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检查前口服链霉蛋白酶对检查清晰度的影响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选择行超声胃镜检查的患者200例,按预约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内镜检查前15~30 min给予常规口服二甲硅油散,观察组患者在检查前15~30 min给予口服链霉蛋白酶及二甲硅油散。比较两组患者超声胃镜检查时胃镜下视野清晰度、胃镜操作时间及患者恶心呕吐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超声胃镜检查时视野清晰度、患者恶心呕吐程度、超声胃镜检查时间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超声胃镜检查时视野清晰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超声胃镜检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超声胃镜检查前应用链霉蛋白霉可以去除胃黏液和泡沫,提高超声内镜的视野清晰度,缩短检查时间和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高清放大胃镜与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靛胭脂染色对早期胃癌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0月就诊的357例疑似早期胃癌患者,行普通胃镜、高清放大胃镜与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靛胭脂染色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普通胃镜、高清放大胃镜与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胃癌的结果、诊断效能及病变轮廓清晰度。结果:357例疑似早期胃癌患者病理诊断阳性54例,阴性303例;普通胃镜检出阳性49例,阴性308例;高清放大胃镜与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靛胭脂染色检出阳性75例,阴性282例。高清放大胃镜与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胃癌敏感度96.30%,阴性预测值99.29%,准确度93.00%分别较普通胃镜的53.70%、91.88%、87.39%高(P<0.05);两种检查方法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清放大胃镜与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胃癌病变轮廓清晰度优于普通胃镜(P<0.05)。结论:与普通胃镜检查相比,高清放大胃镜与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胃癌可清晰显示病变轮廓,具有较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3.
二甲硅油散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二甲硅油散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行无痛胃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检查前研究组予二甲硅油散0.5%的水悬液30 mL口服.对照组做常规胃镜检查准备.根据胃镜下视野清晰程度分成A、B、C、D四级,记录每例患者检查时间,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服用二甲硅油散组胃镜下清晰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普通胃镜对172例患者行常规内镜检查,采用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对黏膜有可疑病变的区域进行靛胭脂染色并放大观察,分别在病变活动区域取活检标本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观察病变轮廓方面,内镜窄带成像技术与染色内镜或普通内镜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最清晰,尤其是对于局灶性浅表性病变的观察;对于胃小凹的形态观察,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或染色内镜均优于普通内镜;在对胃黏膜微血管的观察中,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具有绝对优势.172例中发现早期胃癌4例,重度异型增生3例,中度异型增生7例,轻度异型增生15例.可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模式下观察到6种胃小凹形态类型,早期胃癌主要表现为Ⅵ型,异型增生主要表现为V型及Ⅳ型.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放大内镜下2例早期胃癌患者呈现新生或粗大血管,在其中1例显现螺旋形毛细血管.结论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操作简单、安全,能够较为清晰地发现癌前病变、早期胃癌的病灶,使活检病理检查阳性率明显提高,对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普通白光胃镜与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在萎缩性胃炎和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就诊的人群的资料,共计243例。经过受试人员同意后对患者行白光胃镜检查,之后再对患者行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检查,采集可疑部位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的差异。结果 243例受试人员中,行常规白光胃镜检查结果发现内镜下存在有可疑病灶,经胃镜下多点取活检标本病理证实:萎缩性胃炎226例;早期胃癌17例。普通白光胃镜检测显示,萎缩性胃炎检出率为94.7%(214/226),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29.4%(5/17);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检测显示,萎缩性胃炎检出率为99.6%,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88.2%(15/17),两组检查方法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白光胃镜组对早期胃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3.2%、53.5%、25.3%、97.4%、54.0%,而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组对早期胃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8.2%、99.4%、97.3%、94.3%、97.0%,后者准确性显著高于前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的检出率,且对早期胃癌患者检测准确率高,操作简便,可执行性强,有助于早期筛查和诊断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6):1136-1137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2月来我院行内镜检查的上46例消化道癌前病变患者。