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同种异体移植物炎性因子-1(AIF-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8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观察组)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情况将其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n=59)、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n=61)和大量白蛋白尿组(LA组,n=60);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24 h尿进行UAER检测,并采集静脉血进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AIF-1检测,比较各组间UAER、TNF-α和AIF-1水平,以及对DN患者UAER、TNF-α和AIF-1间的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UAER、TNF-α和AIF-1水平分别为(196. 40±202. 54) mg/24 h、(25. 09±10. 58) pg/ml和(225. 06±121. 50) pg/ml,较对照组(5. 93±1. 39) mg/24 h、(12. 22±2. 76) pg/ml和(79. 61±16. 91) pg/ml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NA组、MA组和LA组患者UAER、TNF-α和AIF-1水平分别为(6. 93±1. 79) mg/24 h、(118. 74±23. 98) mg/24 h、(461. 66±100. 87) mg/24 h,(16. 08±3. 33) pg/ml、(20. 44±4. 09) pg/ml、(38. 69±4. 49) pg/ml,(102. 72±36. 70) pg/ml、(211. 95±37. 25) pg/ml、(358. 69±93. 55) pg/ml,除NA组UAER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外,其他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DN患者AIF-1与UAER、TNF-α间的关系呈正相关性(r=0. 822、0. 772,P 0. 01)。结论 DN患者血清AIF-1水平升高,且与UAER和TNF-α呈正相关性,AIF-1极有可能成为DN诊治的新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met-RANTES对同种异体大鼠耳廓移植后移植物的生存时间、组织形态学改变及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动物模型以20只SD大鼠为供体,20只WISTAR大鼠为受体(SD→WISTAR),进行耳廓移植,分为治疗组、未治疗组。治疗组术后给予趋化因子拮抗剂met-RANTES治疗,未治疗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然后观察耳廓的生存情况、组织学变化与免疫细胞的浸润。结果治疗组移植耳廓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组织中T淋巴细胞的浸润,组织结构的改变均明显好于未治疗组。结论趋化因子拮抗剂met-RANTES可以显著的抑制免疫排斥反应,延长移植耳廓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同种大鼠骨髓移植建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模型的可行性,旨在为骨髓间质干细胞对同种异体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疾病免疫调节作用的系列研究提供前提条件。方法:实验于2006-04/2006-09在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实验室完成。①选取清洁级6周龄雄性体Fischer344大鼠(RT1Al)作为供体,清洁级6周龄雌性Waster(RT1Au)大鼠作为受体。②受体大鼠移植前3d开始饮用含庆大霉素(320mg/L)和红霉素(250mg/L)的饮用水。移植当天采用60Coγ射线全身照射法进行预处理,照射剂量为8.0Gy,剂量率为0.7Gy/min。经预处理的受体鼠在照射后6h内,经尾静脉进行骨髓移植,并分组:骨髓移植组(n=10,每只大鼠移植0.8×108个骨髓细胞)、单纯照射组(n=10,预处理后通过尾静脉注射等量的磷酸缓冲液)。观察移植后大鼠的活动、饮食、二便、皮毛、体质量变化情况及靶器官皮肤、肝脏、肠的组织学病理改变。结果:①单纯照射组10只大鼠在预处理后的17d内全部死亡,死亡高峰集中在移植后11和12d左右。骨髓移植组有较高的存活率,除第12,16,18天死亡3只,其余均在60d的观察期内存活。②骨髓移植组大鼠未出现急剧消瘦和严重腹泻等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表现,移植受体体质量增加缓慢,移植后1月受体头背部可见明显脱毛现象,随着时间延长,范围逐渐扩大至腹部和肢体内侧。移植后2个月皮肤可见毛囊缺失和轻度单核细胞浸润,小肠固有层可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肝脏的表现最为典型,80%以上的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胆管细胞坏死并伴有胆管壁纤维化。结论:①通过大鼠F344→Wistar的同种骨髓移植,可建立稳定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模型。②模型的病理变化可表现在皮肤、肠道和肝脏,其中肝脏的表现尤其典型,80%以上的汇管区和胆管淋巴细胞浸润,胆管细胞坏死并伴有胆管壁纤维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糖尿病大鼠肾脏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的表达 ,探讨MCP 1和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C组 )和糖尿病模型组 (DM组 ) ,每组 2 0只 ,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于 8周后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STZ两组大鼠肾组织中MCP 1的表达。同时检测肾功能。结果 :8周时肾组织中MCP 1的表达DM组明显高于NC组 (P <0 0 1) ,而且与 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呈显著正相关 (r =0 7482 ,P <0 0 1)。结论 :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MCP 1的表达明显增强 ,而且其表达与肾脏病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网膜素-1(omentin-1)与炎性因子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LVD)的相关性。方法将126例T2DM患者分为T2DM组(68例)与T2DM+LVD组(58例),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血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omentin-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分析血浆omentin-1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omentin-1的影响因素和T2DM患者发生LVD的影响因素。