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围置管期的健康教育、导管护理在防止并发症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科在2009年5月至2011年8月期间实施PICC并进行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和导管护理的162例肿瘤患者情况,并对PICC相关并发症的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162例患者一次置管成功149例,二次置管后成功160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2%(23/162),其中静脉炎9例(5.56%),PICC相关性感染8例(4.93%),局部渗血2例(1.23%),导管堵塞2例(1.23%),导管移位和导管异位各1例(1.23%)。静脉炎发生率与管道的型号、留置时间呈相关性。PICC相关性感染与输液种类、留置时间、出院带管的时间呈相关性。结论置管不同时期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全程的导管护理,有效地提高了置管的成功率,对预防PICC导管静脉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引起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制定护理措施。方法对360例患者的PICC导管进行临床观察及出院后的定期随访。结果 360例患者留置PICC导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26例,感染率7.2%,分析感染因素包括置管护士操作经验少、使用特殊药物、导管留置时间、置管前的各项准备等。结论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通过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可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每科室制定专职置管护士及导管专人维护、统一各项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留置PICC导管相关血流性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优化护理措施及实施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60例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病例组9例、对照组51例,进行临床观察和细菌培养,对患者年龄、留置部位、留置时间、置管长度和化疗方法5个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0例患者治疗结束后正常拔管,细菌培养阳性9例,感染率为15.0%,PICC置管化疗患者导管感染5种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ICC专业小组规范化操作,能提高PICC置管的护理质量;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降低化学治疗等因素对于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徐妍  陈彦红  冯佳  焦进  朱小伟  李芳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2207-2208
[目的]分析肿瘤内科患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期间的感染因素,针对感染因素加强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肿瘤内科2009年7月~2010年9月PICC留置患者21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的影响因素,指导护理工作的进行。[结果]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9.2%,其发生与性别、年龄、体重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PICC留置时间、留置部位、导管材料有关(P﹤0.05)。[结论]临床上应针对肿瘤内科患者PICC留置期间的感染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防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留置PICC导管常见的并发症及相应对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60例置入PICC后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原因并给予积极的相应护理措施。结果:120例患者1次性置管成功114例,成功率95%。置管后发生导管堵塞3例、穿刺部位渗血1例、感染1例、静脉血栓2例、导管脱出2例、导管破损漏液1例、静脉炎l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结论:化疗患者应用外周静脉PICC后,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加强护理人员PICC导管维护相关知识的培训,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同的并发症早期采取有效预防和出现后积极护理应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分析病原菌种类,为预防感染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追踪373例留置PICC肿瘤患者,分析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细菌学培养。结果 373例留置PICC肿瘤患者的总导管留置时间为40 547导管日,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46例,感染率1.13/1000导管日;季节、导管维护周期、导管移动、机体免疫功能为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导管穿刺技术为保护因素;感染病原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清酒假丝酵母菌、沃氏葡萄球菌。结论使用赛丁格穿刺技术,提高夏季导管维护频次,导管维护标准化及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可以降低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引发因素及护理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09年6月-2012年3月进行PICC的45份老年肿瘤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病原学检查及引发PICC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45例患者共发生PICC相关性感染4例,感染率为8.89%,其中局部感染3例,血行感染1例;PICC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与输注液体种类、导管留置时间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感染病例中,共分离出病原菌9株,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各2株,人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各1株;检出病原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结论 行PICC患者发生相关性感染与导管留置时间过长及输注液体种类有关,减少导管留置时间、严格进行PICC标准化操作,能减少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经外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患者穿刺点感染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352例PICC导管留置患者的穿刺点或分泌物取样做细菌培养,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352例PICC导管留置患者发生穿刺点感染25例,感染率为7.10%,感染与一次穿刺成功、年龄、留置时间,贴膜更换间隔周期有显著相关性;检出病原菌共21株,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占71.43%,其次为革兰阴性杆菌,占23.81%.结论 PICC导管留置患者穿刺点感染与一次穿刺成功、年龄、留置时间、贴膜更换间隔周期密切相关,应积极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降低PICC导管穿刺点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感染的相关因素,以进行针对性治疗并分析合理的护理对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4年3月-2015年2月于医院86例采用PICC治疗的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观察分析两组护理临床疗效差异,总结患者相关感染因素,采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后,观察组发生感染2例,感染率为4.65%,对照组发生感染8例,感染率为18.60%,两组间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液种类为全胃肠外营养(TPN)、导管留置时间≥1个月是患者发生感染相关因素。结论肿瘤患者PICC治疗中应注意控制置管时间和输液类型,同时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有助于降低临床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肿瘤内科患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期的感染因素,并提出防护措施,降低感染率.方法 对该科室2010年5月-2011年10月的250例PICC留置患者从年龄、性别、体重、PICC留置时间、留置部位、导管材料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判定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8.4%,感染发生率与年龄、性别和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留置时间、留置部位和导管材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防止感染发生,肿瘤内科患者进行PICC插管和置管期间,应注意对留置时间不同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导管相关性感染(CRI)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以控制感染的发生。