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方剂学"反佐"概念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娜  谢鸣 《中医杂志》2004,45(8):565-567
"反佐"是中医组方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历代名方配伍中具有技巧性的内容之一.明确"反佐"概念及其内涵对于完善方剂学理论具有一定的意义.从对"反佐"概念的演变和有关"反佐"认识的分析,提出"反佐配伍"理论的哲学基础、概念界定及学术内涵.  相似文献   

2.
"证"概念的争论,源于对"辨证论治"的认识不清.此种认识不清,主要是由于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出现的"特色"论,给人一种满足感,影响了深入的理论探讨.辨证沦治不是理论.在辨和论两方面,中西医并无不同,都是运用理论、处理所得信息.中西医诊断,都有辨病.中医关于病的概念,在外感方面只有类概念.这种概念不足据以施治.中医制法立方的依据是"证",辨不出证,就无法施治.西医临床思维,也离不开类概念.但西医的理想诊断,首先是病因确切.施治得当,是消灭病因.病因不明,治疗就是盲目的.中医辨出之"证",不必或没有病因要素.中医施治,主要不针对病因,而是针对病证.辨证沦治是运用中医理论,靠四诊所得信息做出诊断并定出治则、方药的思维过程.其核心步骤或最终目的是辨出"证","证"是中医具体施治之对象.  相似文献   

3.
中医"郁"概念的源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内经》五郁之说的产生、内涵到历代医家对“郁”概念的论述出发,系统整理分析了中医“郁”的概念的历史源流。认为中医历代郁的概念琳《内经》五郁理论为纲领,五脏气机郁滞不畅,则可致气郁、湿郁、水郁、痰郁、热郁、血郁、食郁等,并因情志不遂所致郁者有虚实之辨,总属气郁范畴。阐明中医“郁”的含义既指“郁”的病机又特指郁病,论述了郁病病名的确立及规范,为更全面深刻的理解中医“郁”概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血概念的中西医比较及其跨文化交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择中医基本概念血为研究对象,与西方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中血的概念相比较,分析中西医血概念的异同之处,提出中医基本概念血跨文化交流的原则并探讨了中医跨文化交流理论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5.
《难经》曰:"望而知之谓之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由此可知,色诊在中医四诊中的地位极为重要.中医"色"的概念始见于《黄帝内经》,此后的很多医家也对"色"进行了相关论述和补充,其内涵丰富."色"本义为颜面之气,内涵包括颜色、色泽、色部、色势、色情."色"为人体精气、血气的集中直接...  相似文献   

6.
罗桂青  李磊 《河南中医》2011,31(5):452-454
中医教材对"心主血脉"的解释是根据西医解剖和生理学的概念推导产生,不符合传统中医理论.中医的"心"并不是一个单纯解剖学的形态器官,而是一个以整体性原则确定的功能概念,是一系列有密切联系的生理病理功能的综合概括."心"与"血"、"脉"之间的关系是藏象学说中的应象关系,<内经>中并没有所谓血液由心产生,心气维持心的搏动,从...  相似文献   

7.
"治未病"与亚健康的相关概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未病"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的正确理念,"未病"概念包括尚无病、已病者,并兼有"欲病之病"的含义;亚健康是先天禀赋与后天获得所形成的生理与心理方面综合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要有效地治病,纠正亚健康,必须考虑辨识体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血证为中医临床常见病证,关于血证的研究成果对于指导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对于中医血证一直没有一个统一而又准确的概念,笔者通过广泛阅读大量文献资料,认为中医血证不单指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还包括各种血气病变的中医疾患和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中的血分证阶段。故通过论述希望统一中医血证的概念,有效地指导血证科学研究范围的界定。  相似文献   

9.
对血分之病变,中医主张"治血先治肝",因肝藏血,五脏功能的协调发挥,均依赖血之濡养,肝之功能正常,血之功能也随之协调.故"治血先治肝"是中医很重要的诊治思想.  相似文献   

10.
任秀玲 《中医教育》2004,23(6):21-23
开展中医药理论概念内涵的系统深入整理及规范化研究,应首先开展<中医基础理论>教材概念的整理研究,因为中医基础理论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基本思维规律的学科和课程.对中医学概念的研究应明确概念的本性、特点及在理论中的作用,进行"种概念加属差"的定义形式以及与中医逻辑体系自洽的定义方法的规范化研究;还应在总结中医现代化研究成果基础上,丰富概念的内涵,发展中医理论.  相似文献   

