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近年来研究表明某些细胞因子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如白细胞介素(IL)-1、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等[1, 2].我们通过检测PVR患者和正常眼玻璃体IL-1、IL-6、IL-8和TNF水平,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PVR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发病中的作用。方法PVR-18只眼于冷冻及玻璃体切割前经睫状体平坦部在显微镜直视下抽取玻璃体,单纯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7只眼于玻璃体内注气前抽取玻璃体,对照眼4只于睫状体平坦部抽取玻璃体。玻璃体取出后-70 ℃冻存。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其IL-12、IL-2及TNF,其结果用t检验、线性回归进行比较。结果①PVR眼玻璃体 中IL-12、IL-2、TNF的浓度(分别为73.5±64.4、456.3±347.0、460.7±437.6)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性;②PVR组中IL-12、IL-2、TNF的浓度比单纯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组相应值(分别为19.4±12.9、92.9±71.4、44.2±42.2)高(P<0.01);③单纯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组中IL-12、IL-2、TNF的浓度比对照组相应值(未检测出IL-12、IL-2、TNF,各值为0)高。结论细胞因子IL-12、IL-2、TNF在PVR的发病中有一定的作用。(中华眼底病杂志,1999,15:75-77)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发生过程中炎性细胞因子在视网膜内的含量变化。方法用同种巨噬细胞诱发免眼PVR,在不同时间点对全层眼组织切片中的TNF-α、IL-1β、IL-8和IL-6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并对其含量变化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此模型1周时,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胞浆内见极弱荧光绿色(±);2周时,RPE胞浆内弥散暗荧光绿(+);3周RPE胞浆亮绿荧光染色(++),视网膜杆锥层外1/3亦是阳性反应;4周RPE、视杆视锥外2/3呈明亮绿荧光(+++)。结论四种炎性细胞因子在PVR模型的视网膜组织内含量随自然病程而改变,提示它们在局部病程可能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蛇毒降纤酶和曲安奈德治疗兔眼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效果,同时观察玻璃体腔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方法建立外伤性玻璃体积血兔眼模型。右眼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蛇毒降纤酶组、曲安奈德组及联合用药组。直接检眼镜观察玻璃体积血指数、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玻璃体腔白介素-1β(IL-1β)、Ⅲ型胶原(CⅢ)浓度。结果联合用药组玻璃体积血指数、PVR程度、玻璃体腔IL—1β、Ⅲ型胶原浓度都低于生理盐水组。结论玻璃体腔注射蛇毒降纤酶和曲安奈德可以促进玻璃体腔积血的吸收;同时下调玻璃体腔IL-1β浓度;减少Ⅲ型胶原的形成,从而降低外伤性PVR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炎前因子mRNA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中的表达情况,证实其在PVR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14例不同分级的PVR患者玻璃体切割术中所取出的增生膜,石蜡包埋切片,用生物素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检测IL-1β、IL-6、IL-8和TNF-αmRNA的表达,两例角膜移植后的供体眼作为正常对照。 结果 共有5例样本有阳性表达。3例增生膜中IL-1βmRNA表达,3例表达了IL-6 mRNA,1例表达了IL-8 mRNA,3例表达TNF-αmRNA。其中1例既表达了IL-1β又表达了IL-6 mRNA,1例IL-1β、IL-8和TNF-αmRNA三者均表达,2例有IL-6和TNF-αmRNA两者表达。正常视网膜未检测到炎前因子mRNA的表达。 结论 IL-1β、IL-6、IL-8和TNF-α参予了PVR增生膜的形成过程。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286-288)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眼内液(房水、玻璃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VEGF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发展变化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房水、玻璃体VEGF含量。 结果 PVR、RVO、PDR、NVG患者组房水及玻璃体VEGF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VG、PDR、RVO、PVR患者组房水及玻璃体VEGF含量依次降低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R、RVO、PDR、NVG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玻璃体VEGF含量均高于房水VEGF含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R患者病史与房水、玻璃体VEGF含量呈负相关(r分别为-0.819、-0.823,P<0.05);RVO患者病史与房水、玻璃体VEGF含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913、0.929,P<0.05);PDR患者玻璃体积血时间与房水、玻璃体VEGF含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905、0.920,P<0.05)。 结论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房水及玻璃体VEGF含量明显增高,VEGF可能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发展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313-316)  相似文献   

7.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和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由免疫抑制剂和抗增生剂组成的药物缓释系统,在抑制动物及人类早期PVR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对于已经形成的增生膜,相关药物研究的报道并不多见。针对PVR增生膜中细胞外基质(ECM)组成特点,我们选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作为增生膜降解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为其激活剂,观察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对PVR的治疗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于靖  王方 《眼科研究》2009,27(8):641-644
