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评估基于Mimics三维重建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诊疗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方法收集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70例LEASO患者的下肢动脉增强薄层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资料, 用Mimics软件进行下肢动脉及斑块三维建模, 以CT血管造影(CTA)和DSA数据为参照, 比较Mimics软件和DSA评估的动脉节段狭窄程度分级、中度及以上狭窄动脉诊断一致率、病变长度、支架直径、外周动脉钙化评分系统(PACSS)分级的情况, 比较Mimics和CTA评估的钙化斑块体积、混合斑块钙化百分率的情况。结果与DSA结果相比, Mimics诊断动脉狭窄程度的符合率94.29%(792/840), 高估率3.81%(32/840), 低估率1.90%(16/840), 其中对狭窄程度≥50%动脉节段诊断灵敏度为97.19%(311/320), 特异度为98.08%(510/520), 假阳性率为1.92%(10/520), 假阴性率为2.81%(9/320), 准确率为97.74%(821/840), Kappa值为0.952。Mimics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Fontaine分期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CTA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临床诊断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且接受双下肢动脉CTA患者的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对患者进行Fontaine分期。并对下肢动脉进行CTA分级。分析不同临床Fontaine分期患者下肢动脉的狭窄程度。结果不同临床Fontaine分期患者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24,P0.001)。膝上动脉、膝下动脉、足背及足底动脉不同Fontaine分期的狭窄程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膝上动脉:χ~2=69.24,P0.001;膝下动脉:χ~2=111.59,P0.001;足背及足底动脉:χ~2=94.15,P0.001)。膝上动脉与膝下动脉、足背及足底动脉狭窄程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59,P0.001;Z=10.47;P0.001)。膝下动脉与足背及足底动脉狭窄程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66,P0.001)。膝下动脉闭塞常伴侧支血管生成。结论 CTA诊断结果能准确反映下肢动脉临床分期,是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的理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静脉动脉化手术对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1994年3月至2007年9月对35例(37条)具有慢性缺血表现的下肢行Doppler超声与DSA、CTA或MRA影像检查,确诊为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根据影像提示的病变部位不同,采用高位深组(13例共14条下肢)或低位深组(22例共23条下肢)静脉动脉化手术.术后予以抗凝、扩张血管等药物治疗,定期随访复查.结果 术后大部分患肢症状不同程度好转、溃疡愈合、坏疽足趾截除后创面愈合;术后影像检查表明静脉动脉化术后动脉血可经转流静脉向远端灌注.术后28例(30条下肢)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5~13.5年.7条下肢行截肢手术,其中近期3条(2条为高位深组),远期4条.结论 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具有一定疗效,低位深组术式疗效更理想.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下肢动脉疾病病人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MSCTA)显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多发性大动脉炎等下肢动脉疾病的形态学改变,并结合部分病例的血管造影或手术结果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准确性。结果:与DSA相比,MSCTA显示下肢动脉主干狭窄和闭塞的符合率达100%,对2级以上股动脉分支血管病变显示的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50%,灵敏度90%。结论:MSCTA方法具安全、方便、准确、无创等特点,是下肢动脉疾病较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广泛性下肢动脉闭塞症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自1994年3月至2008年5月对49例51条具有慢性缺血表现的下肢,经多普勒超声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确诊为下肢动脉广泛性闭塞症。根据影像提示的病变部位与程度不同,分别采用3种血管重建方式:①35例(37条下肢)行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②8例(8条下肢)行股深动脉重建;③6例(6条下肢)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结果:28例(30条下肢)静脉动脉化术后随访1.5~13.5年,7条截肢;8例(8条下肢)股深动脉重建术后随访1-4年,2条截肢;6例(6条下肢)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至1.5年,1条截肢。除10条截肢外,其余41条患肢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病人基本可正常生活。结论:根据广泛性下肢动脉闭塞症病变部位与程度不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提高其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下肢动脉闭塞症治疗的选择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闭塞症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根据 73例 (78条 )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术前彩超和DSA或MRA等影像检查结果及一般状况 ,对 44条节段性闭塞患肢予以动脉架桥、动脉内膜剥脱、经皮血管腔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 ;对 2 9条广泛闭塞患肢予以静脉动脉化或股深动脉重建术治疗 ;5例药物治疗。结果 随访 6个月至 8年 ,除 8条截肢外 (3条节段性闭塞、5条广泛性闭塞 ) ,其余患肢缺血症状不同程度地得以改善。结论 根据术前患肢动脉DSA或MRA检测结果选择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方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M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价值。方法:对83例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行三维增强M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用3DFLASH序列(TR/TE 4.6/1.8msec)冠状位采集对比剂注射前后原始图像,先进行减影处理,再进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重建,图像质量采用优、良、差3级评价。同时观察三维增强M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下肢动脉斑块、狭窄、闭塞等情况。