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肺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22年4月于本院收治的160例肺鳞状细胞癌患者,均接受18F-FDG PET/CT扫描检查。分析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肺鳞状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肺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将患者分为转移组(86例)和未转移组(74例)。化疗前及化疗2个周期后,转移组的标准化摄取最大值(SUV max)、标准化摄取平均值(SUV mean)、肿瘤代谢体积(MTV)、总糖酵解率(TLG)水平均高于未转移组(P<0.05)。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良好组(142例)和不良组(18例)。化疗前,良好组的SUV max、SUV mean、MTV、TLG水平与不良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化疗2个周期后,良好组的SUV max、SUV mean、MTV、TLG水平均低于不良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SUV max的曲线下面积为0.793,S...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不断进步,成像形式从反映病变解剖结构发展到反映病变代谢及功能特征。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作为分子成像的重要组成,已在临床逐步应用,尤其广泛应用于妇科常见肿瘤宫颈癌中。大量临床应用表明,PET/CT具有更准确的临床分期能力,能更早地判断治疗疗效响应、监测复发和残留肿瘤,以更好地判断预后,较CT和MRI展示出巨大优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肿瘤代谢参数预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化疗疗效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2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或利妥苷单克隆抗体+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R-CHOP)方案化疗,于化疗前和化疗中期(2-4个疗程结束后)行18F-FDG PET/CT显像,根据中期疗效分为完全缓解组(CR组)和非CR组,比较化疗前后两组18F-FDG PET/CT肿瘤代谢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总肿瘤代谢体积(MTV)、总糖酵解(TLG)],采用ROC曲线分析18F-FDG PET/CT肿瘤代谢参数对DLBCL化疗中期疗效的预测价值;随访患者1年的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Cox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化疗前CR组和非CR组SUVmax、MTV、TLG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化疗后两组SUVmax、MTV、TLG均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8)F-FDGPET/CT的代谢参数对初诊转移鼻咽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0—2018年初诊即诊为远处转移,在治疗前行全身~(18)F-FDGPET/CT检查的85例鼻咽癌患者进行随访,以最大标准摄取值(_(max)imum standarduptakevalue,SUV_(max))的40%及SUV的绝对值为2.5分别作为阈值,用软件计算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MTV为病灶SUV高于阈值的体积)和体积内SUV_(mean),计算总病变糖酵解(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为MTV和SUV_(mean)乘积)。分别计算鼻咽、颈部肿瘤、全部转移灶及全身所有病灶MTV和TLG,分别定义为NPMTV2.5、NPMTV40,NKMTV2.5、NKMTV40,MMTV2.5、MMTV40,WBMTV2.5、WBMTV40及NPTLG2.5、NPTLG40,NKTLG2.5、NKTLG40,MTLG2.5、MTLG40,WBTLG2.5、WBTLG40。用R软件的survivalROC包计算上述指标,预测2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最佳截断值,Kaplan-Meier法行单因素分析评估各指标的预后预测价值,Cox模式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转移部位、化疗周期、放疗剂量、MSUV_(max)、NKMTV40、MMTV2.5、WBMTV2.5、MTLG40、WBTLG40是影响OS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化疗小于4个周期、MMTV2.513.04mL(HR=2.46,P=0.02),MTLG4043.74 g(HR=2.54,P=0.01)是影响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初诊远处转移鼻咽癌转移灶的~(18)F-FDG PET/CT的MMTV2.5和MTLG40是独立的影像学预后因素,具有较高的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中ZNF24蛋白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和预后价值。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检测513例ESCC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ay, TMA)中ZNF24蛋白的表达情况。使用χ2 检验和Kaplan-Meier 分析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期的相关性评估。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因素。
结果 共有513例ESCC患者被纳入分析,其中男性420例,女性93例,平均年龄为61.2岁(34-83岁),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2月。结果显示73.7%的ESCC患者发生ZNF24蛋白高表达,其与肿瘤大小(P < 0.001)和肿瘤位置(P = 0.038)具有显著相关性。生存分析显示ZNF24高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均有预后较差的趋势(DFS,P = 0.524,OS,P = 0.527),尤其是当DFS大于28个月,ZNF24高表达患者生存期显著缩短(P = 0.035)。同样,当OS大于35个月,ZNF24高表达患者生存期显著缩短(P = 0.036)。但是,ZNF24蛋白高表达并不是ESCC的独立预后因子。
