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味保阴煎治疗崩漏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崩漏是指妇女非经时之血,出血量多暴下不止者谓之“经崩”,出血量少淋漓不尽者称之“经漏”。两者常交替出现,故临床常“崩漏”并称。崩漏既是妇科常见病,亦是疑难重症。重者暴流如注,久病者淋漓不尽,均必耗伤气血,影响妇女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其发病机理虽有血热、肾虚、脾虚、血瘀等不同病变,但临床以肝郁、肾虚、血热、血瘀多见。肝气郁结、郁久化热、热灼真阴,则阴虚火旺,火旺必致血热妄行,日久则留瘀。此类病症与现代工作学习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有直接关系。故笔者抓其主要矛盾,自1998~2005年间,以加味保阴煎治疗崩漏50例获效满意。报道…  相似文献   

2.
许慧红  邬桥英 《新中医》2001,33(9):72-72
1分类1.1阳崩分为虚热、实热。虚热为阴虚不能制火,实热为火热耗灼阴血。血热迫血妄行之实热证:症见崩漏,血色深红,质粘稠,口干欲饮,烦躁易怒,便结,尿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洪数或濡数。如肝郁化热,则胸胁胀闷;阳盛实热则口渴甚,血色红或有发热。均为各种原因所致的实热气盛扰动血海,迫血妄行。阴虚火旺之虚热证:症见崩漏,血色鲜红,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头晕目眩,失眠盗汗,便干尿黄,舌红、苔薄黄或无苔,脉细数。虚热者,血鲜红量较多。肾阴虚者,血鲜红量少,并有腰膝软。精血亏耗,相火必旺,心火益炽,真…  相似文献   

3.
《山东中医杂志》2016,(4):291-293
崩漏为妇科"血证"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病机多责之虚、热、瘀。气血亏虚,则统摄无力,冲任不固;甚则气虚下陷,血随气下;火扰血海,或破血妄行,或热灼伤脉络,致使冲任不固,发为崩漏;瘀血阻滞冲任胞宫,血不归经,发为崩漏,故其病因多责之气虚、血热、出血致瘀。治疗上应时时不忘调气止血,固护冲任,气虚者补之,气陷者升之,血热者清之,血瘀者化之,以迅速止血为目的;血止后,可通过益气健脾、补养肝肾等法,来充养气血,以期达到血旺经调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 崩漏之证,病因病机虽多,而临床辨证重在气血虚实四字。因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不濡则气不熙,气不固则血不摄。故崩漏初期多缘血热,久崩久漏其气必虚。临证之际,若能循此辨治,必执简驭繁,奏效捷然。现将辨证治疗体会略述如次,敬请同道指正。一、肝肾阴亏,木火横逆多见素体阴虚,调摄失宜,以致肾阴虚损,水不涵木,肝火横逆,迫血妄行。证见崩漏量多、色鲜红,午后潮热,口燥咽干,头晕少寐,舌质红,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治宜育阴潜阳,清热固经。  相似文献   

5.
崩漏治从血与气杨玉岫(江苏省大丰县人民医院大丰224100)关键词崩漏,血气,中医药疗法《素问·阴阳别论》谓:“阴虚阳搏谓之崩。”是言崩漏病机因阴虚阳盛所致。盖阴主血,阳主气,阴血不足则阳气独盛,迫血妄行。妇女以血为本,血赖气生,赖气以行,气血调和,...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于中医学崩漏范畴,为妇科常见疾病。本病临床表现虽变化多端,但其根本原因总不外乎三类:气虚,血热,肝肾不足。气虚者多由思虑,忧郁,久则伤脾,亦有心脾两虚者,均属气虚不能统摄血脉;血热者,多由情志抑郁,肝郁气滞,郁久化热,迫血妄行;肝肾不足者,或因先天肾气不足,或因大病,久病伤及阴血,血虚不能养肝,以致肝肾阴虚。损伤冲任。以下就此三类予以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7.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持续淋漓不尽者。崩漏在中医辨证中属月经病范围。其发病机理主要是冲任受损,不能制约经血,故经血从胞宫非时而行。常见病因有血热、脾虚、血瘀、肾虚等。蒙医辨证崩漏则属妇科病赫依瘀症范围,其病因为赫依、希拉、巴达干等三根紊乱影响血液及肝肾的正常功能而导致经血暴下或淋漓不止。因此中蒙医辨证多根据出血的量、色、质的变化,参合全身症状、舌脉,详辨其虚实寒热。由于崩漏发病的缓急不同,出血的新久各异。中蒙医治疗崩漏皆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掌握崩漏的治疗方法。现分述如下:1 中医…  相似文献   

8.
崩漏崩漏,是指妇女非正常行经而阴道下血如崩或淋漓不尽的症状。势急而出血量多者为崩;势缓而出血量少、淋漓不断者为漏。多由血热、湿热、气虚、血瘀、外伤等所致。妇女月经病变,崩漏病,以及石瘕、胎漏、异位妊娠、新产血崩、产后恶露不绝,疫斑热、紫癜病、血溢病等...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中医血证范畴,主要表现为血液不循常道,而溢于脉外。方约之云:“血属阴,静则循经荣内,动则错经妄行”。笔者按《内经》“逆者正治”,即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止血法是针对出血而立法,凡血不循经溢于脉外而导致咳、吐、衄、便、尿血、崩漏、紫癜等疾患悉可用之。然究其出血的原因,概言之,有血热妄行,气虚不能摄血,气逆迫血,血寒外溢,瘀血阻络血溢脉外等诸因素;因此在治疗上,切忌“见血治血”,必须端本求源,审因论治,明辨寒热虚实,分清标本缓急,笔者于临床立有清热、益气、调气、温摄、化瘀止血等五法,随证施治,颇多效验,兹将止血法的具体应用分述如下: 一、清热止血法:血属阴类,得热则行,得凉则止,凡血因热而妄动者,必先清热,热清则血自宁谧;然热有虚实之分,实热宜清热泻火,苦寒直折;虚热宜滋宜养,甘寒至静之品补阴配阳;宜分别选而用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