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效能的集中群组保健模式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接收的剖宫产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自我效能的集中群组保健模式。比较两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段纯母乳喂养情况以及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后1,3,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产妇产后技巧维度、内在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采用基于自我效能的集中群组保健模式进行干预,可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和自我效能,改善产妇及新生儿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爱婴医院强化母乳喂养管理对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和角色转变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42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给予爱婴医院母乳喂养常规护理。选取2017年4~9月42例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爱婴医院强化母乳喂养管理。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和角色转变情况。结果:两组母亲角色转变时间及产后1周母亲角色适应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产后1周中文版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产后各时期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爱婴医院强化母乳喂养管理可促进孕产妇产后母亲角色转变,改善其母亲角色适应情况,提高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和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助产士主导的群组孕期保健模式对初产妇自我效能、分娩结局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在我院产科建卡并定期产检的12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实施群组孕期保健模式)和对照组(60例,实施常规孕期保健模式),比较两组初产妇自我效能水平、分娩结局、心理状态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干预组自我效能水平、自然分娩率及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产后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群组孕期保健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孕期保健模式,能够有助于提升初产妇自我效能,提高其自然分娩率及母乳喂养率,改善孕妇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互联网+”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在孕晚期孕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7-8月在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检的孕晚期孕妇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孕期保健模式,观察组应用“互联网+”群组化保健模式,比较2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分娩自我效能、母乳喂养效能、焦虑抑郁得分、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分娩第一、二、总产程时间、产后焦虑、抑郁得分、新生儿出生体重均低于对照组(P<0.05),分娩自我效能、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联网+”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可以明显改善初产妇的分娩结局,降低产后焦虑抑郁的发生,提高分娩自我效能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模式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88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赋能教育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产后1周及1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结果]两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产后1周及1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应用赋能模式对初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从而促进其母乳喂养行为.  相似文献   

6.
翁彩琴  姜明珠 《妇幼护理》2022,2(6):1302-1304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我院初产妇 84 例为 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2 例。对照组予以系统护理,观察组予以中医辨证施护。评估对比两组的自我 效能、泌乳量以及纯母乳喂养率。结果 观察组的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问卷中技能、内心活动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产后 24 h、产后 48 h 及产后 72 h 泌乳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 6 周和产后 6 个月纯母乳 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初产妇(P<0.05)。结论 中医辨证施护可以改善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促进乳汁的分泌,提高纯 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模式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88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赋能教育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产后1周及1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结果]两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产后1周及1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赋能模式对初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从而促进其母乳喂养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增强乳头凹陷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护理措施,以及其对提高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6月住院分娩的Ⅱ型乳头凹陷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除采用常规护理外,主要给予增强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未分娩、产后1周及6周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及产后各阶段的母乳喂养方式的差异。