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统计我院2016年1~12月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有120例,将其纳入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另选取2015年1~12月间接收的12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模式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HAMD、HAMA评分)与生活自理能力(PSMS、IADL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且调查两组患者满意度发现,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4.17%),组间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康复过程中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有效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可在今后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谢秋娥 《中国校医》2023,(11):876-878
目的 分析手术室优质护理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从2018年12月—2021年12月本院甲状腺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下进行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比2组围术期情况、焦虑与抑郁评分及应激反应。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为(64.19±1.46)min,术中出血量为(122.35±12.46)mL,住院时间为(5.38±1.36)d,少于常规组的(78.57±6.82)min、(168.05±15.34)mL、(7.19±1.82)d(t=11.293、12.666、4.364,P均<0.001)。术后3 d,研究组焦虑评分为(36.62±3.68)分、抑郁评分为(38.05±3.09)分,低于常规组的(44.24±4.08)分、(46.73±4.44)分(t=7.596、8.789,P均<0.001)。术后1 h,研究组收缩压为(115.89±7.41)mmHg、舒张压为(75.99±7.52)mmHg、心率为(82.61±5.71)次/min,低于常规组的(124.05±7.33)mmHg、(8...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依从性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科收治80例冠心病患者分成两组(属于2016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期间).B组(n=60)采取常规护理,A组(n=20)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依从性和心理状态.结果:A组依从性(95.00%)大于B组,护理后抑郁评分(32.25±2.14分)、焦虑评分(30.21±1.02分)较B组更低(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提高冠心病患者依从性和改善心理状态方面效果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7月-2017年3月河南省某医院呼吸内科诊治的72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2组患者治疗1个月时的治疗效果;比较2组患者咳嗽、咳痰、喘息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2组患者护理前及出院时的焦虑及抑郁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69.44%,且咳嗽、咳痰、喘息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而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咳嗽、咳痰、喘息等不适症状的持续时间,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康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切口愈合造成的影响。方法:主要是将我院在2015年8月到2016年1月间收治的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共126例作为主体,采取了相对随机的方式,将所选的126例患者划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一组患者各有6 3例。常规组的患者接受的是普通护理模式,干预组患者则是接受优质护理模式,分析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心理状况、切口的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结果:当两组患者实施了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有所变化,干预组患者抑郁及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的患者,体现出的差异非常明显,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患者切口愈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显著且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发现干预组患者低于常规组患者,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同时有助于患者切口的愈合,值得应用并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心理状态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收取例数为60例,(收取时间-2015年1.20日至2017年1.20日),选择随机的方式对本院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每组患者各30例,比较2组心理状态及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0.05。观察组患者依从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将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应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同时还能提高其依从性,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模式对耳鼻喉科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耳鼻喉科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70例患者,按照住院时间顺序平均分为35例传统护理的对照组和35例循证护理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分组干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心理状态、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鼻喉科患者住院期间实行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促进其身体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因建筑事故、交通事故、机械损伤等所致外伤的发生率逐年增高[1].外伤多为突发事故,其病情复杂且难以预测,加之患者无心理准备,在身体受到伤痛折磨的同时,其心理也受到了极大的创伤.因此,对急诊外伤患者实施一定的心理护理是十分重要的[2].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减轻胃癌患者的疾病痛苦.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均为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按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个体化、多方式的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1]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两表进行评估,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结果 干预组在护理后的2个月内SAS,SDS指数有明显差异,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心理干预对胃癌患者心理状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癌性疼痛、肺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天津市胸科医院入院的82例肺癌患者作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优质组和对照组各41例,分别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和基础护理。结果优质组患者癌性疼痛、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等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优质护理干预为肺癌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可以减轻患者癌性疼痛程度,同时,也改善了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可以将其作为肺癌患者的护理方案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对初发心梗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自2014年2月 - 2017年9月的初发心梗患者124例资料,按照患者住院号尾数的奇偶均分为2组。对照组62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2例患者给予积极地过渡期护理,记录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和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的焦虑与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重返CCU率与总住院时间都少于对照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渡期护理模式在初发心梗患者急性期中的应用能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重返CCU率与总住院时间,也有利于提高患者随访预后的生活质量与降低预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给予胃癌化疗过程中同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化疗的62例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31,常规护理)、观察组(n=31,优质护理),比较2组护理干预后生存质量及不良情绪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EORTCQLO-C43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疗胃癌患者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使患者心理状态得到更大程度改善,有助于其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对肺癌化疗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于本院行肺癌化疗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7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结果:组间心理状态评分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与护理前相比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焦虑(35.1±2.2)分及抑郁(33.2±1.4)分明显更低,差异显著(P<0.05)。组间护理后生存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四项评分方面均比对照组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肺癌化疗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存质量,这对于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将我院1997年11月至2001年11月收治的60例肺癌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60例病人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30岁~75岁,平均年龄52岁。原发性中、晚期肺癌45例,转移性肺癌15例。 2 心理特点及护理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学工程》2017,(8):1159-1160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3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后的SAS、SDS、NHP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85%(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都艳艳 《临床医学工程》2019,(10):1421-1422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肺癌终末期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肺癌终末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终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临终护理基础上加强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能有效改善肺癌终末期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残存时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于艾滋病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及相关影响。方法:将60例艾滋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结果:实验组不良心理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减少艾滋病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产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6,(5):675-676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模式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该护理模式对产妇术后心理状态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行剖宫产分娩的256例住院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1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服务,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干预。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和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的VAS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与干预前对比均有显著降低,且实验组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可明显缓解剖宫产产妇的术后疼痛,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9.
李莉华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9):1430-143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1例需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在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的同时于手术前后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自我放松训练等心理护理,对照组30例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SAS)及抑郁(SD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后的SAS评分及SDS评分较手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在手术前后的评分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评分在手术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选取的患者均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6例患者.B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A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对比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分析两种护理方案的差异.结果: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进行比较,得出的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在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有了显著的改善,且A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B组,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时急性脑梗塞患者结合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的面对病情,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提升护理的效果,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