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江苏省居民死因顺位及主要疾病潜在寿命损失。方法利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PYLL)、标化潜在减寿率(SPYLLR)、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对2012年江苏省居民死因监测报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江苏省居民总死亡率为684.65/10万(标化率368.83/10万)。居民前5位的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损伤和中毒引起的PYLL仅次于恶性肿瘤,但造成的AYLL最为严重,高达23.70人年。结论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等是影响江苏省居民健康和寿命的主要疾病,慢性病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重点关注并采取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4—2018年宁波市镇海区户籍居民死亡原因及潜在减寿影响,为制定和调整卫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导出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死亡时间为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且户籍为镇海区的死亡报告卡,采用横断面研究分析居民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亡构成比、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R)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结果 2014—2018年镇海区居民死亡7 163例,粗死亡率为595.57/10万,标化死亡率为243.48/10万。前11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伤害、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精神障碍疾病;男性前5位死因合计死亡率为588.56/10万,高于女性的391.85/10万(P0.05)。围生期疾病是0岁~组的首位死因,恶性肿瘤是15岁~组和45岁~组的首位死因,循环系统疾病是65岁~组的首位死因。2014—2018年镇海区居民全死因PYLL为40 132.50人年,PYLLR为33.37‰,AYLL为5.99年/人。居民PYLL和PYLLR前5位死因均为恶性肿瘤、伤害、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AYLL前5位死因依次为围生期疾病、先天畸形、伤害、恶性肿瘤和传染病。结论镇海区户籍居民标化死亡率为243.48/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恶性肿瘤、伤害和脑血管病是主要死因,围生期疾病是造成居民"早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上海市宝山区淞南镇居民死亡水平、死因分布特点和疾病负担,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ICD-10编码对淞南镇居民2005—2014年死亡监测数据进行整理,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及期望寿命等指标。结果淞南镇2005—2014年粗死亡率为953.2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50.13/10万。前5位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伤害,前5位死因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83.68%。2005—2014年PYLL男性均大于女性,期望寿命男性均小于女性。结论慢性病和意外伤害是淞南镇居民的主要死因。淞南镇居民期望寿命与上海市平均水平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江苏省海安县居民死亡现状及原因,为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率)、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对海安县2009—2013年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海安县居民死亡率为841.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79.18/10万。死因前5位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占全死因的84.56%。0-14岁少年儿童组死因首位为损伤和中毒,15-44岁青壮年组、45-64岁中年组、65老年组死因首位为恶性肿瘤。居于PYLL首位的为恶性肿瘤(60 905人年),是造成海安县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与损伤和中毒是引起海安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造成居民早死的损伤和中毒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14—2016年苏州高新区某街道户籍人口恶性肿瘤死因及减寿情况,为制定科学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2016年苏州高新区某街道恶性肿瘤死因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户籍人口恶性肿瘤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R)、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结果 2014—2016年苏州高新区某街道户籍人口死亡率为131.91/10万,且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均高于女性;死因顺位前3位,分别为肺癌、胃癌、肝癌;青壮年期恶性肿瘤死亡率为3.83/10万、中年期为31.75/10万、老年期为73.34/10万;居民恶性肿瘤死亡PYLL、AYLL均有所下降;居民主要恶性肿瘤死因肺癌、胃癌有所下降,肝癌有所上升。结论恶性肿瘤己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注重老年居民的肿瘤防治工作,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降低肿瘤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婺城区2004-2005 年居民死亡模式和减寿年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婺城区2004—2005年居民死亡模式、减寿年数和减寿率。方法按照《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前5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和损伤与中毒。男性平均期望寿命为73.18岁,女性为78.53岁。全死因减寿年数为50464.66人年,标化减寿年数为50502.32人年,标化减寿年数率为58.29‰;前7位减寿年数为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减寿年数顺位与死亡模式顺位相比,损伤与中毒由死因顺位的第5位前移至第2位,呼吸系统疾病由死亡模式顺位的第2位后移至第5位。结论婺城区人均期望寿命为76.01岁,接近2004年浙江省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5.99岁);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和损伤与中毒是居民的主要死因;恶性肿瘤和损伤与中毒是造成婺城区居民相对过早死亡的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居民死因分布特点和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和我国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统计分类标准(卫统29-2报表)对云南省思茅区2014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根本死因编码和死因分类,通过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R)、期望寿命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 2014年思茅区报告死亡总数1 911例,粗死亡率为640.89/10万,标化死亡率为633.76/10万,男性(689.94/10万)高于女性(491.83/10万);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占全死因的73.89%(1 412/1 911);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72.99岁,去除前5位死因的影响,居民期望寿命可提高20.93岁。去心脏病、去恶性肿瘤、去脑血管病、去呼吸系统疾病、去损伤和中毒死因后居民期望寿命分别提高2.67、2.38、1.89、1.16和1.37岁。