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急救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实施常规急救干预,观察组60例,采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在初诊时间、等待治疗时间、急救时间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急救成功率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干预效果显著,有利于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减少患者死亡,临床价值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9,(3):395-396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49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急救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救治成功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P <0.05)。观察组的救治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救治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提高救治效率和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急性左心衰患者实施优化急救护理的效果,以提升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选取天津市胸科医院2019年8月—2021年10月收治的77例急性左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39例和参照组38例。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临床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优化急救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效果以及患者心功能指标变化、舒张压及收缩压指标变化、心率变化、急救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45、60 min抢救有效率为97.44%、100.00%,高于参照组的81.58%、89.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左心室缩短分数(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指标,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生命体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心率、舒张压、收缩压、LVEF及FS指标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6%,低于参照组的1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8 0,P<0.05)。结论 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分级分区护理管理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2019年4月收治的361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主要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180)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n=181)应用分级分区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急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急诊时间、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时间、支架置入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分级分区护理管理可缩短患者的急诊就诊时间,并发症更少,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护理及抢救要点。方法:以8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为观察对象,就诊时间段为2016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按照患者先后入院抢救时间平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40)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40)实施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抢救情况、抢救陈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洗胃时间及中度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87.55%,明显高于对照组65.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5(p0.05)。结论:针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用急救护理干预能缩短洗胃时间、中度症状消失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者得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救护理质量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救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50例急救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患纠纷率6%,对照组护患纠纷率22%,观察组护患纠纷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救护理质量干预效果理想,能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科颅脑外伤患者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164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2组,观察组82例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82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观察各组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总有效率、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科颅脑外伤患者急诊急救中应用循证护理可促进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急诊急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于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主要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急诊急救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急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实施急诊急救护理,可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抢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急救中采取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1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出血情况、止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抢救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级护理满意度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保证抢救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抢救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4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则实施针对性的临床急救护理措施,并对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患者的成功止血率及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更好.结论:经我院研究得出,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适宜的临床急救护理措施,疗效较好,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应当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1.
朱贺 《智慧健康》2022,(9):175-177
目的 观察急诊护理路径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急救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50例,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5例)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n=25例)采取急诊护理路径,分析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洗胃时间、抢救时间、毒蕈碱样症状消失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急救中实施急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救护理路径对严重创伤接受手术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严重创伤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接受急救护理路径,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早期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为(52.36±8.49)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5.38±9.65) min (P <0.05)。观察组的各项辅助检查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早期病死率分别为16.67%、 3.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 20.00%(P <0.05)。结论对严重创伤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路径能够缩短患者的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保证患者更迅速得到救治,对于提升抢救有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为日后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病房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5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做为观察对象,根据采取的急救护理流程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优化组各28例,常规组患者给予一般急救处理,优化组患者采取优化急救护理进行干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治愈率、并发症发病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优化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病率相较于常规组明显更低(P0.05),优化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优化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流程,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治愈率,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痛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是临床首选急救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急救护理措施,采用问卷的形式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CL-90评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CL-90评分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91.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护理效果较佳,改善了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提高了治愈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一般的常规急诊护理流程,护理组实施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急救诊疗各项指标时间.结果:实施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且急救诊疗各项指标花费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急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择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各有51例患者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专科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流程,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急诊护理流程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措施和护理对策。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月急救与护理的20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的急救措施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保持呼吸道畅通,给予吸氧,及时降温、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观察组抽搐至停止间隔时间(min)、抽搐至意识清醒间隔时间(min)、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持呼吸道畅通,给予吸氧,及时降温、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是救护小儿高热惊厥的有效措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诊科抢救急性颅内压升高患者应用高渗盐水对其首次降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160例急性颅内高压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80例患者应用甘露醇联合基础急救护理措施进行治疗,观察组的80例患者应用高渗盐水联合综合急救护理措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抢救有效率。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并发症出现几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内高压患者应用高渗盐水实施首次降颅压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明显提升抢救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出现几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及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省某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因原发性脑出血经绿色通道收治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急救护理路径实施前(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急救护理路径实施后(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44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辅助检查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于入院第7天和入院第15天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对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救治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辅助检查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入院第7天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入院第15天NIHSS评分均低于入院7天,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总有效率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能有效缩短脑出血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减少辅助检查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对性临床急救护理在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收治的62例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1)。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临床急救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水平、满意度、心理状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肺部啰音、体温恢复、憋喘缓解及心衰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R、RR、PaCO2、PaO2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汉密顿抑郁自评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临床急救护理可改善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焦虑、抑郁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