按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行常规内镜检查,观察组行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检查,对两组患者检查的消化道微细结构进行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胃黏膜病变轮廓的清晰度。结果 NBI技术在显示病变轮廓图像的清晰度为95.65%,高于常规检查的13.04%;NBI技术在显示黏膜血管形态的清晰度为86.96%,高于常规检查的43.48%;NBI技术在显示胃小凹形态的清晰度为73.91%,高于常规检查的4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消化道癌前病变诊断中采取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两种体位活动在改善患者行胃镜检查术前准备时间、检查中时间及胃黏膜可视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12月在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胃镜检查前常规服药后行体位翻转活动;观察组在常规服药的基础上通过组建体位操干预团队,制订并实施体位操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胃镜检查前体位活动准备时间、胃镜检查时间和胃黏膜可视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胃镜检查时间、胃黏膜可视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体位活动方法均可提高胃镜检查质量,而体位操活动可缩短患者检查前准备时间,便于患者实现体位变换、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胃平坦凹陷型病变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中的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4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胃镜下诊断为平坦凹陷型病灶的16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常规胃镜检查、白光检查及NBI放大检查,随后在NBI下行靶向活检,比较所有内镜下平坦凹陷型病灶在NBI放大内镜下的诊断结果与活检病理结果。结果: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诊断的准确率为91.74%,误诊率为5.97%,漏诊率3.48%;单因素分析表明,因内镜医师操作的熟练程度较低且无早期胃癌规范化培训、患者萎缩性胃炎伴灶性萎缩和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造成的误诊率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内镜医师操作的熟练程度、早期胃癌规范化培训、萎缩性胃炎伴灶性萎缩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影响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在胃平坦凹陷型病灶中误诊的因素。结论:内镜医师操作的熟练程度、早期胃癌规范化培训、萎缩性胃炎伴灶性萎缩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影响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在胃平坦凹陷型病灶中诊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胃镜检查前患者服用祛除胃内黏液药物后采取体位翻转干预对检查中黏膜清晰度影响的文献进行评价研究。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等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运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3篇中文、2篇英文,涉及8种不同的体位干预措施。5篇文献均采用视野下内镜黏膜清晰度评分,干预后以食管、胃体、胃窦和十二指肠作用较为明显,3篇文献对内镜检查时间进行了测量,其中2篇文献提示观察组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体位翻转有利于改善内镜下黏膜清晰度,缩短内镜检查时间,但仍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更为精确的效果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缩短胃镜检查前禁水时间对视野清晰度及患者安全性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在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住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4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0例。研究组患者胃镜检查前禁食8h、检查前1h饮5%糖盐水300ml后禁水;对照组患者胃镜检查前按常规禁食、禁水8h,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安全性及视野清晰度。结果研究组患者胃镜检查前口渴、乏力、烦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胃镜检查中均未发生胃液反流、胃食物潴留及误吸,恶心及胃液体潴留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检查过程中视野均清晰。结论将胃镜检查前禁水8h缩短为1h,并适量饮用清流质对检查时黏膜可视清晰度及安全性无影响,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窄带成像放大内镜(ME-NBI)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指导靶向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10月-2017年12月经普通白光内镜(C-WLI)检查发现食管黏膜早期病变并取得病理的患者纳入研究,进一步行ME-NBI精查并指导靶向活检,有一次病理诊断阳性者即行内镜下治疗。以内镜下切除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内镜指导病理的诊断准确度。结果 (1)研究共纳入91例患者,其中4例术前病理均为黏膜炎症,未行内镜下治疗,余87例均行内镜下切除,C-WLI指导病理、ME-NBI靶向病理与术后病理比较,总体符合率由18.39%(16/87)提高为88.50%(7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早期食管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的诊断,ME-NBI靶向病理与C-WLI指导病理的灵敏度分别为92.18%和33.33%,准确度分别为91.67%和6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 ME-NBI通过观察毛细血管袢(IPCL)变化可以评价病变浸润深度,对术前评估起到指导性作用。