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佳聪  张旭 《中国药师》2024,(3):415-422
目的 探究川崎病(KD)患儿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IVIGR)的影响因素,并构建IVIGR预测模型,为KD患儿风险分层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诊治的KD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KD患儿是否发生IVIGR分为IVIGR组和非IVIGR组。采用逐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究KD患儿发生IVIGR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KD患儿IVIGR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IVIGR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校准能力和临床净获益。结果 研究共纳入120例KD患儿,IVIG组22例,非IVIGR组9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红细胞压积、总胆红素、乳酸脱氢酶和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是KD患儿发生IVIGR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建立的KD患儿IVIGR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58,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校准能力和临床净获益。结论 IVIGR风险预测模型可用于KD患儿发生静脉注射IVIGR的预测,是实现风险分级护理的简单实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谢祎  韩晶  于维莉  侯志丽  吴琦   《天津医药》2020,48(7):657-661
目的 建立肺结核患者短程督导治疗期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预测效果进行评价,为降低肺结核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分析方法,收集天津市2014—2017年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7 032例肺结核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特征和督导期治疗转归情况。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变量,构建患者督导期死亡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死亡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结果7 032例肺结核患者短程督导治疗期内存活6 711例(生存组),死亡321例(死亡组),病死率为4.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922)、高龄(OR=1.062)、复治肺结核(OR=1.539)、首次痰菌结果阳性(OR=1.936)、就诊延误(OR=1.40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OR=4.153)为肺结核患者死亡的独立 危 险 因 素 。 建 立Logistic回 归 方 程 为Logit(P)=ln[P(/ 1-P)]=0.653X1+0.061X2+0.431X4+0.661X5+0.337X6+1.424X9-9.191,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06(95%CI:0.784~0.828),预测概率最佳临界点0.054,敏感度为76.36%、特异度为81.58%。结论 该Logistic回归模型作为肺结核患者短程督导治疗期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其拟合度和预测效能均较好,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预测模型评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POD)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可行性。方法 便利抽取确定行择期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205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疾病、营养障碍、衰弱程度、术前白蛋白、术中输血、手术方式、手术时长、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麻醉方式、术后C反应蛋白(CRP)含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POD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列线图,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效果。另外抽取80例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初步对预测模型进行外部验证。 结果205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中73例(35.61%)发生PO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长、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麻醉方式、衰弱程度、ASA分级是髋部骨折患者术后POD的影响因素。纳入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PO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5(95%CI:0.869~0.950),敏感度为78.49%,特异度为85.97%。外部验证队列中,80例患者实际共21例发生POD,模型预测24例发生POD,预测敏感度为90.48%,特异度为91.53%。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适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POD的风险评估,预测效果较好,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及时识别高风险人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杨万枝  胡章海  居靖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1,41(18):1866-1869,1894
目的:建立利奈唑胺致重症患者低钠血症的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准确率。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使用利奈唑胺的89例重症患者作为训练集,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用药天数、用药前实验室检查指标、肝肾功能、合并疾病与联合用药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低钠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评价预测模型,另外选取2021年1-3月的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验证集,交叉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率。结果:89例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率为21.33%,单因素分析提示,与未发生组相比,低钠血症发生组用药天数、肾小球滤过率(eGFR)、C-反应蛋白、高血压和丙戊酸钠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用药天数和eGFR是低钠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种危险因素联合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即Z=-1.751+0.313X用药天数-0.059XeGFR,计算89例患者的Z值,ROC曲线下面积为(AUC=0.894,95% CI:0.828~0.960,P<0.001),Youden指数最大时(0.711)的切点为ROC曲线上的最佳临界值(-2.09),30例患者验证该模型准确率为83.33%。结论:用药天数和eGFR是重症患者使用利奈唑胺致低钠血症的高危因素,两者拟合模型预测低钠血症发生有一定价值,其准确率为83.33%。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恶性黑色素瘤(MM)患者经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后发生免疫相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TFA-irAEs)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期间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MM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体表面积及分期等,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发生TFA-irAEs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26例病例,其中发生不良反应91例(72.2%),TFA-irAEs 36例(28.6%)。