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筛选出适合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结局及指标。方法以奥马哈系统为理论框架,以护理结局分类为内容框架,采用文献回顾、临床调研、研究小组讨论和Delphi专家咨询法,确认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结局及指标。结果通过Delphi专家咨询建立了17项护理结局和47项护理结局指标。结论构建的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结局及指标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为临床护士评价护理效果提供了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多角度协同无瘤化护理模式在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多角度协同无瘤化护理模式应用前(2015年1~6月)和应用后(2015年7~12月)于我院接受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各5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实施多角度协同无瘤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2年内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出院后2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多角度协同无瘤化护理模式对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实施干预,能够降低患者的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护理敏感指标体系。方法 根据前期文献回顾,临床调研实证结果,以奥马哈系统和护理结局分类作为本研究指标构建理论依据,研究小组采用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筛选并确立评价指标。结果 最终构建了包括3项一级指标(生理领域、健康相关行为领域、心理社会领域),11项二级指标和39项三级指标的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护理敏感指标体系。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肝癌介入治疗术患者护理敏感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可作为患者结局及量化护理服务效果的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评价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2年4月由同一组医师完成的60例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其中30例食管癌患者(A组)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另30例食管癌患者(B组)行传统的外科手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指标。结果与传统的手术组相比,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升高,但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率下降明显,淋巴结清除数目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具有出血少、恢复快、手术安全、微创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胸腹腔镜下行食管癌根治术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下行食管癌根治术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010年2月~2011年2月完成的40例胸腹腔镜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与同期40例传统根治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进行比较分析,并对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胸腹腔镜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皮肤准备要求更高,术后有独特的并发症,护理有其复杂性,但微创手术患者疗效好。结论对胸腹腔镜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护理,应重视术前心理护理,严格皮肤准备,加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使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完全胸腹腔镜联合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78例行完全胸腹腔镜联合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食管癌病人开展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应用围术期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病人临床指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行完全胸腹腔镜联合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过程中,应用围术期护理,既可改善临床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又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 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护理质量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结构―过程―结果"质量结构模型, 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拟定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于2021年12月—2022年3月, 采用德尔菲法对23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 确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结果 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23/23), 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78、0.75, 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70、0.101(P<0.05)。最终形成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39项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可作为评价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护理质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腹腔镜下宫外孕输卵管切除术患者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并初步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通过Delphi专家函询问卷调查,构建腹腔镜下宫外孕输卵管切除术患者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4月,其中2018年1~8月采用传统护理质量法进行管理和评价的作为对照组,2018年9月~2019年4月采用护理敏感指标体系进行管理和评价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敏感指标评价结果。结果:经两轮专家函询问后,确定腹腔镜下宫外孕输卵管切除术患者手术室敏感指标共10项,各指标变异系数均小于0.30,敏感性评分均大于4分;两轮专家权威系数均大于0.80,结果可信度较高;观察组护理专科技能合格率和围手术期危机知识培训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围手术期用药错误率、手术异物残留率、手术护理风险发生率、手术延误率、器械数目不符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手术室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康复活动执行率、患者满意度(手术室环境、护理服务态度及综合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和对护理专业技能满意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基于Delphi法构建的腹腔镜下宫外孕输卵管切除术患者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可明显优化手术室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型,构建食管癌根治术围术期护理指标体系,旨在为临床护理食管癌根治术围术期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质量结构模型为理论依据,采用文献回顾、现况调查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指标及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5%、100%。2轮函询专家熟悉程度系数Cs分别为0. 86、0. 88,判断依据系数Ca分别为0. 89、0. 89,权威系数Cr分别为0. 88、0. 89。最终形成的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3个(结构指标,过程指标,结果指标),二级指标15个(胃反流护理、营养、疼痛、病情评估等),三级指标37个(气道通畅、预防误吸、生命体征、及时与医生沟通反馈、临床技能培训等)。结论专家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各级条目的咨询意见较一致,专家积极性和权威性高,为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患者的标准化护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接受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前瞻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拔管、胃肠恢复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前瞻性护理干预,能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中医综合治疗混合痔对患者生存质量、疼痛程度和并发症等的影响。方法选取混合痔127例,根据围手术期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中医组(63例)和常规组(64例)两组。比较两组术后2周临床效果、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生存质量、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周,中医组总有效率100%,常规组总有效率98.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医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 d,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表(WHOQOL)-100评分均较术前下降;中医组术后1个月、停止治疗后1个月和常规组停止治疗后1个月WHOQOL-100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和停止治疗后1个月,两组WHOQOL-100评分均高于术后7 d;停止治疗后1个月,两组WHOQOL-100评分均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 d和术后1个月,中医组WHOQOL-100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8 h、首次排便时、术后48 h和术后7 d,随着时间延长,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分均逐渐下降,除中医组术后8 h与首次排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余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组内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8 h、首次排便时、术后48 h和术后7 d,中医组VAS法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中医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17%低于常规组总并发症发生率1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中医综合治疗混合痔可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133例拔牙术后出血病例分析,总结拔牙术后出血的防治。方法对133例拔牙术后出血病例的牙位、出血时间以及出血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探寻拔牙术后出血的原因。结果后牙位拔牙后12 h内因局部原因造成的出血最多见。结论局部、全身多种原因可造成拔牙术后出血,而避免拔牙术后出血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功能性胸廓成形术治疗肺癌术后脓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肺癌术后并发脓胸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施行功能性胸廓成形术,观察手术完成情况、术中输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7例患者均成功接受功能性胸廓成形手术,术中平均输血(350.2±61.4)mL,术后并发呼吸衰竭2例,并发心功能衰竭1例,均经治疗后恢复,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结论肺癌术后脓胸尤其全肺切除术后脓胸不多见,但病情急且重,经保守治疗失败后行功能性胸廓成形手的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鼠脑损伤后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8(IL-8)的变化及地塞米松对其影响。方法将427,Sprague—Dawley(SD)大鼠按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假手术组(n=6)、损伤后6h(n=6)、损伤后24h(n=6)、损伤后48h(n=6)、地塞米松干预后6h(n=6)、地塞米松干预后24h(n=6)、地塞米松干预后48h(n=6):建立大鼠液压颅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不予处理,损伤组给予液压打击处理,干预组予打击后立即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IL-6、IL-8的表达。结果损伤后6h组与假手术组比较,IL-6、IL-8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O.01、0.02,P均〈0.05)。损伤6h、24h、48h后IL-6、IL-8表达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3.78、3.82,P均〈0.05),进一步检验显示,损伤后48h和24h的IL-6、IL-8值高于损伤后6h.损伤后48h高于损伤后24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0.02、0.02、0.03、0.01、0.02、0.01,P均〈0.05)。干预组6h、24h、48h与损伤后比较.同时段干预组IL-6、IL-8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0.04、0.01、0.02、0.02、0.01、0.01,P均〈0.05)。结论地塞米松可通过抑制IL-6及IL-8的表达,达到脑保护的作用。f  相似文献   

15.
