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膜转移瘤的MRI表现及增强后FLAIR序列T2W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脑膜转移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硬脑膜转移瘤5例,软脑膜转移瘤15例。所有病例行常规MRI平扫及SE T1WI和FLAIR序列T2WI增强扫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I平扫检出6例,病灶边界均显示不清;MRI增强扫描检出所有病例,SE-T1WI上病变主要表现为脑膜的线状和/或结节状强化,FLAIR T2WI对软脑膜转移瘤病灶范围的显示更清楚,可鉴别强化的血管与病变。结论:MRI增强扫描是诊断脑膜转移瘤的重要检查方法,增强后FLAIR序列T2WI与SE T1WI同时使用,可提高对软脑膜转移瘤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3.0T MR不同序列扫描技术在肺癌脑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3.0T MR不同序列对肺癌脑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确诊为肺癌并经临床诊断为脑转移瘤的11例患者,所有病例均行常规T1WI、T2WI、T2 FLAIR、DWI、T1WI增强MR检查;其中4例行DTI检查;3例行SWI检查.对转移瘤的部位、信号特点、不同序列病灶的检出率、转移瘤与正常脑实质的rADC值等进行分析.结果 转移瘤好发于灰白质交界处,其中幕上73.5 %,幕下24.7 %;强化方式以结节状(80.7 %)和环状(16.3 %)为主.与其他序列相比T1WI增强检出率最高.转移瘤实质部分rADC值为(126.5±28.2)%,水肿部分的rADC值为(159.3±42.1)%,与正常侧脑实质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例SWI所显示脑部放疗转移瘤低信号区均较增强MRI范围小.4例转移瘤区的白质纤维束有移位、浸润.结论 3.0 T MR对肺癌脑及脑膜转移的检出有一定的优越性,T1WI增强扫描是最佳序列,弥散、弥散张量及磁敏感成像有助于脑转移瘤的定性诊断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WI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86例脑转移瘤患者的常规MRI(包括50例MRI增强扫描)及DWI资料。结果:脑转移瘤单发30例,多发56例。在MRI上,82例病灶T1WI呈等低信号,T2WI及T2FLAIR呈不均匀高信号;4例病灶内伴出血,T1WI、T2WI呈高低不均匀混合信号。囊实型转移瘤42例,实质型24例,囊型20例。在50例增强扫描中,病灶呈不规则结节状伴环状强化、团块结节状强化、环状强化。在DWI上,转移瘤内部呈低信号或稍低信号78例(90.7%),瘤周显示环状高信号带或稍高信号带58例(67.4%),转移瘤呈均匀结节状高信号影4例(4.7%),瘤灶伴出血局部呈低信号或高信号4例(4.7%)。50例增强扫描检出转移瘤132个,而DWI检出109个病灶,检出率为82.6%。结论:脑转移瘤的确诊仍主要依靠MRI增强扫描。DWI检查是其有益的补充,对瘤周带的显示具有一定特征,对转移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脑实质多发结核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脑实质多发结核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脑脊液、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实验及胸水等检查、胸片及抗结核治疗随访确诊的脑实质多发结核瘤的MRI表现,全部病例均行SET1WI、FSE T2WI、Gd-DTPA增强T1WI检查,其中3例采用了FLAIR序列。结果:病灶绝大部分位于灰白质交界区和基底节区,直径多在5~15mm。未成熟结核结节呈长T1、长T2信号,灶周水肿明显,结节性强化。成熟结核结节呈典型的“靶征”,由中心到外周分别为低信号靶心-高信号环-低信号环,灶周水肿较轻,结节状或环形强化。颅内其它结核感染征象有助于诊断。在各扫描序列中T2WI和增强扫描对病灶的显示较佳。结论:脑实质多发结核瘤是颅内结核的一种特殊表现,MRI的特征是多发病灶,并具靶征及环状强化。  相似文献   

5.
MR增强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MR增强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确诊恶性肿瘤可疑有脑转移患者159例.MR检查除常规平扫和增强外,在增强后加扫FLAIR序列,图像由3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评估. 结果 58例有脑内转移,6例增强后FLAIR脑实质病灶数目显示较增强T1WI多,11例病灶强化较T1WI明显;在11例柔脑膜转移者中,7例病灶强化程度优于增强后T1WI. 结论 增强后FLAIR是增强后T1WI的有效补充,对脑内小病灶和脑膜病灶更敏感.  相似文献   

6.
