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明确医疗机构高警示药品流通使用各环节的风险要素,促进高警示药品风险管理标准化,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药学服务专业委员会联合河南省药学会药物治疗学专业委员会、武汉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郑州市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联合发起制订《中国医疗机构高警示药品风险管理指南》。指南制订委员会将按照美国医学研究所(IOM)最新指南定义、世界卫生组织指南手册(WHO handbook)、指南质量评价工具(AGREEⅡ)及卫生保健实践指南报告条目(RIGHT)的要求来制订指南。计划书主要报告制订该指南的背景、适用人群、指南制订委员会、临床问题和结局指标的确定、证据检索策略及推荐意见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高警示药品的管理,保证高警示药品安全应用。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等,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开展高警示药品的全方位管理。结果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严格药品管理,有效降低药品差错、过敏、中毒等突发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高警示药品全方位管理的有效实施,降低高警示药品应用风险,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蔡瑞娜  陈建达 《中国药事》2018,32(2):245-249
目的:应用JCI标准,对医院高警示药品进行规范化管理。方法:基于JCI标准制定医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与目录,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改进高警示药品的管理,评价JCI认证前后医院高警示药品管理的成效。结果:医院确立新的标准,在信息系统上设安全屏障,统一全院高警示药品标识,由专人监管并加强培训和督导,通过8个月的持续质量改进,高警示药品保管合格率提升至98.70%。结论:医院应用JCI标准规范了高警示药品的管理,且加强了医、药、护及各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针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历年来医疗不良事件及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情况,建立与我院实际医疗工作契合的高警示药品目录及警示内容,加强高警示药品临床合理应用。方法:根据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公布的高危药品目录、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委员会推荐使用的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目录等资料,查阅药品说明书、相关临床指南,结合文献记载的高警示药品用药风险案例、中国裁判文书网高警示药品相关案例,编写高警示药品目录及其警示内容。根据已发表的高警示药品调查问卷相关文献,制定以警示内容为导向的高警示药品目录。结果:将二百余种药品列入我院高警示药品目录,并将其分为特殊警示级高警示药品和一般警示级高警示药品。特殊警示药品分为11类、6种,一般警示药品分为16类。制定《高警示药品速查手册》,供医务工作者学习,相关内容通过我院临床医务人员组成的专家团队复审。结论:药师通过有效途径建立我院高警示药品目录, 整理警示内容,解临床之惑,把对不良事件的事后处理变为前馈控制,从源头上促进高警示药品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高警示药品风险提示系统,减少高警示药品用药差错,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方法:根据我院药品情况建立高警示药品目录,查阅相关资料,用Excel电子表格整理高警示药品使用过程中的相关风险因素。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HIS系统中嵌入高警示药品风险防范模块,在医生开立医嘱及药师审核医嘱界面对高警示药品进行风险提示。结果:采用新系统进行高警示药品风险控制后,不合理医嘱由实施前322条下降至131条,不合理医嘱发生率逐月降低,溶媒选择错误、溶媒剂量错误和用法错误的不合理医嘱数在系统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少了高警示药品的用药差错,提高了医务人员对高警示药品的认识。结论: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高警示药品安全屏障,可以减少或避免高警示药品的用药差错,控制高警示药品的使用风险,有利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6.
孟锐  王跃甫  蓝培元  韩晓亮 《中国药事》2010,24(12):1168-1171
目的完善《药品管理法》,加强医疗机构药品监管。方法通过相关政策、文献研究及监管实践,了解修订完善《药品管理法》的迫切性,阐明医疗机构药品监管存在的问题,重点论述相关监管对策和法律修订意见。结果与结论完善《药品管理法》,可以有效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药品监管,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索我院高警示药品管理模式,为医疗机构对该类药品的管理和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按照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高警示药品推荐目录》(2019版)制订我院高警示药品目录及风险点,对全院医师、药师、护士进行相关培训与考核;以临床科室、药学部门的高警示药品管理和使用合格率为检查指标,比较优化前后高警示药品管理和使用的效...  相似文献   

9.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的紧迫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 ,社会办医、集资办医、专科门诊部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这些社会医疗机构是我国政府医疗机构有益的必要的补充 ,扩大了卫生资源 ,给广大人民群众看病用药带来较大的方便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市民用药知识的不断丰富 ,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反映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使用等方面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加强对这些基层医疗单位的药品监督管理是今后一段时期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新课题。1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 1 药学专业人员缺乏。通过对我市 12 8家基层医疗单位调查统计表明 :自报有药学专业人员的35家 ,其余 93家…  相似文献   

