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肠内镜是目前大肠疾患诊断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来 ,随大肠疾患、大肠癌的增加 ,大肠内镜的使用逐步增多。我院近 2~ 3年做大肠内镜检查 2 0 0余例 ,现将使用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性别与年龄 :本组 2 0 3例 ,男 1 1 6例、女 87例 ,年龄 1 2~ 74岁 ,平均 4 3岁。临床表现 :间断便血 1 2 4例 ,慢性腹泻 6 2例 ,常规体检 1 7例。全结肠检查成功 1 86例 ,余 1 7例未能到位 ,其中 1 1例有腹部手术史 ,另 6例肠腔狭窄。以上病例均用日本产奥林帕斯CF— 4 0I型纤维结肠镜检查。2 体 会熟练掌握大肠内镜检查技术 ,确保短时间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后的转归及与结肠癌的关系。方法:对274例腺瘤内镜下治疗后进行结肠镜的追踪随访检查。结果:发现早期大肠癌8例(2.92%)、复发性息肉36例次(13.14%)、再发性息肉124例次(45.26%)。结论:结肠镜对结肠腺瘤治疗后进行定期追踪检查是发现早期大肠癌和癌前期病变-腺瘤的最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大肠疾病内镜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昭徐 《中国医刊》2001,36(3):15-17
内镜是诊治大肠疾病的重要工具 ,近 2 0年随着新型电子内镜不断普及 ,放大内镜、色素内镜、超声内镜和各种新技术逐步推向临床 ,加之操作技术的熟练和进步 ,使大肠疾病的诊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1 大肠癌1 1 进展期大肠癌  大肠镜检查结合活检病理检查是诊断各型进展期癌最准确的方法 ,为进一步手术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对于便血、腹部肿块及顽固性腹泻患者均应常规进行大肠镜检查。大肠癌的好发部位晚近已发生明显变化 ,从原来直肠癌多于结肠癌变为结肠癌多于直肠癌 ,特别是右半结肠癌的比例不断增加 ,国内情况与欧美国家这种变化很相…  相似文献   

4.
大肠腺瘤是大肠癌的癌前期病变,这一观点已被绝大多数的学者所认可。尤其近年来大肠镜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大肠腺瘤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对大肠腺瘤的年龄结构、部位分布、基因的研究、与增生性息肉的关系、外观形态学概念的更新、癌变的组织发生学,以及腺瘤癌变在内镜下高频电灼摘除后是否补充外科手术的问题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张斌 《吉林医学》2006,27(10):1151-1153
1大肠腺瘤与癌早期病变的新观念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参与,多阶段、多步骤的过程,涉及到进行性的分子遗传学改变和相关的组织形态学改变,这个过程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就大肠癌来说,从正常黏膜到肉眼可见的腺瘤性息肉形成约需5~20年,从肿瘤到浸润性癌形成约需5~15年[1]。大肠癌有明确的癌前病变,对这些癌前病变及时处理可降低发病率,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大肠癌的癌前期病变已明确的有两种。第一,畸形腺窝灶(abrrant crypt foci,ACF),ACF是结直肠上皮性肿瘤的最早形态学改变,这些病灶的腺窝,…  相似文献   

6.
