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极低出生体重儿1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 (verylowbirthweightinfant,VLBWI)存活率的相关因素 ,为降低其病死率和病残率提供依据。 方法 对 1993年 1月~ 1998年 1月收治的 116例VLBWI按体重分三组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VLBWI治愈出院 86例 ,治愈率74 .1% (86 116 ) ;随体重增加而上升 (P <0 .0 5 ) ;治愈者平均住院 (2 7± 13)d ,住院天数随体重增加而缩短 (P <0 .0 5 ) ;病死 15例 ,病死率 12 .9% (15 116 ) ;病死率随体重增加而降低 (P <0 .0 1)。导致VLBWI的主要原因有多胎妊娠 (2 6 .7% ) ,胎膜早破 (2 1.4 % ) ,妊娠并发症 (12 .6 % ) ,习惯性早产(3.1% ) ,妊娠期患内科慢性疾病 (1.3% )和原因不明 (34.9% )。所有住院患儿均有一种以上并发症 ,≤ 10 0 0 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高达83.3% ,其体重越低 ,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 (P <0 .0 1)。存活率 87.1% ,体重≤ 10 0 0 g存活率为 5 6 .3%。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肺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和颅内出血。 结论 提高VLBWI近远期存活率 ,除重视围产期及儿科的处理外 ,VLBWI必须早期发现 ,密切监护 ,及时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 (extremelylowbirthweightinfant,ELBWI)存活率的相关因素 ,以采取相应措施。 方法 将 4 2例ELBWI按体重分为三组 ,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ELBWI出院时存活 2 2例 ,存活率 5 2 % (2 2 /4 2 ) ;死亡 19例 ,病死率 4 5 % (19/4 2 ) ,放弃 1例。存活率随体重增加而增高 (P <0 .0 1) ,病死率则下降 (P <0 .0 1)。存活者平均住院天数 (33.5± 8.3)d ,住院天数随体重增加而缩短 (P <0 .0 1)。引起ELBWI的主要原因是 :多胎妊娠 (4 5 % ) ;胎膜早破 (2 9% ) ;妊娠并发症 (19% ) ,包括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17% )、胎盘早剥 (2 % ) ;妊娠期慢性疾病(7% )。全部ELBWI均存在一种以上并发症。其体重越低并发症发生率越高 (P <0 .0 1)。死亡主要原因是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肺出血、呼吸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等。 结论 加强围产期保健与监护 ,提高儿科对ELBWI管理及并发症的处置水平 ,是提高ELBWI存活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新技术应用对机械通气极低出生体重儿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的治疗技术如肺表面活性物质 (PS) ,鼻塞CPAP(NCPAP) ,以及开展新生儿转运对需机械通气的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I)预后的影响。 方法  73例因呼吸衰竭、反复呼吸暂停、心肺复苏需机械通气的VLBWI按用新技术前后分为A组 3 2例 (1995~ 1998年 )和B组 41例(1999~ 2 0 0 2年 )。B组有 10例用PS(占 2 4% ) ,拔管后改用NCPAP 12例 (占 2 9% ) ,转运的患儿有11例 (占 2 7% )。 结果 两组比较 ,B组存活率明显提高 (3 9%与 71% ,P <0 .0 5) ;机械通气时间缩短 [(8.15± 11.57)d与 (4.59± 3 .50 )d(P <0 .0 5) ] ;院内感染发生率降低 (47%与 2 4% ,P <0 .0 5) ;低体温、代谢性酸中毒B组亦明显减少 ,而慢性肺疾病、颅内出血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VLB WI生后即予PS预防和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 ;尽早撤离呼吸机 ,改用NCPAP ;开展新生儿转运 ,可能提高VLBWI机械通气的存活率 ,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医学科学的进步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水平的提高,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的抢救成功率也在逐年上升,如何保证ELBWI从宫内至宫外的平稳过渡,适时合理地提供类似于宫内的营养,使其达到理想的生长状态,成为新生儿科医生面临的挑战。近年来,在早产儿营养支持的理念不断更新和进展,同时也存在许多争议,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干预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主要并发症的特点及影响其存活率的相关因素 ,以便改进干预措施 ,进一步降低其病死率。 方法 对 1996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于生后 2 4 h内转入 NICU的 12 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按出生体重分 3组 ,对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转归、主要死因、肠道喂养开始时间及体重变化情况等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导致极低出生体重的主要原因有多胎妊娠 (30 % )、妊娠合并症 (2 1% )、羊膜早破 (15 % )和原因不明 (30 % )等。所有患儿均有一种或多种并发症 ,主要为高血糖 (5 7% ) ,缺氧缺血性脑病 (46 % ) ,呼吸窘迫综合征 (33% ) ,感染(30 % ) ,低体温 (2 5 % ) ,呼吸暂停 (2 4 % ) ,脑室内出血 (18% )和动脉导管未闭 (18% )等。