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我院于2005年7月至2010年7月对28例胆总管探查术后的患者成功采用胆道内支架引流术,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胆道探查致医源性壶腹部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胆道探查术是肝胆外科最常见的手术,然而由于操作不当,胆道探查术中金属探子或刮匙所致的壶腹部损伤时有发生。由于胆总管下端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术中常难发现或术后发现过晚而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或死亡。我院1997年7月至2006年4月间收治的医源性胆道探查致壶腹部损伤9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胆道镜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7月-2005年8月我院有18例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手术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然后切开胆总管用胆道镜探查,取出胆总管结石。结果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17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结论腹腔镜和胆道镜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胆总管探查术是胆道外科常见的手术方式,被广泛应用在胆道的良恶性疾病中,尤其是胆石症疾病的处理.胆总管探查术的核心是正确的寻找到胆总管,但是对于再次胆道手术的病例,往往寻找胆总管有一定困难,我院于2005年7月至2011年5月因胆石症疾病进行胆总管探查术的共235例,其中有胆道手术史的53例,术中分别应用了不同的方法寻找胆总管,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道术后行腹腔镜胆总管再次探查I期缝合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1日至2014年7月31日27例胆道术后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I期缝合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27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3例术后出现胆汁瘘。27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6~12个月,且经B超或MRCP等证实,未发现有胆道狭窄及残石者。结论胆道术后行腹腔镜胆总管再次探查I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及其微创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7月150例胆总管结石运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道镜取石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实施了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147例,成功率为98.0%。术中取尽结石142例,结石取尽率为96.6%,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8%,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是胆总管结石治疗的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在二次胆道探查中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的6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30例患者为二次胆道探查,30例为初次胆道探查。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胆总管结石清除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胆总管结石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二次胆道探查术并未明显增加手术难度及术后恢复时间,是安全、可行的,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道探查置T管引流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经典术式,但留置T管会给患者带来一些痛苦和不便,影响术后生活质量。因此许多外科医生在开腹胆道探查术中尝试一期缝合胆总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20年来,微创外科发展迅速,腹腔镜技术在胆道外科中不断运用并迅速推广。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并一期缝合胆总管,已成为微创胆道外科的一种新术式。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俊峰 《腹部外科》2008,21(4):231-23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2年2月-2008年2月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的胆总管结石5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后T管引流45例,取石后一期缝合胆总管壁5例,经胆囊管行胆总管胆道镜探查取石8例。术后残留结石2例,采用胆道镜通过T管窦道取出结石;胆漏1例。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创伤小、恢复快、手术安全,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们自2003年1月~2006年1月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道结石5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行腹腔镜下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21例,顺利完成15例,转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6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42例,中转开腹2例;发生胆漏3例,经腹腔引流后自愈;术后残余结石4例,经窦道取石后取尽.术后随访43例,随访时间3~12个月,未发现残余结石及胆管狭窄.结论 LCBDE是一种治疗胆道结石安全、有效、微创和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8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1996年4月~2001年12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88例临床资料。结果 85例完成腹腔镜手术,其中腹壁小切口辅助下手术8例。手术时间100分钟~260分钟,平均140分钟。85例中胆总管切开取石75例,胆道蛔虫1例,探查阴性9例。中转开腹3例,其中胆总管下段肿瘤2例。并发症7例:1例胆管损伤,4例胆管残留结石,2例胆漏。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是治疗胆总管良性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胆总管探查前作术中胆道造影可减少阴性探查,除低术后残石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4年11月至2009年12月间,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109例。经胆囊管胆道镜探查胆总管取石术68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术26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加T管引流术15例。结果 10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19例发生短暂胆漏,经3~6d引流后胆漏消失。其余患者术后3~10d出院,随访6~9个月,复查无胆道残留结石发生。结论完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微创手术的优点,安全有效,可以替代传统的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  相似文献   

13.
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并术中鼻胆管引流术3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后既能一期缝合胆总管又能解除因术后Oddi括约肌痉挛、水肿而致胆道高压的有效引流方法 ,我院于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对36例胆总管切开取石的患者成功采用术中置鼻胆管引流术,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胆总管探查口一期缝合术4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胆总管结石,术后须常规较长时问留置T管,给病人带来诸多不便和痛苦。我们于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有选择地对46例应用术中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后,行胆总管探查口一期缝合,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的关键技术及并发症的防治。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2012年12月我院70例行腹腔镜联合胆管镜胆总管探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68例成功实施了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中转开腹2例。手术时间80~160 min,术中出血30~100 mL。术后发生胆汁漏2例,残余结石4例。腹腔镜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道内支架管引流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的46例患者,其中28例于探查后放置胆道内支架管引流一期缝合(研究组),18例探查后直接行一期缝合(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残余胆总管结石发生率及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残余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内支架管引流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13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07年12月应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对135例胆总管结石进行胆总管探查、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或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临床资料。结果135例中手术成功131例,中转开腹4例;113例取石后T管引流,8例取石后一期缝合胆总管,10例经胆囊管行胆总管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后残留结石1例,通过T管窦道胆道镜取出结石。拔T管后胆漏2例,经再次腹腔镜置管引流治愈。无出血、腹腔感染、手术死亡等并发症。131例随访5—32个月,平均18个月,无结石残留、胆管狭窄及胆管炎发生。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可行,且有开腹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的经验和认识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 探讨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的经验和认识。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4年6月因肝外胆管结石择期行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的271例作一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不含肝内胆管结石,术中经胆道镜或胆道造影排除胆道残石并常规放置右肝下引流管。结果术后14例腹腔引流液含胆汁,均未特殊处理。术后平均住院8.73d。所有病例术后3个月内门诊B超复查,未发现胆道残石。216例(79.70%)获得远期随访,无一例发现肝外胆管狭窄。结论对经过严格选择的肝外胆管结石病例,胆总管探查后不应强调一律放置T管。术中精细操作和经术中胆道镜或胆道造影检查排除残石后,一期缝合可作为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9.
医源性十二指肠后壁或胆总管下段损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总管下段或十二指肠后壁意外损伤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 6例病人均患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因使用金属胆道探子致十二指肠后壁损伤或胆总管下段损伤。结果 前4例死亡;第5例抢救治疗存活,但耗资巨大;第6例术中及时发现,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顺利。结论 常规使用金属胆道探子探查胆道,易导致胆总管下段或十二指肠后壁损伤。作者提倡用导尿管探查胆道下端,具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特点。造成损伤后术中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石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32例施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60~180 min,其中术后胆瘘1例,经腹腔引流5 d后停止,住院时间5~14 d。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安全、有效,患者术后恢复快,可作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常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