11.
阿是穴释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胥荣东  李珩 《中国针灸》2005,25(4):281-283
针对目前针灸学界对于"阿是穴"概念模糊的问题,对阿是穴的起源及释义进行了文献上的考证,提出阿是穴不等同于"压痛点"及"不定穴,天应穴";阿是穴是机体疾病状况下出现的包括经穴和奇穴在内的特殊反应点,以按之快然为主要特征,有时也表现为疼痛.并对阿是穴的含义、定位和临床取穴方法提出己见.  相似文献   

12.
从久病成瘀推论无症之瘀及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显林 《新中医》2004,36(3):3-4
通过临床观察与验证,从久病成瘀的病因病机推论“无症之瘀”的存在,提出“无症之瘀”的论点。并针对血瘀证提出活血祛瘀法的5种具体临床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在传染病的防治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显示出中医传染病学的重要性.但中医传染病学发展缓慢,与现代医学结合不足;学科建设不突出;没有形成具有当代中医特色的学科体系,以上因素严重制约了学科的发展.本文根据目前中医传染病学学科现状,从学科建设的必要性、目标及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评估《中药养护管理系统》软件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中药饮片养护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该软件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应用前后的中药养护管理数据及质量控制小组检查数据,比较软件实施前后每月饮片 养护品种数、养护工作时间、养护期药房自检不合格饮片数、患者对饮片质量年投诉等。结果:软件实施后,北京大 学深圳医院每月所需养护饮片的平均品种数较实施前减少了 76.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一般饮 片和重点饮片养护品种数分别减少了 79.3 % 和 5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每月养护检查及处理消 耗时间及药房不合格饮片检出次数较实施前大幅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患者对饮片质量的年投诉 次数占入库中药饮片总品规数占比由 0.035 % 下降至 0.00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中药养护 管理系统 ” 软件的实施不仅大大提高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中药饮片养护的工作效率,而且实现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中 药饮片的 “ 精准养护 ”,为中药房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中,糖毒性、脂毒性介导"慢性低度炎症—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动脉粥样硬化"三联征,进而出现心、脑、肢体等大血管病变和肾、视网膜、神经等微血管病变。这一病理演变过程与中医阴火病机理论存在相通之处,元气亏虚、阴火鸱张、津血不足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病机关键,血中伏火、浊瘀酿毒、毒损络脉是发生血管并发症的病理基础。治疗原则应为甘温益气、升阳泻火、兼化瘀浊。这一理论为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辨证论治提供了又一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中医"气血"学说中的免疫学思想进行了探讨。认为在中医的"气血"学说中,包括现代免疫学免疫系统中的诸多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也贯穿着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等免疫学功能的思想;从气虚、血虚患者的免疫功能多发生变化,而补气血方药多能增强或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等研究资料分析,也能进一步佐证"气血"学说与免疫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成肇智 《中医杂志》2003,44(11):808-809
近读《中医杂志》2002年第10期文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证’概念的演变》(以下简称“用”文),该文对《中医杂志》2001年第6期笔者撰写的《走出‘证’概念的误区》(以下简称“走”文)提出商榷,深感荣幸并致谢。真理越辩越明,学术争鸣是学术进步的强大动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在"虚瘀毒"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收集自建库至2018年9月在"虚瘀毒"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疗CAG的随机对照试验,依制定的筛选标准确定纳入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文献相关风险评估及meta分析。结果纳入29项RCT,共2475例患者,其中"虚瘀毒"治疗组1297例,对照组1178例。与对照组相比,"虚瘀毒"组能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34,95%CI[1.29,1.40],P<0.05)及胃镜有效率(RR=1.34,95%CI(1.23,1.47),P<0.05);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RR=0.16,95%CI[0.05,0.52],P<0.05)。结论中医"虚瘀毒"理论指导下治疗CAG,能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及胃镜有效率、明显改善胃黏膜病理改变,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安全可靠。然鉴于所纳入文献的局限性,此结论尚需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论证。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310例血瘀证患者为观察对象,以血小板计数,体积和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以及血浆TXB2、6-Keto-PGF1a含量为观测指标,探讨血小板功能与血瘀证的中医辨证的关系。结果表明:血瘀证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不同病因所致血瘀证,以气虚血瘀者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正常(P<0.001);不同病位血瘀证,以心气虚血瘀证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增强,且血浆TXB2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脂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对1230名随机体检者进行中医辨证后,按证型、年龄段、性别分组,观察各组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分析各证对血脂的影响。结果五脏证中肝证、脾证、肾证与血脂关系密切;阴虚证、血虚证、水湿证对血脂有影响。心证、肾证、热证、气滞证、气虚证、阳虚证与血脂异常有明显联系。结论血脂异常可能在心证、脾证、肾证、水湿证、热证、气滞证、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发生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