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 ,71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 3个月余而入院。入院前经内镜检查示 :距门齿 4 1cm处见一 3cm× 1cm菜花状隆起 ,表面糜烂 ,未取活检。腹部B超发现肝脏左叶占位。有慢性十二指肠溃疡史 10余年。X线钡餐示 :胃底贲门癌 ,累及食管下段。行左胸贲门及食管下段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手术所见 :贲门部 4cm× 3cm× 3cm肿物。胃底部有一4cm× 3 5cm× 3cm类圆形肿物 ,侵及膈肌。左肝内见一2cm× 1 5cm× 1 5cm结节。病理检查 :贲门部有一溃疡型肿物 ,波及面积 4cm×3cm ,深 0 4cm ,距上切缘 1cm ,距下切缘 3 …  相似文献   

2.
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s)是一种原发于胃的非上皮性肿瘤,由不成熟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的过度增殖形成.今报道24例GSTs.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指以梭型细胞为主,缺乏明确肌性或神经分化特征的难以明确分化方向的间叶源性肿瘤,主要发生于胃肠道、肠系膜和腹膜.其免疫学表现主要为CD-117(80%~100%)和CD-34(56%~83%)阳性[1],c-kit基因突变阳性对格列卫治疗有指导意义[2].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女性,57岁,因卵巢癌于2005年行双侧附件、子宫全切除+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大网膜、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双侧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术后予以联合化疗,定期随访,效果满意。于2009年9月因腹胀行上腹CT检查提示脾脏占位性病变考虑脾转移瘤,为手术治疗转入我科。查体:下腹部可见陈旧手术瘢痕,未及明显  相似文献   

5.
胃窦癌合并胃间质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人男性 ,6 1岁。以反复上腹隐痛 2年余于 2 0 0 4年 8月 18日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好 ,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心肺 (- ) ,上腹部轻度压痛 ,余无阳性体征。上消化道钡透示 :胃外观呈“鱼钩型” ,张力略高 ,胃体部及窦部黏膜明显增粗、紊乱 ,部分黏膜略似中断样改变 ,以窦部改变显著 ,胃壁示毛糙不光滑 ,呈“双边”状改变 ,十二指肠未见异常。印象 :糜烂性胃炎 ,不除外恶性变。纤维胃镜检查 :胃窦可见一 2cm× 2cm大小的溃疡 ,附白苔 ,周边呈菜花样隆起 ,质脆易出血。活检 :胃窦溃疡型腺癌。全麻下经腹手术探查 :胃窦小弯侧可触及一包块 ,…  相似文献   

6.
《消化外科》2004,3(2):104-104,108
  相似文献   

7.
患儿 ,女 ,10岁 ,发现左上腹包块当天 ( 2 0 0 3年 11月15日 )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好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心肺 ( - ) ,腹软 ,肝脾肋下未扪及 ,上腹饱满 ,左上腹可扪及一约 17.0cm× 17.0cm大小的包块 ,质地韧 ,表面光滑 ,边界清楚 ,活动度差 ,包块表面未闻及血管杂音 ,  相似文献   

8.
胃间质瘤1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肿瘤生长的部位、方式、诊断方法、病理、治疗方式及结果.结果 肿瘤位于胃体部10例,胃窦部4例,胃底部2例.胃镜诊断率54%,钡餐诊断率75%,B超诊断率69%,CT诊断率75%,MRI诊断率80%.行胃次全切除术8例;局部切除术3例;全胃切除术5例(其中联合脏器切除术2例).病理诊断:恶性11例,良性3例,潜在恶性2例.全组无手术死亡.13例获术后随访0.5~5年,5例术后18个月内死于肿瘤复发;2例术后24个月内死于肿瘤复发、肝转移;余4例存活12个月至5年.服格列卫2例,存活至今已有22个月和36个月.结论 多种辅助检查综合诊断,可提高术前的诊断率,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确诊,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中、高危患者术后宜服格列卫.  相似文献   

9.
巨大胃间质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73岁。于2004年3月2日住院。主诉上腹部逐渐增大性肿物4年并坠胀不适。发病以来无腹痛、腹胀、腹泻,无恶心、呕吐,无食欲不振、身体消瘦及贫血。2年前曾作B超检查,显示上腹部10cm×10cm囊实性肿物,建议其手术治疗未果。查体:于左上腹可见一半圆形隆起,触之直径约20c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期间行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切除肿瘤,肿瘤切除完整。腹壁手术切口长约4~6 cm(平均5.3 cm),平均手术时间70 min,术后恢复顺利,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间平均7.2 d。免疫组化检测结果:CD117(+)20例,CD34(+)15例。随访2~23个月,平均13个月,未发生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的手术方式、术中处理原则以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23例手术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33±68)min,平均出血量40mL,术后平均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6.6±16.2)h,平均住院(8.1±3.0)d。结论:腹腔镜下胃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是安全、可行的,不同位置手术难易程度相差较大,位于后壁及近贲门部较大的间质瘤应格外慎重。  相似文献   

