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学进展》2008,32(12):567-568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致血小板减少的一种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其特征是血小板数降低,其患者面临出血高风险,往往导致患者小血管出血,症状为淤青、鼻出血和牙龈出血,严重者可出现致命性胃肠道和脑内出血。据统计,在美国,确诊为慢性ITP的患者达20万之多。目前治疗ITP的主要手段是使用免疫抑制类药物,如皮质类固醇、静注免疫球蛋白、抗D免疫球蛋白和Genentech公司产品利妥昔单抗(Rituxan),而对严重衰竭性病人的最后一着则是行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陈登科  李沁 《贵州医药》2006,30(11):1024-102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以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内脏的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及成熟障碍;存在血小板抗体等。临床分为急性或慢性ITP。幽门螺杆菌(Hp)现已被证实与慢性ITP、胃粘膜相关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primary immu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类以血小板减少和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要特点、排除任何其他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原因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国际工作组于2007年10月就ITP达成新的共识[1],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更名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根据诊断ITP的时间、临床及实验室结果将ITP分为新诊ITP (诊断3个月以内的ITP)、持续性ITP (诊断ITP病程持续3~12个月)和慢性ITP (诊断ITP病程超过12个月);根据血小板减少程度及出血表现将其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关于ITP病情轻重的判断,提出临床出血程度是最主要的依据。将重症ITP定义为:有需要治疗的出血症状、发生新的出血症状需加用其他药物或需增加现有药物的剂量。  相似文献   

4.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 topenia, ITP)是儿童中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 症,特征为无明确诱因的孤立性外周血小板计数减少 (PLT<100×109 / L),大多数儿童无明显的出血症状,并 且会在诊断后 12 个月内出现自发性 PLT 减少缓解,然 而高达 25%的患儿会发展为慢性 ITP,部分患儿会伴随 出血症状或出血风险的增加,需要持续治疗[1] 。 与成人慢 性和难以治疗的 ITP 不同,儿童 ITP 通常是良性和自限性 的,发病率为 5/ 100 000~10/ 100 000,目前认为 ITP 的发生 与自身反应性抗体破坏内源性 PLT、细胞免疫的改变以及 巨核细胞和 PLT 的生成能力受损有关,治疗目标集中在 预防和停止出血[2] 。 与 ITP 相关的症状包括斑疹、紫癜和 黏膜出血以及致命性的颅内出血[3] 。  相似文献   

5.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致血小板(Pit)减少的一种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其特征是Pit数降低,患者面临出血高风险,往往导致患者小血管出血,症状为皮肤瘀斑、鼻出血和牙龈出血,严重者可出现致命性胃肠道和脑内出血。目前治疗ITP的主要手段是使用免疫抑制类药物,如皮质类固醇、静注免疫球蛋白、抗D免疫球蛋白和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而对严重衰竭性病人的最后治疗手段则是行脾切除术。其中大多数治疗药物未曾经历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的考察,虽对不同患者群均有效,但同时也会产生严重毒副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阻止血小板破坏,而非促进Pit产生。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以出血及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出血性疾病。众所周知 ,血小板减少是本病出血的常见原因 ,并且就一般情况来说 ,出血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血小板减少程度是相平行的 ,但临床上 ,我们常见到一些 ITP患者 ,虽均有血小板数量减少 ,但减少程度与出血症状严重程度不相平行。有些患者 ,血小板计数 (BPC) <4 0 0 0 0 ,却出血症状轻微或罕见出血 ;有些患者 BPC>10 0 0 0 0 ,却有明显出血症状。提示 :BPC减少并非出血的唯一原因 ,为探索其 BPC功能方面的问题 ,我们对…  相似文献   

7.
<正>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免疫介导的出血性疾病,致死性并发症为颅内出血[1]。以往认为ITP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近年来研究发现ITP发病还存在血小板无效生成,研究表明ITP患者的血清可抑制巨核细胞生长,认为这与血小板自身抗体在致敏血小板的同时还可致敏骨髓巨核细胞,影响后者的增殖和分  相似文献   