结论 ZNF24蛋白在ESCC中过表达,高表达的患者DFS和OS预后均较差,尤其当DFS大于28个月和OS大于35个月时,ZNF24是ESCC预后不良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捆绑125Ⅰ内照射粒子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ESC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接受治疗的ESCC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植入捆绑125Ⅰ内照射粒子的支架,对照组植入普通支架,观察比较其疗效、并发症及5年生存率。结果 120例患者均顺利植入支架,位置恰当,吞咽困难症状明显缓解,随访未发现出血、穿孔并发症,生活质量均得到提高,实验组5年生存率为23.7%,对照组5年生存率为11.6%,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体重及白细胞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捆绑125Ⅰ内照射粒子食管支架可显著改善ESCC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并对肿瘤进行组织间放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其疗效明显优于普通支架,且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清蛋白/球蛋白比值(AGR)和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总体生存期(OS)的关系,评估AGR联合PLR对ESC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因食管癌于该院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25例ESCC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计算AGR和PLR。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GR和PLR预测ESCC患者OS的cut-off值。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AGR与PLR对ESCC患者的预后价值。采用单变量、多变量Cox回归分析ESCC患者OS的独立预测指标。结果 ROC曲线分析显示,AGR与PLR预测患者OS的cut-off值分别为1.57和126.80,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3 (95%CI:0.556~0.750)和0.647 (95%CI:0.548~0.747)。生存分析表明,AGR≤1.57组OS(22.0个月,95%CI:14.2~29.8)短于AGR>1.57组(43.0个月,95%CI:36.1~4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相似文献
8.
18F-FDG PET/CT食管异常代谢灶诊断食管恶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发现食管异常代谢灶对临床诊断食管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18F-FDG PET/CT检查发现食管(包括贲门)异常代谢灶患者67例,按照PET/CT结果 分为弱阳性组(16例)、一般阳性组(24例)与强阳性组(27例).将三组病例的PET/CT结果 与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 进行对照.结果 PET/CT弱阳性组中恶性病变7例(43.75%),一般阳性组中恶性病变22例(91.67%),强阳性组中恶性病变26例(96.30%).整体上三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8.732,P<0.05).一般阳性组与强阳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1,P=0.916>0.017),弱阳性组与一般阳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783,P=0.003<0.05),弱阳性组与强阳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2.738,P<0.017).结论 PET/CT一般阳性组与强阳性组的恶性病变发生率均很高,二者无显著差异;弱阳性组恶性病变发生率达43.75%,临床对此应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根据不同百分比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阈值分段代谢参数预测经同步放射化学治疗(CCRT)宫颈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45例CCRT前宫颈癌患者行18F-FDG PET/CT检查,获得代谢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代谢肿瘤体积(MTV)及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利用不同百分比SUVmax阈值(范围10%~85%,以5%递增)分割法分割MTV和TLG,采用ROC曲线分析找出最佳截断值,以 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CCRT后14例肿瘤进展(进展组),31例无进展(非进展组),组间SUVmax、MTV10%、MTV75%~MTV85%、TLG75%~TLG8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TV15%~MTV70%、TLG10%~MTV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40% SUVmax为阈值预测宫预后作用最强。MTV40%的截断值为21.09时AUC最大(AUC=0.823),敏感度为78.60%,特异度为87.10%;TLG40%的截断值为136.71时AUC最大(AUC=0.788),敏感度为78.60%,特异度为77.40%。结论 根据18F-FDG PET/CT代谢参数MTV40%和TLG40%可预测CCRT后宫颈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诊断宫颈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的临床价值及治疗前SCC-Ag水平与SC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检测77例宫颈SCC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血清SCC-Ag及5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SCC-Ag;比较宫颈SCC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血清SCC-Ag水平及阳性率.