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间歇低氧诱发大鼠高血压发病过程中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动态变化,探讨慢性间歇低氧诱发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间歇低氧组(IH组)、实验对照组(SC组)和空白对照组(UC组);IH组大鼠循环给予氮气和压缩空气(每一循环60s,使舱内最低氧浓度达4%~6%,然后恢复至21%,8h/d),SC组大鼠循环给予压缩空气,UC组大鼠不予任何处理。观察第8、22、43天时各组大鼠血压、血浆NO水平和NOS活性以及不同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的表达。结果:第43天时IH组大鼠平均动脉压(MAP)较实验前升高约8mmHg[(1mmHg=0.133kPa)(P<0.01)],而两对照组大鼠MAP无显著变化。IH组大鼠血浆NO水平和NOS活性随间歇低氧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NO水平从第22天[(31.9±9.3)μmol/L]开始显著低于SC[(49.4±10.3)μmol/L]和UC组[(47.8±11.5)μmol/L](P均<0.01),NOS活性也从第22天[(18.1±4.5)U/ml]开始显著低于SC[(22.5±4.0)U/ml](P<0.05)和UC组[(25.6±4.0)U/ml](P<0.01),并且血浆NO水平和NOS活性与MAP均呈负相关(r=-0.566,P<0.01和r=-0.454,P<0.05);其主动脉、心脏和肾皮质eNOSmRNA的表达在第43天时均显著低于两对照组水平(均P<0.05)。SC组与UC组大鼠比较,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间歇低氧可引起eNOS表达下降和NOS活性降低,使NO合成释放减少,可能是慢性间歇低氧诱发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肾上腺髓质素对低氧大鼠肺动脉压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质素 (ADM)对肺循环的影响及低氧大鼠肺组织和血浆ADM浓度的变化。方法 将 5 0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 (10只 )和低氧组 (40只 ) ,低氧组大鼠采用常压低氧处理 3周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 ;以微导管法检测大鼠平均肺动脉压 (mPAP) ,采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大鼠肺小动脉壁增厚情况 ;以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肺组织及血浆ADM浓度 ;另将 30只低氧组大鼠分为 3个小组 (每组 10只 ) ,分别给予剂量为 0 5nmol/kg、1 0nmol/kg和 2 0nmol/kg的ADM静脉注射 ,观察其对大鼠肺动脉压和股动脉压的作用。结果 低氧组大鼠mPAP(30± 4 )mmHg (1mmHg =0 133kPa) ,与对照组 [(16± 3)mmHg]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图像分析表明 ,低氧大鼠存在明显的肺小动脉壁增厚 ;低氧组大鼠血浆ADM浓度 [(2 88± 2 4 )pg/ml]与对照组 [(16 8± 2 5 )pg/ml]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低氧组大鼠肺组织匀浆ADM浓度 [(2 319± 2 38)pg/g]与对照组 [(115 3± 12 7)pg/g]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两者均与大鼠mPAP呈正相关 (r分别 =0 5 6 7、0 6 12 ,P均 <0 0 1) ;低氧组大鼠经静脉注射ADM后 ,其肺动脉压出现显著降低 (P <0 0 1) ,维持时间为 5~ 15min ,同时其体动脉压亦有所下降 ,其效应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的影响。方法:雄性SHR16只,随机分为两组,即安静对照组(8只)和运动组(8只),另正常雄性Wistar大鼠(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SHR运动组进行8周游泳运动训练。8周后,分别测定3组鼠血浆UⅡ、前列腺素Ⅱ(PGI2)含量。结果:SHR游泳组大鼠血浆UⅡ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增加[(1.17±0.17)ng/ml∶(1.09±9.77)ng/ml,P0.05],SHR游泳组血压较SHR对照组显著下降[(157.6±7.06)mmHg∶(185.9±6.64)mmHg,P0.01],血浆PGI2含量较SHR对照组患者增加[(183.25±43.46)pg/ml∶(135.43±22.13)pg/ml,P0.01]。结论:适度运动能提高SHR血浆VⅡ、PGI含量,从而使舒血管物质增多,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氧化应激水平在慢性间歇低氧(CIH)大鼠肺组织中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慢性间歇低氧相关性肺损伤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72只雄性wistar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UC组)、实验对照组(SC组)、5%间歇低氧组(CIH组),每组再分为1、2、3、4周4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UC组不予任何处理,CIH组循环暴露于氮气和压缩空气中,SC组循环给予压缩空气.