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组蛋白的乙酰化状态影响基因的表达水平,受组蛋白乙酰化酶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共同调控。细胞异常状态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明显增强,打破原有的基因表达平衡状态,导致一些影响细胞增殖和调控细胞周期的分子表达失衡,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组蛋白可逆性的乙酰化和去乙酰化在免疫反应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结构功能出发,综述其在结缔组织病中可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组蛋白甲基化及乙酰化修饰的平衡失调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多种胃肠道肿瘤中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及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酶1(LSD1)异常增高.相应的,一些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和LSD1抑制剂已在胃肠道肿瘤的研究中取得进展,如异羟肟酸类HDACi在胃肠道抗肿瘤研究中取得...  相似文献   

3.
组蛋白乙酰化酶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町通过调节染色体结构而影响炎症基因的表达,亦可以通过调节非组蛋白的乙酰化和去乙酰化参与疾病的进程。在肺部疾病中,两者的相互平衡导致基因的异常表达或者相关调控因子的异常表达与肺癌、COPD、哮喘、激素抵抗等疾病密切相关,这也为各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类药物应用于肺部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孙力超  林江涛 《国际呼吸杂志》2011,31(18):1399-1402
本文介绍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的发现和发展,并详细叙述了它的分子结构及其与肿瘤发生、细胞迁移、蛋白质降解等相关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5.
肿瘤的发生通常认为与基因突变所引起的各种调控蛋白的上调或者下调有关,然而最近观点认为,表观遗传学在肿瘤的发生及分化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目前认为,在细胞生命活动的选择性基因沉默或基因表达过程中,包裹于染色质中的基因组DNA序列一般不发生改变;但细胞核内的染色质结构可以发生高度的动态变化,使一些特定基因组区域的转录活性呈现相应的改变.这种影响基因转录活性而不涉及DNA序列改变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称为表观遗传调控[1],其分子基础有两个方面,即针对DNA本身的修饰和对组蛋白的修饰.DNA和组蛋白的修饰通常以一种高度保守的方式,通过染色质修饰酶动态地发生改变.现在发现至少有4种不同的DNA修饰和16种组蛋白修饰方式[2,3].在肿瘤中,许多参与组蛋白修饰过程的蛋白常常失去调控.本文将目前研究最广泛的组蛋白修饰方式——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表观遗传学是指不改变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而产生的可遗传变化,其在调节基因组功能中发挥关键作用,影响基因表达和(或)转录,从而调控机体的生长、发育及病理过程[1]。表观遗传学修饰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核糖核酸(RNA)等。组蛋白乙酰化核酸修饰是调节DNA功能的重要方式,近年来,研究表明组蛋白乙酰化在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  相似文献   

7.
姜淑娟  张群成 《国际呼吸杂志》2011,31(22):1736-1740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使组蛋白及非组蛋白发生乙酰化修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也可以通过恢复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从而表现抗肿瘤活性.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以增强卡铂、紫杉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的抗肿瘤效应,为临床药物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组蛋白乙酰化是表观遗传修饰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组蛋白乙酰化能启动基因转录,组蛋白去乙酰化则抑制基因的转录.研究表明组蛋白去乙酰化与肿瘤发生及器官纤维化关系密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治疗肿瘤及逆转纤维化中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就组蛋白乙酰化与去乙酰化在肺、肾、肝和皮肤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催化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去乙酰化,对染色质重构和基因转录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而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转录异常与很多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临床前研究提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ges inhibitor,HDACI)作用于缺血性卒中的多个病理生理学过程,不仅可减轻神经元损伤,缩小脑梗死体积,而且还能促进缺血后神经元可塑性和功能恢复.文章主要综述HDACI在缺血性卒中中的神经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0.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是一种转录后修饰的酶类,可以使组蛋白去乙酰化。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可促进心肌肥厚发生。在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由肥大刺激和热休克蛋白70诱导活化。活化的HDAC2通过抑制级联信号KriJppel样因子4(KLF4)或肌醇多磷酸磷酸酶-5-f(Inpp5f)触发肥大。因此,调节HDAC2的酶类,例如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被认为是治疗心脏疾病尤其是阻止心肌肥厚的一个重要靶标。该文讨论I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调节心肌肥厚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催化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去乙酰化,对染色质重构和基因转录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而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转录异常与很多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临床前研究提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ges inhibitor,HDACI)作用于缺血性卒中的多个病理生理学过程,不仅可减轻神经元损伤,缩小脑梗死体积,而且还能促进缺血后神经元可塑性和功能恢复.文章主要综述HDACI在缺血性卒中中的神经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2.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催化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去乙酰化,对染色质重构和基因转录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而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转录异常与很多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临床前研究提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ges inhibitor,HDACI)作用于缺血性卒中的多个病理生理学过程,不仅可减轻神经元损伤,缩小脑梗死体积,而且还能促进缺血后神经元可塑性和功能恢复.文章主要综述HDACI在缺血性卒中中的神经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HDACI)亚甲酰胺异羟肟酸(SAHA)联合索拉非尼(SRFN)对HepG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用SAHA、SRFN或SAHA联合SRFN后,采用噻唑蓝(MTT)、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印迹等方法检测HepG2细胞的增殖、周期/凋亡相关蛋白表达,设未处理细胞为对照组。结果在浓度范围内,SAHA或SRFN分别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方式抑制HepG2细胞增殖,SAHA联合SRFN增强了抗增殖作用。SAHA、SRFN或SAHA联合SRFN治疗后,HepG2细胞周期G0/G1期分别比对照组增加87.16%、68.81%和109.17%。SAHA组和SRFN组HepG2细胞的凋亡率(19.71%和12.86%)显著高于对照组(4.64%),但显著低于SAHA联合SRFN组(31.22%)。SAHA、SRFN和SAHA联合SRFN均能显著上调p21的表达(P<0.05),下调Cyclin D1、Bcl-2的表达,而对Bax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SAHA或SRFN通过上调p21的表达,下调Cyclin D1、Bcl-2的表达,抑制HepG2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SAHA和SRFN之间存在协同和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和气道高反应为主要病理变化的过敏性气道疾病,而染色质修饰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组蛋白的乙酰化和去乙酰化修饰占有重要地位,在基因转录活跃区,核心组蛋白的乙酰化活性高;在非活跃区,核心组蛋白的乙酰化程度低[1].在体内组蛋白的乙酰化和去乙酰化是动态可逆的,如果该平衡在特定的条件下被破坏,就会导致基因转录失调,从而引起基因表达的异常.在哮喘的致病过程中,组蛋白的乙酰化与去乙酰化修饰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参与了哮喘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和气道高反应的形成.近年来大量实验已经证实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细胞增生等一系列的作用,根据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正常和病变的气道和肺组织中表达差异的研究,以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肺结构细胞和炎症细胞的影响,推测应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治疗哮喘可能缓解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和气道高反应[2].  相似文献   