低场MR增强扫描及FLAIR序列对脑转移瘤诊断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低场MR增强扫描与FLAIR序列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搜集 2 9例脑转移瘤患者 ,使用 0 .2 3TMR扫描仪 ,对比分析常规T1 WI、T2 WI、增强扫描及FLAIR序列在检出转移瘤和明确转移瘤边界方面的敏感性。结果 :增强扫描对转移瘤检出以及明确转移瘤边界的敏感性高于FLAIR、T2 WI及T1 WI ,经统计分析其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对于直径 <1.0cm的软脑膜转移瘤及皮质近蛛网膜下腔处转移瘤的检出及明确肿瘤边界的敏感性FLAIR高于常规T2 WI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对于直径≥ 1.0cm的软脑膜转移瘤、皮质近蛛网膜下腔处转移瘤及深部脑转移瘤 ,FLAIR与常规T2 WI检查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脑转移瘤的低场MRI诊断 ,增强扫描是最有价值的检查方式 ,而FLAIR可取代常规T2 WI。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增强T1WI及增强T2FLAIR两种序列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9月~2010年3月34例经临床和影像检查确诊为脑转移瘤的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I平扫及SET1WI和T2FLAIR增强扫描,比较两种序列上转移瘤的数目、大小和部位以及转移瘤的强化显著性、病变强化区的边界等,并分析两者间偏差的原因。结果:34个病例,MRI平扫共检出129个病灶,增强T1WI发现194个病灶,而增强后T2WI FLAIR共发现185个病灶,4例增强后T2FLAIR较增强后T1WI显示的病灶多,6例增强后T2FLAIR显示的病灶少于增强后T1WI,25例两者显示的病灶相同,增强后T1WI因为脑浅表层血管混淆而漏诊误诊7个病灶,在对比增强后T2FLAIR均可明确诊断。大多数转移瘤在T1WI的强化程度高于T2FLAIR序列。转移瘤的肿瘤与灰质、肿瘤与白质的CR(对比率)以FLAIR序列为高,而转移瘤的肿瘤与灰质、肿瘤与白质的CNR(对比噪声比)以T1WI为高,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增强后T2FLAIR序列可以有效显示脑转移灶,很好地鉴别大脑浅表部位的血管和转移瘤,增强T1WI序列能更明显地显示转移瘤的强化,两者同时使用,可以提高转移瘤的检出率与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黑素细胞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黑素细胞病变是一组起源于软脑膜黑素细胞的、呈弥漫性或局限性生长的良、恶性肿瘤,包括:①弥漫性黑素细胞增生症;②黑素细胞瘤;③恶性黑素瘤;④脑膜黑素瘤病。可出现交界性或混合性肿瘤。弥漫性黑素细胞增生症的CT和MRI表现为软脑膜的弥漫性增厚、强化。黑素细胞瘤内如含有较多的黑素,则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增强时肿瘤通常出现均匀强化表现。恶性黑素瘤也可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主要取决瘤体内黑素含量和是否伴有出血,增强时肿瘤通常也出现均匀强化表现。脑膜黑素瘤病可以表现为脑内外多发的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结节影,增强后可出现脑膜的弥漫性强化和(或)脑内的结节状强化。原发性黑素细胞病变的上述这些影像学表现都是非特异性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型血吸虫病的MRI表现及特征。方法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型血吸虫病的MRI表现。患者行T1WI、T2WI、Flair、T1WI、DWI、SWI、MRS及增强扫描。结果单发结节型1例,多发结节型4例,环状强化结节型1例,脑炎型和脑梗塞型各1例。脑炎型MRI表现为脑组织肿胀,脑沟裂池广泛变窄,增强扫描脑膜明显强化。其余4型病变增强扫描呈结节状、成蔟状、斑片状、条状及环状强化,邻近脑膜明显强化,DWI不受限。病变周围水肿明显而占位效应轻,与水肿一起形成"佛手"征或"握球"征。结论 MRI能较清晰的显示脑型血吸虫病的影像特征,MRI增强及DWI序列扫描对脑型血吸虫诊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MRI序列对各期脑实质型脑囊虫病的显示优势。方法:搜集209例不同病理时期的脑实质型脑囊虫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别统计并比较快速小角度激发反转恢复(FLAIR)T1WI(T1-FLAIR)、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 (T2-FSE)、T2-FLAIR、自旋回波(SE)T1WI (T1-SE)增强扫描及DWI对脑囊虫病不同病灶的检出率。