观察各亚组大鼠肺组织HE病理变化,检测肺组织MDA含量、SOD活性、AngⅡ蛋白、AngⅡmRNA表达水平.结果 肺组织病理检查可见CIH组肺泡间隔增厚,部分肺泡萎缩不张,肺泡上皮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且随时间延长病理损伤逐渐加重,NC组及SC组未见明显病理损害;与UC组及SC组比较,CIH组大鼠肺组织AngⅡ蛋白表达量及AngⅡmRNA水平于各个时间点均逐渐增加(21.3±1.7、26.5 ±1.3、34.6±2.2、36.3±0.9,均P<0.05),MDA含量在1、2、3、4周逐渐增高[(2.3±0.7)、(2.9±0.4)、(3.7±0.7)、(5.2 ±0.1)nmol/mg],于4周达到高峰,而SOD活性于各个时间点均逐渐下降(均P<0.05);并且CIH组肺组织AngⅡ蛋白、AngⅡmRNA水平与MDA含量均呈正相关(r=0.751,0.782,P<0.01),而AngⅡ蛋白、AngⅡmRNA含量与SOD活性均呈负相关(r=-0.743,-0.904,P<0.01).结论 慢性间歇低氧可激活氧化应激和AngⅡ,二者互为因果,可能是慢性间歇低氧肺损伤的重要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5.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活性物质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 (Urotensin -Ⅱ ,UⅡ )变化与其他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 ,阐明血管活性物质的可能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2 0 0 1- 0 8~ 2 0 0 2 - 0 5第一军医大学 (现南方医科大学 )珠江医院心内科对 5 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分别检测血浆UⅡ、肾上腺髓质前体N端 2 0肽 (PAMP)以及心房肽 (ANP)血浆含量 ,同时选 2 0名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进行心功能检查。结果 CHF组治疗前血浆U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1 4 8± 1 0 5 )与 (4 2 8± 1 2 1)pg·mL-1,P <0 0 5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 [(2 11± 1 4 8)与 (1 4 8± 1 0 5 )pg·mL-1,P <0 0 5 ],血浆UⅡ含量降低与CHF的程度平行。治疗前血浆PAMP、ANP含量CHF组较对照组升高 [(30 6 1± 5 80 )与 (2 1 0 1± 6 5 9)pg·mL-1,P <0 0 5 ]及 [(319 88± 30 2 1)与(41 82± 6 0 9)pg·mL-1,P <0 0 5 ];治疗后血浆PAMP、ANP含量分别比治疗前下降 [(2 5 5 7± 5 0 6 )与 (30 6 1±5 80 )pg·mL-1,P <0 0 5 ]及 [(2 2 8 5 2± 2 2 0 1)与 (319 88± 30 2 1)pg·mL-1,P <0 0 5 ],但均未恢复到对照组及治疗前水平。结论 心力衰竭过程中 ,血浆UⅡ、PAMP、ANP含量均发生相应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奥美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外源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引发的中枢性升压反应的影响以及与延髓腹外侧头端区(RVLM)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的关系.方法 实验大鼠分为SHR对照组(n=20,正常饮水)、奥美沙坦组(n=20,给予奥美沙坦30 mg·kg-1·d-1)和WKY组(n=20,WKY大鼠,正常饮水).4 w后,三组大鼠腹腔麻醉,开颅定位RVLM后,股动静脉插管,观察注射AngⅡ前后血压和心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各组RVLM内AT1受体mRNA和蛋白的水平,并进行光密度测定.结果 饲养中奥美沙坦组鼠尾血压能够达标.RVLM微量注射AngⅡ后三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MAP)不同程度升高,奥美沙坦组MAP升高幅度明显低于SHR组[(26.3±0.75)vs(47.2±1.41)mmHg,P<0.01],但仍高于WKY组[(21.5±0.72)mmHg,P<0.05].三组大鼠心率(HR)均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奥美沙坦组RVLM内AT1受体mRNA平均光密度明显低于SHR组[(0.94±0.41) vs (2.41±0.37),P<0.01],但高于WKY组(0.81±0.22,P<0.05).奥美沙坦组RVLM内AT1受体蛋白平均光密度明显低于SHR组[(0.51±0.09) vs (0.93±0.07),P<0.01)],但高于WKY组(0.43±0.03,P<0.05).