结果 T2DM组与T2DM+LVD组BMI、WHR、DBP、2FBG hPG、HbA1c、TC、TG、LDL-C、FINS、HOMA-IR、TNF-α、IL-6、hs-CRP均高于对照组,T2DM+LVD组病程长于T2DM组,对照组、T2DM组和T2DM+LVD组DBP、HbA1c、LDL-C、TNF-α、IL-6、hs-CRP呈升高趋势,omentin-1、ABI呈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mentin-1与ABI呈正相关(P0.05),与FPG、HbA1c、LDL-C、TNF-α、IL-6、hs-CRP均呈负相关(P0.05);TNF-α、ABI、HbA1c是血浆omentin-1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omentin-1、TNF-α、IL-6和HbA1c是T2DM患者发生LVD的影响因素。结论 omentin-1可能参与了T2DM患者LVD的发生和发展,其血浆水平不仅受到糖脂代谢的影响,还可能受到炎性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背景:自体神经移植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中最常用的方法。目的:探讨化学去细胞神经修复大鼠骶1神经缺损的效果,以期寻找修复周围神经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和材料。方法:取SD大鼠骶1神经,采用化学去细胞法处理大鼠骶1神经的免疫原性成分,使其成为去细胞神经。将Wistar大鼠右侧骶1神经制成1cm缺损模型,用SD大鼠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大鼠骶1神经的缺损。结果与结论:与术前相比,术后8周逼尿肌漏尿点降低,膀胱最大容积和膀胱顺应性升高(P<0.05)。神经纤维细丝蛋白染色结果显示,右侧经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的神经吻合口断端被染成绿色,神经纤维排列整齐分布均一,再生神经轴突长入远端神经。左侧正常神经形态均一,神经纤维排列整齐分布均一未见轴突长入远端神经。结果表明,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的抗原性明显降低,可修复高等哺乳类动物的周围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7.
背景:自体神经移植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中最常用的方法。目的:探讨化学去细胞神经修复大鼠骶1神经缺损的效果,以期寻找修复周围神经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和材料。方法:取SD大鼠骶1神经,采用化学去细胞法处理大鼠骶1神经的免疫原性成分,使其成为去细胞神经。将Wistar大鼠右侧骶1神经制成1cm缺损模型,用SD大鼠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大鼠骶1神经的缺损。结果与结论:与术前相比,术后8周逼尿肌漏尿点降低,膀胱最大容积和膀胱顺应性升高(P〈0.05)。神经纤维细丝蛋白染色结果显示,右侧经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的神经吻合口断端被染成绿色,神经纤维排列整齐分布均一,再生神经轴突长入远端神经。左侧正常神经形态均一,神经纤维排列整齐分布均一未见轴突长入远端神经。结果表明,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的抗原性明显降低,可修复高等哺乳类动物的周围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体内1,25-二羟维生素D3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对早期DN患者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38例中无蛋白尿者100例为DM组,初诊早期DN者138例为DN组,DN组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9例.在血糖、血压稳定1周后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骨化三醇胶丸,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各组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3、24 h尿蛋白定量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DN组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低于DM组(P<0.05),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及尿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水平均高于DM组(P<0.05);治疗后DN治疗组上述炎性因子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DN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3缺乏,炎性因子水平高,补充骨化三醇胶丸可改善患者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中药生精汤对雄性不育大鼠睾丸转化生长因子-β1(TB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采用腺嘌呤制作雄性大鼠不育模型,小、大剂量组给予生精汤灌胃.造模后30 d处死大鼠,观察睾丸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图像分析系统检测睾丸内TGF-β1的平均光密度;同时测定大鼠体质量和睾丸质量.结果 大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睾丸系数明显增加(P<0.05);TGF-β1阳性表达主要见于早期精母细胞、圆形精子细胞以及支持细胞,生精汤大剂量组TGF-β1阳性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 生精汤通过下调TGF-β1的表达实现对睾丸生精功能的调节,对腺嘌呤所致的雄性大鼠不育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Bcl 2基因蛋白在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生精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复制左精索静脉曲张模型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睾丸组织中Bcl 2蛋白表达。结果 :实验组左侧睾丸Bcl 2蛋白表达率 ( 65 3 2± 2 1 3 3 ) %较对照组 ( 83 48± 2 0 78) %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生精细胞Bcl 2蛋白表达降低 ,睾丸生长减缓 ,提示精索静脉曲张症生精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Bcl 2蛋白通道的负向调节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糖尿病(DM)模型大鼠肾脏的抗炎及抗氧化作用及对p38MAPK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并随机分为对照组、DM组、GLP-1组,后两组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式建立DM模型,GLP-1组给予GLP-1腹腔注射干预、连续8周。比较三组间肾功能指标、炎症指标[核因子κB (NF-κB)、白细胞介素(IL)-1β、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化应激指标[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 NOS)、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p38MAPK通路基因的差异。