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儿静脉负压穿刺法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宁  杨葵英 《现代护理》2006,12(25):2429-2429
静脉输液是儿科常见的治疗手段,小儿因皮下脂肪丰满,血管纤细,加上患病时皮肤弹性不良,表浅静脉凹陷,常规静脉穿刺经常因回血不明显或不回血,误认为穿刺不成功而继续进针或退针,极易穿破血管,造成穿刺失败。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近年来,我科采用了负压静脉穿刺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应用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输液时静脉穿刺易见回血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近年来,各医院普遍采用了一次性输液器替代乳胶管输液器,有效地顶防了因输液器具所造成的热原反应,但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存在着头皮针进入血管后,不易回血或回血量较少,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尤其婴幼儿和弹性差的血管,更是如此。静脉穿  相似文献   

3.
小儿头皮静脉解剖构造复杂、血管壁薄、表浅、管腔细小,特别是长期患病、脱水的患儿,管壁塌陷,回血很慢,护士在穿刺时经常因见不到回血而反复穿刺或加深进针.结果造成穿破血管穿刺失败,为患儿带来痛苦,也引起家长不满。  相似文献   

4.
中国误诊学杂志社编辑部:在抢救失血性休克患时,因患循环不良,肢体静脉充盈不良或塌陷,穿刺时往往因回血不好或不回血,误认为穿刺失败,如果来回反复穿刺破坏了血管,就会耽误抢救时机。笔在临床工作中总结了一种提高此类患应用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穿刺成功不回血的原因。方法:对本组157例输液患儿按常规输液规程进行静脉穿刺,对13例穿刺成功而不回血者,采取轻轻挤压头皮针管、调整针头角度、抽回血等方法,做出判断。结果:采用各种方法处理后减少了因静脉穿刺成功判断不正确而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结论:静脉穿刺成功不回血的判断方法,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次性静脉采血针穿刺方法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静脉采血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加快采血速度和减少病人痛苦。方法:A组见回血即停针;B组见回血后再进人少许停针;C组按个体静脉条件差异灵活掌握(粗、直、表浅、弹性好血管见回血后进针少许即停针;细小血管或深不易掌握的血管用见回血即停针的方法)。结果:C组方法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加快采血速度,减少耗时和减轻病人痛苦。结论:一次性静脉采血针穿刺应按个体静脉条件差异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静脉穿刺质量,降低复针率,减轻患儿痛苦及家长焦虑,提高护理质量,我们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体会报告如下。1头皮静脉穿刺方法1.1血管选择选择合适的头皮血管,正中静脉粗、短而直,不滑动,易固定;颞浅静脉细长浅直,不滑动,暴露明显;耳后静脉较好固定,且稍粗直或略弯曲,暴露清楚。应做好患儿家长的工作,争取家长配合,让其协助固定好患儿四肢及头部位置[1]。1.2穿刺对选好的血管进行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拇、食指持穿刺针穿刺,穿刺有落空感且有回血证明穿刺成功;穿刺有空虚感不见回血的情况下,可稍停片刻,或轻轻挤压头皮针…  相似文献   

8.
齐莉  盖垚 《现代护理》2007,13(33):3234
部分肿瘤患者因长期输液、化疗致血管破坏较大,以脆性大,弹性弱为特点,静脉穿刺难度大。在穿刺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对患者少有的肉眼可见的小血管进行穿刺时,往往可见回血但有少许渗液鼓包,开放输液后,随着输液时间的增加血管周围肿胀会慢慢明显,如果轻易拔出,再行穿刺很难,也给患者带来痛苦。对此我们总结经验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常规静脉穿刺使用材料,2004年120例患者行静脉穿刺后使用此法,78例输液顺利,成功率65%。1.2操作方法:我们在选择血管后针尖斜面向上进行静脉穿刺,见有回血且有渗液但渗液不明显,可以判定有很小一部分针尖…  相似文献   

9.
葛志红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9):940-940,949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项技术性操作。在操作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情况,尤其是对老年人、婴幼儿、休克和脱水病人的静脉输液穿刺,因穿刺后无回血导致不能判断穿刺是否成功,而拔出针头反复穿刺。这样既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又增加了护患、家属之间的矛盾,还会造成血管的破坏。给长期住院患者以后的穿刺带来困难,甚至因此失去抢救的有利时机。为此,我们对住院病人640例近6440次静脉输液中的回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经过反复临床观察,得出以下有利于静脉输液回血的结论。1利用负压原理,有利于静脉输液回血1.1输…  相似文献   

