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气管切开患者堵管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患者,在拔管前通常需要试行堵管,试行堵管的目的在于观察患者是否可以过渡为口鼻呼吸,顺利拔除气管套管。现将不同的堵管材料和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患者,在拔管前通常需要试行堵管,试行堵管的目的在于观察患者是否可以过渡为口鼻呼吸,顺利拔除气管套管.现将不同的堵管材料和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4.
摘要目的:观察个性化呼吸训练对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2例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6例,在观察期间对照组和干预组各有1例患者脱落。对照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给予体位引流结合震动排痰,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呼吸训练。观察周期为6周,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膈肌移动度﹑膈肌增厚率、拔管时间及拔管成功率的情况。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VC、FEV1及PEF)、膈肌活动度(DEq、DEd)、膈肌增厚率(DTF)均无明显差异(P>0.05);训练6周后,两组患者的FVC、FEV1、PEF、DEq、DEd及DTF均较训练前明显提高(P<0.05);且干预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干预组的拔管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且干预组的拔管成功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呼吸训练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的肺功能,缩短气管套管的拔除时间,提高拔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患者更适宜的堵管方法和堵管器具.方法 神经内科行气管切开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传统组30例,渐进组30例,传统组采用已消毒好的木塞插入气管套管外口内面完全堵管,渐进组采用输液器中间的茂菲氏滴管套在气管套管外口外面,以50%,75%,100%的渐进式堵管.结果 渐进组堵管器具脱出人次及堵管时间明显低于传统组,堵管时2组患者紧张度、呼吸困难、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渐进式堵管器具制作容易、取材方便、衔接牢固;渐进式堵管方法符合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患者及临床医护人员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30例,按住院时间先后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拔管前,应用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进行堵管;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堵管材料(用棉签外缠绕胶布后消毒)进行直接堵管。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成功拔管的例数和平均气管切开带管天数。结果观察组成功拔管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气管切开患者的平均带管天数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更适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前的堵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寻求一种较好的气管切开导管堵管用具及堵管方法,提高堵管效果,以达到顺利堵管.方法 将70例气管切开患者按入院顺序分成2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20 mL注射器活塞上的胶塞制作堵管用具,改进从半堵管再过渡到全堵管的方法进行堵管.对照组采用一次性引流袋接头试行气管导管一次性全堵管.比较两种方法的堵管效果.结果 堵管用具脱出(0%比80%)、患者呛咳(9%比40%)、喘憋(11%比40%)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注射器活塞上的胶塞在气管切开堵管中的应用及逐步试堵管方法解决了常规堵管用具的弊端,明显降低了常规堵管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堵管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不同气管切开患者的堵管装置,主要包括: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无菌采血管的帽套、瓶塞法、肝素帽、一次性引流袋、贴膜、一次性输液器。认为将统一且专业的堵管装置应用于临床,能增强堵管装置的安全性,以便提高气管套管堵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气管切开患者在拔除气管套管前均需常规试堵管,目前临床上尚无配套使用的堵管器材,传统上多采用棉签头包裹胶布,材料制作较繁琐,堵管时操作不便,堵管后棉签容易受痰液污染及软化,患者在咳嗽等活动时容易脱落,影响堵管效果,且外形不美观且不易达到安全及灭菌要求。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一种自制的新型气管切开堵管器,用于气管切开患者需拔除气管套管前的试堵管,经50余次使用,效果满意。现将自制的新型气管切开堵管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杨建  贾艳红 《护理学报》2013,(21):33-33
气管切开是临床解决呼吸道梗阻、枪救生命的有效措施,当气管切开的病因去除后,一般先半堵管24h,患者无发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in)营养支持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需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营养水平和撤机时间的影响。【方法】将36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其它治疗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在复方氨基酸中加入0.5g/kg Gln静滴,持续两周,对照组仅用复方氨基酸。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体质量指数及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LC)、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胆固醇(TC)、肿瘤坏死因子(TNF),抽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检测,并观测撤机时间,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两周后,治疗组TLC、Alb、TC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NF低于对照组,血气分析结果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撒机时间明显缩短,且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时,营养支持中补充Gln,有助于提高患者营养水平,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综合呼吸功能锻炼在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9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分为干预组23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呼吸功能锻炼。