结论 长期口服奥美沙坦能够通过降低RVLM组织中AT1受体水平,显著减弱SHR RVLM区微量注射AngⅡ引起的升压反应.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斑块形态与CD40配体及妊娠相关蛋白酶-A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检测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Ⅱ型斑块的冠心病患者血浆中CD4 0配体 (CD4 0L)和妊娠相关蛋白酶 A(PAPP A)水平 ,从临床角度探讨斑块破裂的原因。方法 对 6 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形态进行分型。根据斑块形态 ,患者分为 4组 :Ⅰ型病变组 (表面光滑 ,n =1 9) ,Ⅱ型病变组 (表面不规则 ,n =33) ,Ⅲ型病变组 (长段表面不规则 ,n =1 6 ) ,另 2 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检测血浆CD4 0L、PAPP A、心肌肌酸激酶 (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结果 Ⅱ型病变组血浆CD4 0L水平 [(3 2 1± 2 0 8)mg/L]显著高于Ⅰ型病变组[(1 0 3± 0 98)mg/L ,P <0 0 1 ]、Ⅲ型病变组 [(1 2 3± 0 88)mg/L ,P <0 0 5 ]和对照组 [(1 0 1± 0 94 )mg/L ,P <0 0 1 ]。Ⅱ型病变组血浆PAPP A[(1 6 8± 7 2 )mU/L]显著高于Ⅰ型病变组 [(7 3± 4 1 )mU/L ,P <0 0 1 ]、Ⅲ型病变组 [(8 9± 4 9)mU/L ,P <0 0 5 ]和对照组 [(7 1± 4 4)mU/L ,P <0 0 1 ]。Ⅱ型病变组血浆CD4 0L与PAPP A呈显著正相关 (r =0 44 6 ,P <0 0 1 )。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斑块破裂的冠心病患者血浆CD4 0L、PAPP A水平明显升高 ,且CD4 0L与PAPP A呈正相关。提示CD4 0L可能通过上调PAPP A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程度慢性间歇低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作用下大鼠血压与交感神经活性水平动态变化,探讨CIH对血压及交感神经活性的影响及血压与交感神经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并明确CIH诱发高血压发病的机制.方法 168只雄性6周龄Wistar大鼠,体重160 ~ 1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暴露组(UD)、重度间歇低氧组(IH1)、中度间歇低氧组(IH2)、轻度间歇低氧组(IH3)、持续低氧组(CH)及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程度和频率的低氧环境.UD组8只大鼠于实验前处死,其余各实验组每组32只大鼠,分别于2、4、6、8周时随机抽取8只处死,留取静脉血抗凝离心后- 80℃保存血浆,并于实验前、实验结束后分别测定动脉收缩压,实验结束后测定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结果 各组大鼠实验前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8,P>0.05),随着实验时间延长,各间歇低氧组大鼠收缩压逐渐升高,4周开始明显高于UD组、对照组及CH组(均P<0.05)且血压水平与低氧程度正相关(F =9.844,P<0.01),IH1组明显高于IH3组(P<0.05),而对照组和CH组无明显改变.各间歇低氧组大鼠血浆NE随实验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8周时明显高于UD组、SC组及CH组(均P<0.05或P<0.01),且NE水平与低氧程度正相关(F=11.537,P<0.01),IH1组明显高于IH3组(P<0.05),SC组和CH组大鼠血浆NE变化不显著.大鼠血浆NE与血压呈显著正相关(r=0.538,P<0.01).结论 CIH作用可以引起大鼠血压增高和交感活性增强且存在明显的低氧程度依赖性和时间过程规律性,推测CIH引起大鼠血压增高可能与交感活性增强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Toll样受体(TLR)2和4的表达与性别及雌二醇、睾酮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研究人群分为冠心病组(122例,男70例,女52例)和正常对照组(55例,男29例,女26例),各组再根据性别分为男、女亚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外周动脉血单个核细胞TLR2和TLR4mRNA的表达;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E2及T的水平。结果:冠心病组男性及女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和TLR4mRNA的表达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男性和女性[男性:TLR2mRNA:(0.006 0±0.001 8)︰(0.005 2±0.001 8);TLR4mRNA:(0.006 9±0.002 1)︰(0.005 3±0.001 5);均P0.05。