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脑脊液基因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检测脑脊液(CSF)中单纯疱疹病毒(HSV)特异性DNA,观察其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36例临床确诊病毒性脑炎用PCR扩增检测脑脊液、血液HSV,并行病毒分型。同时与38例非脑炎组对照。结果:病毒性脑炎组36例脑脊液中,HSV-DNA阳性19例(19/36,52.78%),血液HSV-DNA阳性13例(13/36,36.11%),低于脑脊液阳性率。结论:本检测为临床提供了一个早期、快速诊断、HSE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USA)方法,对27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进行HSV—DNA和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结果:脑脊液检查HSV—DNA阳性或HSV—IgM阳性者诊断为单纯疱疹病毒脑炎12例,占44%。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儿予以静脉滴注阿昔洛韦,连续用药1周,结果治愈7例,好转3例,自动出院及死亡各1例。结论:PCR技术与特异性IgM抗体检测两种方法相结合有助于提供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的实验室依据,而阿昔洛韦的使用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环鸟苷对脑脊液(CSF)中单纯疱疹病毒(HSV-1)DNA的影响。方法:应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8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患者系列CSF中HSV-1,并将我环鸟苷治疗前后的HSV-1DNA量作比较分析。结果:无环鸟苷治疗后的CSF中,HSV-1DNA量较治疗前减低,结论:无环鸟苷可使CSF中HSV-1DNA量减低,CSF中HSV-1DNA定量检测可作为判断无环鸟苷疗效及给药与否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药双黄连对单纯疱疹病毒的抑毒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中药双黄连注射液对人胚脑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脑炎模型的抑毒作用。方法采用人胚脑神经细胞制备HSV—Ⅰ型脑炎模型,用双黄连进行抑毒实验。检测培养液中的HSV-1的DAN拷贝数和肌酸激酶定量,作为抑毒指标。结果双黄连组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脑炎模型的病变有明显抑制作用,HSV-1 DNA拷贝数反肌酸激酶定量明显降低。结论双黄连可通过减少病毒DNA的复制,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脑炎模型的病变起到抑制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逆转录PCR结合荧光探针对体外RNA扩增和检测技术即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测定脑脊液中柯萨奇病毒(CBV)的数量,诊断柯萨奇病毒性脑炎。方法:采用CBV FQ-PCR诊断试剂盒,以一种完全闭管式的PCR和荧光探针杂交技术相结合所产生的实时检测定量PCR法,检测了113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标本。结果:46例脑脊液FQ-PCR CBV阳性患者中,CBV拷贝数与临床病情轻重呈正相关,在病程早期CBV阳性率较高。结论:FQ-PCR法可用于柯萨奇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对指导治疗和疗效观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肠道病毒和EV71所致脑炎的发病情况及荧光定量PCR诊断病毒性脑炎的意义.方法 收集银川市118例临床诊断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和血清,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病毒和EV71阳性率及病毒拷贝数,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性检测血清EV71病毒IgM抗体.结果 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病毒阳性病例42例,检测阳性率为35.6%;EV71阳性病例22例,检测阳性率为18.6%,占EV阳性病例的52.3%;ELISA定性检测EV71病毒IgM抗体,阳性病例30例,检测阳性率25.4%,肠道病毒和EV71病毒性脑炎患者6岁以内幼儿明显多见于其他年龄组.结论 肠道病毒是本地区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者最常见的病原体,EV71可能是本地区肠道病毒性脑炎中最多见的一种,肠道病毒和EV71感染所致脑炎都以6以内幼儿为主;荧光定量PCR对EV71检测特异性高于ELISA.  相似文献   

7.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慢性宫颈炎病人的子宫颈分泌物拭子标本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单纯疱疹病毒(HSV)、巨细胞病毒(CMV)的DNA检测,对阳性病人采用干扰素阴道灌注治疗,临床观察总有效率达89%。选择其中10例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有7例细胞超微结构明显恢复正常,其余3例也有一定疗效,提示干扰素治疗病毒性宫颈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病原学诊断在单纯疱疹脑炎早期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9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CSF)中的单纯疱疹病毒HSV—Ⅰ和HSV-Ⅱ型IgM、IgG抗体;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SF中HSV—DNA。结果:有14例确诊为单纯疱疹脑炎(HSE),15例为非单纯疱疹脑炎(NHSSE)。在HSE的临床表现中,意识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NHSSE;实验室脑脊液常规检测,HSE多见红细胞、脑电图及CT检查,额与颞部位有特征性改变。结论:HSF的病原学诊断对于早期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岩 《中外医疗》2014,(8):177+179-177,17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HBVDNA定量与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血清HBV—DNA含量,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结果大三阳组HBV—DNA阳性率及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患者中,HBV—DNA阳性率为100%,与HBeAg阴性组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准确了解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病毒复制情况,采用FQ—PCR和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在乙型肝炎的诊断、病情判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方面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实时FQ-PCR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型肝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对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HBV—M)检测对乙型肝炎实验室诊断的敏感性。方法:采用两种方法分别对800例本院传染科住院及门诊可疑病人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用FQ—PCR检测800例。HBV—DNA阳性例数602,阳性率87.81%,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800例,HBV—M的阳性例数477,阳性率59.63%,通过χ^2检检,χ^2=2.98,P〈0.05。结论:在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中,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更优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HBV—M。  相似文献   