分析SCC-Ag水平与宫颈SCC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局部肿瘤大小的关系.[结果]宫颈SCC患者治疗前血清SCC-A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SCC-Ag诊断宫颈SCC的敏感度为83.1%,特异度为86.0%,准确性为84.2%.宫颈SCC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血清SCC-Ag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肿瘤临床分期晚、病理级别高、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SCC患者治疗前血清SCC-Ag水平明显高于临床分期早、病理级别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分别P <0.01,P<0.05,P<0.01).局部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血清SCC-Ag水平显著高于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P<0.01).[结论]血清SCC-Ag水平测定可辅助宫颈SCC的临床诊断并可作为预测肿瘤预后的指标之一;治疗前高SCC-Ag水平的患者预后差,应及时接受个体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基于18F-FDG PET/CT的肿瘤代谢体积(MTV)和糖酵解总量(TLG)对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治疗前接受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47例Ⅱ、Ⅲ期NSCLC患者的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代谢体积参数、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MTV的测量以40%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为阈值。结果 所有患者中位OS为28.93个月,中位PFS为17.37个月;1年、2年、3年整体生存率分别为80.85%(38/47)、59.57%(28/47)、38.30%(18/47)。单因素分析显示SUVmax、MTV、TLG与OS和PFS均有关系(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TLG是PFS的危险因素(HR=5.591,P<0.001),高MTV是OS的危险因素(HR=4.369,P<0.001)。MTV与TNM分期存在相关性(r=0.449,P=0.012)。结论 MTV是Ⅱ、Ⅲ期NSCLC患者整体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TLG则可预测Ⅱ、Ⅲ期NSCLC患者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参数联合临床特征对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手术治疗后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术前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比较术后复发组与无复发组间代谢参数的差异,评价18F-FDG PET/CT参数结合临床特征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平均随访(53.86±15.74)个月,期间11例(11/70,15.71%)肿瘤复发。相关18F-FDG PET/CT参数中,峰值标准摄取值(SUVpeak)可预测肿瘤复发(AUC=0.672,P=0.03)。多因素比例风险模型(Cox)显示,淋巴结转移状态及SUVpeak是最主要的预测因素。结论 SUVpeak和淋巴结转移状态是评价手术治疗后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诊断肾细胞癌(RC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确诊为RCC患者的病理及PET/CT影像资料,比较不同病理类型(透明细胞癌与非透明细胞癌)、Fuhrman分级(高级别与低级别透明细胞癌)和临床分期(有无远处转移)RCC的肿瘤直径和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差异。结果 32例患者共33个原发灶,PET/CT检出31个,2个假阴性,检出率为93.94%(31/33)。31个原发灶PET/CT表现为肾实质内混杂密度的软组织团块,其18F-FDG摄取可接近、高于或低于正常肾实质;2个原发灶PET/CT未见异常表现。8例伴静脉瘤栓,19例伴远处转移,瘤栓及转移灶的FDG摄取均高于受累器官本底。不同病理类型组和不同Fuhrman分级RCC的肿瘤最长径及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临床分期RCC的肿瘤最长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2,P=0.001)。结论 RCC原发灶的PET/CT表现多样,较小的低级别肾透明细胞癌可无明显异常表现而漏诊;18F-FDG PET/CT在RCC术前分期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8)F-FDGPET/CT代谢参数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治疗前接受~(18)F-FDGPET/CT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25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n=38)和无淋巴结转移组(n=87)。分析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value,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与临床因素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SUVmax、MTV及TLG预测NSCLC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淋巴结转移组SUVmax(16.28 vs 10.05)、MTV(32.74 cm3vs22.37cm3)及TLG(241.50 vs 215.30)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淋巴结转移患者SUVmax、MTV及TLG与TNM分期及病灶最大直径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UVmax、MTV及TLG预测NSCLC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40、27.24cm3及230.53,MTV预测NSCLC淋巴结转移的AUC(0.874,95%CI:0.808~0.937)明显高于SUVmax(0.776,95%CI:0.719~0.832)及TLG(0.738,95%CI:0.685~0.802),其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9.3%和84.2%。