13.
郑宝珍  陈中  刘鲁岳  刘晓明  倪家连 《肝胆外科杂志》2011,19(6):480+479-480,479
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GSTs)是一组来源于胃原始间质细胞的缺乏分化或未定向分化的非上皮性肿瘤,是消化道独立的一类间叶性肿瘤[1]。GSTs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常使其诊断困难,部分高危组GSTs因复发和远处转移导致愈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4岁。上腹部疼痛1个月于2006年12月6日入院。既往无胃病史。查体:腹软,肝脾未触及,右上腹饱满,可触及一5.0cm×6.0cm大小包块,触痛明显,上界不清。胃镜检查:前壁偏小弯侧黏膜略隆起,大小约2.5cm×2.5cm,表面粗糙,散在糜烂。病理活检:胃腺癌。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胃窦大弯侧见-3.5cm×2.2cm阴影,有增强,诊断:胃窦大弯侧间质瘤可能性大。临床诊断:早期胃癌,胃间质瘤(中度恶性)。于2006年12月9日在全麻下行根治性远端胃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胃窦前壁近大弯侧有一大小约7.0cm×6.0cm外生型肿块,边界清.未侵及黏膜.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梭形细胞瘤。胃窦近小弯侧黏膜有一大小约2.0cm×1.5cm肿瘤。  相似文献   

15.
血管球瘤(glomus tumor,GT)是一种罕见的间叶性肿瘤,最常见于周围软组织及四肢,内脏器官少见[1]。胃血管球瘤(gastric glomus tumor,GGT)极为罕见,大约占所有胃肿瘤1%[2]。GGT最早于1948年首次确诊[3]。GGT患者通常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腹痛、食欲不振、消化道出血、溃疡伴或不伴恶心呕吐等[3]。GGT术前诊断困难,极易被误诊为胃间质瘤,因此,几乎所有报道的GGT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我科2018年10月9日将1例GGT误诊为胃间质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切除胃间质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总结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30例胃间质瘤患者采用腹腔镜进行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术前经胃镜、超声胃镜、上消化道钡餐及腹部CT检查诊断胃间质瘤。肿瘤直径为2~10 cm。腹腔镜手术行胃楔形切除22例,远端胃部分切除6例,近端胃部分切除2例。手术时间(120±35)min;术中出血量(50±24)ml;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住院天数4-10d。随访3- 24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切除胃间质瘤安全、可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12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间质瘤腹腔镜切除有很多不同的报道.我院2000年5月-2004年9月治疗12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72岁.因排便习惯改变及黏液血便4个月住院.排便由每日1次变为2~6次,每次量少,无水样泻.直肠指检距肛门4 cm处可及肿块,突入肠腔,质地较硬,表面呈菜花样,活动度差,有触痛,未完全阻塞肠管;电子肠镜距肛门5 cm处见马蹄状肿块,表面高低不平,质脆易出血,拟诊直肠癌,病理活检考虑直肠间质瘤可能.CT示直肠前壁5.2 cm×3.2 cm大小软组织肿块,向腔内生长,呈分叶状,肠腔狭窄,肿块与前列腺分界不清.入院诊断:直肠癌,间质瘤可能.术中探查发现距肛门4 cm处肠管肿块约5 cm×4 cm×4 cm大小,肠腔梗阻,质较硬,边界尚清,未浸及周围组织,活动度可;距肛门20 cm处另一肿块约2 cm×2 cm×3 cm大小,呈缩窄型梗阻,浸及浆膜层,近端肠管扩张水肿,肠系膜未及肿大淋巴结.行Miles术,术后病理报告直肠恶性间质瘤,免疫组化CD34(+),CD117(+),乙状结肠溃疡型腺癌,浸润全层,肠系膜淋巴结26枚均阴性.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微创外科治疗胃间质瘤17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评价腹腔镜微创外科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10月经腹腔镜行包括肿瘤在内的胃部分切除术治疗的17例胃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17例病人行腹腔镜下胃肿瘤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65±12)min,无并发症出现,平均住院时间5·3d。病理结果:极低风险4例,低度风险8例,中度风险4例,高度风险1例。随访1~6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腔镜下胃局部切除治疗胃间质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的手术要点。方法2005年9月~2007年9月,应用腹腔镜行胃间质瘤切除术32例。19例肿瘤位于胃体、胃底部前壁,术中胃镜定位,线形切割吻合器(Endo-GIA)在距肿瘤边缘2~3cm处将肿瘤从胃壁完整切除;8例肿瘤位于胃体或胃底后壁,术中胃镜定位,在肿瘤对应的前壁打开胃腔,与胃镜配合找到肿瘤后,将后壁肿瘤从胃前壁切口提出,用Endo-GIA在距肿瘤2~3cm处切除;2例肿瘤位于胃前壁,距贲门口〈2cm,直径分别约3.0cm、2.5cm,术中胃镜定位,打开对应的胃前壁浆膜,将肿瘤切除;1例肿瘤位于胃窦部前壁,直径约5.0cm,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次全切除术;2例肿瘤位于胃体上段小弯侧,距贲门口〈2cm,直径分别约6.0cm、4.0cm,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结果32例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2min(52~185min),平均出血量60ml(30~210ml),无中转开腹。手术标本病理切缘均为阴性,其中5例肿瘤最大直径〉5cm,术后病理报告为胃恶性间质瘤,余27例病理均为胃间质瘤、低度恶性倾向。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8~25个月),X线、B超及CT检查均无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术前行胃镜、超声胃镜和CT等检查,以确定肿瘤来源、大小、部位。术中用胃镜、腹腔镜联合定位,根据肿瘤部位及大小不同,采用不同术式,以取得最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