结论对于早期食管癌的诊断,ME-NBI指导靶向病理结果明显优于C-WLI指导病理,故ME-NBI内镜可作为早期食管病变精查和评价病变浸润深度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全面检索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和维普中文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年限为建库至2019年12月,利用Meta-Disc 1.4和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34篇文献,包括7 255例胃癌患者和7 711处病灶。Meta分析结果显示:ME-NBI诊断胃癌准确性的合并灵敏度(SE)为0.87(95%CI:0.85~0.89);特异度(SP)为0.96(95%CI:0.96~0.97);约登指数(YI)为0.83;阳性似然比(LR+)为10.91(95%CI:7.16~16.61);阴性似然比(LR-)为0.15(95%CI:0.11~0.20);诊断优势比(DOR)为82.61(95%CI:46.64~146.31);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下面积(AUC)为0.95(95%CI:0.93~0.97)。结论 ME-NBI对胃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胃癌诊断的重要手段,可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LST)在放大窄带成像(ME-NBI)下的腺管开口类型、毛细血管分型与病理类型的关系,评估ME-NBI对LST病理类型的预测价值,以更好地选择LST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检出的具有完整临床和病理资料且诊断为LST的病历,收集相关病历的发病部位、年龄、大小、内镜下形态、腺管开口类型、毛细血管分型和病理类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LST内镜下不同分型的患者年龄、性别、病变直径、病变部位和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类型与腺管开口、毛细血管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ME-NBI能有效预测LST病理类型,以更好地选择LST的治疗方案,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直肠部位及内镜下分型为结节混合型(LST-G-M)的LST易癌变,在肠镜检查时要特别注意直肠部位的病变及LST-G-M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ME-NBI)在胃部早期肿瘤性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于该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检查的151例可疑胃早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先行普通白光内镜(WLE)检查,然后行ME-NBI检查和靶向活检,重点测量腺管间质距离(以下简称腺间距),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早癌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黏膜内癌、黏膜下癌,n=72]和非早癌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n=79]。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和ME-NBI征象,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价其对胃早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早癌组的边界线、不规则的黏膜微血管、不规则的表面腺管和腺间距升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早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NBI对胃早癌的AUC为0.947,高于WLE的0.832,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灵敏度(Se)、特异度(Sp)、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和Youden指数分别为97.2%、84.8%、85.4%、97.1%和0.820。腺间距对胃早癌的AUC为0.907,高于传统微血管纹理与表面结构(VS)分型的0.889,且VS分型与腺间距进行联合诊断的AUC达到0.933,其Se、Sp、PPV、NPV和Youden指数分别为95.8%、83.5%、84.1%、95.7%和0.794。结论 ME-NBI是胃早癌的重要诊断方法,腺间距具有客观性强、简便易行和可重复性好的优点,能辅助传统VS分型来判断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少年儿童结肠镜检查术前肠道准备不良的相关因素,为提高肠道准备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7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128例患者(年龄4~17岁)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结肠镜术前肠道准备效果分为肠道准备不良组及肠道准备良好组,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肠道基础性疾病、首次排便时间、服药总时间、服药时机和是否完全服完泻药等。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肠道准备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该组患者肠道准备不良发生率为35.16%(45/1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便秘、首次排便时间、服药总时间和是否完全服完泻药是肠道准备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便秘、首次排便时间大于1 h和未能完全服完泻药是肠道准备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少年儿童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不良发生率较高,便秘、首次排便时间大于1h和未能完全服完泻药是肠道准备不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日本窄带成像技术专家小组(JNET)分型联合超声内镜(EUS)在结直肠肿瘤性病变浸润深度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衡水市人民医院内镜诊疗中心发现的86例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按JNET分型对病变微血管分型,并用EUS评估其浸润深度;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黏膜下剥离术、外科手术所获组织病理结果加以对比;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EUS联合JNET分型判定结肠肿瘤性病变浸润深度的可靠性,并与单用JNET分型评估进行对比,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结果86例患者94个病灶,JNET分型1型与病理诊断增生性息肉/无蒂锯齿状息肉(SSP)的符合率为82.1%(23/28),2A型与病理诊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的符合率84.1%(32/38),2B型与病理诊断高级别上皮肉瘤变(HGIN)/黏膜内癌(M)/黏膜下浅层浸润癌(SM-s)的符合率为65.2%(15/23),3型与病理诊断黏膜下深层浸润癌(SM-d)的符合率为61.1%(11/18)。