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FA-irAEs影响因素包括性别、有无基础疾病、疗程、合并靶向药物治疗及合并化疗±靶向药物治疗,ROC曲线下面积为0.934±0.024(95%CI:0.886~0.979),预测特异度为77%,灵敏度为91.4%,阳性预测准确度为68.6%,阴性预测准确度为92.8%。当预测模型方程logit(P)≥0.2879152时,可作为判断使用帕博利珠单抗后是否发生TFA-irAEs的标准。结论 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住院患者获得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organism,CRO)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构建CRO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查找电子病历选取某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CRO及碳青霉烯敏感革兰阴性杆菌(CSO)医院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训练集用于建模,验证集用于模型验证。分析CRO菌株相关信息,采用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筛选变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列线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校准曲线以及临床决策分析对模型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结果:CRO菌株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65.4%)、铜绿假单胞菌(15%)和肺炎克雷伯菌(9.4%),检出以痰液及ICU为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氨基糖苷类、留置尿管、ICU入住时间、抗真菌药物及APACHEⅡ超过20分纳入CRO医院感染预测模型。训练集ROC曲线下面积为0.914(95% CI:0.871~0.956),验证集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95% CI:0.690~0.891),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临床决策曲线分析显示模型具有临床实用性。结论:经住院患者获得CRO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构建临床风险列线图模型,有助于更好地进行临床碳青霉烯耐药医院感染的防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列线图预测重症患者使用亚胺培南发生血药浓度不达标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该模型的准确性。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的真实世界数据,回顾性收集南京鼓楼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2019年1月至2022年09月开展亚胺培南血药浓度监测的住院患者病例信息。对纳入的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亚胺培南血药浓度不达标的预测因素,构建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衡量区分度;绘制校准曲线以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用于呈现各种阈值概率下的净收益。结果:共纳入406例患者,发生血药浓度不达标者181例,发生率为44.6%。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患者的年龄(OR=1.852,P=0.007)、剂量频次1 g q12h及0.5 g ...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小气道功能障碍(SAD)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0例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疾病相关情况、肺功能检测结果、依从性评价、哮喘控制状况。比较2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支气管哮喘SAD的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200例入选患者根据肺功能检查结果分为SAD组(128例)和非SAD组(72例)。影响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SAD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OR=4.758,95%CI:2.043~11.081)、超重(OR=2.952,95%CI:1.428~6.105)、哮喘无临床缓解期(OR=6.140,95%CI:2.289~12.870)、近1年出现哮喘急性发作(OR=3.406,95%CI:1.430~8.117)、变应性鼻炎(OR=2.289,95%CI:1.121~4.673)。ROC曲线分析显示上述危险因素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2、0.610、0.716、0.614和0.600,以上指标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26(95%CI:0...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构建腺病毒感染患儿发生急性胃肠炎表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其可行性。方法 选取腺病毒感染患儿144例为训练集,其中40例(27.8%)为急性胃肠炎表型,104例(72.2%)为呼吸道表型。收集患儿年龄、性别、发热天数、扁桃体渗出情况、结膜充血状态、入院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白细胞介素(IL)-6、乳酸脱氢酶(LDH)、CD4+T细胞百分比、CD8+T细胞百分比及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采用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筛选急性胃肠炎表型的预测因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Brier评分分别评价模型的判别能力和校准能力。另选取35例腺病毒感染患儿对预测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与呼吸道表型组相比,胃肠炎表型组患儿年龄偏小,女性比例、ALT水平较高,发热天数较短,IL-6、LDH水平较低(P<0.05)。LASSO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发热天数、LDH是急性胃肠炎表型的预测因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小、发热时间短、LDH降低是儿童HAdV感染胃肠炎表型的危险因素。纳入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1(95% CI:0.923~0.984),敏感度为82.50%,特异度为95.19%。外部验证集中,35例患儿中8例为急性胃肠炎表型,AUC为0.925(95% CI:0.821~0.998),敏感度为75.42%,特异度为95.90%。