结果 DM组大鼠的血肌酐、血尿素、24 h尿蛋白水平及肾脏中NF-κB、IL-1β、IL-17、TNF-α、ROS、NO、i NOS的含量、p38MAPK、Caspase-3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肾脏中SOD、GSH-Px的含量及PPARγ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GLP-1组大鼠的血肌酐、血尿素、24 h尿蛋白水平及肾脏中NF-κB、IL-1β、IL-17、TNF-α、ROS、NO、i NOS的含量、p38MAPK、Caspase-3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DM组,肾脏中SOD、GSH-Px的含量及PPARγ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DM组。结论 GLP-1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肾脏具有抗炎及抗氧化作用,且该作用与p38MAPK通路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体内1,25-二羟维生素D3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对早期DN患者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38例中无蛋白尿者100例为DM组,初诊早期DN者138例为DN组,DN组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9例。在血糖、血压稳定1周后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骨化三醇胶丸,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各组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3、24h尿蛋白定量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前DN组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低于DM组(P〈0.05),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及尿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水平均高于DM组(P〈0.05);治疗后DN治疗组上述炎性因子水平及24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DN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3缺乏,炎性因子水平高,补充骨化三醇胶丸可改善患者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3.
14.
糖尿病大鼠肾内HO-1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血红素氧合酶(HO-1)在糖尿病肾病病变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建立STZ大鼠模型,将24只糖尿病模型大鼠分为干预组、5、10、15周组,每组各6只,另设健康对照组6只,分别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血糖及尿24h白蛋白排泄率(UEA)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标记HO-1蛋白的组织分布,观察其变化及肾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糖尿病大鼠5、10、15周时和干预组的血糖及UE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与糖尿病5周时比较UEA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程的进展,肾组织中HO-1表达逐渐增强,HO-1的激动剂预处理可使HO-1表达显著增强,在糖尿病。肾脏损伤前应用HO-1的激动剂UEA可降低。结论HO-1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HO-1的激动剂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针刺方案对卒中后抑郁(PSD)大鼠行为学、神经递质及炎性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对照组、头针组、腹针组和联合针刺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各干预组采用Longa线栓法和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法复合制备PSD模型。药物对照组予氟西汀灌胃,头针组针刺百会、印堂穴,腹针组针刺中脘、关元穴,联合针刺组针刺百会、印堂、中脘、关元穴,连续治疗21 d。分别于实验0 d (造模前)、7 d (CUMS前)、14 d (治疗前)、35 d (治疗后)进行Long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体质量、旷场试验、糖水偏好实验。实验35 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干扰素-γ (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浓度。结果 实验35 d时,药物对照组和联合针刺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 <0.01),药物对照组、腹针组、联合针刺组体质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 <0.01),药物对照组、头针组、腹针组、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体内1,25-二羟维生素D3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对早期DN患者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38例中无蛋白尿者100例为DM组,初诊早期DN者138例为DN组,DN组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9例。在血糖、血压稳定1周后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骨化三醇胶丸,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各组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3、24h尿蛋白定量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前DN组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低于DM组(P<0.05),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及尿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水平均高于DM组(P<0.05);治疗后DN治疗组上述炎性因子水平及24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DN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3缺乏,炎性因子水平高,补充骨化三醇胶丸可改善患者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7.