女性:TLR2mRNA:(0.005 4±0.001 9)︰(0.004 5±0.001 8),TLR4mRNA:(0.005 7±0.001 7)︰(0.004 8±0.001 9);均P0.05]。冠心病组男性患者睾酮水平低于对照组男性[(5.45±1.75)ng·ml-1︰(6.65±1.93)ng·ml-1;P0.05],冠心病组女性患者血浆雌二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女性[(27.27±5.88)pg·ml-1︰(30.21±6.36)pg·ml-1;P0.05]。冠心病男性患者TLR2和TLR4mRNA均与血浆睾酮水平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12和-0.583,均P0.05),冠心病女性患者TLR2和TLR4mRNA均与血浆雌二醇水平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46和-0.662,均P0.05)。结论:老年男性睾酮水平降低及绝经后女性雌激素降低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机制可能与TLR2及TLR4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模拟慢性间歇低氧对大鼠左心室心肌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睡眠期间反复短暂缺氧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患者的主要发病特点。我们模拟OSAHS患者的低氧特点 ,观察慢性间歇低氧对大鼠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30只 (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所提供 ) ,体重 2 5 0~ 30 0g ,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分为间歇低氧组 (IH组 )、实验对照组 (SC组 )和空白对照组(UC组 ) ,每组 10只。将IH组和SC组的大鼠分别置于 2个相同的有机玻璃舱内 ,每天 8h ,共 6周。IH组的舱内循环充入氮气和压缩空气 ,每一循环 6 0s,即 30s充入氮气 ,随之 30s充入压缩空气 ,并调节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 (peripheralarterialocclusivedisease ,PAOD)患者血管内皮活性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检测 3 3例确诊老年PAOD患者血浆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血栓素B2(TXB2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 PGF1α)、P选择素 (PS)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 6种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水平 ,并分别与 40例健康老人及 3 0例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非PAOD患者相比较。  结果  老年PAOD组的NO[(2 8 88± 8 54) μmol·L- 1]和 6 K PGF1α[(83 47± 13 67)ng·L- 1]水平显著低于健康老年组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组 ,而ET[(95 0 9± 49 18)ng·L- 1]和TXB2 [(664 4± 3 3 1 8)ng·L- 1]、PS[(14 0 6± 2 18) μg·L- 1]及vWF[(10 4 42± 3 1 4) % ]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组。 结论 老年PAOD患者内皮功能失调 ;积极的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是内科治疗PAOD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观察香烟烟雾暴露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大鼠Th1/Th2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GATA-3表达的变化.探讨吸烟加重哮喘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烟雾暴露组、哮喘组、哮喘+烟雾暴露组;建立慢性哮喘大鼠模型和哮喘大鼠香烟烟雾暴露模型,普通病理观察气道壁厚度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和肺组织γ干扰素(INF-γ)和白介素4(IL-4)含量;免疫印迹检测肺组织GATA-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①哮喘+烟雾暴露组气道壁厚度[(18.34±0.87)μm 2/μm]较哮喘组[(15.72±0.82)μm 2/μm]和对照组[(8.52±0.58)μm 