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淫羊藿与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RHBMP-2)干预股骨干骨缺损模型家兔骨愈合的疗效比较。方法将40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淫羊藿组和RHBMP-2组,每组各20只,将40只实验动物左侧股骨干处造成1.5cm长的骨缺损,RHBMP-2组在缺损处注入RHBMP-2,淫羊藿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给予淫羊藿组动物淫羊藿煎液喂养,RHBMP-2组以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喂养,术后连续喂养第8、12、16周采用Lane-Sandhu法X线评分。结果对两组动物术后第8、12、16周采用Lane-Sandhu法X线评分,淫羊藿组动物评分结果明显高于RHBMP-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淫羊藿干预股骨干骨缺损模型家兔骨愈合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淫羊藿苷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干预大鼠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淫羊藿苷10、20、40mg/kg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ip脂多糖和im甲泼尼龙制备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模型。淫羊藿苷组大鼠分别ig10、20、40mg/kg的淫羊藿苷,对照组、模型组均ig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6周。采用Micro-CT评估造模是否成功并分析骨密度(BMD)、骨体积密度(BV/TV)、骨表面积密度(BS/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分离度(Tb.Sp);ELISA法检测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股骨头PI3K、Akt、磷酸化Akt(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MD、Tb.Th、BV/TV、Tb.N、BS/TV、VEGF和NO水平明显降低,Tb.Sp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苷组的BMD、Tb.N、BV/TV、Tb.Th、BS/TV、VEGF和NO水平明显增高,Tb.Sp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I3K和p-Akt蛋白表达均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苷组PI3K和p-Akt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结论 淫羊藿苷能够有效缓解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中VEGF、NO水平和增加骨组织中PI3K、Akt、p-Akt蛋白的表达有关,从而诱导血管修复与新生,促进骨形成和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跌打七厘片对小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10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20只、假手术组20只、造模组60只。造模组制备股骨骨折模型,造模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跌打七厘片低、高剂量(405.5、1 621.8 mg·kg-1)组,每组20只。每天1次,连续ig给药28 d。每周通过骨组织形态学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骨痂形态改变、微计算机断层扫描分析(Micro-CT)检测愈合骨的骨体积分数(BV/TV),生物力学三点弯曲实验检测愈合骨的最大负载,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小鼠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的水平。结果 HE染色、Micro-CT结果显示,造模后第14天,与模型组比较,跌打七厘片组有较多的软骨细胞浸润,钙化编织骨骨量多,新生骨痂骨量明显较多;造模后第28天,模型组骨折断端仍有未连接,而跌打七厘片组的骨折断端均已连接,钙化编织骨转化为层状骨,逐渐恢复骨的基本形态,有更多的新生骨痂及钙化程度,高剂量组骨折断端被钙化新生骨完全填充并与周围骨皮质相联合。造模后第14天,跌打七厘片高剂量组的BV/TV、最大负载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造模后第28天,低、高剂量组的BV/TV、最大负载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造模后小鼠血清Ca水平各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造模后小鼠血清P、ALP水平呈上升趋势,并在21 d达到高峰,与模型组比较,第14、21天跌打七厘片低剂量组和第7、14、21、28天的高剂量组血清P水平显著升高(P<0.05),第14、21、28天的高剂量组血清ALP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跌打七厘片可以提高成骨活性及钙盐沉积,以增加骨痂水平增强骨强度,有利于小鼠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4.
