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环醇是人工合成的一类抗慢性病毒性肝炎新药,具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和一定的抗肝炎病毒活性.双环醇能够明显改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使升高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降低,对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阴转亦有较好的疗效,且停止服药后疗效较巩固,反跳率低,亦无明显不良反应.本文就双环醇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理气化湿活血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及对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给予理气化湿活血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水平、治疗情况[HBeAg转阴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6个月后HBV-DNA病毒载量。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ALT、AST、DBIL、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HBeAg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2、4、6个月的时候,研究组HBV-DNA病毒载量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理气化湿活血汤联合拉米夫定能够有效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DNA病毒载量、改善肝功能,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阿德福韦酯联合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7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9例)每日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双环醇75 mg;对照组(38例)每日仅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两组均连续用药4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氨基转移酶、病毒学指标、肝脏影像学指标的改变.结果 治疗48周后,试验组ALT复常率(87.18%)显著高于对照组(65.79%).HBV-DNA转阴率(64.10%)显著高于对照组(39.47%),影像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与双环醇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取得更好的生化学应答、病毒学应答和影像学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瑶医猛老虎汤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肝治疗,观察组及对照组在常规护肝治疗基础上分别加服猛老虎汤、恩替卡韦.治疗6个月后,对比两组肝功能指标、临床疗效、HBV-DNA水平、HBeAg转阴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BI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ALT、TBI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AST、A/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T、TBI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ST、A/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7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BeAg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V-DN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HBV-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瑶医猛老虎汤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HBV-DNA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和拉米夫定组,各41例,替比夫定组给予替比夫定治疗,拉米夫定组则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分别比较治疗前后2组的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谷草氨基转移酶(AST)、谷丙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治疗第12、24、48周比较2组HBV-DNA、HBeAg的转阴率以及AST、ALT的复常率,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2、24、48周,HBV-DNA、HBeAg、AST、ALT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替比夫定组患者治疗后第48周HBV-DNA的转阴率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替比夫定组患者治疗后第24周和第48周AST、ALT的复常率也均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较拉米夫定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诱发失代偿性肝硬化的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4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n=72).研究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德福韦酯及拉米夫定口服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德福韦酯口服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生存情况、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及血清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2人死亡,死亡率2.78%;对照组3人死亡,死亡率4.17%.2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白蛋白(ALB)、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血肌酐及CT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其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Ab血清转换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HBeAg阳性率及HBV-DNA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改善显著(P<0.05),研究组其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乙型肝炎诱发失代偿性肝硬化应用阿德福韦酯及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可显著发挥抗病毒功效、有效地改善肝功能,遏制肝纤维化进程,取得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陈郁梅  黄明寿 《华夏医学》2012,25(4):578-580
目的:观察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68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阿德福韦酯(A组)和阿德福韦酯单药(B组)治疗,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白蛋白(ALB)、胆红素(TBiL),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IV-C)及乙肝病毒DNA(HBV-DNA)的变化。结果:复方鳖甲软肝片和阿德福韦酯联合应用降低HBV-DNA、ALT、AST水平,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和改善肝纤维化指标,效果明显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和阿德福韦酯联用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优于阿德福韦酯单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阿德福韦酯和双环醇联合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7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阿德福韦酯治疗)与研究组(阿德福韦酯和双环醇联合治疗)。对比不同组别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HBeAg转阴率与HBeAg血清转换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LT、AST、HBV DNA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均有所降低(P0.05),但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HBeAg转阴率与HBeAg血清转换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和双环醇联合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刘玉尧 《当代医学》2012,(35):137-138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古拉定注射液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的影响.方法8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古拉定注射液静滴,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输血宁注射液静滴.两组均1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ALT及TBIL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LT、TBIL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有效率分别为82.5%和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古拉定注射液可降低ALT、TBIL,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和黄疸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舒肝益脾胶囊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片,每次10 mg qd po,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舒肝益脾胶囊,每次5片(2.5g)tid po,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症状、体征,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自与球蛋白比值(A/G),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乙肝病毒标志物.结果 治疗组治疗6个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5%;肝功能ALT、AST、A/G、T-BiL的复常率分别为65.0%,77.8%,81.3%,和72.7%,对照组分别为30.0%,30%,50.0%和41.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HBe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27.8%和35.0%,对照组为23.5%和25.0%(P > 0.05).结论 舒肝益脾胶囊与阿德福韦酯联用能提高治疗漫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病毒学及血清生化学特点。方法以15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例为对照,回顾性分析283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特征、血清HBV-DN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结果与HBeAg阳性组比较,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患者年龄偏大(t=9.359,P〈0.01),病程偏长(t=6.784,P〈0.01),男性患者所占比率高;血清HBV-DNA呈低水平复制状态(t=-13.085,P〈0.01),ALT及AST水平低(t=6.053、6.656,P均〈0.01),而TBIL水平高(t=3.129,P〈0.01)。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表现较隐匿,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9):120-123