15.
<正>缺血性脑卒中病理生理机制主要包括以神经细胞死亡、炎症发生、血脑屏障破坏等组织损伤为特征的急性期和以神经血管恢复为特征的后期,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1〕。以往研究〔2〕显示仅仅针对脑卒中病理生理机制中单一环节的药物,即使在动物模型中可以有较好的效应,均无法在临床实验中取得相应的疗效。目前认为,只有作用于脑卒中发生发展的多个病理环节并发挥强大神经保护作用的药物才有可能成为有效的脑卒中治疗新药〔2〕。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机制如  相似文献   

16.
<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冠心病猝死的主要原因~([1])。因此,斑块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冠状动脉硬化性疾病的预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源于动脉内膜中多种血管壁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3具有促进炎症反应~([2])、保护血管内皮~([3])及调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4])等作用。本文就HDAC3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调  相似文献   

17.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个世界范围的疾病,现阶段针对心衰的治疗只能控制患者的症状,广谱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及相关的特异性抑制剂能够阻止心脏肥大、纤维化,阻止心衰发展的进程。但其治疗心衰的具体机制仍在不断的研究中。现就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治疗心衰的可能机制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炎症基因的表达受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和组蛋白乙酰化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HAT)调控,通常组蛋白乙酰化增高促进基因转录,降低则抑制基因转录.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募集HDAC2到基因表达位点,使基因组蛋白乙酰化程度降低,从而抑制炎症基因表达.由吸烟引起的COPD患者,香烟烟雾氧化应激使得HDAC2减少,降低了GC的抗炎作用,导致GC抵抗,而GC抵抗是COPD抗炎治疗的主要障碍.本文讨论GC抵抗的一些分子机制,为COPD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改善预后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在大肠正常组织、腺瘤、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DAC1和HDAC2在正常大肠组织、腺瘤、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通过计算染色指数(SI),评估两者的表达水平与年龄、肿瘤大小、分期、分化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HDAC1和HDAC2在正常组织表达明显低于腺瘤及癌组织(14.3±9.3vs22.4±12.4,22.8±8.5;5.6±3.3,12.3±4.2vs16.2±9.7,均P<0.05).HDAC2在三者中的表达呈递增趋势.直径≥5cm的癌组织HDAC1的表达高于<5cm的癌组织(25.1±8.2vs20.4±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DAC1和HDAC2是大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两者共同促进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成为大肠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0.
T2DM等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且出现发病年轻化的趋势,已成为现代社会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其发病机制之一是机体外周组织,特别是骨骼肌组织摄取葡萄糖功能受损引起的骨骼肌IR.最新研究显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在骨骼肌细胞代谢相关基因转录调控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为治疗代谢性疾病提供潜在药物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