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及复发率高的特点。急性期治疗极为重要,我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10月~2011年12月应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联合中药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将100例入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联合组50例,男  相似文献   

2.
<正>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患者,是由于多种原因致脑部供血障碍、缺血缺氧而引起局部脑组织软化、坏死,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具有较高的致残和病死率,约占各类脑卒中的60%~80%[1]。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人们生活方式、生活水平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并有年轻化趋势。目前溶栓是治疗ACI患者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受治疗时间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配合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用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用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2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2%、对照组为69.0%;治疗组显效率为48.3%,对照组为27.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牛惠英 《中医药研究》2010,(11):1325-132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与对照组(39例),治疗组予以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对照组予以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两周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变化,并随时记录用药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为63.4%、85.3%,对照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48.9%、69.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有利于尽快控制病情,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治疗组予依达拉奉注射液与疏血通注射液静滴,对照组予疏血通注射液静滴,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同时使用脱水剂、脑保护药治疗2周。于治疗前、治疗结束第7、14日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结束第7、14日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为患者提高一条安全、可靠的治疗途径。方法:将78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36例)和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42例),对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治疗后14d、30d、50d中国卒中量表评分(CSS)及生活能力(BI)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44%,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CSS评分明显降低而BI评分升高明显,但治疗组CSS评分减低和BI评分升高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和两组对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在12-24小时内急性脑梗死患者2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02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d,共14天.治疗前及治疗后7d、14d对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S)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NFDS较治疗前均下降(P〈0.01,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1%,对照组总有效率75.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均用依达拉奉、血塞通静脉滴注,治疗组加用针刺及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2%,对照组85.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及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疗效,评价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应用依达拉奉针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与同期常规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78.33%(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甘油三脂、胆固醇、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的浓度均值有明显降低(P 〈0.01),脑血流量明显升高,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实用、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疗效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前和治疗后21d,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判定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分别N65.00%、5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0%和37.5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2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尿激酶、依达拉奉、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评分。结果:对照组基本治愈率16.67%,总有效率95%,观察组基本治愈率30%,总有效率98.3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2组基础治疗相似,治疗组患者加用依达拉奉30m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min滴完,每日2次,连用7~10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0d、30d评定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后30d治疗组ESS和ADL增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血栓通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第14天分别进行ESS和ADL评分,并计算ESS和ADL的增分率,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4天ESS、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其ESS和ADL的增分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本院采用依达奉治疗急性脑梗死68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发病<24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4例,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层脑血管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辅助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许昌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的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及观察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凝、溶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神经血管损伤标志物[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0.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cy、S100–β、NSE、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神经血管受损情况,减轻炎症反应,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6.
陈宁  胡进  胡旻雷 《新中医》2015,47(8):42-4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予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生存质量量表(QL)评分情况,并作P300检测。结果:治疗前2组MMSE、ADL、Q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完整的治疗,2组MMSE、ADL、Q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P300潜伏期与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2组潜伏期均缩短、波幅均增高,2组潜伏期、波幅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良好,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万瑾 《中医药研究》2012,(1):114-115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16例急性腔隙性脑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连用14d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64/70),对照组为71.74%(33/4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具有多靶点综合性治疗特点,能有效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与依达拉奉的联合治疗方案,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而治疗前后的评分差值则明显提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并且治疗过程中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是急性脑梗死患者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对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静滴。2组实行同样康复和护理模式,治疗前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S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I)评分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2组治疗后SS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黄彬森  黄立武  林飞 《新中医》2009,(11):23-24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疏血组、依达组、疏依组,每组60例。观察各纽,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变化。结果:疏血组、依达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二者与疏依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3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疏依组评分最低,疏血组最高。结论: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