向勤  吴逊  李泉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5):2193-2195
目的研究血糖波动幅度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10月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86例,采用动态血糖监测仪监测72h血糖水平,根据平均血糖波动(MAGE)水平分层(MAGE=5.0mmol/L)比较正中神经、腓神经传导速度,以及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神经生长因子(N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并以神经传导速度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血糖平稳组(MAGE5.0mmol/L)与血糖波动组(MAGE≥5.0mmol/L)相比较,糖化血红蛋白(HbA1c)、果糖胺(FA)、1,5-脱水山梨醇(1,5-AG)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平稳组(MAGE5.0 mmol/L)与血糖波动组(MAGE≥5.0 mmol/L)神经左侧正中神经、右侧正中神经、左侧腓神经、右侧腓神经传导速度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糖平稳组(MAGE5.0mmol/L)IGF-1、NGF、IL-6、TNF-α等炎症指标水平分别与血糖波动组(MAGE≥5.0mmol/L)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左侧正中神经神经传导速度(LMNcv)作为因变量,以年龄、病程、HbA1c、FA、1,5-AG、MAGE作为自变量,进行前进法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AGE、HbA1c、病程为影响神经传导速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糖波动为DPN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导致机体炎性因子过度激活,加重神经损害,临床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丙泊酚诱导麻醉大鼠术后认知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F )级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预防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预防组和治疗组的大鼠均腹腔注射60 mg/kg的丙泊酚溶液麻醉,其中预防组在实施麻醉前3d起腹腔注射10 mg/kg银杏叶提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炎性因子和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共纳入观察者210例,其中健康对照组40名,T2DM组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组65例,T2DM合并NAFLD组45例.检测各组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肌酐(Cr)、尿酸(UA)、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以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联素.结果 NAFLD组与T2DM合并NAFLD组患者的血清ALT、GGT和BMI、腰臀比高于T2DM和健康对照组[ALT:(43.4±9.3)、(46.2±7.6)、(27.5±5.7)、(28.3±6.5)U/L,GGT:(55.3±10.4)、(54.5±11.3)、(40.3±8.4)、(38.2±10.5) U/L,BMI:(27.9±2.6)、(26.2±2.6)、(23.6±3.6)、(22.7±2.5)kg/m2,腰臀比:(0.94±0.05)、(0.96±0.07)、(0.91±0.08)、(0.89±0.05),P<0.05或P<0.01],T2DM组、NAFLD组与T2DM合并NAFLD组的TG、LDL-C均高于健康对照组[TG:(2.9±0.5)、(3.5±0.4)、(4.0±0.8)、( 1.3±0.2)mmol/L,LDL-C:(3.6±0.4)、(3.1±0.5)、(3.9±0.7)、(2.1±0.2)mmol/L,P均<0.05],其中T2DM合并NAFLD组的TG高于T2DM组(P<0.05).T2DM与T2DM合并NAFLD组的FPG、GHbAlc高于NAFLD和健康对照组[FPG:(8.5±0.6)、(8.9±0.9)、(4.6±0.7)、(4.7±0.4) mmol/L,GHbAlc:(9.3±3.6)%、(10.1±2.7)%、(5.0±0.2)%、(5.1±0.5)%,p<0.05或P<0.01],T2DM组、NAFLD组与T2DM合并NAFLD组的TNF-α、hs-CRP和HOMA-IR高于健康对照组[TNF-α:(90.5±10.5)、(115.3±10.1)、(197.5±13.8)、(34.3±7.5)ng/L,hs-CRP:(4.9±0.5)、(4.6±0.8)、(8.1±0.7)、(2.1±0.4) mg/L,HOMA-IR:(6.7±0.8)、(6.2±1.2)、(11.3±1.7)、(1.8±0.3),P<0.05或P<0.01],其中T2DM合并NAFLD组的TNF-α、hs-CRP、HOMA-1R高于单纯T2DM组(P均<0.05).T2DM组、NAFLD组与T2DM合并NAFLD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均低于健康对照组[(25.3±7.4)、(22.9±4.5)、(17.0±3.2)、(36.9±5.7) μg/L,P均<0.05],其中T2DM合并NAFLD组的脂联素低于T2DM组(P<0.05).T2DM合并NAFLD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与TNF-α、hs-CRP和HOMA-IR之间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35、-0.668、-0.752,P均<0.01),HOMA-IR与TNF-α、hs-CRP之间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67、0.706,P均<0.01).结论 炎性因子和脂联素参与了T2DM与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而脂联素可能通过拮抗炎症反应减轻胰岛素抵抗,对脂肪性肝病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复合脱钙骨基质对桡骨临界骨缺损兔模型的价值。方法纳入18只成年雄性大白兔,切取双上肢桡骨干中段部分骨质,制备双侧上肢桡骨临界骨缺损模型。将18只兔子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1和实验组2。对照组未予任何干预,实验组1在骨缺损部位植入脱钙骨基质,实验组2在骨缺损部位植入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复合脱钙骨基质。第8、12周时行X线、病理切片和解剖学检查,明确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骨缺损修复后,8、12周时对桡骨行X线检查,对照组骨缺损修复差; 8周时实验组1部分修复,12周时大部分修复,但仍有1只兔子存在小块骨缺损;8周时实验组2大部分修复,12周时全部修复,实验组2可见髓腔通畅。8、12周时,实验组1和实验组2的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2的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验组1(P 0. 05)。造模12周后,对照组骨缺损区多为纤维组织,实验组1有编织骨形成,但骨小梁紊乱;实验组2有板成骨形成,骨小梁排列紧密有序。结论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复合脱钙骨基质对桡骨临界骨缺损兔模型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