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和注射液(优泌乐25)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2个月的优泌乐25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空腹胰岛素(FINS)与FPG比值。结果优泌乐25治疗后,FPG、2hPG、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空腹C肽的分泌、胰岛素、FINS与FPG比值、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优泌乐25强化治疗能显著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2.
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婧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20-20,23
目的:评价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8例新发2型糖尿病患进行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结果: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而空腹C肽水平增高(P〈0.05),餐后2hC肽水SF(2hCP)明显升高(P〈0.01)。结论: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尽快解除高糖毒性,胰岛B细胞功能显著恢复,减轻糖毒性。  相似文献   

3.
李慧芳 《海峡药学》2009,21(6):155-156
目的观察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治疗后各研究对象胰岛口细胞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初诊T2DM经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IC)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空腹C肽水平增高(P〈0.05),餐后2hC肽水平(2hCP)明显升高(P〈0.01)。结论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4.
姚建渝 《安徽医药》2008,12(6):550-550
目的5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均给予双相门冬氨酸胰岛素30治疗8-12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p)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随访1年,观察其远期疗效。结果患者的FPG、2hPG、HbAIc明显下降(P〈0.01)。HOMA-D上升,HOMA-IR下降(P〈0.05)。结论双相门冬氨酸胰岛素30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达标快,并能增强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后及中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使用胰岛素泵对31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3周的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CSII)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及6个月后血糖、胰岛素、C肽、果糖胺(FA)、糖化血红蛋白(GHbAIc)、胰岛B细胞功能(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结果 治疗后的空腹及餐后血糖达到良好控制;FA显著降低(P〈0.05),lh C肽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HOMA—IR和HOMA—B明显改善(P〈0.05,P〈0.05)。结论 胰岛素泵CSII强化治疗能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血糖控制,有利于胰岛β细胞功能的恢复,部分患者能够获得较长时间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及二甲双胍单药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p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A组)33例、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组(B组)33例,测定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HOMA-6及HOMA—IR等。结果(1)治疗后两组受试者FPG、2hPG及HbAl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A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低于B组(P〈0.05);(2)治疗后两组受试者HOMA—p增加、HOMA—IR下降(P均〈0.05),但A组HOMA—B高于B组(P〈0.05)、而两组HOMA—IR无差异。结论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且沙格列汀可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对39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3餐前短效、睡前中效胰岛素1日4次强化治疗,2—3周使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FBG〈7.0mmol/L,2hPG〈10.0mmol/L)且稳定2周后药物(降糖药物或降糖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结果1年后FBG、2hPG、HOMA—IR显著下降(P〈0.01),2hINS、HOMA-β显著上升(分别为P〈0.05和P〈0.01),FINS、BMI、TG、TC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有效的控制血糖,血糖较易达到能够严格控制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艾塞那肽在肥胖青少年糖代谢异常中的近、远期效果观察。方法入选92例糖代谢异常的青少年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47例,对照组口服盐酸二甲双胍0.5 g,每日3次;试验组口服盐酸二甲双胍0.5 g,每日3次,加皮下注射艾塞那肽,疗程为6个月。近期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者体重、腰围、体质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及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水平( Homa 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 HOMA-β)。远期观察2组患者3年后糖尿病、高血压病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体重、腰围、体质指数有明显改善(P<0.01),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 P <0.05);三酰甘油、总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均P<0.05);收缩压明显降低( P<0.05);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R明显降低,HOMA-β升高(均P<0.01)。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 P<0.01)。结论艾塞那肽能明显减轻体重,改善内分泌代谢,减少因肥胖带来的代谢性异常的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改善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30例空腹血糖(FPG)≥11.1mmol/L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3周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FPG、餐后2小时血溏(2hPG)、Homa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治疗3周后,FPG、2hPG明盟下降,Homa—β明显上升,Homa—IR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快速稳定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作用,同时对胰岛素抵抗也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短期甘精胰岛素联合诺和灵R或二甲双胍强化治疗的疗效及对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T2DM)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0例初诊的T2DM患者分别给予(A)甘精胰岛素与诺和灵R强化治疗,(B)二甲双胍加甘精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4周后分析比较治疗前后FPG,2hPG、HbA1c、C肽、胰岛素释放试验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FPG、2hPG、HbA1c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空腹及服糖后各时间点C肽与胰岛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短期甘精胰岛素联合诺和灵R或二甲双胍治疗均有助于控制血糖,甘精胰岛素与诺和灵R联用还可明显改善初诊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前后糖化血清蛋白(glycatedselxlmprotein,GSP)、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的变化特点。方法检测5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OGTT2h血糖(OGTT2hPG)、GSP、hs-CRP、空腹C肽、三酰甘油(TG)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胰岛素泵治疗2周后FPG、0G订2hPG、GSP、hs-CR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TG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空腹C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偏相关分析发现血清GSP浓度与FPG(r=0.58,P〈0.01)及OGTT2hPG(r=0.62,P〈0.01)呈正相关,血清hs-CRP水平与FPG(r=0.40,P〈0.05)及OGTT2hPG(r=0.39、P〈0.05)水平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使用胰岛素泵治疗.