11.
人巨细胞病毒的PCR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寻找早期快速检测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敏感方法。②方法 用HCMV即刻早期(IE)基因和晚期(LA)基因的7对待异性引物分别进行普通聚合酶链的反应(PCR),套式PCR(nPCR)和双重PCR,检测血清中的HCMV DNA,比较不同引物及不同PCR方法的灵敏度。③结果 同一基因的不同引物扩增HCMV DNA灵敏度差别无显著意义;LA基因的引物扩增灵敏度高于IE基因的引物;3种方法中以nPCR灵敏度最高,其次为双重PCR,普通PCR最低。④结论 用L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nPCR是早期快速检测HCMV感染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hESM-1)表达载体的构建、体外表达及表达产物的初步纯化.方法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提取总RNA,用反转录-PCR扩增出hESM-1的cDNA.插人质粒pET-28b中构建成表达载体,转化人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电洗脱的方法初步纯化.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和DNA序列测定证明所构建质粒为含hESM-1的重组质粒,经SDS-PAGE分析证实获得产物为分子量23 808 u的融合蛋白,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4%.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hESM-1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与酶联定量PCR(ELQ-PCR)技术在检测HBV感染血清HBV-DNA载量的灵敏度,精确性.为乙型肝炎临床抗病毒治疗和评价药物疗效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应用RQ-PCR方法检测212例(4组)HBV感染者血清,ELQ-PCR方法检测228例(4组)HBV感染者血清.结果:RQ-PCR和ELQ-PCR方法检测HBV-DNA,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HBsAg,HBeAg,HBcAb-IgG( )组100%和82.61%;HBsAg,HBeAb,HBcAb-IgG( )组90.63%和73.21%;HBsAg,HBcIgG,HBcAb-IgM( )组80.00%和57.58%;HBsAg,HB-cAb-IgG( )组70.15%和51.43%.HBV-DNA载量的阳性检出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Q-CPR方法检测HBV-DNA载量在实时监测,节时快速,高灵敏,高精确度等方面都更优于ELQ-PCR.  相似文献   

15.
用PCR方法对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重链基因进行扩增。发现急、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慢粒急淋变的Ig重链基因重排出现异常。有的患者出现两种基因扩增产物。即使在骨髓抑制期和完全缓解期白血病细胞少于4%时,也可以检出异常重排的Ig重链基因。本研究对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聚合酶链反应(PCR)直接检测无菌性体液中真菌结果可靠性。方法:采用真菌通用引物,通过PCR对96份临床无菌性体液扩增菌DNA,同时对这些标本进行细菌、真菌培养。结果:PCR诊断无菌性体液真菌感染与培养法完全一致,培养出细菌的标本PCR检测真菌PCR检测真菌DNA均阴性。结论:PCR直接检测无菌性体液中真菌敏感、特异、快速、准确,但不能代替培养法。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症与肺炎衣原体感染——91例尸检结果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调查国内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的状况。方法:尸检取主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与非硬化病灶组织,应用套式PCR技术检测血管组织中的肺炎衣原体特异性基因扩增产物。结果:病理证实伴动脉粥样硬化症的88例尸检主动脉组织中,34例检出肺炎衣原特异性基因扩增产物,阳性率达38.6%;DNA序列分析表明,基因扩增产物与肺炎衣原体标准菌株基因序列完全一致。结论:我国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主动脉血管组织中存在肺炎衣原体感染,感染率与国外报道相近,其临床意义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Theenteroviruses(EV)areamongthemostcommonandimportantviralpathogensofhumansll'2].Atleast70serotypeswhichinfecthumanshavebeenidentified,includingthepolioviruses(PV),coxsackievirusesgroupAandB(CVAandCVB),andechoviruses(EchoV).Sinceitsinceptionmorethan40yearsago,EVisolationincellculturehasbeenthemainstayofenteroviraldiagnosis.ReportedmeanisolationtimeforEVfromcerebrospinalfluid(CSF)rangedfrom3.7to8.2days.However,asmanyas25%to35%oftheEVserotypes,particularlytheCVAgroup,donotgrowincellcu…  相似文献   

19.
乙肝病毒DNA与血清免疫标志物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BVDNA与乙肝五项免疫标志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型乙肝病人HBVDNA检出率。方法血清HBVDNA采用PCR法,乙肝五项免疫标志物采用ELISA法。结果HBsAHg、HBsAHg、抗HBc阳性者HBVDNA阳性率80.3%;HBsAg、抗HBc、抗HBe阳性者HBVDNA阳性率31.6%;抗HBs、抗HBc、抗HBe阳性者HBVDNA阳性率20%。慢性乙肝HBVDNA检出率明显高于急性乙肝及乙肝病毒携带者。结论HBVDNA较乙肝五项免疫标志物更准确,更灵敏的反映血中HBV复制情况。肝脏病变越重,HBVDNA检出率越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与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PCR)在白血病融合基因BCR/ABL、PML/RARa及AML1/ETO检测中结果。方法 分别应用RT-PCR与nPCR对289例急慢性白血病初诊和完全缓解的患者BCR/ABL、PML/RARa及AML1/ETO融合基因进行检测,结合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及临床转归予以分析。结果 46例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中,RT-PCR法与nPCR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5.7%和93.5%(P=0.997);69例完全缓解CML患者中,RT-PCR法与nPCR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8.4%和58.1%(P<0.005)。32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中,RT-PCR法与nPCR法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3.8%和90.6%(P=0.996);114例完全缓解APL患者中,RT-PCR法与nPCR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2.3%和7.0%(P<0.025)。12例初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ANLL-M2)患者中,RT-PCR法与nPCR法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率分别为50.0%和50.0%(P=1.0);16例完全缓解ANLL-M2患者中,RT-PCR法与nPCR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0.0%和12.5%(P<0.05)。结论 RT-PCR较nPCR更为敏感而准确,应用RT-PCR可以提高微小残留病的检出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