由于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 ,大多数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不同体重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本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为 84 % ,若排除因经济困难或担心后遗症而放弃治疗后死亡的病例 ,则存活率为 91% ;其中出生体重≤ 10 0 0 g者为 5 9%。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和先天畸形。存活者能耐受经口胃管喂养开始时间为 (6± 4 ) d,不同出生体重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F=1.36 ,P>0 .0 5 ) ;自行吸吮开始时间为 (2 3± 14 ) d,且随出生体重增加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极低出生体重儿(VLBL)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作用。方法沈阳市妇婴医院于2005-01-2006-12,将56例VLBL分为2组,甲组25例给以胃肠道外营养,乙组31例延迟开奶在胃肠道外营养的同时于生后24h内给以微量喂养,观察2组患儿胃肠道耐受情况、体重增长情况以及静脉营养时间、过渡到经口喂养的时间差异,监测血清胆红素、肾功能指标改变。结果2组患儿相比,早期微量喂养组缩短了达到全胃肠道喂养的时间和拔除胃管的时间,体重增长优于对照组。生后14d2组血清胆红素、肾功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可缩短病程,明显增加体重,使VLBL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探讨极低体重儿(VLBW)院内获得性败血症的发病情况和围生期高危因素。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发生院内获得性败血症的29例VLBW和108例非败血症的VLBW的母婴状况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SPSS软件进行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37例VLBW中,有29例发生了院内获得性败血症,发生率为21.16%,死亡4例,病死率13.79%。随胎龄和出生体重降低,院内获得性败血症发生率增加。70%是革兰阴性菌感染,主要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出生体重≤1000 g是院内获得性败血症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发生率为75%,相对危险度7.56(4.35~14.24)。增加VLBW发病的危险因素依次为体重≤1000 g、中心静脉骨管(PICC)、生后2周内的贫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反复呼吸暂停。结论 院内获得性败血症多见于VLBW,是导致VLBW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必须采取各项综合措施降低院内获得性败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12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病例总结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在近 3年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 (VL BWI)中 ,发现在疾病的构成、死亡原因及治疗方法等方面的所变化 ,现总结分析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对象 :收集 1997~ 1999年我院收治的 VL BWI 12 5例 ,其中男 :女为 1∶ 1.2 ,平均胎龄为 31.2周 (2 9~ 33周 ) ;平均体重为 12 30 g(10 5 0~ 145 0 g)。2 .疾病的构成 :12 5例中消化功能障碍 10 4例、出生窒息 84例、频发呼吸暂停 80例、败血症 42例、血糖不稳 39例(高血糖 2 8例 ,低血糖 11例 )、颅内出血 (ICH)共 37例 ,其中脑室内出血 (IVH) 14例 ,蛛网膜下出血 (SAH) 2 3例、各种畸形…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免疫强化营养治疗对住院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预后的改善作用,以期进一步为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178例,按采取喂养方式分为观察组(母乳喂养+母乳强化剂)57例和对照组(早产儿配方奶粉支持)121例,观察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住院时间、白蛋白水平、出院体质量、感染发生率、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住院时间、出院体质量、感染发生率、胃肠功能紊乱等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母乳与母乳强化剂结合的方式喂养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可提高体内白蛋白含量,改善营养状况,是一种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鸟巢式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随机双盲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同时实施鸟巢式护理,两组均护理观察20d,观察结束后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7.58±2.43)d、出暖箱时间(13.67±2.84)d、黄疸消退时间(12.78±2.49)d及住院时间(20.56±1.82)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暂停(4.76%)、皮肤溃损(2.38%)、窒息(0.00%)、硬肿(2.38%)、喂养不耐受(14.29%)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鸟巢式护理取得显著效果,且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含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两家儿童医疗中心2006年4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3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研究,采用平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随机分为常规PN组(对照组)和常规PN+Ala-Gin组(研究组),两组各1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氨基酸的剂量按照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给予[从1.0~2.0 g/(kg·d)开始,增至3.5 g/(kg·d)];研究组添加0.3 g/(kg·d)Ala-Gln双肽,其中Ala-Gln双肽取代了处方中相应氨基酸的量,谷氨酰胺应用的时间和肠外营养应用的时间一致.