静脉腔内射频闭合治疗对犬血凝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静脉腔内射频闭合治疗对犬血凝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健康成年杂种犬8只行后肢髂股静脉腔内射频闭合术.分别在插入血管鞘前、插入血管鞘后、射频闭合术后即刻及射频闭合术后30 min、12 h、24 h、48 h、72 h、1 W采集犬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犬血浆血小板α-颗粒糖蛋白(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浓度变化.结果 插入血管鞘后,GMP-140较插入血管鞘前升高(P<0.05),射频闭合术后即刻明显升高,且继续升高至射频术后48 h,术后1 W仍高于插入血管鞘前水平.t-PA及PAI-I在插入血管鞘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t-PA于射频闭合术后即刻达高峰,PAI-I于射频闭合术后30 min达高峰,均于射频闭合术后1 W恢复正常.结论 静脉腔内射频闭合术可激活血小板,使犬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提示射频闭合术后有必要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以降低外周血管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减少体位变动过程中增加气道阻力,防止术后麻醉恢复过程中气道损伤。方法将临床60例体位翻动患者按照体位翻动变化过程分为平卧搬动、侧卧搬动、俯卧搬动3阶段,分别比较改进前后体位移动时动态阻力变化隋况,比较改进前后体位移动后管道移位率及麻醉后护理评分。结果改进前后平卧搬动、侧卧搬动、俯卧搬动阶段分别比较体位移动前后安全纬度动态阻力、麻醉后护理评分及咽通气道使用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连接气管插管下改进体位摆放方法可增加安全纬度,减少口咽通气道使用率。  相似文献   

17.
鼻腔、鼻窦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评估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调查分析鼻腔、鼻窦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鼻部手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方法:采用马盖尔(McGill)问答法对129例鼻腔、鼻窦手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并观察记录患者的表情、活动、睡眠及饮食情况。结果:术后24h内疼痛程度明显高于48h。手术前、后患者每天睡眠时间、饮食量有明显差异。结论:通过术前宣教、术后护理和合理应用镇静止痛药物能有效降低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8.
肾积水模型肾动脉血流的时序性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肾积水时肾血流改变及其与肾实质损坏的关系。方法 以12只SD大白鼠制作单侧输尿管完全梗阻模型,于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应用高频彩我多普勒超声测量患肾的大小及肾动脉血流。结果 肾动脉血流速度在早期迅速减低。此后呈缓慢减低过程;阻力指数(RI)则逐渐增高,至第8周肾内动脉RI达0.77,第10周主肾动脉RI达0.82;肾内动脉、主肾动脉分别于第10周和12周血流信号消失;梗阻10周鼠解除梗阻并于1周后超声检查,肾血流恢复显示;梗阻12周鼠解除梗阻后1周复查,仍无肾血流信号显示。结论 随肾积水时间的延长,肾动脉血流速度趋于减低,RI趋于增高,当RI达0.82以上时,提示肾脏发生不可逆转的实质性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分流但以后自然愈合的患者,1例室间隔缺损患者于修补术后10天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时见残余分流,在术后12周复查时发现残余分流自然消失。另1例为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第2天有较重的血红蛋白尿,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发现心室水平及左室与右房间的残余分流而行再次修补术。第二次术后15天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时仍存在左室与右房间的残余分流。继续追踪观察于再次术后7周原残余分流消失,自然愈合。室间隔缺损术后可因修补不完善,补片与空间隔间缝线撕裂,或补片与室间隔间存在较窄的缝隙而出现残余分流。较小的残余分流可因补片与室间隔交接处形成血栓、缝线周围纤维化等因素而自然愈合,患者无需进行再治疗。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较敏感地发现室间隔缺损术后残余分流,并可追踪观察残余分流的自然愈合,因而对其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对机体腹膜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将40例子宫肌瘤或单纯卵巢囊肿患者(排除腹膜炎症患者)随机分别进行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于手术O、30、60、90及120min分别采集壁层腹膜。对其进行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腹膜间皮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腹腔镜组充气后间皮细胞迅速肿胀,60min可见腹膜间皮细胞间连接断裂,基底膜裸露,120min更明显,而在开腹组间皮质细胞未见明显变化,90min细胞间连接偶可见断裂。结论 妇科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改变了腹膜的形态学,而且与充气时间有关,可能有利于腹腔内恶性肿瘤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