以病理结果为准,EUS联合JNET分型判断病变浸润深度的准确度为97.06%(33/34);一致性检验结果提示,单独JNET分型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中等(Kappa值0.580,P<0.01),而EUS联合JNET分型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值0.940,P<0.01)。结论JNET分型与病理诊断具有一定符合率,但部分亚型符合率仍较低,JNET分型与EUS联合在结直肠肿瘤性病变浸润深度判断中的准确度高于单用JNET分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改变模式(behavior change wheel,BCW)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在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提高患者肠道准备质量。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年5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首次行结肠镜检查的21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104)和对照组(n=107)。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结肠镜检查前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基于BCW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结肠镜检查知识的知晓情况、检查前肠道准备依从性、肠道准备质量及满意度评价。结果 观察组结肠镜检查相关知识调查问卷总得分为(42.95±2.75)分,高于对照组(39.15±6.05)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50,P<0.001);观察组肠道准备依从性得分为(8.06±1.17)分,高于对照组(5.11±1.47)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7,P<0.001);观察组波士顿肠道准备评分量表得分为(7.17±1.15)分,高于对照组(6.25±1.23)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09,P<0.001);观察组对结肠镜检查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评价优于对照组(Z=-8.608,P<0.001)。结论 基于BCW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提高患者对肠道准备方案的依从性,提高肠道准备质量,是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索分析并总结成人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护理人员、管理者对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最佳的肠道准备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循证的方法,针对成人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提出问题,并检索近5年内的相关研究,包括指南、临床决策、证据总结(evidence summary,ES)、最佳实践信息册(best practice Information sheet,BPIS)、推荐实践(recommendation practice,RP)、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SR),检索数据库依次为:Up To Date、BMJ Best Practice、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指南网(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NICE)、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总结数据库、Cochrane数据库、医脉通指南网、PubMed、CINAHL数据库、中国知网。采用英国2009年更新的《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Instrument Ⅱ, AGREEⅡ)、JBI的文献质量评价工具对各类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级别评定。结果 最终纳入10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2篇,指南4篇,证据总结2篇,系统评价2篇。结合临床护理人员的判断,汇总出17条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证据,包括肠道准备的宣教、饮食指导、用药时机、肠道清洁剂的选择及服用方法、辅助药物及特殊患者的肠道准备等方面。结论 最佳的肠道准备方案仍需要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条件、医护人员的临床经验及患者需求相结合来共同制定。  相似文献   

19.
Antibodies from colostrum in oral immunotherapy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n immunoglobulin preparation for oral use was prepared from pooled bovine colostrum from more than 100 animals. The preparation has high antibacterial antibody titres, and a high capacity for the neutralization of bacterial toxins. It is well tolerated and highly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diarrhoea, e.g. in AIDS patients. The preparation is spray-dried and stable at 2-8 degrees C.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复方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电解质散和20%甘露醇对便秘患者肠道准备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结肠镜诊疗前口服PEG或20%甘露醇的便秘患者,对其肠道准备情况进行分级,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便秘病程、平时是否服用促动力药或缓泻剂、肠道准备期间饮食情况、活动情况、耐受情况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44例便秘患者,PEG组239例,20%甘露醇组305例。肠道准备总无效率为22.79%,其中PEG组无效率为24.27%,20%甘露醇组无效率为21.64%。便秘病程、平时是否服用促动力药或缓泻剂、肠道准备期间活动情况是PEG在肠道准备无效的影响因素;便秘病程是20%甘露醇在肠道准备无效的影响因素。结论:便秘患者在进行肠道准备时,可对其进行个体化处理,有助于提高肠道准备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