方法对临床150例肿瘤患者的PICC导管进行临床观察以及患者出院后的定期跟踪。结果 150例肿瘤患者留置导管发生12例CRI,感染率8.0%,感染因素包括患者身体状态、药物使用、护士操作、导管置留时间以及无菌环境等。结论 PICC导管的相关性感染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以降低CR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化疗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穿刺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8年12月在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接受PICC化疗的600例肿瘤患者的资料。统计患者感染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对可能导致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600例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30例,发生率为5.00%;30例感染患者标本共分离病原菌3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5株,占50.00%;革兰阴性菌9株,占30.00%;真菌6株,占2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次穿刺次数、PICC留置时间、输液类型、使用激素、白细胞计数、糖尿病史、化疗疗程、换药频次、免疫功能等因素是导致患者出现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应给予相应措施干预,控制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为预防导管感染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实施PICC导管的276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并选择性别、年龄、操作人员经验等9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对策。结果 276例患者发生感染22例,感染率为7.97%;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操作人员经验、穿刺次数、导管留置时间、特殊药物应用、肿瘤TNM分期、应用激素7个变量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有关(P<0.05)。结论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率较高,应针对以上因素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进行预防,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延长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时间,预防、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改善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方法 将74例肿瘤合并糖尿病留置PIC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人,在置管前、置管过程中、置管后对患者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对照组35人,按照常规PICC置管流程给予护理.比较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合并糖尿病PICC置管患者经过采取有效地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PICC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内科患者PICC置管期感染高危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2月-2017年6月PICC置管患者1 340例为研究对象,对可能影响置管期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进一步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和耐药性。结果 1 340例患者中有225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6.7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ICC置管期感染与患者同步化疗、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周期、导管移动、导管材料和血栓史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同步化疗、导管留置时间(>30d)、导管维护周期(<7d)、导管移动和导管材料是PICC置管期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225例PICC置管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33株,革兰阴性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主要为白假丝酵母和热带假丝酵母。结论同步化疗、导管留置时间(>30d)、导管维护周期(<7d)、导管移动和导管材料是PICC置管期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防止置管期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护理措施,以更好地指导PICC置管。方法选择医院2011年1月-2013年7月PICC置管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PICC置管的感染情况,并对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使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6例PICC置管患者中,9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率为7.14%;共分离出病原菌9株,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阴沟肠杆菌及大肠埃希菌各1株;穿刺次数、护理人员操作经验、刺激性药物使用、白细胞数偏低、静脉炎以及导管留置时间与PICC置管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引发PICC置管感染的因素较多,导致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出现率居高不下,掌握PICC置管患者感染因素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对于降低感染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患者长时间输注化疗药中的应用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该院2011年5月—2013年4月行PICC的肿瘤患者85例纳入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在PICC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患者PICC导管留置时间(95.25±20.38)d,置管期间发生并发症10例。观察组患者PICC导管留置时间(112.54±25.63)d,置管期间发生并发症2例。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PICC导管留置时间较长,组间差异经t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经χ2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长时间输注化疗药中应用PICC技术可减轻患者痛苦,置管期间加强健康教育有助于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对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影响因素与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行放化疗治疗措施的肿瘤患者310例,对其中疑似有PICC导管感染的患者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总结分析发生感染的患者浅静脉化疗史、首次置管时间、导入部位、单次化疗后时间、血栓形成和细胞免疫功能等6个方面,并总结相关护理要点。结果:发生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有30例,感染率为9.68%,其中局部感染27例,血流感染3例,送检标本细菌培养有20份,其中16份标本中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余未培养出细菌。结论: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护理工作人员在实施PICC导管置管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置管后密切观察置管患者的情况,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输注肠外营养液的导管选择与应用方法,减少置管并发症和降低经济负担。方法:将214例晚期肿瘤输注肠外营养液的患者按预计治疗时间和患者外周血管条件有选择的分为PICC导管组和留置针组,观察两组的导管并发症。结果:PICC导管组置管反应发生率6.9%,留置针组置管反应发生率为26.5%,比较两组导管并发症处理费用,留置针组显著低于PICC导管组(P〈O.01)。结论:留置针更适用于短期(3周以内)肠外营养液治疗,长期肠外营养液治疗应留置PICC导管,输液护理小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引起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06例PICC患者临床资料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选取可能影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11种因素进行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306例患者合并导管相关性感染率9.80%,相关变量的单因素检验9个变量与导管感染相关(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操作经验少、高营养化疗药物应用、导管留置时间长、PICC知识未掌握,OR值分别为4.56、3.13、2.78、2.23.结论 PICC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上述因素实施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