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鲍素花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4):80-80
自发性气胸亦称原发性气胸,是由于胸膜下微小疱或肺大疱破裂所致。脏层胸膜下的微小疱或肺大疱损伤直接伤及脏层胸膜,进入胸膜腔的气体改变了胸膜腔的负压状态,肺组织部分或者完全被压缩,单侧肺受压不超过30%者,多无明显症状,不需特殊治疗,可自行吸收。如临床表现明显,要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我科从2009-2011年共收治自发性气胸患者32例,其中26例经胸腔闭式引流术而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管径引流管及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时机与原发性自发性气胸 (PSP) 患者脏层胸膜破口闭合的关系。方法 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的 214 例 PSP 患者中, 所用引流管为标准管和细导管的分别有 136、 78 例;标准管组引流时机≤1 d、 ≤3 d、 ≤6 d、 >6 d 的患者分别有 48、 43、 29、 16 例; 细导管组分别有 24、 23、 17、 14 例。测量破口闭合时间, 记录术前为闭合性气胸者在术后转为开放性、 术后出现皮下气肿及疼痛情况。结果 标准管组破口闭合时间( [ 4.76±1.65) d]与细导管组( [ 4.54±1.67)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963)。不同引流时机细导管组破口闭合时间与标准管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 组均是引流时机≤6 d 和>6 d 的破口闭合时间低于≤1 d 和≤3 d 者; 2 组破口闭合时间与引流时机均呈负相关(P<0.05)。标准管组和细导管组术前为闭合性气胸在术后分别有 51.96% (53/102) 和36.21%(21/58)转为开放性, 不同引流时机 2 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组均是引流时机为≤6 d 和>6 d 时
的比例低于≤1 d 和≤3 d (P<0.05)。标准管组皮下气肿和疼痛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细导管组 (P<0.05)。结论 胸腔
闭式引流术治疗 PSP 患者, 不同管径引流管对破口闭合的影响无差异, 延迟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有利于破口闭合。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8年以来共收治自发性气胸患者82例,其中36例采用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术。其疗效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相当,而方法更简便,患者痛苦更少,更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自发性气胸患者治疗中的护理措施。方法 50例自发性气胸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对其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病情评估、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术防感染护理、保持引流装置密闭性护理以及引流有效性的观察护理等措施,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 50例患者全部康复顺利,平均住院时间6.7 d,无切口感染、引流管脱落、引流管阻塞发生。出院前护理满意度调查,45例非常满意,满意5例,总满意率为100%。结论对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实施精心的心理护理,做好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的护理,可以促进患者顺利早日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自发性气胸采用一次性吸痰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4~2006年收治的6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一次性吸痰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果 63例胸腔闭式引流,其中胸腔闭式引流电动负压吸引4例,平均住院时间为8 d,治愈60例,再次置管2例.结论 一次性吸痰管行胸腔内置管引流术避免了皮下气肿、复张性肺水肿及循环障碍,且创伤小,术后患者疼痛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和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收治的7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疗效及并发症等。结果:2组在手术时间、总体有效率、留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胸腔感染率、切口感染率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管腔堵塞、脱管、皮下气肿发生率及住院费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和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效果相同,但使用双腔气囊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具有操作简单、取材方便、并发症少、住院费用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3年6月收治126例自发性气胸的护理过程和经验。结果 126例患者经胸腔闭式引流术后8例带管出院,1例胸腔大出血死亡,117例治愈出院,引流管留置时间7~132d,平均14d。通过对胸腔闭式引流患者术后及拔管后的护理,患者及家属均能很好的配合治疗,达到治疗和护理的目的。结论自发性气胸确诊后如患者有呼吸困难均应行胸腔闭式引流,加强对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可减少引流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小量自发性气胸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2002至2009年来采用一次性输液管自制简易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并对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小量自发性气胸(SP)共计19例患者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引流导管和中心静脉导管在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亳州临床学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性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16Fr (直径5.3 mm)引流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直径2.1 mm)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肺复张时间、置管操作时间、拔管时间、总有效率,以及肺部感染,置管堵塞、脱管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66.67%),肺复张时间(1.50±0.30) d短于对照组(3.00±1.0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堵管、脱管、皮下气肿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使用镇痛剂例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流导管治疗老年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疗效优于中心静脉导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治疗方式和愈后。