双龙接骨丸对SD大鼠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双龙接骨丸对SD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生长量及骨痂中微量元素(Zn、Cu)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造成桡骨中下段实验性骨折,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伤科接骨片组、双龙接骨丸组,每天分别以生理盐水、伤科接骨片悬液、双龙接骨丸生药液灌胃。术后第7、14、21天每组以断颈法处死4只大鼠,取其双侧桡骨,摄X片后以电光天平称量桡骨重量差异,再以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检测骨痂中锌、铜含量。结果双龙接骨丸组大鼠骨痂量及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其余两组(P<0.05或P<0.01),X摄片也显示双龙接骨丸组骨痂形成及骨折愈合程度好于其余两组。结论双龙接骨丸可明显促进SD大鼠在实验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的形成,并有提高骨痂中微量元素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淫羊藿水提后药渣对去势雄性大鼠的壮骨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去睾丸造成激素缺乏型骨质疏松模型,造模12周后,连续ig给予淫羊藿水提物及药渣8周,给药浓度为0.5、1.0 g/kg(以生药计)。给药结束后处死动物并进行血清生化和骨微结构检测。结果 给药8周,淫羊藿药渣0.5 g/kg组血清I型前胶原N端前肽(P1NP)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发挥促进骨形成作用;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ea)、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糖(GLU)水平均呈降低趋势,肝肾毒性不明显;CT扫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药渣0.5 g/kg组胫骨直径显著升高(P<0.05);水提物0.5 g/kg、药渣1.0 g/kg组骨总体积(TV)显著升高(P<0.05),各给药组骨小梁的体积(BV)均呈升高趋势,骨表面积(BS)、骨小梁数量(Tb.N)均显著升高(P<0.05、0.01);药渣1.0 g/kg组骨小梁分离度(Tb.Sp)显著降低(P<0.01)。结论 0.5和1.0 g/kg淫羊藿药渣对去势诱导的雄性大鼠骨质疏松有治疗作用,效果不低于水提物且没有显著毒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腺苷受体A2A抑制剂ZM241385对骨折愈合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温敏水凝胶聚乙交酯丙交酯(PLGA)-聚乙二醇(PEG)-聚乙交酯丙交酯(PLGA)溶解ZM241385制备缓释系统。取20只大鼠随机分为腺苷受体A2A抑制剂组与对照组,每组10只。制备大鼠股骨干骨折模型,造模时骨折局部应用ZM241385缓释系统,造模后每24 h骨折局部im相应药物,持续7 d。造模后第14、28天对大鼠骨折局部进行micro-CT扫描,测量骨折局部总体积、骨体积、骨痂体积。通过Ansys Workbench 2017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对大鼠骨折局部施加轴向以及旋转应力评估骨折生物力学强度。结果 腺苷受体A2A抑制剂组大鼠造模后14 d总体积、骨体积、骨痂体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造模后28 d,腺苷受体A2A抑制剂组大鼠总体积、骨痂体积均超过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体积无统计学差异。当轴向应力为1、5、10 N或者旋转应力为0.5 N·m时,腺苷受体A2A抑制剂组造模后14、28 d最大应力、最大应变、平均位移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腺苷受体A2A抑制剂明显抑制骨愈合,降低骨折局部轴向和旋转的力学强度,腺苷受体A2A可能是发生二次骨折或骨不连的关键受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维甲酸致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淫羊藿苷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70ms/kg维甲酸灌胃2周制备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淫羊藿苷组灌胃给予50、100、200mg/kg淫羊藿苷,连续4周。测定血和骨中相关指标;测定骨密度;骨物理学指标和生物力学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苷组可不同程度的升高血清中Ca2+、P3+浓度(P〈0.01),降低ALP(P〈0.01);升高骨中Ca2+、P3+、Hyp含量(P〈0.05或〈0.01);升高骨密度、湿重、干重(P〈0.01);增加骨中最大弯曲力、抗弯强度、断裂挠度、弹性段终点荷。结论淫羊蓉苷对维甲酸致大鼠骨质疏松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Micro-CT技术观察淫羊藿苷和朝藿定C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P)小鼠模型骨组织骨量、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淫羊藿苷(200 mg/kg)组和朝藿定C(200 mg/kg)组,除对照组外,其他3组小鼠im地塞米松5 mg/kg,0.125 mg/次,每周3次,制备GIOP模型,对照组im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同时,每天ig给药1次,连续60 d后取材,采用micro-CT方法对胫骨近端骨微结构进行三维分析;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胫骨近端骨组织病理形态。