本项研究的首要终点指标为达到全肠内喂养日龄(标准配方摄人量≥120 ml/(kg·d))、胃潴留次数、完全脱离肠外营养时间和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儿比较,达到全肠内喂养日龄[研究组(20±6)d,对照组(21±9)d]、胃潴留次数[研究组(3±4)次,对照组(1±2)次]、以及脱离肠外营养时间[研究组(17±7)d,对照组(17±8)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无患儿死亡,4例自动出院,研究组2例放弃治疗(未完成此项研究),2例自动出院,病死率通过意向性分析,RR值为1.182,95%CJ为0.937~1.490,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静脉补充谷氨酰胺未能缩短达到全肠内喂养天数、减少胃潴留次数、缩短全肠外营养应用时间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早产儿救治技术的提高,出生体重 < 1000 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的存活率明显增加,在发达国家已达到80%~90%,我国ELBWI的存活率也显著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远期预后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其中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影响ELBWI远期预后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ELBWI视网膜发育非常不成熟,ROP发生率非常高,且病变重、进展快、致盲率高,加强对ROP的防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救治水平的提高,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的成活率明显提高,但存活的患儿疾病发生率未降低[1],存活者脑瘫和神经发育损害的发生率仍然较高[2-3]。ELBWI因免疫功能极不成熟,且救治过程需要采取多种有创诊疗措施,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发生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或 health care-associated infection)的高危人群。另一方面感染是ELBWI发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出生于1990年代的早产儿进行队列研究的结果显示,新生儿期严重感染可增加早产儿发生神经发育不良结局的风险[4-5]。随着各种NICU救治技术的广泛应用,NICU内ELBWI感染防治面临新的挑战,NICU早产儿晚发型感染(指出生72 h后发生的感染,属医院感染)引起广泛关注。目前研究热点为器械相关感染(device-related infection,DRI),如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CRI)和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这两类感染是NICU最常见的DRI。本文将对近年来有关ELBWI感染与预后结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体重增长的院内相关因素.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151例VLBWI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出院时体重是否达到纠正胎龄第10百分位数分为迟缓组和非迟缓组,分别为104例和47例.结果 两组之间胎龄、出生体重、恢复出生体重日龄、体重下降百分比、日平均体重增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后第1、2周迟缓组摄人热量、胃肠内摄入热量、多种氨基酸和总入量均低于非迟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胎龄(OR=0.140,95%CI 0.051~0.385,P=0.000)、出生体重(OR=1.016,95%CI 1.006~1.026,P=0.002)、第1周多种氨基酸量(OR=47.565,95%CI 1.386~1632.621,P=0.032)和第1周胃肠内热量(OR=23.643,95%CI 1.211~234.877,P=0.042)是影响体重增长的危险因素.结论 VLBWI生后应保证足够的热量、多种氨基酸和总入量,小于胎龄儿和有严重并发症的患儿更应加强营养,合理应用胃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及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的早产原因,为如何降低ELBWI和VLBWI的发生率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收集广东地区9家医院新生儿科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出院的早产ELBWI或VLBWI住院期间的病历资料及其母亲住院分娩期间的病历资料.卡方检验比较ELBWI与VLBWI,及不同胎龄早产儿的早产原因的差异. 结果 研究期间共纳入ELBWI48例、VLBWI441例.胎龄为25.1~36.9周,平均(30.6±2.2)周.出生体重为500~1495 g,平均(1246.6±179.0)g.除了不明原因的自发性早产102例(20.9%)外,可明确的早产原因中位居前5位的分别为双/多胎妊娠(31.9%,156/489)、胎膜早破(26.2%,128/489)、孕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5.4%,124/489)、胎儿窘迫(12.1%,59/489)、胎盘因素(11.0%,54/489).在发生率超过10%的早产原因中,ELBWI组孕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高于VLBWI组[41.7% (20/48)与23.6%(104/441),x2 =7.479,P<0.01].