主要死因减寿顺位依次为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减寿率分别为17.32‰、16.00‰、9.76‰、7.49‰和3.80‰,男性减寿顺位与全人群一致,女性首位减寿死因是恶性肿瘤。结论思茅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应根据思茅区居民死因特点制定有效防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7年开封市居民期望寿命及寿命损失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开封市死亡资料,采用ANACONDA(Analysis of Causes of National Deaths for Action,ANACONDA)软件对死亡数据质量进行评价,通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死因顺位、期望寿命、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等指标对居民死亡情况及寿命损失进行描述。结果2017年全市共报告死亡病例25099例,死亡率645.05/10万(标化死亡率577.12/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0,P<0.001)。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8.08岁(男性74.90岁,女性81.26岁)。前五位死因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去除前五位死因后,平均期望寿命增加10.43岁。四类慢性病造成的早死概率为18.32%。2017年开封市1~69岁人群因各种疾病导致128808人年的潜在减寿年数损失,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为13.77年。结论慢性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是造成开封市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期望寿命的提高关键在于对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海安县2006-2010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及寿命损失变化趋势,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海安县2006-2010年恶性肿瘤死亡登记报告数据库及人口资料,进行恶性肿瘤死亡率、累积死亡率分析;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各种率的时间变化趋势;采用简略寿命表计算去恶性肿瘤死因期望寿命和因恶性肿瘤死亡期望寿命损失百分率;采用直线回归分析去恶性肿瘤死因期望寿命变化趋势;采用潜在减寿年数(YPLL)、标化潜在减寿率(SYPLL)、平均减寿年数(AYLL)进行减寿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海安县恶性肿瘤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31.99/105、111.79/105;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3.08%; 2006-2010年海安县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0.58岁,去恶性肿瘤平均期望寿命为84.38岁,寿命损失3.80年;男、女性去恶性肿瘤死因后期望寿命平均每年分别增加了0.453 9岁和0.448 4岁,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P<0.05).1~69岁居民恶性肿瘤累计PYLL为62 352.5人年,AYLL为5.72人年,SYPLL为18.80‰.结论 海安县2006-2010年恶性肿瘤死亡率各年份存在轻微波动,下降趋势不明显,仍位于全死因、减寿顺位第1位.应重点加强对严重影响居民期望寿命的主要癌种进行干预,应用适宜推广技术开展对高危人群恶性肿瘤的早诊、早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刘增超  盛晟  胡磊 《职业与健康》2012,28(24):3122-3124
目的了解2009—2011年无锡市新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流行特征,为恶性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无锡市新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去肿瘤期望寿命、死因顺位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1年无锡市新区恶性肿瘤的年平均死亡率为192.9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7.49/10万,占全死因的30.88%,前5位死因顺位为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肠癌,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是女性的1.69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75,P0.01)。PYLL前5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白血病和肠癌,去肿瘤期望寿命对男性影响较大。结论恶性肿瘤是无锡市新区居民的重要死因。重点防治胃癌、肝癌、肺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3—2018年恩施市常住居民的死亡情况和主要死因的变化趋势,评估不同疾病所导致的疾病负担,为制定疾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8年恩施市常住居民死亡监测数据,分别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期望寿命、潜在减寿年数(PYLL)、标化减寿年数(SPYLL)、潜在减寿率(AYLL)、年度变化百...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11-2012年济南市居民主要死因及对其居民寿命损失的影响,为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通过死亡率、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减寿年数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 2011-2012年济南市居民死亡率为663.51/10万,标化死亡率为465.48/10万。前5位死因顺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平均期望寿命为76.84岁,对居民期望寿命的损失以心脏病和恶性肿瘤最严重,去除这2种死因,居民期望寿命可分别增加2.64和2.16岁。全死因标化PYLL为207 163年,标化PYLL率为36.99‰,标化WPYLL为157 734年,标化WPYLL率为29.24‰。前3位标化PYLL率和标化WPYLL率均为伤害、恶性肿瘤、心脏病。结论应采取有效措施,早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并减少伤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1-2015年江苏省海安县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及寿命损失变化趋势,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0-2015年海安县恶性肿瘤登记报告数据库及人口资料,应用Excel 2003、SPSS 17.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算恶性肿瘤死亡率、累积死亡率;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各种率的变化趋势;采用简略寿命表计算去恶性肿瘤死因期望寿命和因恶性肿瘤死亡期望寿命损失百分率;采用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标化潜在减寿率(SPYLL率)进行减寿分析。结果 2011-2015年海安县恶性肿瘤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71.39/10万、128.68/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2.42%;2011-2015年海安县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1.16岁,去恶性肿瘤平均期望寿命为84.76岁,寿命损失3.60年;1~69岁居民恶性肿瘤累计PYLL为58 136.00人年,AYLL为5.00年,SPYLL率为8.38‰。结论 2011-2015年海安县恶性肿瘤死亡率各年份存在轻微波动,下降趋势不明显。应重点加强对严重影响居民期望寿命的主要癌种进行干预,应用适宜推广技术开展对高危人群恶性肿瘤的早诊、早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1995~2001年上虞市居民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上虞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通过对主要死因的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率(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及其顺位分析,结论是我市居民的主要死因是以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意外伤害,但精神病、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的死亡年龄较小,对生命造成的损失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描述淮阴区居民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的情况及对人群寿命的影响.