结果两组间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除在刚入院未分娩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后各阶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产后1周、产后6周的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92%、82%,对照组为68%、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乳头凹陷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从而对提升母乳喂养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探讨模型对乳头凹陷初产妇的自我效能及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6例乳头凹陷的初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仅接受产科提供的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实施产科常规护理外并实施IMB干预,采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对两组产妇入院未分娩时、产后1个月及4个月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进行评分,比较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纯母乳喂养率。结果产后1个月及4个月观察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观察组评分为产后1个月(52.81±3.97)分,产后4个月(57.00±7.52)分,对照组评分为产后1个月(46.51±3.91)分,产后4个月(49.42±5.51)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个月及4个月观察组母乳喂养率为86.0%,76.7%,对照组母乳喂养率为60.5%,46.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为产妇提供信息、动机和行为技巧的整体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乳头凹陷初产妇的自我效能,从而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效孕期保健联合早期母婴干预对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在新世纪妇儿医院行产前检查的100名初产妇,以预产期在7—12月的初产妇为观察组,以预产期在1—6月的初产妇为对照组,每组各50名。观察组在孕期给予高效孕期保健教育,分娩后给予早期母婴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保健指导及剖宫产术后指导。采用母乳喂养测量工具(BAT)、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量表评价两组干预效果,统计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及产后不同时间段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母乳喂养BAT量表得分为(10.43±2.01)分,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90.0%,干预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得分为(137.24±11.93)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观察组母乳喂养率80.00%,对照组5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效孕期保健联合早期母婴干预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和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张丹丹  宋芳  张丽  邱梅红  凌云涛  袁捷 《临床荟萃》2014,29(4):414-416,423
目的 探讨动物体内植物性胃石的形成与高鞣酸含量食物、胃酸、胃动力及胃损伤的关系.方法 SD雄性大鼠140只,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对照组、奥美拉唑组、稀盐酸组、多潘立酮组、山莨菪碱组、阿司匹林组.分别给予相应的处理因素,喂养第15天解剖大鼠胃部,发现胃内出现圆形或椭圆形胃石为阳性结果,反之为阴性结果.结果 空白组阳性结果为0例,对照组阳性结果为8例(40.0%),奥美拉唑组阳性结果为15例(75.0%),稀盐酸组阳性结果为6例(30.0%),多潘立酮组阳性结果为5例(25.0%),山莨菪碱组阳性结果为18例(90.0%),阿司匹林组阳性结果为10例(50.0%).空白组与对照组胃石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拉唑组与稀盐酸组胃石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山莨菪碱组与多潘立酮组胃石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胃石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鞣酸含量食物是形成胃石的直接原因,低胃酸状态、低胃动力是胃石形成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游泳的实施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将368例新生儿分为阴道分:晓组和剖宫产组,每组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出生后24h进行游泳,对照组出生后采用常规护理。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时、出院时体重以及胎便初排至转黄时间情况。结果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的观察组新生儿出院时体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观察组新生儿的胎便初排至转黄时间〈24h,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新生儿游泳促进新生儿体重增长,胎便初排至转黄时间缩短,深受产妇、家属欢迎,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2种新生儿静脉采血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风华 《现代护理》2007,13(14):1327-1328
目的探讨经股静脉和经颈外静脉2种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进针方式,进行新生儿静脉采血效果的比较。方法将248例静脉采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短头皮针接5ml一次性注射器进行颈外静脉采血)和对照组(采用5ml一次性注射器直接垂直进针,行股静脉采血),观察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局部皮肤情况及标本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生儿采用短头皮针行颈外静脉采血是安全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脂肪酸酯在治疗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的把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硫酸镁外敷,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外用脂肪酸酯,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表现及治愈率。[结果]机械性静脉炎的总发生率为35.1%,治疗组的治愈率为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P=0.014)。