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7年2012年8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75例(占90.36%),死亡8例(占9.64%)。单纯胸腔穿刺38,行胸腔闭式引流术35例,开胸行肺大疤切除或肺漏气修补术10例。开胸或胸腔镜术后留置胸管时间42012年8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75例(占90.36%),死亡8例(占9.64%)。单纯胸腔穿刺38,行胸腔闭式引流术35例,开胸行肺大疤切除或肺漏气修补术10例。开胸或胸腔镜术后留置胸管时间414 d(平均4.6 d),术后漏气的8例。在保证胸管引流通畅下,给予低负压吸引,术后漏气情况714 d(平均4.6 d),术后漏气的8例。在保证胸管引流通畅下,给予低负压吸引,术后漏气情况728 d后停止。1例术后持续漏气导致广泛皮下气肿,二次开胸修补后治愈。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起病急且不典型,误诊病死率高,在治疗中,对于突发严重呼吸困难的危重患者,应急诊床旁或急诊室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外科开胸或微创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预防气胸复发。但要把握好手术指征,术中采用防止肺创面漏气以及促进胸膜腔粘连预防气胸复发的措施,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术与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士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0):87-88
目的比较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术与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67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5例行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开胸术,对照组32例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胸管留置时间,观察并发症发生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胸管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心理护理,引流管护理,健康宣教,给患者发放宣教图卡。结果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疗效满意。宣教图卡的应用更有利于患者理解,有效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加强病情观察,心理护理,专科护理和健康宣教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文秀保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49-50
目的观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总结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4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经验。结果治愈38例,转外科治疗2例,治愈率95%,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肢体康复结合呼吸运动训练对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手术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60例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康复方法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肢体康复结合呼吸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最大通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术后疼痛评分。结果 试验组患者最大通气量(92.42±2.55)L/min、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3154.50±110.27)ml、SF-36评分(40.23±1.11)分均优于对照组的(65.96±2.53)L/min、(2570.45±100.31)ml、(32.00±1.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抑郁、焦虑、术后疼痛评分分别为(36.66±1.36)、(34.33±1.56)、(3.14±0.8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1.51±1.39)、(54.27±1.51)、(5.59±0.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肢体康复结合呼吸运动训练对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手术后的患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微创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对在我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10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微创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引流术,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显效71例占65.7%,有效22例占20.4%,部分有效8例占7.4%,无效7例占6.5%,总有效率为93.5%。结论微创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好,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一次性带针胸管置入方法的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在大量自发性气胸或不稳定型自发性气胸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9例大量自发性气胸或不稳定型自发性气胸微创置管诊治的相关资料。结果:39例全部治愈,大部分病人l d内复张,3~6 d拔管,副作用少。结论:一次性带针胸管置入方法的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方法易掌握,损伤小,疗效显著,快速,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19.
20.
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可为自发性、外伤性和人工气胸.自发性气胸亦称原发性气胸,是由于胸膜下微小疱或肺大泡破裂所致.脏层胸膜下的微小疱或肺大泡损伤直接伤及脏层胸膜,进入胸膜腔的气体改变了胸膜腔的负压状态,肺组织部分或者完全被压缩.单侧肺受压不超过30%者,多无明显症状,不需特殊治疗,可自行吸收.如临床表现明显,要采取相应治疗措施[1].胸腔闭式引流术是指利用较为特殊的硅胶管或胸腔引流管置入患者胸腔,达到能够使胸腔内气体、脓液或血液持续而有效排出的一种常见治疗措施.我科从2010年1月~2011年1月共收治自发性气胸患者48例,其中43例经胸腔闭式引流术而康复.现将临床护理及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