对发生率超过10%的早产原因根据胎龄分组进行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胎儿窘迫发生率由高到低为≥32周[45.1%(55/122)和24.6% (30/122)]、~32周[22.8%(38/167)和11.4%(19/167)]、<30周[15.5%(31/200)和5.0% (10/200)](x2=35.942和27.523,P<0.01),自发性早产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为< 30周(26.0%,52/200)、~32周(22.8%,38/167)和≥32周(9.8%,12/122)(x2=12.545,P<0.01). 结论 早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病因谱排序已发生变化,积极防治已知的各种危险因素,并根据新的病因谱做好防治重点,可望降低早产ELBWI和VLBW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胃肠喂养的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胃肠功能极不成熟,给胃肠喂养带来很多困难,从而影响他们的生存和生长发育。我们于2001年1月开始对VLBWI进行早期微量胃肠喂养,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体重增长的院内相关因素.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151例VLBWI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出院时体重是否达到纠正胎龄第10百分位数分为迟缓组和非迟缓组,分别为104例和47例.结果 两组之间胎龄、出生体重、恢复出生体重日龄、体重下降百分比、日平均体重增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后第1、2周迟缓组摄人热量、胃肠内摄入热量、多种氨基酸和总入量均低于非迟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胎龄(OR=0.140,95%CI 0.051~0.385,P=0.000)、出生体重(OR=1.016,95%CI 1.006~1.026,P=0.002)、第1周多种氨基酸量(OR=47.565,95%CI 1.386~1632.621,P=0.032)和第1周胃肠内热量(OR=23.643,95%CI 1.211~234.877,P=0.042)是影响体重增长的危险因素.结论 VLBWI生后应保证足够的热量、多种氨基酸和总入量,小于胎龄儿和有严重并发症的患儿更应加强营养,合理应用胃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体重增长的院内相关因素.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151例VLBWI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出院时体重是否达到纠正胎龄第10百分位数分为迟缓组和非迟缓组,分别为104例和47例.结果 两组之间胎龄、出生体重、恢复出生体重日龄、体重下降百分比、日平均体重增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后第1、2周迟缓组摄人热量、胃肠内摄入热量、多种氨基酸和总入量均低于非迟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胎龄(OR=0.140,95%CI 0.051~0.385,P=0.000)、出生体重(OR=1.016,95%CI 1.006~1.026,P=0.002)、第1周多种氨基酸量(OR=47.565,95%CI 1.386~1632.621,P=0.032)和第1周胃肠内热量(OR=23.643,95%CI 1.211~234.877,P=0.042)是影响体重增长的危险因素.结论 VLBWI生后应保证足够的热量、多种氨基酸和总入量,小于胎龄儿和有严重并发症的患儿更应加强营养,合理应用胃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体重增长的院内相关因素.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151例VLBWI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出院时体重是否达到纠正胎龄第10百分位数分为迟缓组和非迟缓组,分别为104例和47例.结果 两组之间胎龄、出生体重、恢复出生体重日龄、体重下降百分比、日平均体重增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后第1、2周迟缓组摄人热量、胃肠内摄入热量、多种氨基酸和总入量均低于非迟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胎龄(OR=0.140,95%CI 0.051~0.385,P=0.000)、出生体重(OR=1.016,95%CI 1.006~1.026,P=0.002)、第1周多种氨基酸量(OR=47.565,95%CI 1.386~1632.621,P=0.032)和第1周胃肠内热量(OR=23.643,95%CI 1.211~234.877,P=0.042)是影响体重增长的危险因素.结论 VLBWI生后应保证足够的热量、多种氨基酸和总入量,小于胎龄儿和有严重并发症的患儿更应加强营养,合理应用胃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体重增长的院内相关因素.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151例VLBWI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出院时体重是否达到纠正胎龄第10百分位数分为迟缓组和非迟缓组,分别为104例和47例.结果 两组之间胎龄、出生体重、恢复出生体重日龄、体重下降百分比、日平均体重增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后第1、2周迟缓组摄人热量、胃肠内摄入热量、多种氨基酸和总入量均低于非迟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胎龄(OR=0.140,95%CI 0.051~0.385,P=0.000)、出生体重(OR=1.016,95%CI 1.006~1.026,P=0.002)、第1周多种氨基酸量(OR=47.565,95%CI 1.386~1632.621,P=0.032)和第1周胃肠内热量(OR=23.643,95%CI 1.211~234.877,P=0.042)是影响体重增长的危险因素.结论 VLBWI生后应保证足够的热量、多种氨基酸和总入量,小于胎龄儿和有严重并发症的患儿更应加强营养,合理应用胃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