2/μm]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②哮喘+烟雾暴露组血浆和肺组织IL-4含量[(34.07±6.11)ng/L]、[(1.41±0.31)ng/L]较哮喘组[(22.57±4.32)ng/L]、[(0.80±0.14)ng/L]和对照组[(11.38±2.90)ng/L]、[(0.27±0.08)ng/L]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哮喘+烟雾暴露组血浆INF-γ含量[(9.53±3.28)ng/L]较哮喘组[(58.83±19.57)ng/L]和对照组[(150.87±55.54)ng/L]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肺组织INF-γ含量[(0.48±0.10)ng/L]较哮喘组[(0.58±0.23)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哮喘+烟雾暴露组GATA-3蛋白表达(1.29±0.08)较哮喘组(0.87±0.04)和对照组(0.45±0.06)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香烟烟雾暴露可以通过上调转录因子GATA-3蛋白表达,进而调控Th1/Th2偏移,在哮喘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为吸烟加重哮喘的免疫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氯化业锡(SnCl_2)对糖尿病自发性高血压大鼠(DSHR)血压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4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分4组,分别为SHR组、DSHR组、SHR+SnCl_2组以及DSHR+SnCl_2组。SHR共20只,其中10只为SHR+SnCl_2组。通过注射链佐霉素(STz)制造DSHR模型共20只,其中10只为DSHR+SnCl_2组。分别测量各组大鼠尾动脉血压,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股动脉血红素氧合酶(HO)-1、HO-2、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量,测定HO活性,血浆脂联素水平,股动脉血管内皮反应性,股动脉超氧阴离子(O_2~-)、3硝基酪氨酸(3-NT)水平以及循环系统内皮细胞计数(CEC)。结果 DSHR组血压水平[收缩压(152.1±9.4)mm Hg比(127.0±6.6)mm Hg,P0.05]、氧化应激水平[O_2~-水平(9.33±2.58)×10~4次·min~(-1)·mg~(-)蛋白比(4.13±1.87)×10~4次·min~(-1)·mg~(-1)蛋白,P0.05]、CEC水平[(45±4)个/ml比(30±4)个/ml,P0.05]显著高于SHR组,而血浆脂联素水平[(5.3±1.2)g/L比(10.5±1.1)g/L,P0.05]及股动脉血管内皮反应性显著低于SHR组。SnCl_2显著上调HO-1及Bcl-2表达,增强HO活性[(0.402±0.21)nmol胆红素·mg~(-1)·h~(-1)比(0.12±0.02)nmol胆红素·mg~(-1)·h~(-1),P0.05]、脂联素水平[(20.5±3.0)g/L比(5.3±1.2)g/L,P0.05]及股动脉血管内皮反应性,降低氧化应激[O_2~-水平(5.33±2.14)×10~4次·min~(-1)·mg~(-1)蛋白比(9.33±2.58)×10~4次·min~(-1)·mg~(-1)蛋白,P0.05]及CEC水平[(15±5)个/ml比(45±4)个/ml,P0.05],并显著降低DSHR血压水平[收缩压(127.1±9.0)mmHg比(152.1±9.4)mmHg,P0.05]。结论 SnCl_2通过上调HO-1的表达以及增强HO活性,同时升高血浆脂联素水平,减轻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降低DSHR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急性期患者血清中瘦素(leptin)及相关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Leptin在RA急性期发生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意义。方法用高灵敏的放射免疫分析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RA患者血清中Leptin、白细胞介素(IL)-1β、IL-2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结果①RA组男性[(3.84±0.50)ng/ml]与正常对照组中男性[(0.89±0.13)ng/ml]相比,血清Leptin水平显著升高(P<0.05)、RA组女性[(9.77±0.52)ng/ml]与正常对照组中女性[(1.78±0.26)ng/ml]相比,血清Leptin水平显著升高(P<0.05);②RA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IL-1β、IL-2及CR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③经相关性分析发现各组Leptin水平的变化与IL-1β、IL-2及CRP水平的变化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提示Leptin可能作为一种独立的炎症应答因子,在RA急性期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缬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和心脏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为研究对象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受体AT1阻滞剂缬沙坦的降压作用和对血液及组织AngⅡ浓度的影响 ,探讨左室重塑与心肌AngⅡ水平的关系。