结果:图像质量均达到优良并能清晰显示下肢动脉血管结构及病变情况,83例中发现下肢动脉斑块和/或狭窄和/或闭塞72例。结论:三维增强M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能较好显示下肢动脉情况,图像分辨率高,是一种简便、易行、有效的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与血管造影比较,评价CT血管造影(CTA)和无创多普勒血管检查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4例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97条肢体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以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了解多普勒检查结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比较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多普勒和CTA检查结果的符合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系统,x2检验.结果 在髂动脉、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节段,无创多普勒血管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与C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胭动脉节段无创多普勒的诊断符合率与CT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普勒准确性更高.结论 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方面,无创多普血管勒检查具有无创、便捷、准确性高的特点和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3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者行CTA检查。扫描层厚5mm,螺距1.15mm,重建层厚1.0mm,重叠30%。造影剂剂量90~100ml,注射速率3ml/s,高压注射器自动触发扫描,扫描时间20~30s,对全部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使下肢血管清晰显示,并对图像进行评价。结果103例血管重建图像显示良好。动脉闭塞64例,动脉狭窄32例,动脉瘤4例,3例未见异常。40例行手术治疗,术中所现与CTA结果完全一致。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清晰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可以成为下肢动脉疾病术前评价和筛选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颅脑CT血管成像(CTA)在筛查急性脑梗塞的意义。方法统计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30例急诊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接受CTA及颅脑CT平扫检查。结果 30例患者,CTA检出26例阳性,4例阴性,阳性率为86.7%;颅脑CT平扫检出低密度影7例;颅脑CTA提示大脑中动脉闭塞13例,大脑前动脉闭塞6例,颈内动脉闭塞4例,椎动脉闭塞2例,大脑后动脉闭塞1例。结论CTA可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狭窄情况、形态及特点,且检查时间短,费用低廉,配合后处理技术,可明确动脉闭塞范围;CTA筛查出急性脑梗塞,为介入取栓治疗争取时间。  相似文献   

11.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介入治疗的术前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影像资料的综合分析,探讨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方法23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行MRI、DSA和CTP检查,了解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程度、部位、侧支循环、脑血流灌注等情况,并判断其相关性,筛选介入治疗的适应人群。结果CTP0期与侧支循环1级(r=0.764,P=0.046)和2级(r=0.944,P=0.001)具有很好的相关性;CTPⅠ期与侧支循环0级(r=0.905,P=0.005)和1级(r=0.969,P=0)具有很好的相关性;CTPⅡ期与侧支循环0级(r=0.889,P=0.007)和1级(r=0.923,P=0.003)有很好的相关性;颅外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与CTP分级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62和0.966)。结论选择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适应证时要综合分析MRI、DSA和CTP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在周围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中最为常见,是血管外科的常见动脉病之一。血管造影一直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但其为有创检查,且费用昂贵,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在各种无创检查中,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对于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可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相媲美,临床应用较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在颈动脉狭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于航空总医院80例经初步检查拟诊为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诊断颈动脉狭窄及其严重程度的金标准,分析CTA检查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并分析其与DSA检查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在80例经初步检查拟诊为颈动脉狭窄的患者中,共检查316段血管节段,DSA检查结果证实,发生颈动脉狭窄患者67例,共112段血管节段;未发生颈动脉狭窄患者13例,共204段血管节段。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中检出的血管节段数量分别为34段、50段、20段、8段。CTA检查结果显示,发生颈动脉狭窄和未发生颈动脉狭窄患者分别为65例、15例。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6.25%(77/80)、97.01%(65/67)、92.31%(12/13)。CTA与DSA检查对颈动脉狭窄及其严重程度的诊断结果高度一致(Kappa=0.866、0.914,P<...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64岁,体检超声发现右颈内动脉闭塞、左颈内动脉狭窄收入院;3年前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规律口服抗凝及抗血小板药;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入院后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颈动脉CT血管造影:右颈内动脉闭塞,左颈内动脉狭窄(70%~90%),前交通动脉开放。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右颈内动脉闭塞,左颈内动脉狭窄约90%,前交通动脉开放,左锁骨下动脉闭塞,左椎动脉盗血。  相似文献   

15.