8.
布亚 《临床医药实践》2008,(13):392-394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并不少见,该病主要通过排除其它原因做出诊断。ITP孕妇治疗的重点是预防由于重度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并发症,首选药物为糖皮质激素,其次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孕期尽量避免行脾切除术,输血小板只能作为临时性应急措施。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25%,出血者<10%,颅内出血<1%。目前尚无十分理想的方法预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ITP产妇的分娩方式尚有争议:①ITP不能作为剖宫产的手术指征;②可以根据胎儿头皮血血小板计数决定分娩方式。ITP不是母乳喂养的绝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9.
余钢成 《江西医药》2010,45(8):801-802
目的探讨ITP临床出血风险及治疗对策。方法分析22例临床诊断IT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中出现严重出血者共5例,其中3例血尿或黑便者经治疗出血停止;1例血小板数1×109/L,入院时皮肤、牙龈和鼻腔出血,并伴有黑便,给予皮质激素和IVIG治疗,于入院当天发生颅内出血死亡。另1例入院时血小板为2×109/L,经皮质激素和IVIG治疗,4d后,血小板数达21×109/L,因与家人吵架后出现头痛,头颅CT证实为脑干出血,经输注血小板无效于第2d死亡。结论 ITP出血风险高的因素为:(1)初诊时血小板小于1×109/L,临床有出血倾向,经卧床休息、止血、激素治疗效果不好;(2)入院时伴有血尿或黑便或阴道出血者且血小板小于5×109/L,易致重要脏器致命性出血;(3)情绪激动也是发生重要脏器出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血液科常见出血性疾病之一,是一种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等特征[1:1].内脏出血是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2].我科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ITP1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能使大部分患者获得缓解,但经糖皮质激素和脾部分栓塞术后复发或无效的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常规治疗无效,过低的血小板常常是出血危象的主要原因,也是(ITP)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又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血小板减少所致的皮肤黏膜出血为临床特征,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收治ITP患者4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引起广泛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为特征。我院对1例ITP住院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泼尼松及中药治疗,效果较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以持续性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严重者可发生内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出血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部分患者仅有血小板减少而没有出现症状。本文对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  相似文献   

15.
王若  马利峰  康建省  乔娜 《河北医药》2012,34(11):1748-1749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研究表明,ITP与血小板表面的免疫球蛋白(血小板抗体PAIg)有关[1],ITP患者血浆PAIg是正常人的7倍,这些血小板抗体产生的部位主要在脾脏,ITP患者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器官也是在脾脏,因此,脾切除既减少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又消除了血小板破坏的场所,对于内科治疗无效的ITP患者,脾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腹腔镜脾切除(lparoscopic splenectomy,LS)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我科2002年6月至2011年1月行腹腔镜脾切除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7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引起广泛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为特征.我院对1例ITP住院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泼尼松及中药治疗,效果较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o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管收缩不良[1]。肾上腺皮质激素为本病首选药,近年来,我科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甲泼尼龙静脉冲击治疗重症ITP,配合有效的基础护理和对症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范磊  阮长耿 《江苏医药》2006,32(4):357-35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获得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为血小板数目减少和皮肤粘膜的出血。发病率约为1/10000。对于ITP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体液免疫仍然是ITP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抗原呈递细胞、T细胞和B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调节性T细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也被证实参与了ITP患者血小板的破坏过程。此外,抗原递呈细胞的功能紊乱、巨核细胞的异常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也和ITP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和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等为特征。目前脾切除仍是二线治疗的首选,但难治性ITP的治疗目前仍十分棘手,近年来,针对巨核细胞分化成熟障碍而采用促血小板生成剂和血小板生成受体激动剂等逐渐应用于治疗难治性ITP。本文综述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治疗难治性ITP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以往治疗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脾切除术、免疫抑制剂等方法,部分病例疗效不满意。笔者自1995年~1996年8月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ITP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7例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7~62岁。4例病程为1~7年,3例病程1个月~3个月。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鼻腔出血,月经量多,以及头晕、乏力、心慌、胸闷等。血小板<50×10~9/L,骨髓巨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