全甲状腺切除+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单侧多发病灶55例(53.40%),双侧多发病灶48例(46.60%)。中央区淋巴结转移31例(30.10%),其中单侧多发病灶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6例(29.10%),均为患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双侧多发病灶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5例(31.25%),其中双侧转移7例,单侧转移8例。术后13例(12.62%)出现暂时性的低钙血症;1例(0.97%)发生永久性的甲状旁腺功能损伤;18例(17.48%)出现喉返神经短暂性麻痹,没有发生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的病例;3例(2.91%)术后出现短暂性饮水呛咳。术后所有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为5个月~4年,中位数为28个月。随访期间3例(2.91%)出现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结论全甲状腺切除+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对治疗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清扫中央区淋巴结的临床意义。2014年1~12月对32例手术治疗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患者22例,淋巴结转移率68.75%。性别、肿瘤大小、包膜侵犯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年龄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无关。对c 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患者应常规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在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82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同时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清扫标本常规送病理检查.结果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56.1%(46/82),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χ2=4.98,P<0.05),原发灶侵犯包膜(χ2=8.76,P<0.05)及年龄>45岁者(χ2=6.62,P<0.05)有关,82例均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是必要的和安全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征、诊断和行甲状腺全切术+Ⅵ区淋巴结清扫术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多灶性甲状腺微小癌病人的诊疗过程和随访结果。结果 23例病人术前均做B超检查,其中诊断为甲状腺微小癌2例(9.1%),可疑为甲状腺微小癌16例(72.7%),上述均为单一病灶;其中可疑癌灶术前行细针穿刺细胞活检8例(36.4%),细胞学检查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6例(27.3%);23例病人术中冰冻病理均诊断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并结节性甲状腺肿,其中仅3例为双侧、多灶性微小癌(13.04%);术后石蜡切片证实23例均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多灶性为单侧3例(13.04%)。手术方法均为甲状腺全切术+患侧Ⅵ区淋巴结清扫,合并淋巴结转移15例(65.2%);术后均行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其中4例淋巴结转移病人行131I核素治疗。所有病人随访3~64个月,无局部复发或转移。结论术前B超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活检、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有利于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率,但这些术前常规诊断方式及术中病理检查会明显低估和漏诊结节性甲状腺肿病人肿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有赖于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对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甲状腺微小癌病人应行甲状腺全切术加患侧Ⅵ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模式以及全甲状腺切除+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期全甲状腺切除+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17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172例患者的219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结果提示颈淋巴结转移率依次为Ⅵ区(96.3%)、Ⅳ区(78.5%)、Ⅲ区(62.1%).肿瘤浸润甲状腺被膜者颈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P<0.05).124例术后1 d血清甲状旁腺素(15.87±8.03)pg/ml较术前(37.68±15.0)pg/ml显著降低(P<0.01).患者5年、10年和1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8.83±0.82)%、(98.23±1.02)%和(96.42±1.43)%.结论 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是确定Ⅵ区淋巴结病理状态的可靠方法.准确掌握全甲状腺切除+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适应证,术后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全乳晕腔镜下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T_1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行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56例T_1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腔镜组)与行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的56例T_1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开放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术前一般资料和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高于开放组(132.1minvs.96.7min,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和转移阳性率、术后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腔镜组中,癌结节直径1cm的患者与癌结节直径1~2cm的患者间比较,后者手术时间和术后暂时性低钙血症发生率方面明显高于前者(P0.05),但两者术中出血量、中央区清扫淋巴结数及阳性率、术后并发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术后随访腔镜组与开放组均无复发和转移征象。结论:全乳晕腔镜途径下手术治疗T1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安全可行的,与传统甲状腺手术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与131Ⅰ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年半内收治的39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cN0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别行甲状腺全切除+中央组淋巴结清扫(A组),甲状腺全切除+术后131Ⅰ治疗(B组)和单纯甲状腺全切除术(C组).结果:中央组淋巴结清扫组(A组)与非清扫组(B+C组)各种术后并发症(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131I治疗后放射病发生率为51.5%.3组术后5年复发率与转移率比较,A组中央区复发率分别为0,明显低于B组(7.7%)和C组(13.8%)(均P<0.05);A,B,C组颈侧区转移率及无影像学证据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升高率依次增高(1.5%,6.2%,9.2%;3.1%,7.7%,15.4%),其中A组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平均住院日最长,住院费用最高,与A,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常规行中央组淋巴清扫有助于降低复发率,且无增加手术并发症风险;131I治疗不能完全代替淋巴结清扫术,且患者并发症、住院日和费用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外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5年6月139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别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术(A组,42例),患侧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加对侧次全切除术(B组,47例),甲状腺全切术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C组,50例),比较3组不同术式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疗效。