结果 骨量参数: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骨矿物质含量(BMC)、骨矿物质密度(BMD)、组织矿物含量(TMC)、组织矿物质密度(TMD)均显著下降(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苷组、朝藿定C组BMC、BMD、TMC、TMD指标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朝藿定C组各指标均较淫羊藿苷组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相对骨体积(BV/TV)、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骨小梁分离度(Tb.Sp)、结构模型指数(SMI)均显著提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苷、朝藿定C组BV/TV、Tb.N、Tb.Th显著升高,Tb.Sp、SMI显著下降(P<0.05),其中朝藿定C组各指标均较淫羊藿苷组改善显著(P<0.05)。HE染色病理切片示,模型组骨小梁数目明显减少,稀疏断裂,大部分不能连接成网状,骨髓腔明显增大,骨小梁结构出现较大的空白区域;淫羊藿苷及朝藿定C组小鼠骨小梁明显宽厚,数目也显著增加,骨小梁断裂较少,骨小梁光滑,接近对照组,其中朝藿定C组增加较淫羊藿苷组明显。结论 地塞米松诱导的骨质疏松小鼠模型成功建立,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抗骨质疏松活性明显,主要通过增加骨量和改善骨小梁微结构来最终提高骨强度,其中朝藿定C抗骨松作用更强;Micro-CT技术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在中药干预GIOP骨微结构参数分析上具有便捷、高效,经济,图像多维、全面,准确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对单纯股骨骨折大鼠肌内注射骨折合并脑外伤大鼠血清(“促骨折愈合血清”)后的放射学及组织形态学变化,以确定该血清是否具备有加速骨折愈合作用。方法 2017年 3月至 2018年 3月,制备骨折合并脑外伤模型 SD大鼠 20只经腹主动脉采血,并分期制备治疗血清;选取 20只健康大鼠提取阴性对照血清,全部加标记并冷藏。应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每组 32只,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组, 96只大鼠均为股骨中段骨折。肌内注射治疗血清用于实验组,肌内注射阴性对照血清用于对照组,空白组肌内注射生理盐水。并于术后第 1周、 2周、 3周、 4周各处死 8只大鼠,利用放射分析比较三组骨折的愈合情况: X射线照射、双能 X线骨密度测量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术后 X线结果提示实验组骨折愈合进程较对照组、空白组明显加快。测量骨痂体积发现:术后第 2周,实验组骨痂体积( 30.44±2.33)mm3,对照组骨痂体积( 22.68±1.95)mm3,空白组骨痂体积( 21.66±2.35)mm3对照组和空白组骨痂体积明显小于实验组( P=0.000);术后第 3周,实验组骨痂体积( 26.46± 1.58)mm3对照组骨痂体积( 27.2,9±1.66)mm3空白组骨痂体积( 26.79±2.02)mm3三组骨痂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669)mm3;术,后 4周,实验组骨痂体积( 22.15±1.,66)mm3对照组骨痂体积( 29.99±1.3,2)mm3空白组骨痂体积( 29.23±1.29)mm3,对照组及空白组骨痂体积明显大于实验组( P=0.000)。术,后第 1周,实验组骨密度(0.128±0.1,23)mg/cm3对照组骨密度(0.222± 0.121)mg/cm3,空白组骨密度( 0.217±0.103)mg/cm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882);术后第 2周,实验,组骨密度( 0.266±0.100)mg/cm3对照组骨密度( 0.208±0.142)mg/cm3空白组骨密度( 0.206±0.302)mg/cm3;术后第 3周,实验组骨密度( 0.218± 0.007)mg/cm3,对照组骨密度( 0.200±0.012)mg/cm3,空白组骨密度( 0.189±0.069)mg/cm3;术后第 4周,实验组骨密度( 0.225±0.009)mg/cm3对照组骨密度( 0.190±0.100)mg/cm3空白组骨密度( 0.202±0.100)mg/cm3;对照组、空白组骨密度第 2周起均低于实验组(P<0.05,)。骨形态学发现实验组较对照组、,空白组更早形成骨痂,更早出现板层骨,更早进入塑形期。结论脑外伤合并骨折大鼠的血清对骨折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促骨折愈合血清”应用临床治疗骨科疾患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淫羊藿总黄酮对酗酒模型小鼠精子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TFE高、中、低3个剂量组,除正常组动物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外,其余4组动物均按10 mL.kg-1体质量灌胃给予20%乙醇溶液,连续造模30 d。于第15天开始,各组分别灌胃给予药物或生理盐水,连续用药15 d。末次给药后2 h,处死小鼠,制备附睾精子悬液,分别测定睾丸/附睾质量指数、精子数量、精子活力。采用单细胞电泳法测定精子DNA损伤。结果:TFE能显著地提高酗酒小鼠的睾丸/附睾质量指数和精子数量,增加精子的活力和降低精子的畸变率,对酒精造成的DNA损伤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结论:淫羊藿总黄酮对酗酒小鼠的生精功能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分析淫羊藿对去势雌性大鼠下颌骨改建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淫羊藿抑制下颌骨骨质疏松,维持骨量提供有关资料。方法选用健康雌性W istar大鼠48只4月龄。随机分成去势实验组、去势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6只。