结果:脑实质型脑囊虫病的各病灶中,囊泡在T2-FSE上检出率(96.05%)最高;头节在T2-FLAIR(97.01%)上检出率最高;灶周水肿在T2-FLAIR上检出率(98.02%)最高;肉芽肿在T1-SE增强扫描上检出率(95.10%)最高;钙化在T2-FSE上检出率(69.92%)最高。结论:各期脑实质型囊虫病变在MRI不同序列图像上各有其显示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MRI对脑结核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临床治疗或手术确诊脑结核瘤病人的MRI表现。采用1.5T超导型MRI机,行常规T1WIT2WI FLAIR序列扫描并Gd—DTPA增强检查。结果:本组18例中单发病灶2例,多发16例。其中粟粒性脑结核瘤2例(未计数),共发现病灶96个,分布干幕上60个,幕下30个,脑干6个。T1WI上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上呈等或略低信号,增强后呈明显结节状强化或环形强化是脑结核瘤较具特征性的MRI表现,中心部分T2WI低信号对诊断更有价值。结论:脑结核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对于临床正确诊断及治疗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胶质母细胞瘤MRI表现(附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MRI表现,并结合文献讨论其病理特点。资料与方法 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术前均行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扩散加权成像(DWI)以及增强扫描,分析其病理特点与MRI表现。结果多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MRI表现主要为脑实质内大小不等,形态不一,伴不同程度的瘤周水肿和占位效应的多发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呈不同程度弥散受限;增强扫描主病灶多呈典型的花环状强化,子病灶多根据转移时间的早晚呈结节状或不规则环形强化。结论多发性胶质母细胞瘤MRI多表现为脑实质内多发占位,病变形态不一,呈多种类型、不同程度的强化。  相似文献   

13.
脑多发性结核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脑内多发性结核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为脑多发性结核瘤的MRI表现。MRI采用T1flair、FrfseT2WI、T2flair及Gd-DTPA增强T1WI检查。结果:病灶绝大多数位于灰白质交界区及基底节区,未成熟结核结节呈长T1长T2信号,灶周水肿明显,结节状强化;成熟结核结节呈典型“环靶征”,灶周水肿较轻,环形强化。T2flair和增强扫描病灶显示较佳。结论:脑多发性结核瘤是颅内结核的一种特殊表现,MRI表现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癌脑转移的MRI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为肺癌脑转移的患者头部MRI表现,分析转移瘤部位、大小、形态、瘤体出血、水肿和转移瘤的强化特点。结果:65例肺癌脑转移患者中,腺癌42例,鳞癌14例,小细胞肺癌8例,肺泡癌1例,病灶增强后呈环形强化的17例,结节状强化的28例,混合型强化的14例,片状强化3例,单纯脑膜线状强化4例。结论:MRI增强扫描联合特殊序列扫描有助于肺癌脑转移的检出率,多发环形强化和(或)结节状强化病灶、瘤周明显水肿是其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5.
黑色素瘤脑转移的低场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黑色素瘤脑转移的低场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黑色素瘤脑转移患者的MRI表现. 结果 黑色素瘤脑转移患者的MRI表现分为3种:(1)脑内多发大小不等、球状、结节状病灶,T1WI高信号,T2WI上为低信号,灶周水肿明显,增强扫描病灶呈均一高信号,共4例;(2)肿瘤内可有出血而致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多呈不规则、花环状强化影,共3例;(3)在前两种表现基础上合并脑膜转移,共1例. 结论 黑色素瘤脑转移的瘤体易出血和富含黑色素颗粒这两个特征,决定其MRI表现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血源性脑及脑膜转移瘤中VEGF表达及磁共振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源性脑及脑膜转移瘤中VEGF的表达水平及MRI检测意义。材料和方法:3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从颈总动脉行血脑屏障开放接种VX2癌细胞,单纯接种VX2癌细胞及单纯注射生理盐水。接种后1周开始在不同时间行MRI检查。病理取材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及脑膜转移瘤中的VEGF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脑膜成瘤率72%,脑内成瘤率62%。MRI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低或高信号。注射Gd-TDPA后T1WI有明显的增强效应。VEGF检测证实血源性脑及脑膜转移瘤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VEGF对脑及脑膜转移瘤的形成可能起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VEGF抗体及其拮抗剂阻止或抑制脑及脑膜转移瘤是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脑膜转移的MRI表现及强化模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娟  陶晓峰  肖湘生 《放射学实践》2003,18(10):706-708
