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随着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ITP临床治疗在原有基础上近年又有了新的进展。本文综述ITP临床药物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2.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随着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又有了新的进展。本文从临床试验、专家共识角度对ITP的发病机制、治疗现状及展望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咖啡酸片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方法将40例ITP患者随机均分为泼尼松或地塞米松联合咖啡酸片治疗组(A组)、泼尼松或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B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2、4周,A组、B组血小板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且A组血小板增加程度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咖啡酸片联合糖皮质激素对ITP的短期疗效优于单用糖皮质激素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85例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3例采用中药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对照组42例仅给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分别于治疗开始起1个月、6个月、1年三个时间点观察疗效。结果自治疗开始起1个月,试验组总有效率86.0%,对照组为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治疗开始起6个月和1年,试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1%和55.8%,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2.9%和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以降低糖皮质激素耐药及依赖,维持治疗的长期疗效,且能减少糖皮质激素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属自体免疫性病变,该病目前无根治方法,故治疗旨在止血、延缓疾病进展、预防复发、减少用药疗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了更有效地治疗ITP患者,不少研究提出了联合用药的新策略。联合用药基于作用不同致病靶点,引发加性或协同效应,使得疾病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药治疗,且复发率低、安全性高。此种治疗思维可以用于加强疾病初始治疗,进而预防疾病复发,减慢疾病进展。糖皮质激素、利妥昔单抗以及艾曲波帕分别针对疾病不同发病机制达到提升血小板的目的,因此本文对其分别联合其他药物治疗ITP的情况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在小儿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兴化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止血、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在常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泼尼松治疗,观察组采用丙种球蛋白+泼尼松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血小板恢复时间、出血停止时间、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4%,高于对照组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时间为(3.35±1.24)d,出血停止时间为(2.08±0.84)d,均短于对照组的(4.78±1.74)d、(3.78±1.6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复发率为2.56%,均低于对照组的20.51%、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可缓解患儿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围术期合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病例预防出血及血栓形成的临床应对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ITP患者并发围术期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资料,并汇总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ITP患者不仅需关注血小板减少相关出血风险,也应当关注发生血栓事件风险。手术及升血小板治疗均有可能是ITP患者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围术期建议常规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血管超声检查,适时停用升血小板药物,必要时需抗凝治疗,以预防及早期发现深静脉血栓。结论 围术期的ITP患者需警惕血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海曲泊帕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对既往治疗无效/复发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1年7月—2022年8月甘肃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对既往治疗无效/复发的ITP患者40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应用海曲泊帕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对照组应用小剂量泼尼松单药治疗,比较2组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6周,观察组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50×109·L-1、PLT≥30×109·L-1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90%(18/20) vs50%(10/20),P=0.006;90%(18/20) vs 65%(13/20),P=0.130]。观察组6周治疗期内至少1次PLT≥50×109·L-1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90%(18/20) vs 55%(11/20),P=0.14...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白细胞介素-11治疗PIT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1例PITP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差异分组,其中60例予以泼尼松1mg/(kg.d)治疗设为对照组,其余61例予以泼尼松1mg/(kg.d)联合白细胞介素-11治疗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与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血小板数峰值与达峰值指数均较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组间起效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对治疗均较耐受,未见1例存在精神症状及严重的肝肾功能受损。结论:PITP临床应用泼尼松1mg/(kg.d)联合白细胞介素-11治疗,疗效确切且安全,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艾曲泊帕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经济学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为今后我国开展相关药物经济学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Pub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艾曲泊帕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 共纳入6篇文献,研究质量良好,对照措施均为罗米司亭。4篇研究显示,艾曲泊帕具有经济性;2篇研究显示,罗米司亭经济性优于艾曲泊帕。结论 由于本研究纳入文献均来自国外,其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是否适用于我国还需进一步验证。亟需高质量的国内药物经济学研究,为我国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获得性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性疾病,其患者外周血小板计数<100×10^9/L,但没有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明显诱因或基础疾病。近年来,随着对此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逐渐深入,在其治疗方面也有了很多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剂量泼尼松联合艾曲泊帕在成人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阳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成人慢性ITP患者6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给予小剂量泼尼松联合艾曲泊帕治疗,n=31)与对照组(给予艾曲泊帕治疗,n=31)。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小板计数(PLT)、治疗起效时间、临床出血情况、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PLT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PLT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F=61.453,P <0.001)、不同时间点(F=49.978,P <0.001)、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F=16.162,P <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4、8、12周试验组PL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治疗起效时间(6.42±1.13)d明显短于对照组(8.95±1.56)d,试验组治疗后出血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0例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皮下注射rhTPO 300U.kg-1.d-1,疗程≤14 d,至血小板计数升至≥100×109个/L。治疗期间注意动态监测用药后的血小板计数、肝肾功能及凝血时间。结果:30例患者用药前血小板计数为(14.17±6.74)×109个/L,用药后第14天为(132.03±70.37)×109个/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30例患者中完全反应23例,有效6例。仅2例患者出现轻度嗜睡及头晕,但均能耐受,且停药后消失;其余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rhTPO治疗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联合多种免疫抑制剂治疗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7例难治性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先予甲基强的松龙每天1g及免疫球蛋白每天0.4g.kg-1.d-1静脉滴注,3~5d血小板上升后接受强的松1mg.kg-1.d-1口服,2周后逐渐减量至维持治疗;治疗组联合2~3种静脉免疫抑制剂(免疫球蛋白每天0.4g.kg-1.d-1,长春新碱每天2mg,甲基强的松龙1g)治疗3~5d,血小板迅速上升后给予联合2~3种口服免疫抑制剂(包括达那唑200mg每天2次,环孢素50mg每天2次,吗替麦考酚酯1g每天2次)。维持治疗3~6个月。治疗结束后随访1~3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高于对照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小板计数平均99.8×109/L,高于对照组的22.4×109/L;治疗组血小板稳定时间平均19.1个月,高于对照组的1.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体耐受性良好,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联合多种免疫抑制剂治疗难治性ITP安全有效,且可长期维持血小板值稳定于安全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环孢素A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21例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21例难治性ITP患者,其中男9例,女12例,中位年龄32(16-71)岁,均接受环孢素A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CsA 4-6mg/(kg?d)分早晚各一次口服,每周监测CsA浓度,酌情调整用药剂量,使血药浓度维持在200-300μg/L。雷公藤多甙1mg/(kg?d),分2-3次口服。每周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压、电解质等指标,观察其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21例难治性ITP患者中,完全反应9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6.2%。3例患者一过性出现转氨酶升高,2例患者出现肌酐、尿素氮升高,多毛症17例,牙龈增生11例,厌食、恶心7例,血压升高2例,血糖升高1例。结论环孢素A联合雷公藤多甙可安全有效治疗难治性IT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TPO)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 mg连续5~7 d,联合组给予TPO 15 000 IU+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 mg连续5~7 d,血小板上升后调整为泼尼松0.8 mg/kg,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增加幅度更大(P<0.05);两组治疗后CD4+与CD25+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增加幅度更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TPO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能提高血小板计数,减少出血事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西罗莫司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对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及调节性B细胞(Breg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或门诊诊断为新发ITP和难治ITP的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1组与研究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30名为健康体检者。研究1组采用西罗莫司口服治疗,研究2组采用甲泼尼龙治疗。研究组在治疗前、治疗14 d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细胞及Breg细胞水平,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细胞及Breg细胞水平。治疗14 d后观察短期临床疗效,治疗28 d后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Treg细胞及Breg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1组与研究2组Treg细胞及Breg细胞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1组与研究2组Treg细胞及Breg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1组与研究2组Treg细胞及Breg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