对去势实验组给淫羊藿(0.7g/kg体重)治疗,对去势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给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分别在4周和12周处死动物。采用X光骨密度检查、组织学、下颌骨骨组织形态学计量及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观察在淫羊藿作用下下颌骨骨松质的改建情况。结果 4周假手术组(S)与对照组(C)及实验组(VOX)骨密度比较,可见C、VOX两组骨密度值均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组织病理观察、扫描电镜的结果可见骨质有所改变。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结果骨小梁平均宽度C组与S组有显著差异性,说明去势大鼠短期颌骨吸收存在。12周时C组骨密度显著下降与S组有显著性差异。骨小梁较S组明显变细、稀疏。成骨细胞比S组明显数量少,说明由于去势造成大鼠颌骨骨质疏松,实验模型已经成功建立。VOX组骨密度较S组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与C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淫羊藿能明显增加颌骨骨密度,抑制去势大鼠的颌骨骨量丢失和骨小梁结构破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60只8月龄雌性SD大鼠,以卵巢去势法行骨质疏松造模,3个月后随机分为3组。A组和B组行骨折造模后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和双氯芬酸钠5mg·kg^-1·d^-1;C组先灌胃双氯芬酸钠5mg·kg^-1·d^-1,3周后行骨折造模。各组于骨折造模后2、3、4、6周行放射学、组织学观察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不同时间点B组骨折端x线灰度值低于对照组(A组)。术后第2周,C组骨折端X线灰度值低于A组,其他时间点A组和C组间无明显差异。不同时间点B组骨小梁密度值低于A组(P〈0.01)。术后第2~4周,C组骨小梁密度值低于A组(P〈0.05),术后第6周无明显差异。术后第6周B组和C组生物力学强度值低于A组。结论:双氯芬酸钠能使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时间延迟、强度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前长时间使用双氯芬酸钠对骨折愈合有一定不良影响,骨折后应及时停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咀嚼压力对大鼠正畸移动牙压力侧牙槽骨改建的影响。方法 选取8周龄雄性SD大鼠4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线组5只、软食组20只和硬食组20只。基线组大鼠在实验初始处死、取材。软食组和硬食组建立上颌右侧第一磨牙近中移动模型,左侧不加力作为对照。各组喂以相应饮食,分别于加力后第3、5、7、14天各处死5只大鼠,取双侧上颌骨。Micro CT测量加力磨牙近中移动距离及压力侧牙槽骨骨体积/组织体积(BV/TV)、骨小梁分离度(Tb.Sp)和骨小梁厚度(Tb.Th)。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计数破骨细胞数量;原位杂交染色观察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骨保护素(OPG)mRNA表达随时间变化情况。结果 第14天时软食加力组牙齿移动距离小于硬食加力组(P<0.05)。软食加力组与硬食加力组压力侧牙槽骨BV/TV、Tb.Sp、Tb.T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胞计数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在第5、7天,软食加力组的破骨细胞数量和RANKL/OPG比值均低于硬食加力组(P<0.05)。结论 较小的咀嚼压力会减低大鼠正畸牙压力侧牙槽骨中的破骨活动,减小牙齿...  相似文献   

14.
金雀异黄酮对骨质疏松后骨折大鼠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金雀异黄酮对实验性骨质疏松后骨折大鼠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SD雌性大鼠去双侧卵巢8周后建立骨质疏松后骨折模型,给予金雀异黄酮及雌二醇灌胃.分别于骨折后7天、14天、28天监测大鼠骨折段骨密度及其形态学改变,检测血清骨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钙(Ca)、血清磷(P)等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 骨质疏松后骨折大鼠采用金雀异黄酮治疗后骨密度明显升高,且形成骨痂较多.与阴性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雌二醇组无显著性差异。雌二醇组和金雀异黄酮组血清ALP活性低于阴性对照组。结论 金雀异黄酮能促进骨质疏松后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骨科术后氟比洛芬酯和NO-氟比洛芬酯对小鼠骨折损伤模型的干预结果,探讨一氧化氮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NSAID)对骨愈合的治疗作用。方法 4月龄,体重相近,雄性BALB/c小鼠45只分成3组进行腓骨骨折造模。造模后,A、B两组分别注射氟比洛芬酯和NO-氟比洛芬酯50mg/kg,C组注射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术后2周、4周X线观察,术后4周测量骨折处骨密度、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X线示,2周时各组小鼠骨折处两端可见骨痂生长,骨折线模糊,其中B组骨痂范围较其余两组较大。4周时骨痂完全包裹骨折区域,A组和B组小鼠骨折线完全消失,C组有4只小鼠骨折线仍可见;术后应用一氧化氮型非甾体药物组的小鼠骨密度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鼠术后4周处死,患肢下肢整体观察中得到,B组小鼠的骨骼肌比A组和C组略有肥大。结论应用一氧化氮供体型NSAID在减少小鼠不良反应的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6.