王丹  韩盛玺  孙琦 《四川医学》2001,22(3):283-284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8年 3月至 1999年 10月 ,我院内镜室在纤维结肠镜检查中发现大肠腺瘤 2 10例。男138例 ,女 72例 ,年龄 15~ 82岁 ,平均 54.8岁。病理确诊为大肠腺瘤癌变者 31例 ,占 14.8%。所有息肉均用活检钳取多点活检或高频电凝电切摘除 ,并连续切片行病理检查。1.2 结果1.2 .1 三型腺瘤的内镜资料对照 :见表 1。表 1 三型腺瘤的平均年龄、体积、数目比较类  型 n 平均年龄 (岁 )直径 >1 cm多  发n % n %管状腺瘤 1 3949.71 1 91 3.72 3 6 2 5.93管状绒毛状腺瘤 51 53.81 2 5 492 2 2 4 3.1 3绒毛状腺瘤 2 0 58.91…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调亡抑制蛋白Clusterin在大肠正常组织、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的方法,选取21例大肠正常组织、34例大肠腺瘤和70例大肠癌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检测Clusterin在大肠正常组织、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情况,70例大肠癌组织依据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程度、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Dukes分期进行分组,并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①Clusterin在21例正常大肠组织中不表达,34例大肠腺瘤组织中有部分表达,表达率为41.18%,70例大肠癌标本有大量表达,阳性表达率为67.14%,表达量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中依次增高,并且其表达随肿瘤病理级别的增加而增加,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lusterin表达与大肠癌患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肿块大小、浸润深度、病理学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Clusterin表达与大肠肿瘤患者不同分化程度(大肠癌的Ⅰ、Ⅱ、Ⅲ级,大肠腺瘤的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有无淋巴结转移组、远处转移组和临床Dukes分期组之间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Clusterin在大肠癌的高、中、低分化的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逐渐升高趋势。结论:Clusterin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抗凋亡作用。依据染色的组织结构差异的比较,可以准确区分大肠正常黏膜组织、大肠腺瘤组织和大肠癌组织。Clusterin的表达与大肠肿瘤组织的分级、临床Dukes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显著相关,可以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高低及腺瘤恶变的可能性。有助于为大肠肿瘤组织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大肠息肉、早期癌的内镜下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肠、乙状结肠下段的息肉经硬式内镜切除在纤维肠镜问世之前已经开展。 1971年欧美首次报告了经纤维结肠镜行电凝切除的大肠息肉。同年日本弘前大学第一内科 (宇野良治所在单位 )也在日本消化内镜学会大会报告。其后 ,在理论及实践上明确了腺瘤内癌可以在内镜下进行根治 ;此外随着内镜的改良以及内镜下息肉切除技术的广泛普及 ,内镜下治疗的适应证不断扩大。在开展内镜切除术的早期阶段 ,只适用于有蒂及亚蒂息肉。随着粘膜切除术 (EMR)的开发及应用 ,各种相应的内镜下治疗器械和设备的研制成功 ,部分广基无蒂息肉、凹陷型粘膜下 (sm)…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平坦型大肠肿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平坦型大肠肿瘤的治疗效果,并对其适应证、并发症和操作方法等问题进行讨论。方法有内镜治疗适应证的546例共602处平坦型大肠肿瘤,应用注射法或透明帽辅助法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共切除602个病变,术后定期内镜随访6~73个月,以评价切除效果,记录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情况,并分析切除标本的病理组织学结果。结果602处病变中588处病变经首次或再次EMR治疗病变完整清除,治愈率为97.7%,术后病理报浸润癌(SM2癌)再追加外科手术者8例(1.3%),因严重并发症(迟发性大出血)转外科手术者2例(0.3%),因病变残留转行外科手术者4例(0.7%)。并发症:术中出血17例(3.1%),均内镜下止血成功,术后迟发出血3例,其中2例(0.4%)内镜下止血失败转外科开腹手术。术后局限性腹膜炎4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无穿孔发生。术后病理:黏膜内癌(上皮内高级别瘤变)48例,黏膜下浸润癌10例,类癌37例,良性腺瘤440例,良性间质瘤6例,增生性息肉38例,锯齿状腺瘤10例,B细胞淋巴瘤1例,错构瘤1例,其它3例。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的内镜治疗手段,对大多数平坦型大肠肿瘤能达到完全...  相似文献   

10.
106 例大肠息肉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肠癌绝大多数是由息肉恶变而来,早期发现大肠息肉并及时治疗,是改善大肠癌预后的有效途径.我院近10年来(1992年1月~2001年12月)内镜治疗大肠息肉共365例,其中60岁以上的患者106例,占29.04%;而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78例,占21.4%.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内镜下切除早期大肠癌38例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大肠癌内镜下切除近期和远期效果。方法 息肉 (IP、ISP)型者 ,采用高频电蒂部切除术 ;扁平隆起 (Ⅱa)型采用内镜粘膜切除术。术后 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进行结肠镜全结肠复查。结果  (1) 37例早期大肠癌术后经 3年的追踪复查切除部位无复发 ,1例Ⅱa型粘膜切除术后 1个月复查时残根处糜烂 ,行补充外科手术根治性治疗 ,经 3年复查无复发。 (2 )癌伴多发性腺瘤在术后 1~ 3年新生腺瘤发生率 71% ;而单发早期癌同期新生腺瘤发生率 9.5 %。结论 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IP、ISP型大肠早期癌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对Ⅱa型应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21在正常大肠粘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变化及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20例正常大肠粘膜、22例大肠腺瘤和69例大肠癌中P2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P21蛋白在正常大肠粘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00%、18.00%、44.93%.