结论:~(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预测NSCLC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价值,其中MTV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正则化重建算法对恶性肿瘤病灶半定量参数的改变及受肿瘤病灶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5月—10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核医学科行全身18F-FDGPET/CT扫描的患者53例,将PET图像按照OSEM、TOF、TOF+PSF、BPL四种方式进行重建,分别测量肿瘤病灶相关参数,比较组间半定量参数的差异、分析其变化率与病灶大小和摄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BPL重建后摄取代谢参数SUVmax和SUVmean、SBR显著高于非BPL,体积代谢参数MTV显著低于非BPL(P <0.01)。OSEM组(vs.BPL)%△SUVmax、%△SUVmean、%△SBR和%△MTV显著高于TOF组(vs.BPL)和TOF+PSF组(vs.BPL)(P <0.01)。OSEM、TOF和TOF+PSF组的%△SUVmax、%△SUVmean和%△SBR与病灶大小及病灶摄取程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 <0.05);%△MTV和%△TLG均与病灶大小与病灶摄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 <0.01)。结论:BPL重建算法明显提高恶性肿瘤病灶的SUV...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食管癌原发灶的PET/CT代谢参数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食管癌患者术前18F-FDG PET/CT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检测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代谢体积(MTV),并计算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分析上述参数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54例食管癌原发灶的SUVmax、SUVmean、MTV及TLG分别为9.92±5.10、6.04±3.23、(12.34±9.20) cm3和63.75(17.75,110.03) g。SUVmax、SUVmean、MTV与原发灶最大径呈中等正相关,TLG与原发灶最大径呈较高度正相关(P均<0.05)。SUVmax、SUVmean、MTV、TLG与肿瘤原发灶T分期均呈中等正相关(r=0.360、0.347、0.477、0.556,P均<0.05);MTV、TLG与肿瘤原发灶N分期均呈中等正相关(r=0.328、0.357,P均<0.05);SUVmax、SUVmean、MTV及TLG与肿瘤M分期线性相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UVmax、SUVmean与肿瘤临床分期线性相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TV和TLG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均呈中等正相关(r=0.462、0.435,P均<0.05)。TLG与原发灶的病理分化程度呈中等正相关(P=0.036),SUVmax、SUVmean、MTV与原发灶病理分化程度线性相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食管癌原发灶代谢参数与临床病理特征具有较好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部分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术前18F-FDG PET/CT显像中PET代谢参数预测临床N0期肺鳞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OLM)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根治性手术的临床N0期肺鳞癌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18F-FDG PET-CT检查,以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2.5为阈值,测量代谢体积(MTV)及病灶糖酵解总量(TLG)。采用ROC曲线获得SUVmax、MTV、TLG、最大径预测OLM的最佳界值点。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临床N0期肺鳞癌发生OL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91例临床N0期肺鳞癌患者中,26例术后病理证实有淋巴转移。隐匿性淋巴结转移阳性(OLMP)的SUVmax、MTV、TLG、最大径均大于隐匿性淋巴结转移阴性(OLMN)(P均< 0.05)。SUVmax、MTV、TLG及最大径预测OLM的最佳界值点分别为12.76、31.17 m3,153.13、3.8 cm。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置(中央型)、最大径、SUVmax、MTV、TLG与OLM发生率有关(P均<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置(中央型)、最大径> 3.8 cm、MTV > 31.17 cm3是肺鳞癌发生OLM的高危因素(P均< 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所测得的MTV是临床N0期肺鳞癌OLM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为外科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18F-FDG PET/CT在小细胞肺癌分期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初诊小细胞肺癌(SCLC)分期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15例经病理证实的初诊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其生存期.将患者按经典临床分期分为局限期与广泛期,并测定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以其中位数为界将患者分为两组,分析经典临床分期及SUVmax与生存期之间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