唐周舟  许永涛  马亮 《河北医药》2016,(9):1297-1299
目的:动态观察糖尿病模型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变化趋势,探索影响糖尿病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选取Wester 雄性大鼠7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尿病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造模]和对照组,每组35只。采用线锯锯断2组大鼠的左侧胫骨,采用外固定复位处理,观察2组大鼠术后第1、3、5、7周的血清及骨痂中VEGF、BMP-2、BMP-7的表达变化。结果糖尿病组大鼠术后第1周、术后第3周的VEGF、BMP-2、BMP-7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构.05),术后第5、第7周2组大鼠骨痂组织中的VEGF、BMP-2、BMP-7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大鼠的血清中VEGF、BMP-2、BMP-7在术后第1~7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糖尿病大鼠术后第1、第3周BMP-7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血清、骨痂组织中BMP-7、BMP-2及VEGF表达减少可能是其延迟愈合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董晓蕾  郭寒  赵智明  陆乐  蔡辉 《安徽医药》2010,14(2):136-139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浆醛固酮(ALD)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模型组50只皮下注射异丙基。肾上腺素2次(170mg·kg^-1),6W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以左室射血分数≤45%确定造模成功,将心衰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美托洛尔治疗组,淫羊藿总黄酮治疗组,18W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浆ALD,并取心肌观察病理形态学特征。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恶化,血浆ALD显著升高(P〈0.01),心室重量指数显著升高(P〈0.01),心室重构明显;2.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总黄酮及美托洛尔组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好转,血浆ALD明显下降(P〈0.01),心室重量指数明显降低(P〈0.01),心室重构明显好转;3.淫羊藿总黄酮组与美托洛尔组间上述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淫羊藿总黄酮能够调节血浆ALD的水平,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逆转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阿仑膦酸钠用于骨折术后对骨折愈合的影响程度和疗效。方法:抽取56只成年雌性日本大耳兔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只,将所有白兔运用手法致单侧尺桡骨中段骨折,固定使用夹板,实验组白兔用0.05%阿仑磷酸钠溶液灌胃,对照组白兔则用等量蒸馏水灌胃。在治疗的第2周开始对白兔进行X线、骨密度和病理切片检测,连续检查6周,观察比对各项数据。结果:在第2、3周两组兔子X线、骨密度、病理学检查均无明显差别,在第4、6周两组兔子X线、骨密度、病理学检查均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在骨折愈合中,阿仑膦酸钠对骨痂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会生产大量编织样新生骨,原骨折线会存在较长时间,减少板层骨,延迟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9.
淫羊藿总黄酮对大鼠实验性骨质疏松生化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目的 探讨淫羊藿总黄酮防治大鼠实验性骨质疏松症过程中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维甲酸灌胃造成大鼠实验性骨质疏松症模型 ,检测灌服高、中、低 3种剂量的淫羊藿总黄酮后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尿生化指标、骨矿含量及骨密度指标的变化 ,并与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3个剂量组的血清E2 、T和BGP水平均高于模型组 ,尿Ca/Cr、DPD和血清PTH水平均低于模型组 ,股骨Ca、P和骨密度与正常对照组接近 ,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淫羊藿总黄酮对维甲酸造成的大鼠骨质疏松症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情况与骨密度的变化相一致 ,说明骨代谢生化指标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强骨饮联合益生菌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作用。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一般骨折对照组、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组、强骨饮组、益生菌组、强骨饮联合益生菌组,每组10只。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组和所有治疗组均摘除双侧卵巢制备骨质疏松模型。6周后,每组制备右侧股骨干中段横行骨折模型。造模成功后即给予强骨饮组生药灌胃量102 g·kg-1,益生菌组灌胃量12.5 g·kg-1,未给药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6周。骨密度扫描仪测定骨密度,Micro-CT扫描股骨相关参数,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phosphatase,B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I型胶原C端肽(type I procollagen carboxy-terminal propeptide,CTX-I),生化仪测定钙浓度(Ca)。HE观察骨折骨痂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组比较,强骨饮组或益生菌组均可促进骨折愈合(增加骨小梁数量和骨密度),增加骨形成参数(BALP和OC)和降低吸收参数(CTX-I),而强骨饮联合益生菌组作用更明显。结论 益生菌和强骨饮均有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治疗作用,联合用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