结果 3个月后收集患者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6 min步行距离数据资料,经意向性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呼气流量峰值、第1秒呼气量占预计量的百分比、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6 min步行距离数值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呼吸功能锻炼能改善患者通气状况、增加患者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2种无创通气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0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以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average volume assured pressure support AVAPS)模式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自主触发/时间模式(S/T)通气治疗。两组患者在无创通气过程中,均采用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d后的动脉血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上机后达到人机协调所用时间和治疗3d内发生不良反应(胸闷憋气感、人机对抗、腹胀)和上机失败的情况。结果无创通气治疗3d后,两组患者PaCO2下降,PaO2、SaO2上升,PH值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达到人机协调的时间较对照组短,胸闷憋气感、人机对抗和腹胀等不良反应发生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AVAPS模式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安全有效,患者依从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呼吸训练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钦刚  胡平 《中国康复》1999,14(1):22-23
为研究呼吸训练配合深吸气练习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效果。将48例缓解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26例,进行呼吸训练配合抗阻深吸气锻炼,每天30min;对照组22例进行临床常规治疗,各3个月。测定并对比训练前后肺指标PVC(ml)、FEV1.0(ml)、MMF(S/L)、MVV(L)。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肺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的吸痰方式对应用机械通气危重症哮喘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43例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哮喘患者,应用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分别进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close endotracheal suction,CS)和开放式气管内吸痰(open endotracheal suction,OS)。观察患者在不同吸痰方式下,吸痰前后的pH、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的(SaO2)、潮气量(Vt)、呼吸道峰压(Ppeak)、呼吸道平台压(Pplat)及呼吸频率(BF)的变化。结果应用OS后患者的PaO2、SaO2、Vt均较吸痰前显著降低(P〈0.05),而PaCO2、Ppeak、Pplat及BF均较吸痰前明显升高(P〈0.05);而应用CS后,患者的pH、PaO2、SaO2、Vt、PaCO2、Ppeak、Pplat及BF较吸痰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应用机械通气的重症哮喘患者使用CS能较好的维持机体氧合状态,保持呼吸参数及呼吸道压力的相对稳定,是重症哮喘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的较为安全有效的气管内吸痰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开展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ation tracheotomy,PDT)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需长期机械通气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55例,其中28例行PDT(观察组),27例行标准的外科气管切开术(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操作用时、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总结分析28例行PDT患者的护理过程。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操作用时、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传统的外科气管切开术相比,对需要长期机械通气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行PDT,具有操作简单、耗时短、创伤小、易于固定、便于护理等优点,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老年肺肿瘤患者术后综合呼吸功能训练的康复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老年肺肿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的影响,确定老年肺肿瘤患者术前及术后呼吸功能训练方法。方法便利抽取胸外科老年肺肿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责任护士给予的常规护理,实险组的患者增加一对一的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干预措施。结果两组研究对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胸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可以有效降低老年肺肿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胸管留置时间与术后住院天数。(2)由有效咳嗽、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和节段呼吸训练组成的综合呼吸功能训练适合老年肺肿瘤患者的掌握与应用,能有效提高老年肺肿瘤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两种呼吸道湿化法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内间断湿化法与输液泵持续湿化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某院行气管切开的患者50例,按住院病例单双号分为两组。实验组25例患者采用输液泵持续湿化,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呼吸道内间断湿化。比较两组患者痰痂形成、发生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出血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痰痂形成、发生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出血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液泵持续呼吸道湿化可以明显减少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4):4514-4516
目的观察俯卧位通气对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14例中重度ARDS患者实施了俯卧位通气。俯卧位前后监测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用量。结果 14例ARDS患者PaO_2、PaO_2/FiO_2在实施俯卧位后有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aCO_2、MAP、HR、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无明显变化(P0.05)。发生腹部切口裂开、感染1例,轻度压疮3例,ICU留治时间12.4±9.6d,死亡5例,总病死率35.7%。无管道或引流管等脱出病例。结论俯卧位通气明显改善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氧合,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