10.
静脉穿刺见回血是穿刺针成功刺入血管的判断标志.但在临床工作中,约10%的患者在静脉穿刺入血管后无回血[1],这是静脉穿刺过程中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若操作者处理不当,会造成静脉穿刺失败,将影响患者的抢救、治疗及护患关系.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负压进针法[2]、输液器调节器位置对静脉穿刺回血的影响[3]及挤压输液管、打开调节器[4]试行输液等,但尚无有效的判断方法.为了探讨静脉穿刺人血管无回血时有效的判断方法,笔者总结归纳了2种判断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穿刺困难的婴幼儿寻找一种有效头皮静脉穿刺方法。方法将180例血管条件差但需要静脉治疗的婴幼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在用药前用游标卡尺测量头皮浅静脉直径后计数。实验组外涂0.5%硝酸甘油至患儿头皮静脉,1min测量血管直径、穿刺后回血长度。对照组用75%酒精常规消毒后1min测量血管直径、穿刺后回血长度。比较两组涂药前后血管直径及穿刺后回血长度,血管充盈度,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家属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涂药后患儿血管直径及穿刺后回血长度,血管充盈度,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家属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涂0.5%硝酸甘油至各种穿刺困难的患儿头皮静脉血管,能使血管充盈度及血管直径增加,提高了患儿头皮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此方法既经济又能赢取抢救时间,并减少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12.
增大静脉穿刺角度对进针疼痛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轻患者穿刺疼痛和减轻血管损伤的静脉穿刺方法。方法对200例不同疾病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别采用增大静脉穿刺角度法与传统穿刺法。前者是在血管上方采取针尖斜面与血管纵轴平行方向直刺血管,见回血或感觉有突破感后,迅速将针柄放平,再沿血管进针少许。传统的穿刺方法,针尖斜面朝上,针头与皮肤成20°~30°,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见回血后可再顺静脉进针少许。结果观察日患者穿刺的疼痛反应程度明显轻于对照日(p<0.01),穿刺成功率2组无差异。结论采取针尖斜面与血管纵轴平行方向直刺血管,既能减轻患者痛苦,又能减少血管损伤,优于传统的进针方法。  相似文献   

13.
静脉输液一针见血是判断穿刺成功的重要标志。而穿刺成功取决于各种因素,如病员的血管因素,护士的心理因素,以及技术因素等。自从一次性输液器临床推广应用以来,又出现了穿刺后回血缓慢或无回血现象。为此,笔者通过临床实验观察,发现止血钳夹持输液管位置高低对静脉回血有一定影响,现将观察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例癌症晚期、末稍循环衰竭患者输血前后静脉穿刺回血情况的对比及动物实验,认为重危患者穿刺成功率低的原因是血管不充盈,弹性差,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小,使进针时回血慢;反复多次使用的血管回血慢、一针成功率低的原因是血管壁纤维化增厚,针尖未进入管腔而停留在管壁上。恢复血管弹性,保护血管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最常用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由于小儿血管细小以及小儿不合作等因素,常使穿刺不成功,但也常碰到穿刺成功后无回血情况。为了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首次成功率,本文对如何判断穿刺是否成功,分析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远端静脉穿刺回血不畅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静脉穿刺是保证医护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临床上 ,静脉回血不畅导致穿刺失败的情况比较常见 ,我科总结 778例远端静脉穿刺并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手背及足背浅静脉穿刺 778例 ,回血不畅 97例 ,不回血 36例 ,总回血不畅及不回血率 17 1%。回血不畅及不回血病例均经输液证实静脉通路通畅。2 静脉穿刺回血原理初探2 1 表面张力及静脉压力 静脉输液时 ,常规排气后 ,旋紧螺旋阀 (一次性输液器 ) ,使螺旋阀与穿刺针头处形成一密闭容器 ,对输液器导管来说 ,临床常用液体均为浸润液体 ,由于表面张力作用产生的毛细现象 ,在穿刺针头开口处形成负…  相似文献   

17.
静脉给药是临床给药的一个主要方法,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至关重要,它不仅保证治疗药物及时有效地应用,而且还减少了病人的痛苦[1]。现将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介绍如下。1常规穿刺时穿刺针与皮肤呈20度角的方法应改进穿刺针与皮肤呈40度~50度在进血管,见回血后再改变进针方向,平行沿血管方向进针少许即可固定。这样不仅可提高穿刺的成功率,而且可减轻穿刺带来的痛苦。并且皮肤与血管上的针眼几乎在同一个位置,便于拔针后按压,利于再次穿刺。2水肿肥胖病人的穿刺这种病人因水肿或肥胖血管较难找。在输液量不太大的情况下,可选择手指或脚趾…  相似文献   

18.
一次性输液器已使用多年,但在临床操作时常见到穿刺针进入血管不易见回血。特别是细小血管或血容量不足的血管,常常外头已进人血管内,却无法判断仍在盲目的穿刺或退出重新穿刺,结果穿刺失败,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痛苦。我们分析了静脉穿刺不易见回血的原因,主要在于输液器内液体压力的大小。穿刺时只有输液器内液体压力低于静脉内血液的压力,才能出现回血现象,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在工作中对静脉输液的操作进行了简单的改进,使穿刺成功率得到了明显提高。具体做法:排净输液器管内空气,关紧调节器。操作时把调节器下面的胶管反折用持针的…  相似文献   

19.
在儿科疾病的抢救和治疗中,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措施,而且也是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基本操作^[1]。小儿血管纤细,皮下脂肪丰满,而且,当患儿出现疾病时往往皮肤弹性降低,表浅静脉凹陷,静脉穿刺时常常回血不明显或者不回血,导致穿刺不成功^[2]。如今患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爱子心切”的家长对儿科护士静脉穿刺技术水平的要求很高,  相似文献   

20.
罗燕 《中国护理杂志》2008,6(2):129-129
静脉输液时,操作者在判断针头是否进入血管,往往凭回血或针头刺入血管腔时的通空感来判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在临床操作中发现,有时即使针头进入血管也会发生无回血的情况,常常导致操作者静脉穿刺的失败,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如果采用负压进针法进针进行穿刺,操作者可准确判断穿刺的成功率,现将负压进针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