无创检查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症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无创检查技术在下肢动脉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6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进行节段动脉压测量(PvR)、空气体积描记和动脉多普勒扫描检查,并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手术结果相比较。结果 36例无创检查发现:主-髂-股总段闭塞12条患肢,股-腘段28条,腘动脉以下16条。而MRA并经手术证实,主-髂-股总段闭塞者11条,股-腘段32条,腘动脉以下13条。无创检查的准确率为85.7%。结论 虽然PvR还不能取代动脉造影直接观察到血管病变的局部情况,但已可大致确定下肢动脉阻塞的部位和严重程度。PvR检查具有无创性、方便性、可重复性及一定的可靠性,对于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疾病的术前诊断、术后疗效评价和随访都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特点以及两者的鉴别诊断。方法:对我科自1998年6月-2002年4月,被延误诊治的1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有间隙跛行,首先以腰椎管狭窄症收治,6例骨科手术治疗,4例保守治疗,疗效差。最后被确诊1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硬化性闭塞改变,5例介入治疗,3例药物治疗,2例血管外科手术治疗,对治疗均表示满意。结论: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表现相似,易混淆。老年下肢间隙性跛行的患者,诊断腰椎管狭窄症的同时必须排除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对下肢血管硬化性闭塞症缺乏认识是其被延误诊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forgaty导管取栓术后血栓再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急诊行forgaty导管取栓术后血栓再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6例患者就诊较晚,术中均取出血栓,术后患肢仍有疼痛,复查彩超和下肢血管CTA见在原来血管栓塞位置还有血栓栓塞,再次行介入治疗后好转。
结论:下肢急性动脉栓塞患者,尽快急诊手术取栓,术前最好行下肢CTA检查,如果发现有髂血管的动脉硬化闭塞或血管远端流出道的狭窄闭塞,建议在DSA下取栓,以能一次全面彻底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治疗指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症状的慢性疾病,是全身动脉硬化性疾病在下肢的表现,病变特点是以累及大中动脉为主,呈多节段分布,有症状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发病率可达0.6%~9.2%,已成为血管外科的常见病。1流行病学下肢动  相似文献   

19.
<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occlusive disease,LEASO)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从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美国70岁以上年龄人群周围动脉疾病发病率从以前的3%~10%升高至近年的15%~20%;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LEASO患病率可达15.91%[1]。目前临床上重症的LEASO主要治疗方法是以重建动脉血流通道为目的的旁路手术或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阴部内动脉及其分支三维成像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非血管病变的男性156例,年龄20~70岁,其中20~55岁(A组)83例,56~70岁(B组)73例;另有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7例,年龄43~70岁(C组),采用64层CT行下腹部CTA检查。扫描图像传至ADW4.3工作站作阴部内动脉及其分支的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重建及血管分析,由3名主管技师根据阴部内动脉及其分支的清晰度及连续性对MIP、VR图像分3级盲评,并在血管探针图像上测量阴部内动脉及其分支多个位置管径的大小。结果:MIP图像对A、B组间阴部内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VR图像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种重建方式对阴部内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侧、同侧阴部内动脉及分支A、B组各平面管径没有显著差异(P﹥0.05)。7例ED患者其VR、MIP显示为Ⅲ级,并清楚显示阴部内动脉及其分支狭窄、闭塞的程度和位置。结论:CTA能清晰显示阴部内动脉及其分支的三维成像,对阴部内动脉病变引起的ED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