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并发症发生率、淋巴结转移等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对比行χ2检验。术中术后等计量资料(x珋±s)表示,组间对比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优于B组及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相对于B组及C组术后的喉返神经及喉上神经损伤(2.4%比14.6%比13.6%)、低钙的发生率低(2.4%比11.9%比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比例相对于B组、C组无差别(P0.05)。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无明确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病人,行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术手术既有效降低并发症的产生,又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成为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主要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完全腔镜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至2017年4月采用腔镜手术治疗的4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3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123.37±21.68)min;术中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其中6例怀疑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加行患侧颈侧区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平均(5.05±2.14)枚。4例(9.30%)术后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3例(6.98%)术后发生一过性低血钙症状。术后平均住院(4.21±1.12)d。平均随访(24.91±14.92)个月,局部无复发,颈部外观良好,患者对手术效果均满意。结论:内镜甲状腺手术行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是安全、可行的,结合术后综合治疗,预后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MC)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6月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262例TM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90例同期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良性甲状腺结节(BTN)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62例TMC患者中,乳头状癌260例,滤泡状癌1例,未分化癌1例;术中冷冻切片确诊246例(93.9%);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126例(48.09%),甲状腺腺瘤18例(6.87%),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27例(10.30%),甲状腺功能亢进3例(1.15%)。与BTN患者比较,TMC患者超声显示低回声、沙砾样钙化、血流信号丰富、高TI-RADS分级的比率明显高于BTN组(均P0.05);高分辨超声对TMC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88%、80.50%、91.73%、65.97%。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包括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73例,患侧腺叶+峡部+对侧次全切除术153例,全甲状腺切除术36例。172例进行了淋巴结清扫,其中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162例,有45例(27.78%)出现了淋巴结转移,功能性颈清扫术10例均出现淋巴结转移。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最大直径、癌灶数目有关(χ~2=6.77、13.11,均P0.05);行与未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计学意义(χ~2=0.09,P0.05);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9,P0.05)。结论:TMC以乳头状癌为主,高分辨超声是诊断TMC的重要方法。TMC患者应根据病灶数目、大小在腺叶+峡叶切除和全/近全甲状腺切除术中合理选择术式,同时常规行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高度怀疑或明确有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患者加做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c N0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83例c 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和转移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3例c 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8.2%,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多灶性、肿瘤大小及是否侵犯甲状腺包膜有关(P0.05)。结论:c 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在减少肿瘤复发、改善存活率、降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肿瘤准确临床分期、制定术后综合治疗方案和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科收治甲状腺微小癌126例,行患侧加峡部切除或甲状腺全切除术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者行同侧选择性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统计手术并发症、术后病理及恢复情况。结果发现隐匿性多发癌4例;术中证实中央区转移45例(35.7%),行横行小切口侧颈区选择性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清扫Ⅱ、Ⅲ、Ⅳ、部分Ⅴ区),术后病理侧颈区淋巴结转移23例。术后声音嘶哑3例,饮水呛咳2例,短暂性低钙血症15例(均为甲状腺全切除术后),术后乳糜淋巴漏4例(均为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后)。无术后切口出血导致再次手术。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具有较高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率高,建议对甲状腺微小癌行常规小切口甲状腺全切除及选择性区域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总结甲状腺微小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3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病例均行手术切除,其中24例(80.00%)术中冰冻切片证实,6例(20.00%)术后病理确诊。24例中,单侧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术加中央区颈淋巴结(VI)清扫术14例;双侧甲状腺全切7例;单侧腺叶、峡部切除术加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3例。术后病理确诊的6例均采用一侧腺体大部切除。全组30例无手术死亡和术后并发症,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单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是甲状腺微小癌手术治疗较理想的术式;有淋巴结转移者同时行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手术治疗的70例PTC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预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54例(77.1%)患者行甲状腺切除术及颈部淋巴结清扫,其余患者仅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31例(44.3%)患者的肿瘤长径1 cm,29例(41.4%)患者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27例(38.6%)患者伴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25例术前检查淋巴结转移阴性在术中进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中,4例(16%)病理显示淋巴结转移。4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4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2例患者出现远处转移,在术后1年内死亡。至末次随访,患者总生存率为97.1%。结论:手术是PTC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术中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是有必要的。对于分期较晚的PTC患者,术后进行放射性碘治疗可降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5.