目的验证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是否可以作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血清分子标志物。方法收集PVRA、B、C、D级玻璃体(n=8)及术前术后6个月血清样本(n=20),PVRC级以上为严重PVR。正常供体眼玻璃体样本(n=8)和健康体检者血清(n=20)作为正常对照,对玻璃体和相应的血清样本分别进行IGFBP-6的免疫印迹分析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环扎术后未愈者(n=8)和硅油眼(n=8)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ELISA分析。在临床研究中的个体使用方面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参与试验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22例PVR患者(总体24例)玻璃体和血清中可检测到IGFBP-6,而供体眼玻璃体和正常人的血清中未测到。PVRC级、D级中IGFBP-6条带明显强于PVRB级。ELISA结果显示严重PVR患者玻璃体和血清中IGFBP-6质量浓度明显高于轻度PVR(F=3.34,P=0.04)。PVR患者术后6个月血清中IGFBP-6由(185.3±34.9)pg/mL明显下降至(65.4±31.8)pg/mL(t=11.10,P=0.015),与玻璃体术后硅油眼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中的质量浓度接近(t=0.08,P=0.989;t=1.59,P=0.131),但明显低于环扎术后未愈组(t=3.16,P=0.009)。结论IGFBP-6是PVR患者玻璃体和血清的特异蛋白质,与PVR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相关,可作为PVR血清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王雪  高军  颜华 《眼科研究》2011,29(5):464-467
背景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包括所有眼内过度增生性病变,许多细胞因子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参与多种缺血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但是否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发病中起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检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玻璃体中HIF-1α的质量浓度,探讨HIF-1α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在常规玻璃体切割术中收集玻璃体标本,实验组共69例71眼,其中包括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37例39眼,PVR患者32例32眼;病例对照组16例16眼,其中包括黄斑裂孔(MH)14例14眼,黄斑前膜(ERM)2例2眼;正常对照组8例8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受检眼玻璃体中HIF-1α的质量浓度。结果实验组、病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玻璃体中HIF-1α质量浓度分别为(294.08±2.97)、(260.41±8.29)、(16.38±3.56)mg/L,3组玻璃体中HIF-1α质量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8.77,P=0.00),其中实验组玻璃体中HIF-1α质量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及病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5,P=0.00;t=2.70,P=0.00),病例对照组玻璃体中HIF-1α质量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1,P=0.00),PVR患者玻璃体中HIF-1α质量浓度与眼病史之间关联性较弱。结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玻璃体中HIF-1α质量浓度增高,但与眼病史关联性较弱,HIF-1α可能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与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导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和复发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了,本文从免疫学发病机制的角度,对与PVR有关的细胞因子及其可能作用机理加一综述,从而为PVR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IL-1β和TNF-α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兵  惠延年 《眼科研究》2002,20(1):9-11
目的:观察白介素1β(IL-1β)和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生长的影响,了解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中炎前因子的调控机制。方法;通过MTT比色实验和^3H-TdR掺入实验,检测IL-1β和/或TNF-α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IL-1β和/或TNF-α(0.02-20ng/ml0可促进培养的RPE增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DNA合成也明显增加。结论:炎前因子IL-1β和/或TNF-α可能促进PVR中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2.
细胞因子及苏拉明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研究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白介素-1β(IL-1β)作用下苏拉明(suramin)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15,150,250mg/L)苏拉明分别加入用PDGF 10μg/L或IL-1 10μg/L培养的RPE细胞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d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tetrazolium,MTT)比色法,细胞分裂指数计数和核仁组成区嗜银染色(AgNORs)检测在细胞因子作用下不同浓度苏拉明对RPE增殖活力的影响。结果:含有PDGF 10μg/L或IL-1β10μg/L的培养液显著刺激RPE的增殖,苏拉明明显抑制了这两种细胞因子条件下RPE的增殖,在150mg/L时的抑制率分别为26%$H18%,对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影响。结论:苏拉明对PDGF或IL-1β刺激的RPE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该作用为非毒性作用。进一步证明苏拉明对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中相关细胞因子的拮抗作用,为临床防治PVR提供了新的用药思路。  相似文献   

13.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它是一种由多种细胞成分、玻璃体、细胞外基质以及大量自分泌或旁分泌的细胞因子的混合作用构成的复杂病理反应.胶质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衍生细胞、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和巨噬细胞被认为在PVR产生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较之PVR中固定成分和细胞组分,细胞因子如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其受体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也不容忽视.PVR相关的细胞生物学和细胞因子机制仍需进一步阐明.在PVR形成之前进行临床干预将是防治本病的研究方向.5-氟尿嘧啶、低分子量肝素、柔红霉素、13顺式维甲酸等对PVR预防和治疗的临床有效性试验研究结果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4.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细胞因子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因子与PVR形成密切相关。