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适用于腺病毒感染患儿出现急性胃肠炎表型的早期诊断,预测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基于潜在药物相互作用(pDDIs)等因素的心血管疾病(CV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VD住院患者人口学资料、相关检查以及pDDIs等信息,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V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599例CVD住院患者,其中566例患者(占94.49%)存在至少1种pDDI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禁忌pDDIs、体重指数和用药总数是CV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此构建的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21(95%CI=0.787~0.850),校准曲线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结论:CVD患者中pDDIs发生率较高,基于pDDIs等因素构建的CV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为临床决策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探讨高龄心房颤动合并大面积脑梗死脑疝形成的危险因素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脑疝形成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1月于福建省老年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心房颤动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的高龄患者63例的病历资料,根据病情转归分为脑疝组和非脑疝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差异,并利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探讨此类患者脑疝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和非脑疝组比较,脑疝组血LDL水平更高(t=4.09,P=0.00);血ALB水平较低(t=11.4,P=0.00),收缩压变异性更高(t=11.4,P=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白蛋白水平、收缩压变异性是高龄心房颤动合并大面积脑梗死脑疝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结果,得到回归方程Y=0.24X1-0.683X2,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为0.939,P=0.00。结论 血ALB和收缩压变异性是高龄心房颤动合并大面积脑梗死出现脑疝形成的危险因素,联合使用这2种指标可有效预测病情,据此及时进行临床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建立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IHs)的疗效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 收集2011年6月—2018年12月分别于天津市儿童医院及新疆乌鲁木齐儿童医院接受口服普萘洛尔治疗IHs的患儿为建模组,通过对其临床资料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普萘洛尔治疗效果的因素并建立差效预测模型。然后收集2019年1—10月两院收治的口服普萘洛尔治疗IHs的113例患儿作为验证组(好效83例,差效30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外部验证差效预测模型的区分效度。结果 585例患儿作为建模组,根据疗效分为好效组(371例)和差效组(214例)。建模组患儿胎龄<37周、出生体质量<2 500 g、病灶大小(病灶5~10 cm、>10 cm相对于<5 cm)及服药年龄>3个月是影响口服普萘洛尔治疗IHs差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差效预测模型:P=ex/(1+ex),其中e为自然对数,X=-1.082+0.680×(胎龄)+0.665×(出生体质量)-0.920×(服药年龄)+0.375×(病灶5~10 cm)或[+1.327×(病灶>10 cm)]。拟合度检测提示预测模型的拟合度良好(P=0.766),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9(95%CI:0.740~0.818)。预测模型外部验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2(95%CI:0.639~0.784),能较好地将差效患儿区分出来。结论 模型预测对口服普萘洛尔治疗IHs为差效的准确性高,有助于提高对此类患儿的早期识别和筛选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Logistic模型和ROC曲线探讨老年患者接受利奈唑胺治疗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预测该人群中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期间接受利奈唑胺治疗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实验室指标、联合用药和不良反应的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老年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并联合ROC曲线对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预测分析。结果:102例患者(男性68名,女性34名)纳入研究,利奈唑胺治疗期间23例(22.5%)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用药时间,血肌酐浓度和血小板基线值是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用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经变换后得到联合预测因子的计算公式,Y联合=XScr+34.0XT-1.6XPLT,联合预测因子的ROC曲线下面积(0.821,95%CI:0.755~0.866,P<0.001)优于其他指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Youden指数最大时(0.606)的切点为ROC曲线上的最佳界值(183.7)。结论:用药时间、基线血小板值、血肌酐浓度是利奈唑胺致老年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用药期间,可将上述因素带入联合预测因子的计算公式,预测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风险,以便及时调整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筛选肥胖孕妇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简称“中转剖”)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64例肥胖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中转剖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预测性能。结果 20.12%肥胖产妇发生中转剖。单因素分析表明,妊娠前身体质量指数(BMI)、临产前BMI、孕次、产次、缩宫素引产、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与中转剖有关(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临产前BMI、胎儿宫内窘迫是中转剖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产次是保护因素(P <0.05)。曲线下面积(AUC)为0.797,95%CI为(0.760~0.888),有良好预测价值。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P> 0.05)。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性,可为临床医护人员指导产妇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袁琛  朱振刚 《天津医药》2021,49(8):833-837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疲劳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哮喘患者198例,根据疲劳严重度量 表(FSS)评分将患者分为疲劳组(≥4分,126例)和非疲劳组(<4分,72例)。分析2组临床基本特征、肺功能、呼出气 一氧化氮(FeNO)、呼吸困难分级(mMRC)、哮喘控制测试评分(ACT)、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6 min 步行测试 (6MWT)、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过去1年急性发作次数等方面的 差异。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哮喘患者疲劳症状的影响因素。根据筛选后的指标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受试 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疲劳组 ACT 评分低于非疲劳组,mMRC 分级、 HAMD-17评分、PSQI评分及上1年急性发作次数高于非疲劳组(P<0.01),2组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ACT 评分(OR=0.644,95%CI:0.508~0.816)、mMRC 分级(OR=2.313,95%CI:1.349~ 3.966)、HAMD-17评分(OR=1.561,95%CI:1.273~1.913)及PSQI评分(OR=1.932,95%CI:1.506~2.479)是哮喘患者发 生疲劳的影响因素。基于4项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5(95%CI:0.902~ 0.967)。内部验证显示,C-index 为 0.929,校准曲线表明列线图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的观测结果一致性良好。