大肠癌中P21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粘膜(P<0.05).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P21阳性表达率为70.83%,高于无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P21(31.11%)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21阳性表达与临床其他病理因素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P21的表达与大肠癌侵袭转移的发生密切关系,阳性表达时对预测大肠癌已发生淋巴结转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P27Kip1在正常大肠粘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变化及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分别检测20例正常大肠粘膜、22例大肠腺瘤和69例大肠癌中P27Kip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P27Kip1蛋白在正常大肠粘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0%、86.00%和50.72%.大肠癌中P27Kip1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粘膜(P<0.05).P27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与临床其他病理因素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P27蛋白检测可作为评价大肠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肠腺瘤与恶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回顾分析86例大肠腺瘤,分析了腺瘤发生恶变的可能因素如年龄、腺瘤大小、形态、数目、部位及病理分型等。结果本组恶变24例,恶变率27.9%。结果 显示年龄越大恶变机会越多。腺瘤越大、数目越多、基底越广发生癌变机会越多。腺瘤位于直肠、乙状结肠恶变高于其它部位。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混合性腺瘤、息肉性腺瘤恶变明显高于管状腺瘤。根据腺瘤状态、大小、类型及浸润程度决定采取相应的术式,特别提出家族性腺瘤息肉病采用全结肠切除直肠黏膜剥脱、回肠贮袋、回肠肛管吻合术为更合理首选术式。结论 早日除腺瘤对预防大肠癌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肠黏膜下肿瘤的内镜特点、病理分类及内镜治疗方法。方法所有病例均行常规电子结肠镜检查,并在内镜下用圈套器行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果16例中脂肪瘤9例,类癌3例,恶性淋巴瘤2例,平滑肌瘤2例。均予内镜下肿物切除术,并经病理检查证实诊断;无一例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结肠镜检是大肠黏膜下肿瘤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提高对大肠黏膜下肿瘤内镜形态特点的认识,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内镜下肿瘤切除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大肠腺瘤恶变危险因素探讨陈萍湘潭钢铁公司职工医院(411101)我院1992~1996年经纤维结肠镜检出大肠腺瘤79例,其中癌变13例。现对大肠腺瘤恶变的某些危险因素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9例大肠腺瘤中男51例,女28例。年龄15~...  相似文献   

17.
袁珂  吴俊超 《基层医学论坛》2013,(16):2049-2051
目的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内镜下的形态特征、病理学类型及内镜治疗价值。方法对近3年肠镜检查发现64例L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ST病变60例(共64个病灶),占大肠息肉的2.78%,病变大小以10 mm~29 mm为主,直径大于50 mm者并不少见;病变主要分布在直肠;内镜下分型以结节混合型及扁平隆起型为主,假凹陷型少见。58例共62个病变接受内镜下治疗,30例行注射法黏膜切除术(EMR),16例行注射法黏膜分片切除术(EPMR),8例行透明帽辅助EPMR,4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辅助EPMR。8例接受2~3次内镜下治疗,均为直肠50 mm以上LST病变。所有内镜下治疗均获得成功,随访1年未见残留及复发。术后迟发出血6例,无穿孔并发症发生。病理学类型:62个内镜下切除的LST病变中,58个腺瘤,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14个,2个腺上皮癌变,2个炎症伴息肉样增生。结论大肠LST病变在我国有一定的检出率,与结肠癌关系密切,其内镜形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绝大多数的LST病变,内镜下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杨惠 《中原医刊》2006,33(6):47-48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分布、大小、病理即内镜特征以及息肉恶变过程中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电子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肠息肉检出率为10.87%。其中腺瘤性息肉占52.13%。大小不等腺瘤性息肉恶变率与体积大小密切相关,体积大恶变率高,且多广基无蒂或亚蒂,以绒毛状腺瘤为主。炎性息肉以≤1.0cm的为最多。结论大肠息肉的癌变以腺瘤型为主。腺瘤与大肠癌关系密切。腺瘤体积为大绒毛结构者易癌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内镜下大肠息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大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112枚息肉的小大、位置和病理特点,经内镜治疗后,观察8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80例患者均成功治愈。其中有60枚为腺瘤性息肉,有4枚为错构瘤性息肉,有12枚为炎性息肉,36枚为增生性息肉。结论: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在临床治疗上具有安全性与可靠性,而且患者痛苦轻,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饮食习惯逐步与西方国家接近,其发生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早期发现和治疗大肠癌是提高大肠癌生存率的关键。目前结肠镜检查仍是早期发现大肠癌最重要方法之一,但普通大肠镜仅能观察病变的某些特征,对病变腺管开口形态观察受限,镜下诊断与病理组织学符合率欠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