目的 分析阿德福韦酯+安络化纤丸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4)采用阿德福韦酯+安络化纤丸,对照组(n=34)单纯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同时比较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97.06%、64.71%)均高于对照组(73.53%、3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2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安络化纤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最大提高HBV-DNA转阴率,用药安全方便,是较好的联合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陈文思  李刚  陈忠诚  林关玲 《热带医学杂志》2006,6(9):1035-1036,1039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HEV)对乙型肝炎病情的影响。方法对单纯HBV感染者与HBV重叠HEV感染者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A/G)、HBV-DNA及临床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重叠感染组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PT较单纯感染组明显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TP、ALB偏低(P<0.01);两组HBV-DNA定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别(P>0.05)。重叠感染患者临床症状较严重,易伴发并发症。结论HBV重叠感染HEV容易致乙型肝炎慢性化和重症化,是乙型肝炎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凯因益生伴侣颗粒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将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0例,2组均给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和重组人干扰素治疗,治疗组加用凯因益生伴侣颗粒和降酶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1年、3年、5年检测2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病毒学指标,并进行随访,评价其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明显下降,白蛋白(Alb)明显上升,且治疗组的ALT、AST、TBil下降更加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IV型胶原(IVC)、III型前胶原(PCIII)也明显下降,但治疗组的HA、LN下降更加明显(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HBsAg、HBeAg、HBV-DNA 3种标志物的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5年内,治疗组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复发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无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扰素是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代表性药物,联合应用凯因益生伴侣颗粒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确切,适于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张兵  胡景芝 《疑难病杂志》2011,10(4):308-309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初期联合抗病毒对慢性乙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联合组42例与对照组36例,联合组初始治疗时使用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联合抗乙型肝炎病毒(HBV),HBV-DNA转阴后,停用拉米夫定,继续用阿德福韦酯抗HBV治疗。对照组初始即单用阿德福韦酯抗HBV治疗,疗程均为24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24个月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不良反应、心电图、血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HBVM)、HBV-DNA定量、Child-Pugh评分和HBeAg阴转率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6个月后,AST、ALT、TBIL、HBV-DNA及Child-Pugh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且联合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24个月后联合组的ALT复常率、不可检出率、HBeAg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期联合抗乙型肝炎病毒有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减少病毒耐药降低复发率,优于单一阿德福韦酯治疗。  相似文献   

16.
应用双环醇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0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双环醇片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两组接受治疗,试验组35例,每日服用双环醇片75mg;对照组35例,给予每日口服复方甘草酸苷150mg.两组均连续用药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的改变.结果 两组血清氨基转移酶均得到明显下降,试验组更为显著(P<0.05,P<0.01).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适反应.结论 双环醇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生物化学方面取得较好疗效,且安全性好,使用方便,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选择3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综合治疗(对照组)及综合治疗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HBV-DNA阴转率、生存率及恩替卡韦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ALT、TBIL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凝血酶原活动度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HBV-DNA阴转率为43.75%,生存率为75.00%,并且未发现严重毒副反应病例;对照组HBV-DNA阴转为0例,生存率42.86%;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生存率及HBV-DNA阴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有效并且较为安全,可以提高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1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各指标[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球蛋白(ALB/GLB)]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QOL-C30)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BIL、AST、ALT及ALB/GL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QOL-C3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可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双环醇联合抗病毒治疗对孕中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功能、病毒复制及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孕中期CH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研究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口服双环醇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病毒复制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及母婴传播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AST、ALT、HBV-DNA拷贝数均较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AST及ALT水平、HBV-DNA拷贝数、母婴垂直传播率以及宫内传播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采用双环醇联合抗病毒治疗孕中期CHB患者可促进恢复患者肝功能,减少病毒复制和降低母婴传播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抗病毒疗效。方法:选取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78例;治疗组以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以恩替卡韦治疗,2组均治疗12个月后行疗效观察。对比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病毒学指标及甲胎蛋白(AFP)水平变化,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GTP、ALT、AS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ALT、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HBeAg、HBV-DNA及AF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HBeAg、AF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间HBV-DNA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间HBV-DNA转阴率、HBeAg转换率无显著差异(P>0.05);2组治疗期间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及肾功能受损发生。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可显著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血清病毒学指标,抗病毒疗效明显优于恩替卡韦单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