[结论]脂肪酸酯是一种治疗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护理干预对缓解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缓解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5月~2010年10月出生的4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抚触诱导性干预组(A组)、体位干预组(B组)、非营养性吸吮组(C组)与对照组(D组)各100例进行足跟采血,采用新生儿疼痛评分表进行疼痛评分。结果:非营养性吸吮组(C组)、抚触诱导性干预组(A组)与对照组(D组)分别进行疼痛评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体位干预组(B组)与对照组(D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减轻新生儿足跟采血所致的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安徽省安庆地区贫困白内障健康快车患者白细胞计数等4项指标和生化9项指标的特点。方法对2007年11月~2008年2月1903例贫困白内障健康快车患者检测白细胞计数等4项指标和生化9项指标,同时检测本市机关及事业单位在职及退休职工体检中的白细胞计数等4项指标和生化9项指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健康快车组RBC、PLT、HB、UA、TP、ALB、GGT、GLU、ALT与退休体检组相比,这9项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快车女性组CREA值低于退休体检女性组,健康快车男性组与退休体检男性组间WBC、BUN、ALP、CRE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快车女性组与退休体检女性组间WBC、BUN、AL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职体检男性组WBC、HB、ALT、GGT均高于退休体检男性组,而PLT、TP、ALB、BUN、UA、GLU均低于退休体检男性组,RBC、ALP、Cr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男性组(快车组、在职组、退休组)RBC、HB、UA、CREA、ALT、GGT值高于对应女性组,而PLT均低于对应女性组,WBC、TP、ALB、ALP(快车组除外)、GLU(快车组除外)、BUN(在职组除外)则在男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快车组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退休体检组,而退休体检组HBsAg阳性率与在职体检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性别和生活条件等影响血细胞、生化和HBsAg阳性率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神经节苷酯GM1对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放射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为放射性脑损伤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及新的方法.[方法]30 Gy 的X射线单次照射培养至12d的海马神经元,用DAPI染核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神经元BCL-2及BDNF蛋白表达情况.实验分组:0Gy组,单纯神经节苷酯GM1预处理组,30Gy组,30Gy+神经节苷酯GM1预处理组.[结果]在照射后24 h,30Gy组核固缩百分数为(24.5±3.80)%,较0Gy组(2.00%±0.10%)有显著性差异(P〈0.01);30Gy+神经节苷酯GM1 100 ng/mL组核固缩百分数为(7.43±0.61)%,较30Gy组(P〈0.01)及0Gy组(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30Gy组海马神经元BCL-2表达阳性率为(32.89±2.82)%,较0Gy组[(93.42±2.70)%]有显著性差异(P〈0.01),30Gy+神经节苷酯GM1 100 ng/mL组海马神经元BCL-2表达阳性率为(77.43±0.69)%,较30Gy组(P〈0.01)及0Gy组(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30Gy组海马神经元BDNF表达阳性率为(88.18±3.50)%,较0Gy组[(24.28±2.96)%]有显著性差异(P〈0.01),30Gy+神经节苷酯GM1 100 ng/mL组海马神经元BDNF表达阳性率为(77.86±0.91)%,较30Gy组(P〈0.01)及0Gy组(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神经节苷酯GM1可以分别通过上调及下调X线照射后BCL-2及BDNF的表达而显著减少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质量控制方法对减少动脉血气标本采集量的效果。方法:第一阶段对2个ICU病区(A组和B组)的护士进行诊断性失血的相关培训,第二阶段将A、B两组使用的动脉血气针规格由3 ml更换为1 ml,另一个病区的护士(C组)作为对照组。两种方法进行干预后,分别记录各组动脉血气标本采集量并进行比较。结果:第一阶段中,A组平均标本采集血量为(1.33±0.33)ml,略少于C组的平均采血量(1.38±0.3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平均标本采集血量为(0.88±0.25)ml,明显少于C组和A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第二阶段将血气针规格由3 ml更换为1 ml后,A、B两组采集的平均标本血量分别为(0.74±0.15)ml和(0.69±0.16)ml,和同组第一阶段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动脉血气针由3 ml到1 ml的更换能有效地减少诊断性失血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SDS)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 方法 选取12例磁共振检查诊断为L4-5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依入院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DS组和对照组,每组6例,分别行单次SDS治疗和腰椎牵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采用表面肌电记录2组患者椎旁肌的平均肌电(AEMG)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 治疗前,SDS组患者右竖脊肌、左竖脊肌、右多裂肌和左多裂肌的AEMG值分别为(2.222±0.194)μV、(1.802±0.138)μV、(1.893±0.196)μV和(1.925±0.152)μV,对照组的AEMG值依次为(7.128±1.476)μV、(7.559±2.119)μV、(6.375±1.728)μV和(5.163±1.011)μV,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SDS组右竖脊肌、右多裂肌的AEMG值分别为(2.343±0.286)μV和(1.792±0.165)μV,对照组依次为(8.779±1.680)μV和(11.921±5.490)μV,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SDS组右竖脊肌和右多裂肌的AEMG值分别为(2.242±0.276)μV和(1.840±0.142)μV,对照组依次为(9.168±2.266)μV和(9.091±3.413)μV,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与单次腰椎牵引相比,单次SDS治疗能明显降低患者腰椎旁肌的紧张度,减轻肌肉疲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患儿各年龄组中保留的时问和出现的相关问题。方法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住院患儿,按不同年龄组标准体重随机抽样120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新生儿组和7~12岁组使用效果良好。3~6岁组稍差,1个月~2岁组效果不理想。结论在新生儿组、3~6岁组、7~12岁组患儿中适宜推广使用浅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