方法:利用肿瘤登记和死因监测系统收集淮阴区居民2009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减寿率、平均减寿年数等指标.结果:2009年淮阴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56.24/10万,标化死亡率为132.33/10万,占全死因的30.03%;男女死亡率比为1:0.5.恶性肿瘤死亡前5位依次为食管癌、肺癌、肝癌、胃癌和肠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恶性肿瘤死亡造成的潜在减寿年数(PYLL)为17 171人年,减寿率为19.18‰,平均减寿年数(AYLL)为12.27年,潜在减寿年数顺位处于第1的是肝癌.结论: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淮阴区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加强肿瘤防治是本区今后社区综合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4—2022年安吉县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及减寿情况,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编码,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和潜在减寿率(PYLLR)等指标;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安吉县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2014—2022年安吉县累计报告恶性肿瘤死亡居民8215例,年均粗死亡率为194.29/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为242.49/10万。其中,男性死亡5453例,粗死亡率为259.17/10万,标化死亡率为340.12/10万;女性死亡2762例,粗死亡率为130.03/10万,标化死亡率为154.04/10万。恶性肿瘤前5位死因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胰癌和直肠癌,共占恶性肿瘤死亡例数的66.16%。2014—2022年安吉县≥65岁和45~64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较高,居民恶性肿瘤PYLL为56725人年,PYLLR为13.42‰,AYLL为6.91年/人。结论:恶性肿瘤已成为安吉县居民的主要致死疾病之一,≥45岁人群为重点防控对象,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15年河池市罗城县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方法:从全人群死因监测系统导出2015年罗城县居民死亡原因报表、常规质量分析报表,应用XLS工作表计算居民恶性肿瘤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PYLL、PYLLR、AYLL等。结果:2015年罗城县居民恶性肿瘤粗死亡率126.96/10万,标化死亡率116.91/10万,占居民总死亡人数16.47%,居全人群死因顺位的第3位。男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恶性肿瘤潜在减寿年数(PYLL)5230.00人年,减寿率(PYLLR)17.87‰,平均减寿年数(AYLL)16.66年。结论:恶性肿瘤严重影响罗城县居民健康,我们应加强对全人群的健康教育,对重点癌种和高发人群开展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04-2005年婺城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模式、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方法:按照《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实施方案》要求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前5位死因: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肠癌。男性平均期望寿命73.18岁,女性为78.53岁,去恶性肿瘤死因后期望寿命男性为77.05岁、女性为81.22岁。全死因减寿年数(PYLL)为50464.66人年,标化PYLL为50802.32人年,标化PYLL率为59.44No;前5位PYLL为: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和乳腺癌。PYLL顺位与死亡模式顺位相比,肝癌由恶性肿瘤死因模式顺位第二位前移至第一位,肺癌由死亡模式顺位的第一位后移至第二位。结论:去恶性肿瘤死因后婺城区平均期望寿命男女分别可增加3.87岁和2.69岁;恶性肿瘤是造成婺城区男女居民潜在减寿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婺城区居民相对过早死亡的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14—2019年中山市户籍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现状及寿命损失情况,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心血管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9年中山市死因监测数据,按照ICD-10对疾病编码和分类,利用Excel-2010计算不同性别、年龄组的心血管病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分析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计算去心血管病期望寿命、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R)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寿命损失指标并比较。结果 2014—2019年中山市心血管病平均粗死亡率为227.91/10万(标化死亡率189.30/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0.01)。心血管病死亡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P0.01),死亡主要集中在45岁及以上年龄组,15~44岁组、65岁及以上年龄组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P0.01)。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占心血管病死因的95.63%。全死因期望寿命为80.00岁,去心血管病死因后,男性和女性寿命分别增加3.50岁和2.75岁。因心血管病死亡导致的PYLL为137 845人年,PYLLR为14.02‰,AYLL为5.95年。PYLLR呈现总体逐年下降趋势,而AYLL总体逐年上升。男性PYLL、PYLLR和AYLL明显高于女性。结论中山市心血管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心血管病导致的疾病负担仍然严重,其中男性和45岁及以上年龄组人群是心血管病死亡的高危人群,应对不同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提高居民健康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居民死亡的基本情况和分布特征,分析居民健康水平。方法利用疾病监测系统中2015—2017年平顶山居民死因数据,对死亡率、期望寿命、潜在减寿年数、平均减寿年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7年平顶山市居民粗死亡率为587.59/10万,标化死亡率为544.19/10万。居民死因顺位前10位的疾病是: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病、神经系统疾病、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占总死亡人数的96.76%。2015—2017年平均期望寿命为78.76岁,女性(81.72岁)高于男性(76.26岁)。前10位死因的去死因期望寿命中,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损伤及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排前5位,较期望寿命分别增加3.97、3.38、2.94、1.03和0.84岁。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位于减寿顺位前2位,是造成平顶山市居民寿命损失的最主要原因。结论慢性病和伤害已成为平顶山市居民主要死因,而伤害是导致人群早死的主要原因,应加强慢性病防控和伤害预防教育,降低人群慢性病发病率和伤害早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