方法 将雄性 15周龄SHR分两组(n=6) ,缬沙坦 3 0mg·kg-1·d-1,对照组用等量蒸馏水灌胃。用高压液相放免法 (HPLC RIA)测定治疗 4周前后SHR血液、肾脏、心脏和动脉壁中AngⅡ浓度。结果 治疗组血压由 (2 0 5 0±10 7)mmHg下降到 (15 0 0±6 8)mmHg(P <0 .0 1) ,左室重量/体重由 (2 64 3±17 1)mg/ 10 0g下降到(2 0 8 2±13 9)mg/ 10 0g(P <0 .0 1) ,左室心肌和动脉壁的AngⅡ水平相应降低(P <0 .0 1) ,但血液和肾脏中AngⅡ水平上升 (P <0 .0 1)。结论 缬沙坦抑制左室重塑与在AT1受体水平上阻滞AngⅡ和降低心肌组织Ang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间歇低氧(intermittent hypoxia,IH)模式下和抗氧化干预后大鼠心肌组织炎症标志物白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心血管疾病的联系和影响机制,以及抗氧化剂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Tempol)的干预作用.方法 48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分为6组,包括4个不同频率IH组(IH1组、IH2组、IH3组、IH4组)、1个持续常氧对照组(SC组)及1个Tempol干预组(IH3T组),每组8只大鼠.各组分别给予相应的低氧暴露,暴露6周后处死大鼠,立即分离心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心肌组织匀浆CRP、IL-6、IL-8及TNF-α水平.结果 ①所有IH组大鼠的心肌组织炎症标志物CRP、TNF-α、IL-8水平均高于SC组(P<0.05).各IH组组间比较显示,低氧频率较高的IH3和IH4组的IL-6、CRP、TNF-α、IL-8水平高于低氧频率较低的IH1和IH2组(P<0.05),提示随着低氧程度的加重,这4种炎症标志物水平也不断升高.②IH3T组的IL-6、IL-8、TNF-α及CRP水平仍然高于SC组(P<0.05),但是与IH3组相比,其IL-8、TNF-α及CRP水平降低(P<0.05).结论 ①慢性IH程度是影响大鼠心肌组织炎症标志物IL-6、IL-8、TNF-α及CRP水平的重要因素,其水平可随低氧程度的加重而升高,提示OSAHS可能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炎症因子在OSAHS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②经Tempol干预后,IH大鼠心肌组织炎症标志物IL-6、IL-8、TNF-α及CRP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表明抗氧化干预能缓解IH所致氧化应激对大鼠心肌组织带来的损害,但并不能完全逆转这种损害.  相似文献   

17.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对心肌重塑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目的 在皮下导入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诱导的心肌重塑大鼠模型上评价AngⅡ 1型受体 (AT1)转录水平在心肌重塑中的作用。方法 将 18只 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6只 ,分别给予皮下埋藏装有生理盐水或AngⅡ的渗透微泵 ,分如下三组 :组 1(对照组 ) :输注生理盐水 ;组 2 :输注AngⅡ ,同时管饲DMP8113mg·kg-1·d-1;组 3 :输注AngⅡ ( 2 0 0ng·kg-1·min-1)。各组持续输注 1周后取其心脏 ,提取总RNA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测量心肌AT1基因、胶原Ⅰ、Ⅲ基因的转录水平。在AngⅡ或生理盐水输注前和处死动物前分别测量尾动脉压 (BP)、心率 (HR)、体重 (BW )、以及处死后心重 (CW ) ,并计算心重 /体重比 (C/B)。结果 实验前后 ,三组间BP、HR、BW差异均无显著性。每组动物试验前后的BP、HR也无变化 ,AngⅡ输注组的CW、C/B、AT1、胶原Ⅰ、Ⅲ基因表达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 ( 4 7± 0 4 ) % ,( 4 9± 0 9) % ,( 2 4 7± 3 5 ) % ,( 2 2 0± 4 7) %和 ( 2 0 6± 4 9) % ,P均 <0 0 1,并且这些改变能被DMP811完全阻断。同时还发现 ,AT1mRNA水平与C/B及与Ⅰ、Ⅲ型胶原mRNA水平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用渗透微泵方法向大鼠皮下导入非加压剂量的AngⅡ 1周 ,可获得用以研究AngⅡ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单药治疗及联合应用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循环和肾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表达的影响及差异.