HGF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作用于RPE和神经胶质细胞,导致RPE活化和胶质细胞迁移;通过活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促使神经胶质细胞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DGF-AA通过与含有口亚基PDGFR作用促进PVR形成,但表达PDGFβ受体的细胞不能诱导PVR发生。肌样成纤维细胞聚集是PVR中导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重要因素,其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依赖于TGF-β2RⅡ及TGF-β1在增生膜中的表达。IL-6是PVR形成的危险因素,是视网膜脱离术后PVR复发的重要预测指标。TNF-α可与RPE表面TNF受体作用并通过MAPK通路诱导RPE细胞高表达α1与α5型整合素,进而促进RPE在PDGF介导下的细胞转移。MCP-1可能在PVR早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视网膜前膜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视网膜前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探讨MMPs在PVR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经扁平部玻璃体切割术(PPV)和膜剥离术取得PVRC3-D3级视网膜前膜21例,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MMP-2和MMP-9在PVR视网膜前膜的表达,同时进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和巨噬细胞染色。结果 21例PVR视网膜前膜MMP-2阳性染色15例,MMP-9阳性8例,RPE细胞表达18例,巨噬细胞表达9例。结论 PVR视网膜前膜有MMP-2和MMP-9表达,可能主要由RPE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对PVR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地塞米松缓释微粒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含地塞米松(DEX)的缓释微粒治疗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临床疗效。方法:9例(9只眼)视网膜脱离伴PVR患者进行常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并在玻璃体腔内植入1粒DEX微粒(含地塞米松1mg),观察术后反应及视力、PVR发展、DEX的位置及形状变化等。结果:术后炎症反应轻,7只眼视网膜复位,3只眼后极部视网膜前有增生;2只眼视网膜局限性脱离,最终3只眼玻璃腔内硅油填充。随访视力有8只眼较术前提高(P=0.015)。DEX未见对视网膜有不良影响,仅在随着处有少量色素吸附,4-6月后吸收。结论:DEX抑制PVR术后炎症反应及较远期作用是安全、有效的;对手术未完全清除的视网膜前增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和比较不同类型结核性葡萄膜炎(TBU)患者的眼内细胞因子含量。 设计 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2018年8月至2022年5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诊断为TBU的患者26例(26眼),其中,结核性匍行样脉络膜炎(TBSLC)6例,结核性后部葡萄膜炎及全葡萄膜炎(TPU-TBP)8例及结核性视网膜血管炎(TRV)12例。对照组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7例(27眼)。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1 mL注射器针头吸取前房水50~100 μl。用流式细胞微球捕获芯片技术检测细胞因子(VEGF、IL-6、IL-8、IL-10、bFGF及VCAM-1)的含量。比较TBU与对照组及三种类型的TBU组间细胞因子含量差异,并比较不同玻璃体混浊程度、TRV血管炎不同程度者的细胞因子含量,并进行细胞因子含量与发病持续时间的简单线性回归分析。主要指标 房水中VEGF、IL-6、IL-8、IL-10、bFGF及VCAM-1的含量。结果TBU组房水中细胞因子IL-6、IL-8、IL-10、bFGF和VCAM-1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VEGF的表达水平在TBU组与对照组中无统计学差异, TPU-TBP组的VEGF、IL-6、IL-8 和VCAM-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TBSLC组(P均<0.05),TRV组的VE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TBSLC组(P=0.02),而TPU-TBP与TRV组中各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VEGF、IL-6、IL-8、IL-10与VCAM-1的表达水平在严重玻璃体混浊患眼显著升高(P<0.05),而不同严重程度的TRV患眼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bFGF, IL-6, IL-8和IL-10的表达水平与发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P<0.05)。 结论 TBU的不同亚型(TBSLC、TPU-TBP和TRV)中的细胞因子含量存在差异,表明其存在不同的炎症机制。玻璃体混浊程度及TBU的发病持续时间从侧面反映了TBU的炎症程度。(眼科,2023,32: 135-14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缓释系统(DexDDS)和维甲酸缓释系统(RADDS)预防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0只兔随机分为7组,A~E组建立PVR模型,A、B组为对照组,C、D、E组分别植入DexDDS、RADDS、DexDDS+RADDS,观察术眼前后段变化;F、G组植入DexDDS或RADDS,观察药物的毒性作用;检测各组玻璃体中Dex和RA的质量浓度变化。结果 A、B组术眼术后前后段反应重,E组反应最轻,C、D组为中度反应。F、G组未见毒性作用;DexDDS在植入后1周即达到较高质量浓度并持续到6周,而RADDS在植入后6周质量浓度达到高峰并持续到8周。结论 DexDDS和RADDS玻璃体腔内植入安全,联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抑制PVR。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视网脱离中病变严重、常规治疗很困难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D3级伴严重前部玻璃体增殖患者的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t994年7月~1995年12月我中心用巩膜冷凝、环扎、硅胶外加压,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前膜分离、切除,视网膜松解性切开、切除,过氟化碳液体注入,眼内外排液及硅油眼内填充等方法综合治疗PVR-D3级伴严重前部PVR患者14例14只眼的临床及随访结果。 结果:14只眼中,10只眼视网膜完全复位,3只眼次全复位,1只眼失败。术后视力除未成功者外,其余均有所提高,视力达0.02或以上者9只眼。 结论:运用各种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技术,辅以过氟化碳液体及硅油眼内填充等全面积极地治疗,可使部分严重、复杂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得以治愈,恢复有用视力。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7,13:179-180)  相似文献   

20.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明菲  颜华 《眼科研究》2010,28(4):381-384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常由于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穿孔伤或眼内手术造成血-视网膜屏障受损,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进入玻璃体,继而引起RPE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在玻璃体内增生,形成以细胞为主的纤维膜。临床上治疗和预防PVR以手术为主,但效果不佳。近来有许多药物治疗PVR的研究报道,就PVR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