能快速有效地控制血糖,良好地抗炎症及纠正糖毒性、脂毒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血糖指数(glycemic index,GI)膳食对IGT患者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tion,IGT)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低GI组与高GI组进行膳食控制,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糖脂代谢指标,并进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VGTT),比较分析0、2、4、6、8min血清胰岛素含量变化。结果进行膳食控制后,所有病例血清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指数(BMI)、餐后2h血糖(P2hPG)较前明显下降(P〈0.05~0.01),VGTT 2min时胰岛素高于饮食控制前(P〈0.05)。组间比较.BMI、P2hPG、VGTT2min时胰岛素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控制总能量基础上.采用低GI膳食控制策略有助于改善IGT患者糖脂代谢和体重控制,并可部分修正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缺陷.对延缓IGT向2型糖尿病进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础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3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给予基础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对照组55例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达标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PG,2hPG,TC,TG,HbA1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PG,2hPG,TC,TG,HbA1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比较,P〈0.05。两组体重增加、低血糖发生率比较,P〈0.05;ALT升高、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基础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患者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血糖、血脂,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厄贝沙坦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80名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控制血糖,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片300mg,poqd,治疗1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细胞功能指数(HOMA.B)及胰岛素分泌指数。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PG、P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治疗后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OMA—IR、HOMA.B、AC30/AG30、AC120/AG120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胰岛素治疗T2DM能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5.
李玉红  李福旺  郑少雄 《天津医药》2006,34(12):858-859
目的:探讨马来酸罗格列酮(RSG)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测定血糖控制不佳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RSG(4mg/d)前及12周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AI)、hs—CRP,并对治疗前后数值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RSG治疗12周后FPG、FINS、HOMA-IR、hs—CRP明显下降(均P〈0.01),IAI较治疗前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CRP与FPG(r=0.596,P〈0.01)、FINS(r=0.675,P〈0.01)、HOMA—IR(r=0.412,P〈0.01)呈正相关,与IAI(r=-0.359,P〈0.05)呈负相关。结论:应用RSG在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同时可显著降低hs—CRP,从而延缓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沈彦  方水林  王丽红 《海峡药学》2010,22(4):103-105
目的观察甘舒霖30R对磺脲类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每天早餐和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甘舒霖30R和诺和灵30R治疗,起始剂量为0.2~0.3U/(kg·d),控制血糖达标后,再稳定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的FPG、2hPG、HbA1c、TNF-α、C肽、TG、TC、HDL-C、LDL—C及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两组平均血糖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胰岛素平均用量分别为(18.1±4.8)U和(20.3±5.6)U,治疗组用药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FPG、2hPG、HbAlc和TNF-α均有明显降低(P均〈0.05或P〈0.01),胰岛β细胞功能有明显改善(P均〈0.01);而C肽、TG、TC、HDL—C和LDL-C治疗前后都无明显变化。9.4上各指标比较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甘舒霖30R可在短时间内控制口服磺脲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通过降低TNF-α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对血脂无不良影响,且价格低廉,宜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的功能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β细胞功能后,给予每日多次胰岛素强化治疗3月。比较治疗前后血糖、胰岛β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的变化、空腹C肽与空腹血糖的比值。结果共有30例患者完成试验,治疗结束时,所有患者血糖均达到理想控制,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的分泌,FCP,PCP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很快控制高血糖,改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的分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13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8例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C-肽(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结果治疗后2组的FPG、2hPG、HbA1c、FINS、C-P、HOMA-IR、HOMA-β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PFG、2hPG、HOMA-IR下降指数较对照组明显,FINS、C-P、HOMA-β升高指数较对照组明显,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利于改善血糖和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和瑞格列奈在治疗新诊断T2DM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HbA1c≥9.0%的新诊断T2DM患者60例,给予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和瑞格列奈治疗12周后,比较治疗前后体质量、BMI、LAC、血脂、Fins、FPG、2hPG、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D细胞功能指数(HOMA-D)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FPG、2hPG、HbA1c、TG、HDL-C及HOMA—IR显著降低(P〈0.05);HOMA—D显著增高(P〈0.01);血乳酸无明显升高;体质量无明显差异,治疗中低血糖发生率低,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和瑞格列奈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明显改善新诊断T2DM患者糖脂毒性,逆转受损的β细胞功能,且安全性良好,具有体质量优势。  相似文献   

20.
甘精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4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对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胰岛功能恢复状况。方法 4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PG)在8~16mmol/L,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释放试验及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FPG、2hPG、HbAlc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空腹C肽、餐后2hC肽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甘精胰岛素治疗初诊T2DM患者能降低FPG、2hPG、HbAlc,明显改善受损的胰岛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