10.
黄忠强 《北方药学》2021,18(3):131-132
目的:探究高警示药品标识管理在医院管理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实施高警示药品标识管理前的100例使用高警示药品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实施高警示药品标识管理的100例使用高警示药品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高警示药品使用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1.
学习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协会最新发布的防范化疗和生物治疗的差错指南,结合我国日常工作,探讨从遴选药品到安全使用整个用药闭环各环节的警示点。用药风险不容忽视,优化和全面关爱患者需要团队参与服务。医疗机构、医师、药师、护士、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应各负其责,并加强沟通交流,多角度获取信息、了解潜在风险,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服务来提高用药安全性。抗肿瘤类药物无论是品种、剂型、给药方案都有其复杂性,有很多可能因疏失带来的风险,所以每个环节都要不断学习,持续改进,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国内外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加强高危药品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以高危药品为关键词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对高危药品的概念、管理现状、JCI标准对高危药品的要求、实际应用中的风险与防范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医疗机构应重视高危药物的管理以及风险的防范,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安全使用流程;强化医药护的高危药品专项培训,对患者实施安全用药健康教育,减少用药事故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结论高危药品使用不当将严重危害患者健康,通过加强高危药品的监督管理,提高医药护人员对于高危药品的认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避免药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柴先伟 《中国药业》2004,13(3):18-19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类基层医疗机构得到了程度不同的发展,乡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专科门诊、社区服务诊所等成为政府医疗机构有益的补充,极大的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看病用药.基层医疗机构对采购使用药品普遍缺乏规范化的管理措施,致使其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假冒伪劣药品的集散地.为此,笔者认为,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对基层医疗机构加大日常监督管理力度,逐步构建起良性的长效监管体系,促使其加强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儿童高警示药品(HAM)使用情况,为促进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由药剂科ADR监测小组使用医院信息系统获取某院附设儿童医院2019年5月1日~2021年4月30日18岁以下的患者处方99 885张(患者<18岁),其中门诊急诊72 060张(72.1%),住院医嘱27 825张(27.9%)。使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及问卷调查法收集处方中患儿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就诊科室、疾病、使用药物、不良事件及表现。采用回顾分析方法统计HAM情况。统计使用频次前3的药物类别及排名前10的HAM药物。结果 住院医嘱中儿内科72.45%、儿外科27.55%;男36.89%、女63.11%;婴儿期30.45%、幼儿期15.25%、学龄前13.02%、学龄期26.12%、青春期17.97%;呼吸道感染7.74%、胃炎11.83%、鼻炎10.80%、肺炎39.39%、其他30.24%。门诊急诊中内科57.69%、外科42.31%;男44.27%、女55.73%;婴儿期14.24%、幼儿期14.18%、学龄前18.91%、学龄期36.29%、青春期16.39%;呼吸道感染17.56%、...  相似文献   

15.
刘叶芳  马玉琴  倪佳 《中国药事》2018,32(5):658-663
目的:依托六级电子病历建设,提升我院高警示药品管理水平。方法:依据电子病历要求,将涉及高警示药品的每个重要医疗活动节点进行链式记录,纳入闭环管理。结果:通过医院六级电子病历信息化改造,将高警示药品纳入闭环管理,提高了医院对病人完整医疗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大大减少了用药差错,将高警示药品潜在的、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用药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缩短了各流程的时间,使病人及时、准确、安全用药;促进药师参与临床,提升临床药学服务水平。结论:我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工作由原来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发展,即从传统的末端、事后管理转向过程管理,最终实现从粗放式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真正做到医疗质量的事前管理和实时监控,有效地规范了医护人员的行为,有利于提高医疗效率、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药房》2019,(20):2866-2870
目的:为提高医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工作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JCI)和美国医疗信息与管理系统学会(HIMSS)管理要求,建立我院高警示药品管理模式,包括高警示药品目录制订、标识与储存、医嘱开具、医嘱审核、调剂与使用、用药后监测等重点管理环节,并进行成效分析。结果:我院高警示药品管理措施实施后,药品存放合格率由实施前的29.28%提高到实施后的95.50%,涉及高警示药品的不合理医嘱率由实施前的3.43%下降到实施后的1.99%,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剂差错由每月35起减少至0,高警示药品相关不良事件从实施前每月18起减少至每月3起,用药安全性明显提高。结论:我院建立了基于JCI和HIMSS标准的高警示药品管理模式,有助于规范高警示药品的管理,降低其使用风险。  相似文献   

17.
杨凤森 《中国药业》2007,16(10):15-16
根据调查研究,指出当前医疗机构采购和使用医用氧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对加强医疗机构使用医疗氧的监管提出对策建议,以确保医用氧的使用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18.
曾纪湘 《中国药事》2004,18(12):720-720
村级社会医疗机构是农村药品终端消费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农民群众用药的主要来源.我局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实践,对村级社会医疗机构药品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农村药品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艳勇 《首都医药》2005,12(20):9-10
随着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用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加大对药品市场的监管力度,有效净化和规范药品市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证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有效,是摆在各级药品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20.
药品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特殊商品,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使用情况的分析,指出了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浙江省在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监管工作中开展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