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将24例CKD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予贝那普利20 mg/d、缬沙坦160 mg/d、贝那普利10 mg/d和缬沙坦80 mg/d治疗8周.记录随访过程中的血压、血清肌酐(SCr)、尿蛋白定量等临床指标,并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和尿RAS组分,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和血、尿RAS 组分活性以及三组间的差异. 结果:治疗8周后贝那普利组的尿蛋白定量[(0.61 ±0.25) g/24h vs (0.35±0 20)g/24h,P<0.05]、尿血管紧张素原[(60.76±28.05 )ng/(mg·Cr) vs (23.09±14.74) ng/(mg·Cr),P<0.05]低于基线;缬沙坦组的平均动脉压低于基线[ (99.17±10.56) mmHg vs (84.63±9.33) mmHg,P<0.05],血浆肾素活性(PRA)高于基线[(1.33±0.76) ng/(ml·h) vs (6.02±2.59)ng/(ml·h),P<0.01].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蛋白尿下降>30%)分别为87.5%、12.5%和62.5%,贝那普利组显著高于缬沙坦组(P<0.05).治疗8周后贝那普利组PRA[(3.20±1.25) ng/(ml·h) vs (6.02±2.59)ng/(ml·h),P<0.05)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53.32±11.13)pg/ml vs (105.61±59.49) pg/ml,P<0.05)低于缬沙坦组. 结论:贝那普利短期治疗可有效降低CKD患者肾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活性和蛋白尿,而缬沙坦可较贝那普利更显著升高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血浆及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的影响。方法 :2 0只雄性 8周龄SHR随机分为高钠组和对照组 (每组 10只 ) ,分别给予 2 %NaCl溶液和自来水喂养 6周 ,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肾素活性 (PRA)、血浆和组织AngⅡ。结果 :高钠组SHRPRA较对照组下降 [(1.13± 0 .72 )∶(1.94±0 .96 ) μg·L-1·h-1,P <0 .0 5 ) ],血浆AngⅡ水平略有下降 [(89.4± 1.4 )∶(111.6± 1.3)ng·L-1·h-1],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高钠组SHR的心脏、血管AngⅡ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分别为 [(2 2 7.1± 1.1)∶(15 1.4±1.1) pg/ g ,P <0 .0 1;(5 7.1± 1.5 )∶(30 .7± 2 .0 ) pg/ g ,P <0 .0 5 ]肾脏AngⅡ水平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钠负荷对血浆及组织AngⅡ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患者血压及血管活性介质的疗效。方法:选择新近确诊的IDH患者93例,随机分为运动干预组(47例,接受有氧运动,2次/d,50~80 min/次,持续6个月)和对照组(46例,未接受有氧运动锻炼)。两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进行了诊室血压(OBP)、动态血压监测(ABPM)及血管活性介质水平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的OBP,ABPM水平以及有关血管活性介质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6个月后两组诊室舒张压(ODBP),平均舒张压(mDBP),白天舒张压(dDBP)和夜间舒张压(nDB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且与对照组比较,运动干预组的ODBP[(89.23±14.70)mmHg比(79.26±13.18)mmHg],mDBP[(86.51±14.30)mmHg比(77.20±12.45)mmHg],dDBP[(87.93±12.16)mmHg比(78.02±11.27)mmHg]和nDBP水平[(83.18±12.57)mmHg比(74.22±11.36)mmHg]下降更显著,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6个月后,运动干预组的肾上腺髓质素(AM)[(36.75±5.13)ng/L比(47.59±6.82)ng/L]和前列环素2(PGI2)水平[(89.55±16.31)ng/L比(99.24±18.20)ng/L]显著升高,血管紧张素Ⅱ(AngⅡ)[(98.30±15.65)ng/L比(91.28±17.40)ng/L]和血栓素A2(TXA2)水平[(93.61±15.27)ng/L比(80.24±12.31)ng/L]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有氧运动锻炼可显著地降低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和纠正血管活性介质水平的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