探讨简化的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除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4年5月行简化的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患侧腺叶全切除+峡部切除+对侧次全切除术40例,双侧甲状腺全切除2例。手术近期并发症4例,包括乳糜漏1例、声音嘶哑2例、症状性低钙血症1例,治疗后均恢复良好。术后随访3~30个月,39例患者获随访,均生存,患侧颈、项、肩部及上肢无明显感觉异常及活动障碍。应用简化的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除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有助于保护患侧颈、项、肩部及上肢感觉和运动功能,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微小癌(TMC)的临床特征与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3年12月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38例分化型TM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29例怀疑甲状腺恶性肿瘤而手术的良性甲状腺结节(BTN)患者资料对比分析。结果:138例TMC中,微小乳头状癌131例,微小滤泡状癌5例,微小混合型癌2例;49例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与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桥本甲状腺炎共存,7例合并桥本甲状腺炎,2例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与BTN患者比较,TMC患者中TI-RADS分级恶性诊断率明显升高、砂砾钙化率、超声造影检查中的恶性诊断率均明显升高(均P0.05)。所有TMC患者均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患侧甲状腺全切84例,患侧甲状腺全切+对侧甲状腺部分切除46例,双侧甲状腺全切5例,患侧甲状腺全切+对侧甲状腺近全切除3例;85例患者行患侧中央区气管旁淋巴结清扫,3例患者加行患侧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均终生服用甲状腺素片。结论:高分辨率彩超、TI-RADS分级及超声造影联合应用可提高甲状腺TMC诊断率,TMC多为分化好的乳头状癌,高钙化率,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同时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是其主要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探讨甲状腺全切+预防性双侧Ⅵ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单侧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0例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患者25例,行患侧叶切除术+峡部+预防性患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B组患者25例,行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预防性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LN-pr RLN)清扫术在右侧甲状腺乳头状非微小癌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甲状腺外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395例右侧甲状腺乳头状非微小癌行中央区淋巴结(CCLN)清扫术的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行清扫术分为清扫组和未清扫组,其中清扫组205例,非清扫组190例。统计两组患者CCLN及LN-pr RLN的转移情况。结果清扫组发生CCLN转移53.17%,非清扫组5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4,P=0.345)。清扫组LN-pr RLN转移率为14.15%,低于中央区其他部位淋巴转移率(5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57,P=0.001)。清扫组患者的平均中央区阳性淋巴结为(6.7±1.4)个,而非清扫组为(5.2±1.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38,P=0.036)。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永久性声嘶或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清扫组和非清扫组各有5例患者出现暂时性声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4%vs 2.63%,x~2=0.01,P=0.939);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分别为17.07%(35/205)和9.47%(18/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42,P=0.027)。结论 LN-pr RLN是右侧甲状腺乳头状非微小癌的淋巴转移好发位置之一,预防性行LN-pr RLN清扫术增加了CCLN的阳性检出率,并可使分期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为临床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中心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间行甲状腺癌根治+颈淋巴结清扫术,且颈清扫的淋巴结数目大于8枚的8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资料。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容易转移至Ⅵ区(单侧甲癌72.3%,双侧甲癌88.9%),其次是Ⅲ、Ⅳ区(单侧甲癌57.9%,双侧甲癌50%~66.7%),Ⅴ区和Ⅰ区较少发生淋巴结转移(单侧甲癌0%~20.1%,双侧甲癌25%~33.3%)。侵犯甲状腺包膜(88%)和滤泡亚型(85.7%)的甲状腺癌容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良性病变局部恶变(27.3%)和包膜型(25%)甲状腺癌,较少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上极的肿瘤可以先出现颈外侧区淋巴结转移。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的研究有助于确定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范围,建议甲状腺乳头状癌常规清扫Ⅵ区淋巴结,肿瘤位于甲状腺下极者需清扫对侧下极淋巴结;对于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的患者,应增加清扫Ⅱ、Ⅲ区的淋巴结。对风险较高的滤泡亚型及侵犯包膜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清扫范围要更大,应清扫Ⅱ~Ⅵ区淋巴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pCND)能否降低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的局部复发.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自2001年1月-2012年12月公开发表的有关甲状腺全切加pCND对比单纯甲状腺全切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研究的文献,提取数据,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个研究,共2 272例患者,其中甲状腺全切加pCND组897例,甲状腺全切组1 37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甲状腺全切加pCND组较单纯甲状腺全切术组的总复发率(OR=0.73,95% CI=0.49-1.07,P=0.11),中央区复发率(OR=0.92,95% CI=0.33-2.51,P=0.86)及颈侧区复发率(OR=1.00,95% CI=0.50-2.00,P=0.99)均无明显改善.结论:对于颈部淋巴结阴性(cNo)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不能减少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