目的:分析系统性恶性肿瘤脑膜转移的MRI表现,探讨脑膜强化对脑膜转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根据临床恶性肿瘤病史、脑脊液及病理检查确诊的脑膜转移瘤12例,其中原发肿瘤肺癌5例,乳腺癌3例,黑色素瘤1例,淋巴瘤2例,原发肿瘤不明1例。MR常规扫描后均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结果:①MR平扫:异常脑膜改变仅2例,表现为沿软脑膜分布的多发结节;②MR增强扫描:12例呈3种脑膜强化模式,硬脑膜强化模式(硬脑膜~蛛网膜强化)3例,软脑膜强化模式(蛛网膜下腔一软脑膜强化)6例,全脑膜强化模式(硬脑膜、蛛网膜及软脑膜均强化)3例,其中2例表现为沿软脑膜分布的多发结节,10例表现为线样弥漫性脑膜强化;③其它征象:脑内转移3例,脑积水3例。结论:恶性肿瘤脑膜转移在MR增强扫描上可以表现为3种脑膜强化模式,其中软脑膜强化模式多见,结节性脑膜强化及脑内转移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性质软脑膜病变的MRI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软脑膜病变的增强MRI表现,其中软脑膜转移17例,感染性脑膜炎15例,脑梗塞5例,Sturge-Weber综合症1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结果:软脑膜转移中结节样强化12例、弥漫对称性细线样强化12例,其中7例二者并存,未见粗线样或局灶性强化,除5例脑内伴转移瘤所致脑实质异常外,其余12例脑实质未见异常;感染性脑膜炎中线样强化14例,其中细线样及粗线样强化各7例,1例粗线样强化伴结节样强化,局限性、弥漫性强化分别为8例和7例,软脑膜邻近脑实质单纯性水肿者8例;脑梗塞中5例均表现为梗塞灶邻近软脑膜细线样强化,1例Sturge-Weber综合症表现为软脑膜粗线样强化,邻近脑实质萎缩。结论:MRI是检出软脑膜病变敏感和有效的方法,不同性质病变的软脑膜强化具有一定的特点,可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硬脑膜肥厚的MRI表现,探讨不同病理情况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定性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硬脑膜肥厚性疾病例纳入研究,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6~68岁,平均年龄(34±3.5)岁,采用西门子1.5T超导MR成像仪,完成横断面T2WI、T1WI、FLAIR和矢状面T2WI平扫,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T1WI增强及横断面FLAIR增强,2名高级职称影像医师共同回顾性分析MRI表现。结果低颅压综合征10例(27.8%),肥厚性硬脑膜炎10例(27.8%),其中1例为特发性,9例为感染性,硬脑膜转移瘤8例(22.2%),其中合并脑实质内小结节病灶5例,单纯局限性脑膜增厚3例,白血病颅内浸润1例(2.8%),系统性黄斑狼疮1例(2.8%),脑外伤后血肿形成2例(5.6%),脑肿瘤放疗后2例(5.6%),侵袭性脑膜瘤2例(5.6%),上述病例于MRI检查上均表现为硬脑膜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结论硬脑膜增厚疾病种类繁多,但根据病灶所发生的范围和是否伴随软脑膜及脑实质内强化结节等特征,并结合临床表现,多数能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粟粒型脑结核瘤MRI表现,总结粟粒型脑结核瘤的MRI影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4倒经手术病理、临床治疗证实的粟粒型脑结核瘤患者的MRI表现,全部病例均行自旋回波T1WI,快速自旋回波T2WI及Gd—DTPA增强T1WI。结果:全部病例颅内病灶无法计数,病灶广泛、弥漫分布双侧大脑半球皮层及皮层下区、基底节区、脑干及小脑半球。病变呈两种形态分布:2/3病变呈环状表现,1/3病变呈结节样表现。直径〈3mm者,病变呈结节样表现,MRI信号特点为等T1,长T2信号,病灶周边无水肿或水肿轻,增强后呈显著结节状强化;直径≥3mm者;病变主环状表现,MRI信号特点为中央呈长T1、短T2信号,环呈等T1、长T2信号,病变周边水肿明显.增强后呈显著环状强化,中央区域无强化。结论:粟粒型脑结核瘤病变以环状病灶为主,其中央短T2信号是诊断结核瘤的特征性MRI表现.恰当的窗技术有利于结核瘤特征的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