结论 哮喘患者中疲劳的发生率较高,哮喘控制不佳、高mMRC分级、负性情绪和睡眠障碍是发生疲劳的重要影响因素,根 据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实验室衰弱指数(FI-LAB)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者发生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住院的老年CAP患者502例。选取40个入院后24 h内首次采集的常规实验室指标和生命体征指标构建FI-LAB,FI-LAB<0.35为非衰弱组,FI-LAB≥0.35为衰弱组。判定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发生情况。采用修正Poisson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修正Poisson回归分析显示衰弱是老年CAP并发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危险因素(P<0.001)。将FI-LAB乘以100后纳入多因素修正Poisson回归分析,发现FI-LAB每增加0.01,发生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风险分别增高5.9%和6.2%(均P<0.001)。FI-LAB预测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5和0.85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28和0.42。结论 衰弱增加CAP并发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风险。FI-LAB可预测CAP患者发生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风险,早期发现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科学》2016,(13):186-189
目的建立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与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鉴别诊断评分系统,并评价其鉴别诊断效能。方法参照CD与ITB诊断标准,确诊CD 35例,ITB 31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等资料,对以上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意义的变量,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回归模型中的β值建立鉴别诊断评分系统。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下面积检验评分系统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PPD试验强阳性、裂隙状溃疡、环形溃疡、鹅卵石征、非干酪性肉芽肿被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根据模型中各变量的β值赋予分值并建立评分系统。该评分系统ROC曲线下面积95%可信限为0.759(0.637,0.880)。结论 CD与ITB鉴别诊断评分系统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淋巴系恶性肿瘤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预测模型,为甲氨蝶呤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6月—2016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及血液病中心收住的180例淋巴系恶性肿瘤患者,记录患者相关信息,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因素,建立不良反应预测模型,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 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功能损伤影响因素包括年龄(OR=3.280)、化疗前24 h水化量(OR=2.045)、化疗前谷丙转氨酶(ALT)(OR=5.120)、化疗前谷草转氨酶(AST)(OR=12.962),预测方程:a=-1.479+1.188(年龄)+0.715(化疗前24 h水化量)+1.633(化疗前ALT)+2.562(化疗前AST),ROC曲线下AUC为0.774;骨髓抑制影响因素包括体表面积(OR=0.497)、化疗前白细胞(WBC)(OR=2.416)、化疗前碱性磷酸酶(ALP)(OR=10.248),MTX给药剂量强度(OR=0.593),预测方程:a=1.695-0.700(体表面积)+0.882(化疗前WBC)+2.327(化疗前ALP)-0.522(MTX剂量强度),ROC曲线下AUC为0.762;黏膜损伤影响因素包括MTHFR A1298C(OR=4.147)、疗程≥3次(OR=0.375),预测方程:a=-0.356+1.422(MTHFR A1298C)+0.641(x3)-0.982(x4),ROC曲线下AUC为0.765;胃肠道反应影响因素包括MTHFR A1298C(OR=11.060),预测方程:a=-1.773+2.403(MTHFR A1298C),ROC曲线下AUC为0.808。结论 临床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时,应多加关注患者的年龄、体表面积、疗程数、MTX剂量强度、水化量、MTHFR A1298C、化疗前肝功能或血常规等影响因素,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罗德云  陈菊屏 《天津医药》2019,47(10):1054-1057
摘要: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降钙素原(P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 重期细菌感染住院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析210例COPD急性加重期且痰培养至少2次发现细菌感染的患 者,根据出院时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 188 例,病死组 22 例。比较 2 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PCT及NLR联合PCT对COPD急 性加重期细菌感染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病死组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NLR、PCT、C 反应蛋白(CR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高于存活组,而pH值、白蛋白低于存活组(均P<0.05)。Logistic回 归分析显示,NLR(OR=1.329,95%CI:1.106~1.597)和PCT(OR=1.306,95%CI:1.012~1.685)升高是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ROC 曲线显示,NLR、PCT 和 NLR 联合 PCT 预测回归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 0.7,特异度分别为 0.739、0.564、0.702,敏感度分别为0.727、0.909、0.909。结论 NLR和PCT对COPD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住院患者死 亡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两者联合评估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院内发生心衰的原因并分析可预测心衰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77例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老年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的资料,按院内是否心衰分为心衰组和非心衰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心衰相关的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来判断预测效果.结果 AMI患者院内发生心衰与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CK-MB)、肌钙蛋白Ⅰ(Tn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呈正相关,与甘油三酯(TG)、前白蛋白(P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K(OR=1.00030,P=0.033)、TnⅠ(OR=1.016,P=0.039)、Hs-CRP(OR=1.125,P=0.003)是老年AMI患者发生心衰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785(95%CI:0.716~0.854,P=0.000).结论 肌酸激酶峰值、肌钙蛋白峰值和高敏C反应蛋白均为老年AMI患者行PCI术后院内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C反应蛋白相对危险度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